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内经》升降出入理论不仅能用米阐明生命现象,解释病理变化,确立治则以及分析药性,而且还可以指导方剂的配伍.六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对某些补益方剂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本文仅从升降出入配伍的角度,对有关补益方剂的现代研究作一简要的综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中医美容方剂组方特点及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收集整理历代中医美容方剂的基础上,拟采用以法类方、以病类方、以药类方等方法,对中医美容方剂进行组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力图探索和揭示中医美容方剂的科学内涵,以期在更高层次上认识和概括其遣药配伍等方面的总体倾向性.为丰富方剂配伍理论、有效指导中医美容临床用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研究,对温里药在方剂配伍规律进行探讨.认为温里药除了用于治里寒证的方剂配伍外,还广泛用于解表、泻下、祛痰、和解、清热、祛湿、补益、固涩、开窍、理血、理气及祛湿剂等多类方剂配伍中,由于配伍不同,则功效迥异,特探讨之.  相似文献   

4.
补益药在方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剂配伍来论述补益药的广泛运用,其配伍意义旨在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5.
荨麻疹方药配伍规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古今185首治疗荨麻疹的方剂,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形成23个因子,运用中医理论,对各因子及方剂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从解表药与补益药、解表药与活血药、祛风湿药与活血药、补益药与活血药、补益药与理气药、清热药与活血药、清热药与疏风药、清热药与泻下药、宣肺药与利水湿药、理气药与化湿药、补益药与重镇药等药物配伍方面,探讨了荨麻疹的方药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6.
汪剑  和中浚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731-733
通过对《审视瑶函》300余首方剂的分析,提炼出该书疏风、清热、补益、除湿、祛痰、理血、熄风、明目退翳等眼科内治八法的方剂配伍用药特点,认为它产生于古代眼科治法及方剂的成熟时期,其治法及方剂在中医眼科中具有很强代表性,由此可以了解中医眼科方剂的主要配伍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7.
247首安神方剂用药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祖晓  唐启盛  曲淼  赵晶 《中医杂志》2007,48(11):1013-1015
目的分析安神方剂的用药组方规律,探讨神志病的病机、证候、治法特点。方法统计分析247首安神方剂的药物分类、使用频次、五脏归经及各种治法的使用频次、配伍频次。结果补益法在神志病治疗中的使用频次最高,多与化痰除湿等祛实治法配伍使用;五脏归经以入肾、肝、脾经为主。结论虚证(尤其肾虚)是神志病的首要病机,虚实夹杂是主要证候特点,补益法和化痰除湿法的配伍应用是神志病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数据挖据方法探讨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方证与核心药物当归的配伍规律。方法:对CNKI收录的1956—2014年公开发表的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方剂、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涉及相关方剂予以清洗并建立方剂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关联规则和熵聚类算法对筛选出的222个方剂进行辨证分型,并对核心药物当归的用药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参与分析的方剂基本上可以归纳为7种证型,236味药物,以当归的使用频次最高。核心药物当归首选与止痛、行气、散瘀类药物配伍;与补益类药物配伍时,往往气血兼顾,同时要相应增强行气、活血、散瘀类药物;与散瘀类药物配伍时,却极少配伍补益类药物;与温通类药物配伍时,常常反佐牡丹皮凉血散瘀。结论:当归既有补血活血之功,又有温经止痛之效。由于痛经的首务在于止痛,故止痛、行气、散瘀类药物为其配伍首选,酌情辅以补益类药物。  相似文献   

