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鹿茸对实验型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的表达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应用鹿茸对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A、伤科接骨片组B、鹿茸低剂量组C、鹿茸高剂量组D。按标准模型方法造模。不作任何固定,分笼饲养,术后第2d灌药,于术后7、14、21d分别将每组处死5只大鼠,取出骨标本,制成切片。测量骨痴厚度,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TGF-β1表达强度。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痴厚度及骨痴组织中TGF-β1的含量存在着差异,实验组和伤科接骨片组的染色峰值出现在第2周,对照组出现在第3周。结论:高剂量鹿茸能够增加和加快TGF-β1在骨痴组织中表达,并能提高大鼠骨折端骨痴厚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可能为鹿茸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鹿茸对实验型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和BMP-2的表达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鹿茸后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BMP-2的表达变化,以进一步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将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A、伤科接骨片组B、鹿茸低剂量组C、鹿茸高剂量组D.按标准模型方法造模,不作任何固定,分笼饲养,术后第2天灌药,于术后7、14、21天分别将每组处死5只大鼠,取出骨标表,制成切片.测量骨痴厚度,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TGF-β1、BMP-2表达强度.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痴厚度及骨痴组织中TGF-β1、BMP-2的含量存在着差异,实验组和伤科接骨片组的染色峰值出现在第2周,对照组出现在第3周.结论:高剂量鹿茸能够增加大鼠骨折端骨痴厚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并能增加TGF-β1、BMP-2在骨痴组织中表达,可能为鹿茸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鹿茸对实验型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的表达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应用鹿茸后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的表达变化,以进一步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A、伤科接骨片组B、鹿茸低剂量组C、鹿茸高剂量组D,按标准模型方法造模,不作任何固定,分笼饲养,术后第二天灌药,于术后7、14、21天分别将每组处死5只大鼠,取出骨标本,制成切片。测量骨痂厚度,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TGF-β1表达强度。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痂厚度及骨痂组织中TGF一/31的含量存在着差异,实验组和伤科接骨片组的染色峰值出现在第二周,对照组出现在第三周。结论:高剂量鹿茸能够增加和加快TGF-β1在骨痂组织中表达,并能提高大鼠骨折端骨痂厚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可能为鹿茸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鹿茸对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A、伤科接骨片组B、鹿茸低剂量组C、鹿茸高剂量组D.按标准模型方法造模,不作任何固定,分笼饲养,术后第2d灌药,于术后7、14、21d分别将每组处死5只大鼠,取出骨标本,制成切片.测量骨痂厚度,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TGF-β1表达强度.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痂厚度及骨痂组织中TGF-β1的含量存在着差异,实验组和伤科接骨片组的染色峰值出现在第2周,对照组出现在第3周.结论:高剂量鹿茸能够增加和加快TGF-β1在骨痂组织中表达,并能提高大鼠骨折端骨痂厚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可能为鹿茸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接骨活血颗粒对实验型骨折愈合中BMP-2 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5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A(正常组),B(生理盐水组),C(伤科接骨片组),D(接骨活血颗粒低剂量组),E(接骨活血颗粒高剂量组).除A组,其它各组按标准模型方法造模,不作任何固定,分笼饲养,术后第二天灌药,于术后1、2、3周分别将每组处死5只大鼠,A组于3周集中处死,取出骨标本,制成切片.测量骨痂厚度,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BMP-2 TGF-β1表达强度.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痂厚度及骨痂组织中BMP-2 TGF-β1的含量存在着差异,实验组和伤科接骨片组的染色峰值出现在第二周,对照组出现在第三周.结论:高剂量接骨活血颗粒能够增加和加快BMP-2 TGF-β1在骨痂组织中表达,并能提高大鼠骨折端骨痂厚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6.
