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6年山西省提出开发区要改革创新发展。掀起了新一轮开发区总规编制的浪潮。开发区总规与城市总规衔接,直接影响其法定位置;新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又从顶层设计上决定了转型中的开发区总规定位;"多规合一"背景下的"一张蓝图"思路从深度、广度上提升了本轮开发区总规编制层次。转型中的规划如何能更接地气,让整装待发的开发区重新快速起步,让创新驱动的远景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我国开发区已经成立整30年,大多数开发区已经或正在经历自身生命周期的转型期。开发区的城市规划从最初的偏向产业发展方向的单向性规划,逐步走向综合理性与多元理性相结合的具有产业特色的新城规划,进一步发展到以人为本、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之路。该文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期发展特点出发,分析如何从城市文化中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产—城—人"可持续发展,探讨这一时期开发区核心价值文化特征以及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4)
基于渐进式发展的视角,根据2018年苏州工业园数据和贵州毕节市8个省级开发区实地调研情况,先确定低能级开发区所处发展阶段和特征,然后按照钻石模型六大因素比较研究低能级开发区转型升级路径。研究发现:一是低能级开发区的鲜明特征是处在要素驱动阶段,现阶段首要任务是发挥好增加要素投入对促进发展的作用,其次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二是低能级开发区不仅要有前瞻性,更要正确认识和利用好"能级差",走渐进式的"六先六再"转型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4.
开发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体制创新、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载体。经过20年的发展,安徽省开发区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经济运行总体良好。随着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的发展,安徽省开发区原有开发模式优势弱化,转型升级面临困难,开发区自身暴露出的体制问题、无序竞争、资源浪费、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逐渐显现。省级以上开发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发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安徽省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开发区转型方向研究,以合肥开发区为例,对安徽开发区转型发展提出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5.
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由荆门市委、市政府直接开发建设的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已建成25平方公里,范围覆盖掇刀区麻城镇、团林镇和漳河新区双喜街道的部分区域。现已入驻企业13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2家。近年来,开发区在荆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争做江汉平原中心城市、推动荆门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致力升格扩区、转型升级、提速增效,实现开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2)
<正>自1984年创建以来,国家级开发区始终站在改革开放事业的第一线,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受住了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复杂变化的重重考验,在体制创新、对外经济合作、产业培育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和发展中国家借鉴"中国模式"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步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级开发区必须顺  相似文献   

7.
国内一些开发区在发展初期只关注生产设施的配备,片面追求产值而忽略了生活服务配套。到一定阶段",有产无城"发展模式的弊端显现,投资回报日趋下降,开发区被迫重新考虑产居平衡发展,产城融合便成为其转型的重要途径。许多国家级开发区从1990年代末就开始步入转型,但目前省级开发区还处于转型发展的探索阶段。通过构建"三力模型",以浙江省省级开发区——龙游工业园区为例,对工业开发区转型的动力机制进行解释,并对其向产业新城的转型的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开发区转型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提高转型发展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明确转型的路径、模式及相关策略.本文回溯苏州开发区发展的历程,通过案例比较总结开发区发展的两种模式,提出以建设“综合性城区”为目标,构建产业、人居、生态三相互动的转型发展模式,并提出转型中若干具体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对国内开发区的发展趋势及其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以日本筑波科学城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历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转型经验,并从中获得启示与教训,为中国的开发区发展与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开发区空间转型背景下的更新规划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浩  张京祥 《规划师》2013,29(1):29-33
当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开发区普遍出现了向功能完善的综合新城区转变的趋势,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强烈的城市更新发展诉求。通过分析转型中开发区的空间特征和传统城市更新困境可知,开发区的更新规划应探索城市更新"主体多元化和策略差异化"的体制和理念的创新。无锡新区的更新规划从重点地区和一般地区两个层面,提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下的差异化更新改造模式,为推动开发区的成功转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规划师》2017,(10)
回顾我国开发区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开发区转型发展贯穿始终。当前,我国开发区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及国内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倒逼其发展转型,使其面临着诸如动力不足、效益不高等难题。文章以苏南典型开发区既有经验与探索为基础,从发展方向、产城关系、功能优化与产业升级及用地更新等角度探讨新时期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应对策略,以期进一步推动开发区相关研究的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超越规模之争——论开发区的空间发展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国家级开发区普遍存在以"一区多园"以及"政区合一"等形式实现空间"扩界"的现象;而土地的低效使用、地方政府的发展诉求以及地方政府支配资源的能力共同促成了这种不断的"扩界"行为。认为在"扩界"等导致开发区政策应用空间泛化的形势下,开发区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无异于一般城区,再行探讨开发区的"合理规模"以及通过"四至范围"对开发区进行划桩定界几无意义。开发区的空间发展及转型讨论需要跳出就规模论规模的误区,而值得关注的是开发区的政策"原点"及新的政策"聚焦"。  相似文献   

