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断喙 定时断喙既能预防鸡的恶食癖,提高成活率,也能有效节约饲料.鸡喜挑食,没断喙的鸡嘴尖且弯长,易将饲料钩出槽外,断喙后,饲料利用率可提高3~4成.  相似文献   

2.
选择国内饲养量最大的海兰褐壳商品蛋鸡为试验材料,采用Nova-Tech红外断喙器不同断喙模块和强度对鸡只进行1日龄断喙处理,同时以不断喙和传统7日龄热刀断喙为对照组,定期收集产蛋期蛋鸡不同组别鸡只生长和生产性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再次验证了正确恰当的断喙尤其是红外断喙方式对鸡只产蛋期性能有提高作用,尤其是红外浅断喙组(IB2)的鸡群在产蛋率、死淘率以及淘汰前的羽毛覆盖程度上表现更为优秀。在密闭式鸡舍中,红外浅断喙模式是海兰褐蛋鸡更加适用的断喙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断喙是雏鸡饲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集约化蛋鸡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合理的断喙可以有效防止雏鸡啄羽、啄肛、啄蛋等啄癖的发生;能避免鸡只勾抛饲料,从而节约饲料,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雏鸡发育整齐度。但断喙也会使雏鸡出现一些应激反应,断喙不当,可引起雏鸡出血、抵抗力下降等,严重时会引起死亡。一、断喙方法雏鸡断喙的方法主要有热刀断喙(也称电烙断喙)和红外线断喙2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王刚 《农家致富》2014,(17):39-39
断喙、修喙是指借助专用的器械切断鸡只啄尖,使其失去啄伤皮肉和啄吃鸡蛋的能力,从而避免形成恶癖,还兼有节省饲料的效果。断喙应在7-10日龄进行,也可在2-10周龄进行,最迟不要晚于18周龄,产蛋期断喙会导致产蛋率下降。某些早期被断喙的鸡在性成熟后,喙又会重新生出,且参差不齐,对这些鸡应及时进行修喙。修喙时不要切削过多,达到鸡喙圆滑即可。  相似文献   

5.
对5~7日龄雏鸡断喙进行得好坏,直接影响鸡群以后的生产性能。但这一重要环节常被忽视,而由没有经验的人员来完成断喙的操作,给以后种鸡饲养埋下隐患。断喙是种鸡雏必需经历的处置,它对鸡群育成期的均匀度、成活率和24周龄时的性成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断喙的目的种鸡雏断喙可防止生长期鸡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提高鸡群的成活率和均匀度,同时也可以减少饲料浪费。断喙的准备工作:①断喙宜在6~8日龄进行,这时喙不很坚硬,出血量较少,鸡体较小,容易操作;②开始断喙前停食3~4小时,使雏鸡保持轻度饥饿。断喙后提供…  相似文献   

6.
断喙是养鸡生产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断喙可以有效避免啄癖的发生,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使鸡群生长发育一致,提高育雏率,有利于鸡只发挥良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蛋鸡生产中,养鸡户多重视饲料配合,环境温度湿度的控制,定期防疫,季节管理和光照管理等,对以下问题却常常忽视。及时断喙主要是为了防止鸡群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断喙通常在6~12日龄进行,断喙前两天应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K,防止断喙时出血过多和鸡体产生应激。  相似文献   

8.
<正> 断喙是养鸡生产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防止蛋鸡育雏期、青年期甚至产蛋期啄癣症的发生和减少饲料浪费。电器化断啄器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在县级以下市场很难买到。土法断喙速度又慢又不安全,断喙面参差不齐,且易造成鸡只伤亡。现向广大  相似文献   

9.
关于养鸡     
《农家参谋》2008,(9):38-38
河南农业大学禽病研究所禽病专家杨绪明问:给鸡断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答:1.断喙前1~2天,在饮水中添加多维和葡萄糖,可以避免其出现其他应激。2.断喙时需要有经验的饲养员专人断喙,以防参差不齐。断喙时注意力应集中,动作敏捷,切的长度适宜,断喙器刀片的温度要控制好,温度过低,断喙后会流血。  相似文献   

10.
<正>一忌接种疫苗。鸡接种疫苗,必须按照免疫程序要求,在育成期以前按时接种,不宜在产蛋期接种。二忌惊群。惊群、炸群会产生应激,使鸡产软皮蛋、无黄小蛋,并影响产蛋率。三忌断喙。断喙一般在8-9日龄时进行,对没能按时断喙或断喙太轻而又长出新喙的,应在育成期补断或修喙,切忌在产蛋期断喙。  相似文献   

