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275~400 ℃对Mg-6Al-2Sn-0.5Zn-0.5Y和Mg-5Al-4Sn-0.5Zn-0.5Y合金正挤压,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显微组织,并测试了其室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铸态合金主要由α-Mg、β-Mg17Al12相和Mg2Sn相组成。Sn含量由2%增加到4%后,Mg2Sn相和离异共晶β-Mg17Al12相体积分数增加,层片状共晶β-Mg17Al12相体积分数减少。挤压温度相同时,Mg-5Al-4Sn-0.5Zn-0.5Y合金挤压试样力学性能均优于Mg-6Al-2Sn-0.5Zn-0.5Y合金,275 ℃挤压试样抗拉和屈服强度最高,分别为329.9和254.4 MPa。两种合金的室温拉伸断裂方式均为准解理断裂。Sn的添加可有效促进挤压过程中动态再结晶的形核,并抑制再结晶晶粒长大,从而同时提高挤压态合金的强度和塑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机械搅拌法将非稳定态氧化锫分别以0,3%.7%,10%加入到7075铝合金中,得到半固态浆料及铝基复合材料坯料,再触变成形.对比分析复合材料和基体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添加适量非稳定态氧化锆可使铝合金枝晶转变为等轴晶,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αk和抗拉强度σb分别比基体合金提高25.9%和5.5%,延伸率则降低54%.  相似文献   

3.
谭望  汪明朴  程建奕  李周 《矿冶工程》2004,24(2):75-77,80
通过力学性能、电学性能测量和金相、电镜观察对Cu-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冷加工和退火态性能和组织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挤压态合金随冷拉拔变形量增大,δb和δ0.2逐渐升高,δ逐渐下降,电导率则变化甚微。合金经92%的变形后,δb、δ0.2和电导率分别为490MPa、485MPa、10%和91,4%LACS,其在400~1050℃温度范围退火后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不同变形量的合金样品900℃,1h退火后性能均恢复至挤压态水平,且未见再结晶现象。冷拉拔有利于粉末颗粒问进一步冶金化结合。  相似文献   

4.
马冬  张建新 《矿冶工程》2023,(5):140-143+148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铸态Mg-5Sn-1.5Al-1Zn-1Si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处理时,随着固溶时间延长,合金枝晶逐渐溶解、晶粒逐步球化,适宜的固溶处理制度为510℃×8 h,此时合金组织分布均匀,析出少量细小的二次颗粒相,延伸率较高;合金适宜的时效处理制度为200℃×16 h,此时偏聚在晶界处的合金相析出迁移,晶界清晰,组织均匀度高,合金屈服强度达到136.3 MPa,较铸态提升16.5%。510℃固溶8 h+200℃时效16 h处理后,组织均匀度和弥散程度进一步提升,抗拉强度和硬度分别达到178.2 MPa和59.6HB,相对铸态合金分别提升了21.6%和23.4%。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方案对7A04铝合金进行多向锻造,并对多向锻造后的试样分别在465、475和485℃下进行固溶处理和时效,分析比较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485℃固溶处理和时效后的合金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合金在380~420℃温度范围内经过三道次多向锻造,再经485℃固溶处理45 min和130℃时效处理16 h,综合力学性能最好,此时σ_b为595.8 MPa,σ_(0.2)为511.5 MPa,δ为14.98%。  相似文献   

6.
稀土铈对AZ31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少武  夏长清  吴安如 《矿冶工程》2006,26(4):76-78,82
研究Ce对AZ31镁合金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添加Ce,可以在铸态组织中形成杆状的Al4Ce,并改善退火后组织。合金在最终轧制态下为典型的加工组织,退火后发生了再结晶。添加Ce强化了合金。含铈1.05%的合金在所试验的合金中具有最好的力学性能,轧制态下的抗拉强度为321MPa,延伸率为6.9%;退火后,分别为259MPa和21.8%。  相似文献   

