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为了提高含能射孔弹综合性能,降低致密油气储层的开采难度,对装填RL-F含铝炸药射孔弹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以RL-F含铝炸药为研究对象,对RL-F含铝炸药进行了机械感度、静电火花感度、5 s延滞期爆发点和DSC热分解测试;其次分别将RL-F含铝炸药和JH-16炸药装填在89型射孔弹中,进行了地面模拟装枪穿钢靶和穿柱状混凝土靶试验。结果显示:RL-F含铝炸药具有合适的机械感度,耐热性良好,适用于射孔弹压装工艺;与装填JH-16炸药的89型射孔弹穿深性能相比,装填RL-F含铝炸药的89型射孔弹地面侵彻钢靶和地面侵彻柱状混凝土靶穿深分别降低了10.6%和27.5%,而装填RL-F炸药在侵彻混凝土靶时射流孔道干净清晰、无杵堵,孔道无压实带。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射孔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文中介绍了国内射孔器发展历程及技术现状,通过对国内外射孔器及射孔工艺技术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今后我国应在射孔器性能、射孔机理研究、射孔工艺技术及射孔器材检测等方面多做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国油,气井射孔器材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是1995年5月中国民爆协会同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进行学术交流时提出的报告。文中简要介绍了我国石油射孔器材的现状、包括耐热炸药,射孔弹和射孔枪,油,气井用雷管和起爆器,以及油、气井用导爆索等,并根据我国国家民用爆破器材产品政策的要求,提出了石油孔器材今后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对LLM-105炸药进行耐热分析试验,研究了其感度和热安定性。对LLM-105炸药与弹壳、药型罩进行了相容性测试,结果表明:LLM-105炸药完全可以与弹壳和药型罩相容。在同等条件下分别用LLM-105炸药和S992炸药作为主炸药压制了83型和121型超高温射孔弹,并对柱状混凝土靶进行打靶试验。试验显示:采用LLM-105装药的83型超高温射孔弹平均穿深比S992装药的射孔弹提高21.6%;采用LLM-105装药的121型超高温射孔弹平均穿深比S992装药的射孔弹提高25.7%,孔径也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多脉冲复合射孔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新型装药结构的复合射孔器,进行了地面6 m混凝土靶试验和压力-时间曲线(p-t曲线)测试.结果表明,多脉冲复合射孔器的有效作用时间比常规一体式复合射孔器延长5倍,延缝效果大幅度增加.油井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测定了石油射孔弹用四种耐热炸药药柱(JH-16、JO-6、JP-1、JD-1)的热爆炸温度——延滞期特性曲线。用“调整法”测定了51型普通射孔弹(装药为JH-16)及51型超高温射孔弹(装药为JD-1)的2h、48h耐热极限温度。  相似文献   

7.
王文红 《硅谷》2010,(15):53-53
从内盲孔射孔器的可行性入手,分析内盲孔射孔器与外盲孔射孔器相比所具有的突出优点。并将内盲孔射孔器的穿透深度与外盲孔射孔器的穿透深度进行对比。通过对在油田应用的射后效果进行收集、分析,表明内盲孔射孔器工艺可行,可提高射孔穿透深度10%以上,从而达到提高油气井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射孔器枪外环空压力不能直观反映射孔过程,为满足油气井射孔工艺优化以及射孔弹威力评估对腔内压力参数的需求,研制了射孔器腔内压力测试仪.由于射孔器腔内的特殊环境,其对测压仪器的体积以及形态具有严格的要求.