11.
减少鸡断喙应激的措施在蛋鸡和种鸡饲养管理中,为防止鸡群啄肛、啄羽、啄蛋、挑食等恶癖的发生,减少饲料浪费,有效控制鸡群正常生长和提高公鸡的授精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必须在雏鸡生长前期进行断喙.为了正确掌握断喙技术.提高断喙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断喙对鸡的应...  相似文献   

12.
<正>断喙、修喙是指借助专用的器械切断鸡只喙尖,使其失去啄伤皮肉和啄吃鸡蛋的能力,从而避免形成恶癖,还兼有节省饲料的效果。断喙应在7~10日龄时进行,也可在2~10周龄时进行,最迟不要晚于18周龄,产蛋期断喙会导致产蛋率下降。如实在舍不得,则至少应把鸡群中的"凶手"捉出进行断喙。某些早期被断喙的鸡在性成熟后,喙又会重新生出,且参差不  相似文献   

13.
在蛋鸡饲养过程中,由于光线过强、密度较大、饲料营养不全或通风不良等都可以造成啄癖,断喙是防止啄癖、减少饲料浪费和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有效措施,断喙是否得当关系到未来鸡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断喙、修喙是指借助专用的器械切断鸡只喙尖,使其失去啄伤皮肉和啄吃鸡蛋的能力,从而避免形成恶癖,还兼有节省饲料的效果。断喙应在7~10日龄时进行,也可在2~10周龄时进行,最迟不要晚于18周龄,产蛋期断喙会导致产蛋率下降。如实在舍不得,则至少应把鸡群中的"凶手"捉出进行断喙。某些早期被断喙的鸡在性成熟后,喙又会重新生出,且参差不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1995,(9)
1.适时断喙断喙后可以防止鸡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防止钩甩饲料,减少浪费,有助于鸡生长发育整齐,提高成活率。断喙一般在雏鸡6~7日龄时进行。若错过此时,也可在30日龄或70日龄时进行。2.限喂控制体重蛋鸡在育成期(一般为60~150日龄)必须实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把同批1日龄海兰褐商品蛋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1日龄红外线断喙和14日龄人工断喙,研究两种断喙方式对育雏鸡生产性能和抗体滴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外线断喙1周末的平均日耗料量为11.27 g,小于人工断喙的11.50 g,但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断喙方式对每周末体重增重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红外线断喙1周末的死淘率高于人工断喙,但差异不显著(P0.05),3周人工断喙死淘率高于红外线断喙,差异不显著(P0.05);在35日龄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V)和传染性法氏囊炎(IBDV)抗体滴度两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两种断喙方式对鸡只第一周的生产性能有一定影响,对1周后生产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在集约化经营中断喙不仅能够防止鸡只之间相互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的发生,还能提高饲料报酬,使鸡群生长发育一致,降低产蛋期的死亡率,是饲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科学上已经证实断喙能引起鸡极大的疼痛和终生的行为损失。行为学研究显示,断喙的鸡不能正常采食、饮水和适当的打扮,同时,断喙严重的破坏了神经,易发展成为神经瘤,这也会引起急性或慢性疼痛,这对鸡会产生很大的应激。因此,断喙在养鸡业上的运用及存在的福利问题也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化的养鸡生产中,当鸡只生长到一定的日龄,就要对其断喙。断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地防止鸡群啄肛、啄羽、啄蛋、啄趾等恶癖的发生;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报酬,从而增加经济效益;还可使鸡群采食缓慢均匀,鸡群生长发育整齐一致,降低产蛋期的死亡率。所以,断喙是饲养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1断喙 主要目的是防止鸡群发生喙羽、喙肛、食血等恶癖。喙癖的原因:饲养密度过大;室内光线过强;食槽、水槽不足;粗纤维含量过低;通风换气不良和鸡本身习性等。断喙通常在6-9日龄进行,为防止断喙中出血过多,断喙前2d可在饲料中加2mg/kg的Vk;断喙后3~5d,可在饮水中加入多维素。  相似文献   

20.
一忌接种疫苗。鸡接种疫苗,必须按照免疫程序要求,在育成期以前按时接种,不宜在产蛋期接种。二忌惊群。惊群、炸群会产生应激,使鸡产软皮蛋、无黄小蛋,并影响产蛋率。三忌断喙。断喙一般在8~9日龄时进行,对没能按时断喙或断喙太轻而又长出新喙的,应在育成期补断或修喙,切忌在产蛋期断喙。四忌断水。有资料表明,蛋鸡在产蛋期断水24小时,产蛋率可由80%下降到30%;若使其恢复到原来的产蛋水平,大约需要1个月的时间。因此,在鸡产蛋期必须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五忌日粮配方频变。蛋鸡在产蛋期的日粮配方应保持相对稳定,如果变动过频,会使鸡不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