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体育外交是我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体育外交是"体育"和"外交"的有机结合,良好的体育外交活动对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的体育外交的发展历程进行归纳总结,对中国体育外交发展历程和中国体育外交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进行分析探究,研究结论认为:中国体育外交是促进各国之间交流的纽带,是展示国家形象的平台,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
论体育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运动与政治的联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其与外交的结合源于自身的政治特征与政治功能.国家外交的拓展为体育外交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体育外交是一国政府所从事的对外体育关系的总和,服从和服务于一个国家的整体外交政策,体育合作和体育制裁是其两种表现形式.体育外交运行有不同的方式.后奥运时代,中国要处理好体育外交与总体外交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步入新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均发生新变化的战略机遇期,为我国体育外交战略创新升级设置了全新课题。研究认为,当前我国外交战略环境发生了三大变化: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球性风险社会加剧;大国间结构性矛盾加深。相应催生了我国体育外交的三大实践困境: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我国体育外交工作重心定位困境;我国体育外交全球实践困境;我国与美、日、澳等大国间体育外交现实主义困境。进一步对我国体育外交宏观、中观、微观战略进行考察,为新发展阶段我国体育外交战略决策调整提出具体意见。在此基础上,围绕当前我国体育外交的六大具体问题,对新发展阶段体育外交推进策略作出了针对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外交的历史脉络、演进特征进行研究,并提出展望。我国体育外交的历史脉络:以打破封锁为目标,进行有限体育交往;以区域赛事为载体,全面展示体育发展成果;以全球性赛事为载体,塑造我国新形象;锚定特色大国外交思想,追求世界体育话语权。演进特征: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维护国家利益;从局部交流到全面交往,影响力稳步提升;敢于突破政治桎梏,发挥自身功用;立足民心相通,重视公共外交。展望:服从党的外交方针,做好顶层设计;坚持与时俱进,拓宽平台;坚持以我为主,提升话语权;坚持独立自主,开创中国式体育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三重视角,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体育外交情况进行系统地梳理与理论反思,并分析了体育外交内涵、判断与分类等基本原理问题。研究认为:我国体育外交经历了“奥运外交”时期、“主场赛事”立体化外交时期、公共外交时期、“全面引领”时期4个历史时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体育外交实践。取得的成果有:体育外交捍卫了国家根本利益,树立了国际形象,提升了国际地位,彰显了我国和平发展思想;体育外交是我国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路径与方式,是新时代我国总体外交中的重要战略资源。积累的经验有:1)维护国家利益,服务国家外交战略;2)走中国特色体育外交道路;3)解放思想,勇于创新;4)凸显体育和平思想与价值。当前需要从4个方面推进我国体育外交工作:1)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推进我国体育外交战略谋划;2)从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使命探索体育外交运行机制改革;3)从社会治理思路建立民间体育外交管理机制;4)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外交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潘海英  家三爱  陈俊萌 《精武》2013,(23):148-148,150
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外交面临新的特征与挑战,如何更好的推动我国体育外交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研究认为: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外交出现的新特征为:北京奥运会树立我国新型体育外交典范,领导层体育情怀与才华的展露,突出体育明星外交新思路;新挑战为:体育外交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掘,灵活的体育外展策略有待建立,获国际体育组织话语权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7.
