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考察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ic angiography/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ERCP/EST-LC)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LCBDE-LC手术,研究组进行ERCP/EST-LC手术,以手术成功率、围术期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考察对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95.0%,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7.5%,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9.64±5.34 h,显著长于对照组的37.19±3.17 h(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4.17±2.06 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1.85±2.71 d(P<0.05)。两组患者的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肠穿孔、结石残留以及胆管炎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胆漏发生率为7.50%,显著高于研究组的0.00%(P<0.05),而研究组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0%,研究组为15.0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一年复发率为15.00%,研究组的复发率为17.50%,经统计分析,两组术后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患者无腹痛、发热、黄疸等情况。结论: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内镜括约肌切开与胆管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胆总管结石病人150例,65例为开放手术组,55例为内镜治疗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率、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开放手术组和内镜治疗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6.92%和98.18%;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5.8士14.6和51.32±22.76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7.25±48.67和28.23±18.96 mL;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23%和3.63%;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20.54±10.69和8.83±6.41天;住院费用分别为22312.04±4563.42和10518.42±5368.62元;两组间治疗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内镜取石失败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13年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的患者共89例,分为两组,其中A组为患者在内镜取石失败后再行LCBDE术(n=47),B组为诊断胆总管结石后立即行LCBDE术(n=42),比较两组之间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率(包括胆瘘、胰腺炎以及其他)、住院时间、结石复发率。结果:A组和B组相比在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率、住院时间、结石复发率上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内镜取石失败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及对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我院接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4),对照组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ERCP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血清AST、ALT、ALP水平变化情况、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血清AST、ALT、ALP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ST、ALT、ALP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AST、ALT、AL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17%(P0.05)。结论:在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应用ERCP取石术效果显著,对患者血清血清AST、ALT、ALP影响较小,值得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主要是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LCBDE)联合一期缝合(PS)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手术治疗的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41例(LC+LCBDE+PS治疗)、B组44例采用内镜逆行性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联合LC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A组和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均低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天,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CRP、ALT、AST、TBIL较本组术前均显著的提高(P <0. 05);术后3天,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CRP较本组术前显著的提高(P <0. 05);手术后,A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率12. 20%(5/41)与B组的22. 73%(10/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果表明,LC+LCBDE+PS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与ERCP/EST联合LC效果相当,但是具有术后恢复较快、费用更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塑料胆道支架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经ERCP下胆道支架引流术治疗的32例复杂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32例患者塑料胆道支架引流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5-30分钟。术后,2例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经禁食72小时后恢复正常,无穿孔、消化道大出血等ERCP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患者腹痛、发热消失,转氨酶及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平均住院时间6-15天。3个月复查B超,发现结石缩小19例,结石碎裂1例,支架脱落1例。术后7天、术后3个月的肝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下塑料胆道支架引流术是一种复杂性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风险较低、操作时间短、患者易耐受及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钬激光在输尿管镜碎石术及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处理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和并发症的比较。方法:2009年2月~2011年6月我院182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应用钬激光经URL治疗85例,MPCNL治疗97例,对两种方法疗效进行临床评价比较。结果:MPCNL术中一期碎石清除率为(93/97)95.88%,5例残石者残石大小0.2~0.4 mm,术后1月结石清除率为(97/97)100%,平均手术时间75±29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2±5 d,平均住院费用14589±3284 RMB;URL术一期碎石清除率为(39/85)45.88%,46例残石者残石大小0.3~1.5 mm,需术后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治疗排石,术后1月结石清除率为(72/85)84.71%,平均手术时间102±43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6±3 d,平均住院费用9086±1259 RMB。