鹿茸对实验型骨折愈合中BMP-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鹿茸对实验型骨折愈合中BMP -2 (骨形成发生蛋白-2 )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A)、单纯造模组(B)、伤科接骨片组(C)、鹿茸低剂量组(D)、鹿茸高剂量组(E)。除了A组外,麻醉下徒手造成大鼠右胫骨中段骨折,于术后1、2、3周分别处死不同组的大鼠各5只,A组于第3周集中处死。取骨及骨痂组织制成蜡块,以免疫组化技术显示BMP -2 ,进行计算机真彩色图像定量分析,HE染色镜下测骨痂的厚度。结果:在骨的愈合过程中骨痂中BMP -2的含量总体变化趋势相同,实验组与伤科接骨片组BMP -2含量以及骨痂的厚度优于同期的其他对照组(P <0 . 0 1) ,实验鹿茸高剂量组BMP -2的高峰出现在第2周,对照组出现在第3周。结论:高剂量鹿茸能够加强BMP -2在骨痂组织的表达,并能提高实验鼠骨折端骨痂的厚度,可能为鹿茸促进骨折愈合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平乐三七接骨丸对兔桡骨骨折血清及骨折端骨痂转化生长因子(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72只普通级新西兰兔建立骨折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后分别给予平乐三七接骨丸混悬液、骨肽片混悬液及0.9%氯化钠溶液灌胃。于术后第1、2、4、8周检测血清TGF-β1、BMP-2水平及骨痂组织TGF-β1、BM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1、2、4、8周,中药实验组血清及骨组织TGF-β1、BMP-2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中药实验组BMP-2表达在术后2周达到峰值,早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平乐三七接骨丸可能通过激活TGF-β/BMPs信号通路,诱导TGF-β1、BMP-2早期表达,并增加其表达量,促进兔桡骨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骨碎补对骨折愈合中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目的:骨碎补是骨伤科常用的一味中药,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设计了该实验以期为临床运用骨碎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生理盐水组(A)、骨碎补组(B)、伤科接骨片组(C)。按标准骨折模型方法造模,不作任何外固定,分笼饲养,从手术后第二天开始灌胃给药,骨碎补组每天以骨碎补水煎液分早晚2次灌胃,伤科接骨片组每天给药2次,对照组同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第7天、14天、21天每组分别处死动物4只,取出骨标本。骨标本制成切片测量骨痂厚度及TGF-β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骨碎补组骨痂组织形成丰富,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骨碎补组骨痂组织中TGF-β1表达量及阳性定位与伤科接骨片组相同,均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骨碎补能增加骨痂厚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增加TGF-β1在骨痂组织中的表达,可能是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骨碎补对骨折愈合中TGF-β_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骨碎补是骨伤科常用的一味中药 ,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 ,设计了该实验以期为临床运用骨碎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 3 6只 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 :生理盐水组 (A)、骨碎补组 (B)、伤科接骨片组 (C)。按标准骨折模型方法造模 ,不作任何外固定 ,分笼饲养。从手术后第二天开始灌胃给药 ,骨碎补组每天以骨碎补水煎液分早晚 2次灌胃 ,伤科接骨片组每天给药 2次 ,对照组同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第 7天、1 4天、2 1天每组分别处死动物 4只 ,取出骨标本。骨标本制成切片测量骨痂厚度及 TGF-β1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骨碎补组骨痂组织形成丰富 ,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 ) ;骨碎补组骨痂组织中 TGF-β1表达量及阳性定位与伤科接骨片组相同 ,均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骨碎补能增加骨痂厚度 ,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增加 TGF-β1 在骨痂组织中的表达 ,可能是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骨碎补对骨折愈合中血生化指标及TGF-β_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进一步探讨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将 36只 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 (A)、骨碎补组 (B)和伤科接骨片组(C) 3组 ,造成骨折模型后 ,分别给于生理盐水、骨碎补水煎液、伤科接骨片混悬液。术后第 7、14和 2 1天每组各处死动物 4只 ,取血并取出骨标本 ,进行血生化指标检测及骨切片 TGF-β1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过程中 ,骨碎补组血钙、磷浓度乘积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血清 AL P活性始终高于对照组 (P<0 .0 1)。骨碎补组骨痂组织中 TGF- β1 免疫组化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根据实验结果 ,推测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血钙、磷的浓度乘积 ,促进钙磷沉积 ;2增强机体内成骨活动 ,提高血清 AL P的活性 ;3增加 TGF-β1 在骨痂组织中的表达 ,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大鼠骨折模型的愈合作用及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SD骨折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和阳性组,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中药组给予补肾活血方灌胃,阳性组给予伤科接骨片灌胃。