体育外交是我国总体外交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体育外交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少理论的提炼与构建,缺乏理论探索自觉,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体育外交理论体系。面对当前全球不确定性的格局,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战略目标,这就需要我国体育外交在新时代中展示新作为,体现新担当,贡献"中国智慧"。研究以国际关系理论中"中国学派"--"关系理论"作为逻辑视角,以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作为构建我国体育外交理论体系的主体,研究认为:(1)将"关系"核心作为体育外交理论体系的本体;(2)将"实践论"作为体育外交理论体系的认识论;(3)将"中庸辩证法"作为体育外交理论体系的方法论,从三个理论维度探索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探讨体育外交战略的概念、现实功用以及我国体育外交战略的历史脉络有助于彰显其在和平发展背景下特有的作用。体育外交战略具有契合时代背景、开辟外交战略新路径、实现国家利益的功用。从"台湾问题"上的外交博弈、新兴力量运动会的外交策略、中美乒乓外交的战略影响、北京奥运会的外交意义四个方面对我国体育外交战略的历史发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我国外交事业能够取得伟大成就与贺龙体育思想密不可分。贺龙同志自任国家体委主任以来,其体育思想不仅推动了我国体育迅速崛起,而且为中外和平友谊的长久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探究了贺龙与体育外交的策略,贺龙与体育外交的内涵及贺龙对外交事业的影响。旨在为更好地传承贺龙体育思想、弘扬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家三爱  潘海英  陈俊萌 《精武》2013,(23):152-153
本研究意在通过分析我国体育外交的作用与影响,制定出更好发挥我国体育外交作用与影响的对策。研究认为,我国体育外交作用与影响包含发展对外关秉、提升我国影响力和国际形象,促进国际合作以及发展对策经济;对策包含注重确立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的地位。进一步科学参与和承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以及加强体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体育外交作为独立研究对象得益于实践,但其实践缺乏系统性和统合性。以往研究者采用"例证法",强调体育外交的功能和政治目的,忽略了体育外交的实践逻辑。从韦伯的"工具理性"视角出发,重新整合体育外交的实践逻辑,同时引入社会学中的"资本"概念,提出"资源-行动战略-目的"的实践模型;认为应区分体育外交资源和体育外交行动,体育外交实践的政治目的是"资本生产与累积",经济、文化、社会和象征资本通过再生产的方式再次参与到体育外交实践中。以此模型为基础,进一步检视了中国体育外交实践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分析澳大利亚政府为实现其"富有创造力的中等强国"目标而在体育促进发展、体育外交领域实施的一系列资助计划和发展战略,将澳大利亚体育外交战略规划与实践的成功之处概括为6个方面,即体育外交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关联、战略目标关注国际社会前沿议题、战略实施中建立多元合作伙伴模式、战略资金保障制度健全、重视发挥大型体育赛事作用、实施体育外交绩效评估。据此提出对中国体育外交的启示:①持续增强体育综合实力,获得广泛国际认可;②构建中国体育外交战略,坚持周边体育外交优先发展;③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体育思想,主导国际体育秩序变迁;④建立多元体育外交合作模式,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⑤重视体育外交绩效评估,确保实现国家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13.
北京奥运会树立了通过大型体育事件开展外交的典范,同时,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外交也面临挑战,如缺乏对体育外交功能的发掘、主动灵活的外交策略亟需重视、国际体育话语权的掌控任重道远、良好的国际体育外交舆论环境尚未建立。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秉承软权力理念的体育外交,在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势必成为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4.
自十八大以来的6年时间,习近平主席出访32次,访问了86个国家和主要国际组织的总部,其中开展体育外交活动30多次。以往关于习近平体育外交研究多聚焦于文本梳理和内在逻辑阐释,而较少将习近平体育外交实践作为分析对象,思考其"实践逻辑"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此,该文从中国国家实力和国际秩序现实出发,将道义现实主义理论引入到体育外交的研究中,紧紧围绕习近平体育外交实践这一核心问题,使用内容分析、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探究习近平体育外交实践的内在机理与外在价值,为中国特色体育外交的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俄罗斯都是传统体育大国,体育外交在两国外交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大背景下,以体育外交为切入点,梳理了中俄两国70余年来的体育交流史,认为中俄体育外交经历了嬗变期(1949-1991年)、成熟期(1992-2013年)和繁荣期(2014年至今)。通过分析中俄体育外交的历史流变,提出了新时代中俄体育外交的发展路径:将官方层面的体育外交落实到地方,扶持地方组织的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以冰雪运动为契机,与俄罗斯增强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加大中俄青少年交流力度,为两国青少年互鉴共进提供平台;以“一带一路”重要倡议为契机,带动两国经济发展,树立互利共赢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体育作为外交的重要载体,实施体育外交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新时期中国体育外交使命,分析了当前中国体育外交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强化体育外交意识、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强化民间体育交流等方面,具体阐述了新时期中国体育外交战略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7.
冬奥会开幕式是东道国文化展示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基于国际传播视角,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历届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变迁的历程,探寻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展示的路径。研究认为,冬奥会开幕式经历了体育(宗教)仪式阶段、政治宣传阶段、民族文化展演阶段、国家形象传播等四个历史阶段,民族文化与国家气质是冬奥会开幕式的内核,媒介仪式与特色故事是外核,科技助力与视听表达是赋能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宜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做好文化传播,建构可信中国;以高新科技为载体,做好仪式传播,建构可敬中国;以视听创意为手段,做好共情传播,建构可爱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