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当前的道德生活中有一个“知行不一”的难题。亚里士多德不同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承认该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发生,并认为非理性因素的影响、道德意志的强弱以及是否具有实践判断力等因素对“知行不一”问题有着重要影响。这些思想对我们当前的道德教育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应从单纯的道德认知教育向道德认知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研究、道德意志的培养以及实践判断力的锻炼等方面侧重。  相似文献   

2.
柳德玉  任艳苗 《发展》2024,(2):80-83
<正>道德认同是化知识为德性的关键,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认知模糊、道德情感冷漠、道德意志偏弱,究其原因是道德认同的不足。我们要重视大学生道德认同的培育,通过创新道德教育的方法手段、发挥榜样作用、丰富道德实践等方式,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认同,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3.
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生态和谐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推动力和环境基础以及必要的资源保障。生态和谐的实现离不开生态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教育是提高人类生态道德的前提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可靠保障。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可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生态道德认知、生态道德情感、生态道德意志和生态道德行为。生态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全民教育、实施规范约束和推动社会实践,不失为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校德育实践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开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新探索。针对性德育教学,整合德育教学内容,改进德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需求感;运用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强化学生的道德意志、提高其道德认知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设计关于道德情感的教学实践活动;知行统一,将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养成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5.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蓉 《理论观察》2010,(3):73-74
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论、“课堂讨论法”“公正团体法”道德教育方法、“学生为主体”道德教育模式以及提倡注重“隐性课程”道德教育内容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道德教育工作探讨提供借鉴作用,提高其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高岩  李鑫 《新西部(上)》2007,(11X):147-147
面对着当前道德教育效率低下的窘境,即学校道德教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反观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却能够给予我们让学校紧跟社会的启示,即:用更多的柔性方法如模拟社会情境、纯净的学校环境以及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推动学校与社会的衔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倾向和判断力。  相似文献   

7.
谢家红 《发展》2007,(9):116-117
人的品德是由道德认知、形成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部分构成,其形成机制是由道德认知生发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加以调节,形成道德行为。从四方面综合运用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体谅模式、社区服务模式等对大学生进行德育,会达到知、情、意、行统一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面对着当前道德教育效率低下的窘境,即学校道德教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反观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却能够给予我们让学校紧跟社会的启示,即用更多的柔性方法如模拟社会情境、纯净的学校环境以及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推动学校与社会的衔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倾向和判断力.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着社会公德失范、法制观念淡薄、价值倾向功利、道德知行脱节等问题。要深刻认识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转变道德教育理念,注重社会教育引导,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表现为一种良莠并存的矛盾现状。大学生道德人格的主流是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的道德人格缺陷。本文从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现状进行了调研与分析,认为社会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及家庭环境是影响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生态道德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指向和外延要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除受自身发展规律和发展要求制约外,还受体制因素、法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人文舆论因素等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就我国当前社会环境发展状况而言.推进生态道德建设必须着力构建和完善生态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法制保障以及社会氛围保障。从而为推进生态道德教育、生态道德约束和生态道德实践等建设活动提供坚实、良性的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即政治道德化和道德政治化现象大量存在、道德教育没有生活化.因此,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措施应当包括强化公民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人本化以及道德教育生活化,并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融入社会、家庭中去.  相似文献   

13.
李奎刚  韦珂 《理论观察》2015,(3):137-138
当前,互联网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大学生是网络应用最活跃、最积极的群体,因此,它对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具有极大影响.本文主要论述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存在问题和对策,期望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  相似文献   

14.
马丁·L·霍夫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移情与道德发展理论关注亲社会性的道德移情,他从道德移情发展的机制、方法入手,提出了人们通过移情可以感受他人的处境,促使人去帮助受困难者,实现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霍夫曼的道德移情发展理路为当今我国知行统一不够的道德教育现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对我国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态道德实践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在整个人类生态道德生活、生态道德现象中具有基础地位。它具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客观性等重要特征,它包括生态道德行为、生态道德评价、生态道德教育和生态道德修养等四种基本类型。同时,生态道德实践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广泛的适用空间,它存在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不同生活领域,并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相连,它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使他们出现思想意识多元化、道德人格缺失、人际交往冷漠、非理性消费等现象.因此,必须要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文化、加强网络监管、组织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实践,加强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宋茂军 《魅力中国》2014,(26):261-261
现实生活中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不是由于当代社会成员否定道德在社会生活存在的价值,而是因为在“道德共识”的认同上出现了多元化,改善这种状况的当务之急唯有进行道德化治理才是最优选择。所以应该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人们的道德认知与实践能力,把道德的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让伦理能够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芳 《黑河学刊》2010,(9):102-1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引导大学生把书本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坚持实践性的原则。体现课程实践性的特征,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规律,构建实践教学的模式,使大学生真正做到从对道德法律的认知向道德法律的实践转化,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修养。  相似文献   

19.
杜政 《理论观察》2006,(4):53-54
道德信仰是主体对道德目标的信服和崇拜,道德信仰、道德原则、道德行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构成人的道德体系。道德环境通过教育、强制约束、熏陶等影响个人道德信仰的生成。自我道德修炼是道德信仰的生成的必然途径,它在道德情感体验中进行。道德意志是道德信仰深度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高职学生的道德失范严重,主要是文化多元化所带来的不同道德意识冲突、国内各种不良道德现象的消极影响、道德教育评价体系缺乏、教育目的"功利化"严重、教育价值取向迷茫等社会原因引起的。应该通过增强高职院校德育的实践性,采取多学科渗透德育教学的方法,优化道德教育环境,建立知行统一的道德评价机制来纠正和预防高职学生的道德失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