分别于2周和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骨组织HE染色、血液流变学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和BMP-2、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水平,RT-PCR检测BMP-2、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骨组织可见破裂、不完整的软骨、纤维性骨痂、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生成增多,少量骨小梁形成,大量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干预后中药组和阳性组炎性细胞减少,软骨形态有所恢复,纤维性骨痂、软骨细胞减少。干预后中药组和阳性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且第4周,中药组显著低于阳性组(P 0.05)。干预后中药组和阳性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且第4周,中药组显著低于阳性组(P 0.05)。干预后中药组和阳性组血清BMP-2、VEGF和TGF-β1及其骨组织mRNA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中药组明显高于阳性组,第4周中药组和阳性组血清BMP-2和TGF-β1及其骨组织mRNA水平明显低于第2周,血清VEGF及其骨组织mRNA水平明显高于第2周(P 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可促进大鼠骨折模型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炎症反应,提高BMP-2、VEGF和TGF-β1水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骨健颗粒促进家兔骨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蛋白-2(BMP-2)及血清骨钙素(BGP)表达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研究,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125只桡骨骨折模型兔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伤科接骨片组(B组,又称阳性对照组)及骨健颗粒低剂量组(C组)、中剂量组(D组)、高剂量组(E组),每组25只,分别于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1次/日,A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1,B组给予伤科接骨片200 mg· kg-1、C组给予骨健颗粒0.4g· kg-1、D组给予骨健颗粒0.81 g·kg-1、E组给予骨健颗粒1.62g· kg-1,均以10 mL·kg-1生理盐水混匀ig.分别于术后第1,2,3,4,6周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图像分析的方法测定家兔骨痂中TGF-β1和.BMP-2含量;用放免仪检测外周静脉血BGP的含量;用血黏度测试仪检测术后2周时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B ~E组骨痂中TGF-β1和BMP-2在术后2周时出现高峰,A组在3周出现高峰,峰值比较D组>E组>C组>B组>A组;各组BGP均在3周时出现高峰,峰值比较D组>E组>C组>B组>A组;2周时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全血低切D组和A组、B组、C组、E组比较P<0.01或P<0.05;血沉、压积、血浆黏度D组和A组、B组、C组比较P<0.01.结论:骨健颗粒较其他组能促进家兔骨痂中TGF-β1、BMP-2的表达且峰值较A组提前出现,能提高血清BGP的峰值,明显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以中剂量效果为著.结论:骨健颗粒明显缩短家兔骨折愈合的时间和提高骨折愈合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关俊辉  谭淑珍  邱剑鸣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05-2207
目的:评价促骨愈方汽化药热疗法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新鲜股骨中下段、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促骨愈方组(39例)、伤科接骨片组(40例)及对照组(36例),对照观察各组肿胀消退、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程度。结果:促骨愈方组临床愈合时问较对照组提前12.62天(P〈0.001),较伤科接骨片组提前10.11天(P〈0.01)。X线片观察骨痴表明:促骨愈方组骨折愈合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至28天,其疗效优于伤科接骨片组(P〈0.01)。结论:促骨愈方汽化药热疗法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评价红曲治疗大鼠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取12周龄的Wistar大鼠90只,手术法完成大鼠骨折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治疗组(红曲)、阳性对照组(伤科接骨片)和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分组饲养给药2、4、6周,分别行摄X线片、BMP-2免疫组化观察、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第4周X片显示治疗组骨折线趋于消失,骨折端有大量连接性骨痂阴影,基本上达到骨愈合。术后第6周治疗组骨折线基本消失,可见髓腔再通;对照组骨折线趋于消失,骨折端及周围有大量连接线骨痂阴影,空白组中有出现断端硬化不愈合现象。治疗组在胞浆中有BMP-2的棕色深染,染色程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红曲明显促进了大鼠的骨痂形成,提高BMP-2阳性细胞率,促进间充质细胞分泌BMP-2,并促使其向成骨细胞转化从而加速骨形成,从而具有促进骨折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骨碎补对骨折愈合中血生化指标及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为了进一步探讨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A)、骨碎补组(B)和伤科接骨片组(C)3组,造成骨折模型后,分别给于生理盐水、骨碎补水煎液、伤科接骨片混悬液。术后第7、14和21天每组各处死动物4只,取血并取出骨标本,进行血生化指标检测及骨切片TGF-β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碎补组血钙、磷浓度乘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ALP活性始终高于对照组(P<0.01)。