7.
采用金相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分析添加B2O3对Al-6.5Si-0.5Mg合金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组织产生的影响,并对细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合金中添加B2O3较Al-3.8B中间合金有更好的细化效果,添加量同为0.06%时,前者较后者抗拉强度(σb)和延伸率(δ)分别提升5.54%和30.7%。当添加0.1%的B2O3时,合金σb和δ进一步提升至213.5MPa和8.76%。合金组织形态得到显著改善,α-Al基体的细化机制为硅相附着于Al B2后的核壳结构能够成为Al基体的形核核心。Fe相形态的改善则与B2O3能间接影响其均匀化析出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形成难熔富铁相的沉降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质量分数为99.9%的纯镁锭和99.9%的粒度为45μm的硅粉,制备了质量分数为5%的Mg-5Si合金,研究了熔体过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Mg-5Si合金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实现了Mg2Si相尺寸由处理前的27μm减小到20μm,此时初生Mg2Si相的平均尺寸最小,分布趋于均匀,形貌逐渐向树枝状转变,甚至溶解为较为圆整的颗粒,且共晶Mg2Si相层片间距较小,并采用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表征其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熔体过热温度为770℃、保温时间为30min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52MPa、84 MPa和6.5%,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张建新  陈昊  郭学锋 《矿冶工程》2013,33(3):107-109
将铸态Mg-5Sn-1.5Al-1Zn-0.8Si镁合金进行单向挤压和往复挤镦变形, 采用OM、SEM等分析合金组织, 采用拉伸实验测定合金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单向挤压组织中的合金相分布较均匀, 其晶粒比铸态合金的晶粒细小, 挤压态试样的抗拉强度、延伸率分别比铸态合金提高31%和11.9%。相对于单向挤压工艺, 往复挤镦时挤压力明显增大, 与原始铸态和单向挤压试样相比, 往复挤镦合金的晶粒更细小, 组织更均匀, 其抗拉强度、延伸率比铸态分别提高106%和270%。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Al-Si-Cu-Mg-Ni合金的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研究了Sr添加量对二元共晶Al-Si合金组织的影响,及其对T6态Al-13.0Si-4.5Cu-1.0Mg-2.0Ni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r含量的增加,共晶Si变质效果增强,但其含量过高时会粗化α-Al晶粒,降低合金性能;添加Sr质量分数为0.06%时,二元共晶Al-Si合金的变质效果最佳.添加质量分数0.06%Sr的T6态Al-13.0Si-4.5Cu-1.0Mg-2.0Ni合金,其共晶Si球化程度较高,且分布更加均匀弥散,合金的高温拉伸性能可达128MPa;在保证合金高温拉伸性能的同时,室温拉伸性能相比于添加0.04%Sr的合金提高到305MPa.  相似文献   

11.
中铬合金耐磨钢的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中铬钢研发与应用的进展.中铬钢在使用中不断裂、不变形、耐磨损,使用寿命是Mn13的2倍以上,适用于冲击磨料磨损工况,同时介绍了一种多元合金中铬耐磨钢,该耐磨钢的强韧性和抗冲击磨料磨损性能均高于ZG30Cr5Mo中铬钢。  相似文献   

12.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heavily deformed Cu-Ag-Ce in situ nano-filamentary composite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As cast, copper matrixes were dendritic and Ag-rich phases, some of which present spheroidizing tendency, were embedded in Cu dentritic arms. After heavily deforming, Agrich phases develop into fibers: the thick fibers with a size of more than 50 nm and the thin ones with a size of less than 30 nm. Strengthening of Cu-Ag-Ce in situ nano-filamentary composite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strength and conductivity could be obtained through controlling reducing area, intermediate heat treatment and stabilizing treatment.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heavily deformed Cu-Ag-Ce in situ nano-filamentary composite had high strength ( > 1.5GPa) and high conductivity(>65 %IACS).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温拉伸、透射电镜观察等手段, 研究了3%拉伸预变形对Al-4.28Cu-1.33Li-0.40Mg-0.30Ag-0.14Zr合金单级和双级时效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拉伸结果表明, 对于190 ℃/(3~7) h的单级时效处理, 3%拉伸预变形可以提高拉伸强度56~75 MPa, 时效时间延长, 预变形提高强度的效果大幅度降低。3%拉伸预变形可以使得190 ℃/7 h+100 ℃/24 h双级时效样品的强度提高81 MPa, 达到748 MPa。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190 ℃/7 h单级时效态样品对应的组织主要为T1和θ'相, 还有少量S'相; 190 ℃/7 h+100 ℃/24 h双级时效态样品在190 ℃/7 h时效组织基础上析出了大量δ'相; 而在190 ℃/7 h+100 ℃/24 h双级时效前施加3%拉伸预变形则极大地促进了T1相和θ'相的析出, 从而大幅度提高合金抗拉强度, 而δ'相的析出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4.
用镁铝共晶合金粉末作为连接剂,分别在420°C和450°C下加压保温一定时间,对AZ91D镁合金与5056铝合金进行了连接.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配备EDS能谱,对铝、镁合金结合界面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镁铝共晶粉末与两侧基体形成了明显的扩散层,420°C时扩散层由α-Mg+Mg17Al12层、Mg2Al3层、α-Al层组成,450°C时扩散层由Mg17Al12层、Mg2Al3层、α-Al层组成.通过三点弯曲实验对界面结合强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450°C下保温90 min时,镁/铝合金连接效果最佳,强度约达27 MPa.  相似文献   