MPCNL术中有1例因穿刺后出血改行二期MPCNL术。URL术中输尿管扭曲、狭窄、息肉出血视野模糊不清,需改行切开取石术6例,结石移位到肾内改行MPCNL术11例。结论:对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MPCNL和URL联合钬激光治疗各有其优缺点。MPCNL安全、高效、并发症少、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URL相对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较低等优点,但结石移位发生率、残石率较高,需其他辅助方式治疗结石。因此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手术方式选择应根据结石位置、大小、梗阻程度、肾积水量、患者经济状况,术前检查结果,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难度,结合患者个体差异,术者的经验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与逆行胰腺胆管造影术(ERCP)对结石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于2016年3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结石性梗阻性黄疸患者80例。按照介入治疗术式的异同将患者分为ERCP组(n=40,给予ERCP治疗)和PTCD组(n=40,给予PTCD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治疗成功率、黄疸缓解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7 d肝功能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成功率、黄疸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患者住院费用少于PTCD组患者,住院时间亦短于PTCD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7 d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两组患者术后7 d上述指标水平低于术后1 d(P0.05),ERCP组术后1 d、术后7 d ALT、TBIL、DBIL水平与PT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D、ERCP治疗结石性梗阻性黄疸,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且手术安全性相当,但ERCP可明显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等多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技术优势。方法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DE+LC)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两种术式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结果有两组病例,其中LCBDE+LC组36例,本组术后胆道残余结石2例,后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取石治愈。ERCP+EST+LC组54例,本组术后并发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3例,发生急性轻型胰腺炎2例。结论多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多镜联合发挥出其独特技术优势,避免了因接受传统开腹手术而造成较大创伤的不合理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观察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分析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3月~2021年5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250例,均接受ERC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变化,记录两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纳入的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率为96.80%(242/250),术中出血量(16.57±1.34)ml,手术时间(46.38±5.19)min,住院时间(8.82±1.3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80%(32/250)。治疗后,患者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按照ERCP术后是否并发胰腺炎进行分组,其中26例发生胰腺炎的患者纳为并发组,未并发胰腺炎的224例纳为未并发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与胰管显影、性别、胆总管结石病史、体质量指数(BMI)、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ERCP手术时间、多次插管、胰腺炎病史、导丝进入胰管、阻塞性黄疸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OD病史、性别为女、BMI≥30 kg/m2、胰腺炎病史、ERCP手术时间≥60 min、多次插管、胰管显影是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显著,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但患者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主要以胰腺炎为主。且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可采取适当措施改进操作环节,减少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脊柱结核手术方式在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将我院脊柱外科施以手术治疗的89例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差异分成后路组45例和前路组44例,记录手术评价指标、Cobb角、手术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神经功能(ASIA评分)变化和术后并发症,并对记录结果行统计分析。结果:后路组手术时间(185.71±21.89)min、出血量(503.12±57.81)m L、出院时间(21.43±3.52)d、手术相关不良反应率(6.82%)、Cobb角度(18.34±8.41)°显著低于前路组,而后路组神经损伤治愈率(54.55%)高于前路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手术入路能够影响脊柱结核手术的治疗效果,与前入路手术相比,后入路手术在手术简便性、安全性、有效性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半硬性输尿管镜、输尿管软镜、孙氏末段可弯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到2017年12月间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因输尿管上段结石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的5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所用输尿管镜类型分为3组:硬镜组(给予半硬性输尿管镜治疗)297例,软镜组172例(给予输尿管软镜治疗),孙氏镜组(给予孙氏末段可弯输尿管镜治疗)46例。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一期清石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清石率分别为81.5%、94.2%、95.7%,其中软镜组、孙氏镜组清石率显著高于硬镜组(P0.05)。