9.
肖挹 《四川中医》2005,23(11):108-109
首先阐明了中药配伍与中医方剂配伍在研究层次与目的上的不同,进而在研究方法上强调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通过以病类方、以法类方、以方类方以及实验研究来探索方剂(药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以便更好地认识成方或组成新方,从而达到熟练运用方剂和方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山药与茯苓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山药和茯苓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机制,突出配伍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方法:山药和茯苓均为临床常用中药,基于药对配伍的原则、药对配伍组合特点及现代研究认识等,对《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所收载的含山药方剂进行收载记录于Excel,对山药和茯苓配伍组成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与山药配伍频率最高的中药是补益药类,与山药配伍频率最高的中药是茯苓.结论:山药与茯苓配伍补泻结合,适宜病症较为广泛,对临床和保健养生运用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杨胜超  王俊霞 《河南中医》2014,34(2):361-362
目的:分析古代胸痹心痛寒凝心脉证方剂配伍规律。方法:建立古代胸痹心痛寒凝心脉证方剂数据库,涉及方剂的方名、来源、组成、剂型、用法、主治或功效等,采用频数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古代胸痹心痛寒凝心脉证方剂共计54首,累计用药达242次。,温里药的使用频率最高,占所有用药的50%,其次是补益药。结论:温里药为基本配伍构架,补益药为重要的增效配伍,药物组合间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秦竹  张胜  熊洪艳  吴志明  夏丽  孙艳红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98-2199
在收集整理历代中医美容方剂的基础上,拟采用以法类方、以病类方、以药类方等方法,对中医美容方剂进行组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力图探索和揭示中医美容方剂的科学内涵,以期在更高层次上认识和概括其遣药配伍等方面的总体倾向性。为丰富方剂配伍理论、有效指导中医美容临床用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温病条辨>中湿热类温病治疗中应用补益药的方剂为研究资料,通过对方剂配伍进行分析,指出在湿热类温病治疗中,补法有通补、守补及涩补之分.对湿伤阳气,而湿浊犹存者,以通补为法;湿热伤正,湿去八九者,则治以守补;湿热伤正,正气耗散者,又以涩补为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金元时期补阳方剂、补气方剂的配伍规则。方法: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金元时期13部古医籍进行查阅、采集并整理,分析金元时期补阳剂、补气剂的配伍规则。结果:共收集到金元时期补益方剂168首,其中补阳剂占38.10%,补气剂占27.98%。补阳剂的基本药物为补阳药,有选择的配伍活血化瘀药、温里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补气药、理气药。补气剂的基本药物为补气药,有选择的配伍补血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结论:金元时期补阳剂和补气剂的主要配伍以中医理论和实践为基础,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为补益方剂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6,(7):1367-1370
目的:挖掘在滋补肝肾、补益气血方剂中并具有养发育发功效的单味药及药物组配,便于临床指导用药和配伍。方法: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建中国方剂数据库,检索具有滋补肝肾、补益气血和养发育发功效方剂共计370首。利用Excel 2010对方剂药物进行数据整理、频次统计、药对数据挖掘。结果:养发育发方剂单味药统计频次前10名,分别是生地黄、茯苓、熟地黄、何首乌、当归、牛膝、枸杞、人参、菟丝子、补骨脂。养发育发药物组前10名药对,分别为茯苓-生地黄、人参-茯苓、熟地黄-茯苓、熟地黄-生地黄、枸杞-茯苓、熟地黄-当归、牛膝-茯苓、当归-茯苓、当归-生地黄、菟丝子-牛膝。结论:具有滋补肝肾、补益气血功效治疗头发疾病方面的方剂,多以补阴药、补血药、补气药、补阳药之间配伍较多,兼以健脾祛湿和活血药物配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方考》中黄芪的配伍规律,为临床正确使用黄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医方考》中载有黄芪的方剂,对方剂中与黄芪配伍的药物进行功效分类,对每类药物的高频药物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医方考》中记载有黄芪的方剂共41首,其中与黄芪配伍的药物类别前5位的是补益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各类药物中与黄芪配伍频率最高的是甘草(28次),其次有人参(27次)、当归(25次)、白术(15次)等。当黄芪发挥不同功效时候也有相应的高频药物配伍。结论黄芪多与补益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配伍使用,在其发挥不同功效时应联合此功效下的特异性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17.
王秀娟  李明  赵宇昊  石杨 《中医杂志》2007,48(10):874-875
高忠英(1938~),男,20岁考取中医师,1960年正式拜京城名医魏舒和为师,深得魏老真传,为第二、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近50年,造诣精深,尤擅长治疗内科、妇科疑难杂证,在治疗脾胃病、咳喘及妇科月经不调方面有独特经验。其主要研究的课题是"方剂配伍原则理论与药物配伍的规律",先后发表了《方剂辨疑》、《银翘散的君药》等文章,出版专著《方剂图析》。在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方面,提出了"五脏补益"的理论,强调必须依据五脏生理特点制定补益法则。  相似文献   

18.
君臣佐使是中医学方剂配伍的基本原则,它论述了各药在方剂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君臣佐使配伍法经历了从药物分类到方剂配伍分析的历程,目前仅用于方剂的配伍分析,对于临床遣药制方并未能体现其指导意义,不能真正反映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使得君臣佐使配伍法陷入发展瓶颈.笔者通过参考医籍文献源流记载,分析并探讨符合实际应用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治疗遗精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遗精方剂的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遗精提供参考.方法: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遗精的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软件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方剂进行处方分析.结果:共筛选370首治疗遗精方剂,涉及中药282味.方中补益、固涩、安神之品出现频数较高.方中出现频数最高的单味药为茯苓(129次),占总处方数的34.9%;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山药-茯苓(66次),3味中药组合为山药、五味子、熟地黄(35次),4味中药组合为山茱萸、山药、熟地黄与茯苓(22次).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遗精的方剂中知母常配黄柏,莲须常配芡实;山茱萸、茯苓常配山药,巴戟天、茯苓常配肉苁蓉.演化得到核心组合36个,新处方7首.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遗精方剂组方以补益中药为主,辅以安神、固涩之品,标本兼治,可为中医药临床治疗遗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杰  吕光耀 《四川中医》2008,26(10):122-123
通过对《方剂学》教材中有关用盐的方剂检索研究,总结了盐及其在方剂配伍规律和中药炮制中的应用,可概括为:咸以入肾,引药直达下焦;入肾补脾,间接补益;调和脾胃;涌吐法及其他辅助用法。以便于教学和临床应用,希冀起抛砖引玉之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