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晓星  李裕 《中国有线电视》2006,(23):2316-2320
电视延时设备广泛应用于电视直播任务中,从延时器的各个功能模块入手分析探讨了延时器的设计原理,为最终设计的产品化提供技术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解决相控阵雷达/天线瞬时带宽小、孔径效应严重、功耗大等问题,将射频MEMS开关引入实时可调延时器结构中,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MEMS开关的实时可调延时器。通过MEMS双掷开关选择具有不同电长度的延时路径,在DC~20 GHz内实现了5位的射频信号延时。利用HFSS三维电磁仿真软件对延时单元的几何参数进行仿真优化,得到5个可切换延时状态的延时量,分别为64.76 ps, 101.46 ps, 137.97 ps, 174.61 ps, 210.98 ps,延时步进为36.5 ps,整体面积约为5 mm2。与其他实时可调延时器相比,该实时可调延时器具有多可控位数、大延时带宽积、高集成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延时器的工作原理,重点阐述了VIO DELAY-X延时器的主要特点,分析了VIO DELAY-X延时器在电视直播中的应急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固态延时器经演播室的发展和应用.对当前高清固态廷时器设备进行评估和测试;并针对演播室使用延时的功能和特点,对直播演播室使用固态延时器进行了详细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相控阵雷达的分辨精度,需要更宽的工作带宽。这对星载、机载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的延时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又要求线性好、损耗小。提出了一种工作在X频段,最大延时3 100ps的5位宽带蛇形线延时器。通过对蛇形线线间耦合和端口匹配的优化,改善了延时器的损耗和驻波。测试比较了两种新型延时器——蛇形线延时器和左手延时器的射频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延时器能够在提高蛇形传输线线性的同时保持一个很小的器件尺寸。  相似文献   

6.
直播演播室系统中延时器可在制作和播出之间建立一个时间差,使直播中处理突发事件成为可能。本文以汉语100平方米演播室直播的《内蒙古新闻联播》为例,阐述了延时器在直播演播室中的应用,对延时器的功能、使用流程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BD600延时器工作原理及其主要工作特点,阐述了其基本应用功能以及对BD6O0延时器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上海广播播控系统IP化建设为基础,介绍了利用IT架构和虚拟化技术搭建的广播虚拟化延时处理的应用系统。基于Ao IP的网络基础,通过应用服务和软件的方案,实现了广播播出链路中的虚拟化延时器功能,同时通过实时音频分析,同步完成音频相位、左右声道差等的智能处理。配合Ao IP播控网络的灵活调度和处理,通过自主研发和应用探索,赋予了广播延时器这个环节更丰富的处理功能,拓展了Ao IP网络系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声表面波色散延时器件,利用展宽色散延时线和压缩色散延时线对输入信号进行线性调频脉冲压缩处理,通过试验取得较好的脉压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Eventide BD600广播延时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应用方案.该方案的核心是开发一套软件系统,利用BD600的串口通信功能,实现对该广播延时器的状态进行检测、提醒、报警和远程监控,以及根据电台的播出节目单,对延时器进行自动开启或退出延时操作,解决主持人因忘记开启或退出延时而出现的潜在危险,使广播电台对广播延时器的操作使用上更加安全和便捷.  相似文献   

11.
ITO玻璃光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将光刻胶涂敷在带有ITO薄膜的玻璃表面上,利用紫外光对其进行光刻,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刻蚀后的ITO表面形貌,定性地讨论各个工艺的不同对刻蚀后的电极的影响,得到最佳清洗工艺为:洗涤剂棉球擦洗,然后分别用丙酮、蒸馏水超声清洗两次,烘干;对于正性光刻胶RZJ-390PG,最佳实验效果的曝光时间为5min最佳显影时间为2min;最佳刻蚀时间为6min,为OLED得到精细阳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NTP协议的网络时间服务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网络时间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简要分析了在网络路径对称和不对称两种情况下的网络时延问题.论述了网络时间服务器的构建方法和网络授时软件的设计流程.应用数据统计,对网络时延和时差作了详细分析,给出了在软件设计中处理与网络时延和时差相关问题的方法.最后阐明了建立网络时间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SDH实现高精度时间同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的时频特性,然后提出了一种利用SDH实现高精度时间同步的方法。经实验验证,经过300 km,5个SDH网元传递后时间同步偏差平均值1.4 ns,最大值不超过11 ns。文章分析了技术实现的关键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然后通过测试及分析,验证了此方案的可行性和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HLA时间管理策略和时间推进机制,提出采用分析仿真步长内时间采样值的方法分析时间同步程度。使用MAK RTI和VR-Link建立实验环境,基于仿真成员之间两两相互约束,设计时间同步策略。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获得HLA小尺度和大尺度时间同步的规律特点,证实了基于仿真成员两两相互约束的时间同步策略具有优异的时间同步能力。  相似文献   

15.
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和拖尾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肯定了响应时间在静止图形切换场合下的应用价值,同时指出它在活动图像显示中的适用性遭到质疑。根据显示亮度与激励信号的时间关系,提出了亮拖尾时间和暗拖尾时间的确切定义。进而讨论了影响拖尾时间的种种因素以及拖尾时间与响应时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拖尾时间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6.
侯俊  马煦  常青 《电讯技术》2006,46(3):164-169
用多项式拟合、频谱分析、改进的AR模型3种方法对由TWSTFT(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得出的钟差时间序列进行了拟合和预报分析。为了抵制钟差时间序列中异常值的影响,引入了“抗差等价权”。利用TWSTFT得到的一天的钟差,按不同采样率、不同时间跨度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抗差估计的预报精度明显高于最小二乘估计;平滑值的预报精度高于采样值;由于钟差时闻序列中有明显的周期变化,多项式进行钟差预报的精度不可靠;用谱分析进行钟差预报的精度不高,但可以发现钟差时间序列中的主要周期变化;改进的AR模型预报精度最高,预报RMS在1ns左右。  相似文献   

17.
星地时间同步是导航定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度和可靠性对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和性能有重大影响.该文分析比较了常用的单向、共视、双向三种卫星授时方法的原理和特征,研究了影响授时精度的原因,介绍了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电路分析,理论计算出某浪涌发生器的波形参数,并且采用实测波形参数来证实该理论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详细介绍了岸船卫星双向时间比对原理,从原理得出,影响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精度的因素主要有2项:TA和TB的测量精度和双向比对链当中的不一致性。分析各误差源对岸船时间比对精度的影响,表明主要误差源为两站设备时延,它是由岸船通信系统时钟和时统时钟不同源引起的采样误差,误差最大达到0.104 ms;而测量误差和由于卫星和地面站运动引起的误差较小,一般不超过ns级。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室射频-数学集成仿真系统构建的基础上,对仿真系统集成过程中面对的时间一致性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从仿真系统的时间分辨率、时间源和时间推进机制三方面详细分析了导致时间不一致原因,最后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时间不一致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