鉴于在克拉玛依油田XXX射孔基地射孔作业测试试验的总结,仪器壳体的形变直接影响到仪器内部测试电路,因此在塑性力学基础上采用“弹型”结构对测试仪器的壳体进行了进一步的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弹型”厚壁壳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吸能作用,解决了壳体抗震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复合射孔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综合分析了复合射孔现有方法和技术,以及各种方法、技术的优点和不足.STIMGUN系统装药量大,作业效果好,避免了炸枪,可使用常规射孔枪;但有时不得不使用小直径射孔器.分体式复合射孔技术药量调整范围较大,不会炸枪,可使用常规射孔枪;不足之处是由于火药装药与射孔段不在同一层,气体利用效率较低.一体式复合射孔技术火药装药与射孔段在同一层位,火药产生的高压气体正对射孔孔道做功,效率高,作业效果好;缺点是装药量少,产气量较低,需使用带泄压孔的特制射孔枪,有时发生炸枪事故.双复射孔器可以适当扩大枪径,提高了射孔枪的承载能力,具有避免炸枪、环空峰压减缓、作用时间加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油气井射孔器检测技术发展状况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射孔器材检测的必要性及其射孔器材在石油勘探开发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射孔器材质量检测发展历史和现状,对美国石油学会(API)的"油气井射孔器评价的推荐作法"各版本之间的差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于谦  郭子如  何志伟  刘锋 《爆破器材》2019,48(1):47-51,57
针对工业炸药实际应用于露天深孔煤矿火区高温爆破的现状,在实验室规模下模拟高温炮孔加热技术,用这种实验技术来分析两种典型添加物质对铵油炸药热分解特性的影响,以及对比铵油炸药、乳化炸药和水胶炸药耐高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两种工业炸药,铵油炸药的耐热性能更好,更适用于火区高温爆破;在铵油炸药中添加5 %(质量分数)NH4Cl,分解反应峰温度降低了24.8 ℃,并且缩短了样品到达恒定的烘箱温度的时间,NH4Cl 的加入显著降低了铵油炸药的耐热性;在铵油炸药中添加5%(质量分数)Na2SO4,延长了样品到达恒定的烘箱温度的时间,提高了铵油炸药的耐温性能。结果为耐热工业炸药配方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粉状乳化炸药爆温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粉状乳化炸药的爆温进行了计算:用B-W法确定了粉状乳化炸药的爆炸反应方程式,用盖斯定律以炸药原料和爆炸产物各组分的定容生成热为基础计算了其定容爆热,用加权法算得了爆炸产物的摩尔定容热容,最终计算得到岩石粉状乳化炸药的爆温为2695 K,一级、二级、三级煤矿许用粉状乳化炸药的爆温依次为2651 K、2597 K、2510 K.计算结果显示随着氯化钾含量的增加,煤矿许用粉状乳化炸药的爆热、爆温均呈现降低的趋势.当氯化钾含量在4%~9%范围内递增时,炸药的爆热、爆温的降低与氯化钾含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膨化硝铵炸药爆温的理论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梅  杨林  夏建才 《爆破》2011,28(3):97-100
运用B-W法确定膨化硝铵炸药的爆炸反应方程式,用盖斯定律计算定容爆热,用加权法计算爆炸产物的摩尔定容热容,研究计算得出露天膨化硝铵炸药、岩石膨化硝铵炸药、一级、二级煤矿许用膨化硝铵炸药的爆温依次为2722 K、2 771K、2544K和2 486 K.同时计算分析了复合油相中不同的石蜡与柴油的混合比例对岩石膨化硝铵炸药...  相似文献   

14.