13.
"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载体和制度创新实践之一,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对我国开发区的实践探索做全面审视.首先,辨析开发区的定义和制度空间属性,回溯包括经开区、高新区等在内的开发区的缘起初衰与相关国际经验.然后,分析开发区从"面上兴起"到"整顿和规范"、再到"新态势"的演进历程,同时解读相应的政策和制度背景.最后,基于对开发区实践的总体评析,提出新时代开发区转型发展与治理的策略:一是对既有园区做分流和分类处置,有的应该适时退出,有的则需调整定位,聚焦于"科创"和"转型升级"示范;二是改变法制建设滞后的局面,使每一类开发区及新型政策区都有对应的立法依据和制度化运作规则;三是开发区的空间规划既要满足园区自身的特定功能要求,更要遵循城市空间发展的一般规律,前瞻性地统筹园区开发和城区规划建设.首次讲清我国"开发区"实践的全貌,匡正了若干误解;提出了"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创新思路和运作路径,具有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载体和制度创新实践之一,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对我国开发区的实践探索做全面审视.首先,辨析开发区的定义和制度空间属性,回溯包括经开区、高新区等在内的开发区的缘起初衰与相关国际经验.然后,分析开发区从"面上兴起"到"整顿和规范"、再到"新态势"的演进历程,同时解读相应的政策和制度背景.最后,基于对开发区实践的总体评析,提出新时代开发区转型发展与治理的策略:一是对既有园区做分流和分类处置,有的应该适时退出,有的则需调整定位,聚焦于"科创"和"转型升级"示范;二是改变法制建设滞后的局面,使每一类开发区及新型政策区都有对应的立法依据和制度化运作规则;三是开发区的空间规划既要满足园区自身的特定功能要求,更要遵循城市空间发展的一般规律,前瞻性地统筹园区开发和城区规划建设.首次讲清我国"开发区"实践的全貌,匡正了若干误解;提出了"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创新思路和运作路径,具有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工业开发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梳理和总结工业开发区用地政策演变规律对于工业用地政策改革创新及促进工业开发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开发区的发展历经创建探索期、高速增长期、清理整顿期、平稳发展期和转型发展期5个发展历程。工业用地供应政策经历了行政划拨、协议出让、招拍挂出让和租让结合4个阶段。工业用地利用监管政策展现了由计划配置向市场竞争转变、由外延扩张向节约集约转变、由经济绩效考核向过程标准控制转变、由生产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型的政策特点。工业开发区用地管理改革要注重"五量调节"管理、全过程管理和综合用地管理。  相似文献   

16.
1970年代以来,随着就业岗位的全面郊区化,美国郊区的边缘城市大量发育,成为美国郊区发展的新趋势。在中国,进入21世纪后,城市郊区化发展步入新阶段,城乡结合部的重要载体——开发区,在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指引下面临转型与再开发,呈现向功能完善的“边缘城市”转型的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若干大城市开发区的实证案例,总结开发区转型发展所形成的中国“边缘城市”的主要特性。同时,以广州南沙为例,对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与动力机制展开研究,并将南沙与开发区导向的中国“边缘城市”的特性进行比较,以期为基于开发区的城乡结合部转型发展提供发展借鉴。  相似文献   

17.
1970年代以后,随着就业岗位的全面郊区化,美国郊区的边缘城市大量发育,成为美国郊区发展的新趋势.在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开发区导向的城市郊区化发展步入新阶段,许多大城市的开发区在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指引下面临转型与再开发,呈现向功能完善的“边缘城市”转型的发展态势,一种全新类型的具中国特色的“边缘城市”正在或已经形成.在此背景下,基于边缘(edge)和城市(city)两个关键词的本质内涵,提取中国“边缘城市”的主要研究要素,结合若干大城市开发区的实证案例,试图总结开发区转型发展下所形成的中国“边缘城市”的主要特性,初步探讨中国“边缘城市”的界定标准.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创新驱动下的上海开发区转型发展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上海开发区发展的现状特征;进而归纳了上海开发区向创新驱动转型的主要空间矛盾和挑战;提出促进产城融合,提高转型规划可实施性,提升开发区空间环境品质3条对策,以化解传统建设模式遗留的创新环境差、存量用地不足、土地产权固化、综合服务能力和品质欠缺等空间问题,实现开发区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9.
过去50年,开发区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发展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比较了开发区的不同定义、发展目标以及建设模式,并讨论了不同国家利用开发区作为政策工具的方式。文章同时回顾了开发区在全球工业化进程中的演变历史,并指出现代贸易和科技的变化将对传统开发区模式的有效性造成巨大冲击。文章最后提出了开发区目前和即将面临的挑战,包括开发区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开发区与国内产业链的融合,开发区内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以及开发区与城市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梳理全球化与中国开发区发展的相关性,厘清全球化作用于中国开发区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开发区规划体系的创新。进而展望在新一轮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开发区在全球产业体系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中国开发区的发展与全球化关系密切,反映开发区全球化的外向型经济指标与开发区的总体发展具有高度正相关性;中国开发区发展与全球化之间存在三大互动机制与效应;与一般的城市规划比较,开发区规划在适应全球化的需要、面向外向型经济发展诉求上进行了多方面创新。面对新一轮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的开发区模式和开发区规划技术体系具有外向输出的客观条件和内在优势,将成为驱动全球新一轮工业化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