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9%、5.8%、4.3%,其中硬镜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软镜组和孙氏镜组(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8.6±6.2)min、(49.4±12.4)min、(26.1±6.5)min,软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高于硬镜组及孙氏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4±3.2)d、(6.7±5.7)d、(5.0±2.5)d,软镜组住院时间显著高于硬镜组和孙氏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软镜清石效果和手术安全性较硬镜更有优势,但手术耗时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孙氏镜有望成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更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旋切术和传统开放手术对老年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手术指标、应激反应、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4月~2019年2月因乳腺良性肿块需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48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观察组予以微创旋切术,对照组予以传统开放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应激反应、免疫功能,术后乳房美观性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2.35±1.45)cm、(18.27±4.51)min、(5.07±1.02)mL、(4.98±1.20)d和(2.88±1.13)分,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皮质醇(Cor)水平分别为(71.03±3.02)ng/mL、(68.22±7.23)ng/mL和(101.82±13.29)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免疫功能中CD4+、CD3+和CD4+/CD8+分别为(27.27±3.70)%、(44.87±6.13)%和(1.22±0.0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乳房美观性优良率为9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旋切术用于老年乳腺良性肿块患者的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患者术后疼痛较轻,住院时间短,可有效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应激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102例以HoLEP术治疗的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BPH患者的年龄、切除腺体的大小、手术出血量、手术前后的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Pdet/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QOLS)等。再选取我院100例以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02例BPH患者的年龄为(71.58±9.74)岁,切除腺体为(84.32±36.39)g,手术出血量为(146±24.68)mL,手术前的最大尿流率(8.37±5.28)mL/s,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为(72.93±26.49)cm H_2O,IPSS评分为(28.8±5.98)分,QOLS评分为(5.8±0.46)分;手术后的最大尿流率(24.77±5.89)mL/s,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为(42.35±10.37)cm H_2O,IPSS评分为(9.4±1.28)分,QOLS评分为(2.8±0.28)分。手术后的Qmax明显升高(P0.05),而Pdet/Qmax、IPSS评分和QOLS均显著降低(P0.05)。HoLEP术治疗的BPH患者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HoLE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BPH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复杂性结石患者术前应用3D数字打印肾脏仿真技术及手术过程模拟的效果。方法:选入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手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3D打印技术。评价并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情况、肾功能指标、结石清石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总手术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术后血清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BU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清Cys-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残留结石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应用3D数字打印肾脏仿真技术及手术过程模拟可帮助术者快速、准确定位结石位置,提高手术效率及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减轻肾脏损伤,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波理疗对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按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给予微波理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腹胀、切口疼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8.19±3.57)h、(7.12±1.03)d、(21.42±3.54)h、(12.17±4.03)d,均短于对照组的(21.36±4.26)h、(8.09±1.36)d、(23.19±4.63)h、(14.39±4.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VAS评分为(3.56±1.05)分,低于对照组的(4.78±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腹胀、切口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33%、8.33%、10.00%、16.67%,均低于对照组的16.67%、28.33%、23.33%、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的得分以及总分为(48.31±5.03)分、(46.39±4.87)分、(49.33±4.42)分、(187.97±12.2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4.15±4.26)分、(42.17±5.02)分、(45.02±3.94)分、(174.02±1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波理疗可有效促进阑尾炎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双极电凝在开放式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2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12例患者采用超声刀和双极电凝进行手术,B组112例采用传统丝线结扎方法,2组均为开放式甲状腺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8.7±10.5)min、(17.1±7.1)m L、(2.8±0.3)d、(8.8±0.5)d,均低于B组的(78.6±11.7)min、(41.5±8.2)m L、(3.9±0.3)d、(11.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46%(5/112),低于B组的11.61%(1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放式甲状腺手术中使用超声刀联合双极电凝,可明显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升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联合对比增强超声(CEUS)在锁骨上皮瓣术前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例锁骨上皮瓣术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进行CTA和CEUS联合检查以观察锁骨上动脉穿支解剖变异及走行,应用于锁骨上皮瓣术前的辅助设计,评估该方法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5例患者的锁骨上动脉来源于颈横动脉,其中5例(33.33%)来自甲状颈干,10例(66.67%)来自锁骨下动脉。CTA检查中,10例识别出右锁骨上动脉,血管平均长度为(38.25±11.08)mm,血管平均直径(1.52±0.45)mm;13例确定了左锁骨上动脉,血管平均长度为(38.14±11.05)mm,血管平均直径(1.52±0.51)mm。CEUS检查的15个皮瓣中,发现27个胸锁骨上动脉的胸廓分支(TBSA),平均口径为(0.8±0.2)mm,平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为(11.95±2.08)cm/s。所有病例(100%)术中观察皮瓣血管数量、走形等情况与术前影像学相一致的手术结果。与造影剂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无进一步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将CTA和CEUS相结合用于锁骨上皮瓣术前的辅助设计,可互为补充,尤其适用于锁骨上皮瓣(SCF)存在血管解剖变异而且管径细小的皮瓣术前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