骨碎补组骨痂组织中TGF-β1免疫组化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可能有以下几方面:①提高血钙、磷的浓度乘积 ,促进钙磷沉积;②增强机体内成骨活动,提高血清ALP的活性;③增加TGF-β1在骨痂组织中的表达,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化瘀壮骨汤对胫骨骨折(闭合性)模型大鼠骨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影响。方法:随机取清洁级SD大鼠48只,制造骨折(闭合性)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各24只,模型组骨折后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化瘀壮骨组骨折后给予化瘀壮骨汤灌胃。观察两组骨折后3天、1周、2周、4周时苏木精-伊红染色情况及骨痂中TGF-β1、bFGF及BMP-7表达情况。结果:骨折1周后,化瘀壮骨组及模型组骨折病理变化差异不明显,骨折后2周及4周时化瘀壮骨组骨折病理修复比模型组明显(P0.05);化瘀壮骨组骨折1周、2周、3周及4周时TGF-β1、bFGF及BMP-7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程度不同的升高(P0.05)。骨折2周时化瘀壮骨组bFGF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骨折3周时化瘀壮骨组TGF-β1、BMP-7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化瘀壮骨汤对骨折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骨痂中TGF-β1、bFGF及BMP-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复方丹参对家兔骨折愈合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对家兔骨折愈合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家兔,造成桡骨骨折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复方丹参组、伤科接骨片组。于骨折后21d与35d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观察肾脏TGF—β1表达的情况。结果骨折后21d的复方丹参组和伤科接骨片组TGF—β1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但在骨折后35d无明显差别。结论复方丹参可能是通过增加TGF-β1的表达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香丹注射液骨折端注射,治疗家兔桡骨中段骨折的实验研究,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观察骨密度的测定情况,了解香丹注射液对促进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手术造成家兔双侧桡骨中段3mm完全缺损的骨折模型,分设香丹组、空白组、对照组,分别予以香丹注射液、生理盐水骨折端注射、伤科接骨片灌胃。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和分布特点,证明有调节骨原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并从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骨面积(Area)测定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8天时,香丹组血肿吸收明显,骨折端肿胀明显减轻,改善骨折端血运;TGF-β、bFGF染色呈弱阳性表达。15天时香丹组骨愈合骨密度测定尚无明显优势;TGF-β、bFGF染色呈阳性表达。22天时香丹组和对照组骨愈合情况已无明显差别。31天时骨密度测定香丹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明显优于空白组;香丹组TGF-β、bFGF染色呈强阳性表达。结论:香丹注射液在骨折早中期具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其特点是改善骨折局部血循环;通过诱发成骨细胞的活性和增殖,直接刺激膜内成骨,促进细胞分化、成熟,并且激发成骨细胞合成Ⅰ型胶原和骨连接素,加速胶原形成和钙盐沉积,提高骨痂质量,增强骨的强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仙茅乙醇提取物对大鼠胫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骨痂形成、血清钙(Ca)、血清磷(P)浓度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研究仙茅乙醇提取物对大鼠骨折修复的影响。方法对大鼠实施胫骨骨缺损形成术,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仙茅组、伤科接骨片组,各组再按照不同给药时间点分为3组(第2、4、8周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仙茅组给予仙茅乙醇提取物灌胃干预,伤科接骨片组给予伤科接骨片灌胃。分别于灌胃后第2、4、8周X射线观察骨痂形成,并测定血清Ca、P浓度及AKP活性。结果仙茅组大鼠胫骨骨缺损接近消失,骨痂量高于模型组和伤科接骨片组;血清Ca浓度、AKP的活性在各时间点均高于模型组和伤科接骨片组(P0.05);仙茅组大鼠血清P浓度在各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和伤科接骨片组(P0.05)。结论仙茅乙醇提取物对大鼠胫骨骨缺损愈合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接骨续断汤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7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应用接骨续断汤内服,对照组予以伤科接骨片口服,观察两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临床愈合的时间,术后随访1年。结果: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平均为5.4周,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6.8周;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平均为7.1周。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9.6周。对比2组骨痂出现时间、临床愈合时间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骨续断汤内服能促进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愈合,避免骨折不愈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