煤矿炸药爆温的计算与炸药安全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煤矿许用炸药的爆温进行了计算,通过误差分析认为利用卡斯特热容法计算爆温简便可行,并进行了爆温与煤矿炸药安全性方面的理论分析,得到一些降低爆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重质渣油沥青树脂的耐热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纯芳烃原料和重质渣油研制的沥青树脂具有优良的耐热性。从C C键的离解能来看,沥青树脂的热裂解温度较高。通过测定溶解度、软化点及沥青树脂的固化,考察了实验室合成的沥青树脂各阶段的基本物理性能以及C阶沥青树脂的耐热性,初步探讨了耐热性与分子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B阶树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苯甲醛(BA)系B阶沥青树脂硬化成C阶沥青树脂的温度较高,C阶沥青树脂的收率亦高;C阶沥青树脂具有较优异的耐热性,特别是高温阶段的耐热性优于聚酰亚胺。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乳化炸药高能敏感问题,采用悬浮聚合法设计了一种利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覆硼粉的含能微囊。利用该硼粉型含能微囊作为添加剂制备了乳化炸药。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对硼粉型含能微囊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同步热分析仪、爆热弹和空中爆炸测试系统,研究了硼粉型含能微囊对乳化炸药热稳定性、爆热以及冲击波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硼粉能够提高乳化炸药的冲击波特征参数和爆热,其中,冲击波峰值压力和爆热分别提高了29%和42%以上;而微囊包覆技术可以增加含硼乳化炸药的初始分解温度和活化能,改善其热稳定性。利用微囊包覆含能添加剂的方法,可以在不影响乳化炸药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其做功能力,改善工程爆破和爆炸加工效果,为研制安全高能乳化炸药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Detonation temperature of C(a)H(b)N(c)O(d) explosives can be predicted from a, b, c, d and calculated gas phase heat of formation of explosives without using any assumed detonation products and experimental data. Two new correlations are introduced for calculation of detonation temperature of aromatic and non-aromatic explosive compounds so that it is shown here how simply calculated heat of formation by additivity rule and atomic composition are only necessary data for this simple prediction. Calculated detonation temperatures by the introduced correlations for both pure and explosive formulations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respect to measured detonation temperatures and complicated computer codes. The average mean absolute error in detonation temperature is within about 7.0%.  相似文献   

18.
A new scheme is introduced for calculating detonation temperature of different classes of high explosives. The ratio of oxygen to carbon and hydrogen to oxygen as well as specific structural parameters are the fundamental factors in the new method. An empirical new correlation is used to calculate detonation temperature of energetic compounds without considering heat contents of explosives and detonation products. Calculated detonation temperatures for both pure and explosive formulations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respect to measured detonation temperatures and complicated computer code using BKWR and BKWS equations of state. Predicted detonation temperatures have root-mean-square (rms) percent deviation of 4.6, 14.2 and 4.6 from measured values for new method, BKWR and BKWS equations of state,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聚合物基熔铸炸药与传统结晶型熔铸载体炸药装药工艺性能的差异,采用载体微观凝固形态检测、熔铸炸药流变性能测试、X光缺陷检测、凝固过程中温度 时间变化曲线检测、药屑状态观测等方法,对聚合物基熔铸炸药与传统结晶型2,4-二硝基苯甲醚(DNAN)基、3,4-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DNTF)基熔铸载体炸药的微观凝固特征、流动性能、缺陷分布、凝固过程释热、药面处理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基熔铸炸药载体凝固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固液结晶面;随着固体质量分数的提高,炸药流动性降低,但3种炸药均具有满足装药需要的流动性;DNAN基、DNTF基熔铸炸药凝固缺陷呈现不规则、缩孔深的凝固补缩特点,聚合物基熔铸炸药凝固收缩则体现出小幅度、集中、规则的收缩塌陷特点;DNAN基、DNTF基熔铸炸药凝固过程中存在过冷及结晶潜热释放现象,聚合物基熔铸炸药凝固不存在过冷和结晶潜热释放,且装药中心达到同一温度的时间明显短,有利于装药效率的提高;3种配方均具有良好的机械、热和静电安全性;聚合物基熔铸炸药呈现出良好的塑性,后处理比DNAN基、DNTF基熔铸炸药更容易。通过综合分析,聚合物基熔铸炸药综合装药工艺性能优于传统结晶型熔铸炸药。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露天煤矿高温爆破使用铵油炸药情况,为探究高温炮孔中铵油炸药热爆炸临界温度,通过C80微量量热仪对2种铵油炸药进行实验得到热分解动力学参数,运用Semenov与Frank-Kamenetskii热爆炸模型分别对2种炸药在孔深为6 m和10 m、孔径为90 mm和200 mm下进行了热爆炸临界理论计算,并且计算了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