15.
快速凝固技术得到的合金与常规合金有着不同的组织和结构特征。对材料科学和其它学科的理论研究以及开展实际生产应用起了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快速凝固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综述了最基本的和目前最新的快速凝固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黄玉永 《矿冶工程》2019,39(6):143-145
通过向热浸镀锌铝合金中分别掺入微量钛、硅元素, 探究不同含量的钛、硅对锌合金金相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 ZnAl系合金Ti含量在0~0.01%之间, 其晶粒从多向生长转为单向生长, 第三相分布均匀;Ti含量在0.01%~0.02%之间, 其晶粒从单向生长转为多向生长, 组织形态变化较大, 随着第三相增加, 出现局部集中现象。随着Al含量增加, ZnAlSi系合金中第三相Si相从分布在富铝相和富锌相向富铝相区域集中。Ti元素对合金组织细化效果优于Si元素, 对合金组织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对经退火热处理的FeCo软磁合金带材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比了1J22合金和高强度FeCo合金冷轧带材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退火后的组织变化。结果发现:随着退火温度的上升,两种合金的强度均下降、晶粒的粒径均变大;在850℃时,1J22合金晶粒已经明显粗化,高强度FeCo合金晶粒有略微长大,但晶粒较均匀;在880℃时,两种合金晶粒均明显粗化,且不均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无钴、低铍电阻焊电极合金:Cu-Ni-Zr-Be(B合金),将其组织性能同常用的Cu-Co-Be(A合金)电极合金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合金硬度、软化温度同A合金相近,但导电、导热性明显高于A合金。另外,B合金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毒性,延长了电极的使用寿命。最后,探讨了B合金的成分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19.
余成  尹登峰 《矿冶工程》2013,33(2):116-119
采用断裂性能测试、扫描电镜(SEM)断口分析、透射电镜(TEM)观察等手段研究了微量元素Ce对Al-Li-Cu-Mg-Ag-Zr合金强化和断裂机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添加微量元素Ce并不改变合金主要强化析出相(T1、θ')的种类, 但是能够促进T1相细小均匀弥散分布, 提高合金强度以及断裂韧性。随着Ce含量的增加, T1相析出密度越大, 分布越均匀, 强化效果越好。添加0.3%Ce的合金强度明显高于添加0.15%Ce的合金, 添加Ce的合金断裂韧性明显高于不加Ce的合金, 并且Ce能够使合金组织分层薄化,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合金的断裂行为方式, 减少了沿晶断裂的趋势。断裂韧性断口扫描分析表明, 合金的断裂方式随Ce含量的增加逐渐由沿晶脆性断裂转变为穿晶-沿晶分层断裂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制备了一种新型Al-Ti-La中间合金,用来细化变质处理亚共晶Al-7Si合金中的α-Al和共晶Si相。研究了新型Al-Ti-La中间合金对亚共晶Al-7Si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Al-Ti-La中间合金对初生α-Al和共晶Si表现出优异的细化变质效果。加入0.2wt.%Al-Ti-La可以使α-Al晶粒尺寸从1460μm减小到230μm,减小了84.25%;二次支晶臂间距从28.55μm减小到15.16μm,减小了46.90%;共晶Si的形貌由粗大的针片状转变为细小的短棒状和颗粒状。随着初生α-Al和共晶Si相的细化,Al-7Si合金的抗拉强度从154MPa增加到175MPa,增加了13.63%;伸长率从5.83%增加到11.94%,增加了104.80%。断裂方式由穿晶断裂向沿晶断裂转变,合金的塑韧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