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砷是一种类金属元素,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和水中,长期慢性砷暴露可以引起全身多系统的病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近年来,慢性砷暴露导致心血管系统的损伤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该文从流行病学及机制研究方面出发,对砷造成的心血管系统的危害做一综述,并为今后砷中毒的防治和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石门雄黄矿地区居民砷暴露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的:研究砷污染地区居民砷暴露水平的分布特征。方法:分析污染区和对照区环境样品和居民头发砷含量。结果:污染区三个村土壤砷含量84.17~296.19mg/kg。河水砷含量达0.5~14.5mg/L,井水、自来水、食物含砷量一般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砷摄入量195~1129μg/d。居民头发砷含量中位数为0.972~2.459μg/g。发砷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结论:石门雄黄矿附近地区河水砷污染严重,以河水为饮用水源的居民砷暴露水平达到甚至超过国内外重大慢性砷中毒案例的暴露水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砷是大家熟知的对人类健康有害的物质。它可以在人体内发生蓄积,逐渐加大浓度,造成远期危害。长期饮用含砷高的水就会产生慢性中毒。慢性中毒除具有一般植物神经衰弱症状(如眩晕、气短、心悸、虚脱、食欲不振、呕吐等)外,尚有皮肤过度色素沉着(黑皮病)、过度角化症、末梢神经炎,肢体血管痉挛及坏死(黑脚病)。慢性中毒常伴有肝肿大,重症还有贫血、黄疸、肝硬化,晚期还会引起砷性皮癌。据报道,1983年江陵荆门镇砖厂工人  相似文献   

4.
砷的毒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环境砷含量受自然条件、微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环境砷通过食物链迅速蓄积,进人人体内通过甲基化解毒.饮水砷污染除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外,也可增加人体对多种疾病的易感性.该文就砷的来源、人类活动对砷的影响、微生物对砷的作用、砷的生物累积和代谢、砷的毒理学作用、饮水中的砷以及砷与人类疾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汞、砷、镉、铅、铬是五种对人体毒性最强的有害重金属元素,它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但最主要途径是通过各种食品,长期随食品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汞可引起人的慢性中毒性脑病,日本的“水俣病”即为其典型病例;砷可影响神经系统,并造成心、肝等实质器官的  相似文献   

6.
地方性砷中毒是一种严重危害病区居民健康的地方病.根据砷源不同,分为饮水型职业性砷中毒、燃煤型职业性砷中毒和职业性砷中毒.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主要是由于长期暴露于饮用水中的砷而引起的慢性砷中毒.饮水中的砷还可以通过农田灌溉等引起粮食、土壤等砷浓度的升高,间接危害居民健康.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饮水型砷中毒地区饮用水砷超标,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慢性饮水型砷暴露对大鼠海马组织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蒸馏水)和2.4、12、60 mg/L亚砷酸钠溶液染毒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自由饮水的方式连续染毒100 d。检测脑砷含量、海马组织BDN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各染砷组大鼠脑砷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脑砷含量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各染砷组大鼠海马组织BDNF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慢性砷暴露可引起大鼠海马组织BDNF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长期吸入砷化合物可发生慢性砷中毒,发生早晚及程度与车间空气砷浓度大致呈平行关系。不脱离砷接触时尿砷可作为砷中毒诊断的重要指标,对尿砷超标者行驱砷治疗可降低砷中毒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正>砷的氧化物(As2O3)具有强烈毒性并能致癌,成人摄入10~50mg即可引起中毒,少量摄入可在人体内蓄积造成慢性中毒。砷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特别是很多水源水中含砷量较高。目前测定水中砷含量的多采用原子荧光法和化学法。原子  相似文献   

10.
室内敞灶燃煤所致二氧化硫、砷、氟污染及其危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贵州省织金县坝子村使用无排烟设施的敞灶燃煤引起的室内二氧化硫、砷、氟污染情况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结果表明:敞灶燃煤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硫、砷和氟的浓度超标3.2~64倍;室内存放的大米、玉米和辣椒的砷、氟含量超标1.1~1126倍;人群慢性支气管炎、慢性砷中毒和慢性氟中毒的患病率高于对照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