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诸病源候论》腰痛病候导引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诸病源候论》在"腰背病诸候"篇中记述腰背病诸证共十候,腰痛候其病机不外乎正虚邪实。在巢元方辑录的病候导引法中,根据正虚为肾气肾阳虚弱、邪实为风寒湿闭阻经络或跌扑损伤瘀血阻络的特点,以运转腰脊和调息行气为主,共列举了以下五种导引法。  相似文献   

2.
《诸病源候论》积聚候导引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病源候论》在"积聚病诸侯"篇中记述积聚病症共六候,其中积为五脏所生,上下有所穷已;聚为六腑所成,上下无所留止。然而其病因病机都不外乎阴阳不和,脏腑虚弱,正虚邪实。在积聚候的导引法中,根据积聚的正虚邪实的致病特点,以舒展经络之气,通达脏腑气血为主,共列举了六种导引法。  相似文献   

3.
《诸病源候论》"冷热病诸候"篇中记述冷热病诸证共七候,病冷候的病机不外乎是邪气存内与卫气相搏,阴胜则寒。在巢氏辑录的养生导引法中,根据正气虚,阴寒胜的特点,以运动形体,调节呼吸,意识导引为主,共列举了五种导引法。  相似文献   

4.
《诸病源候论》集隋以前养生方导引法之大成,在气功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该书卷二十八为"目病诸候"篇,是最早阐述眼科疾患的专篇文献,其下目风泪出候、目暗不明候、目茫茫候三候载有养生方导引法共11条,对现今气功治疗眼病的研究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在对此三候进行了文字梳理的基础之上,对导引法条文进行详细解析,包括词语注释、操作参考、功理阐释,以期对气功治疗眼疾的研究探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诸病源候论》集隋以前养生方导引法之大成,在气功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该书卷二十八为"目病诸候"篇,是最早阐述眼科疾患的专篇文献,且其中三候下载有养生方导引法共11条。鉴于"目病诸候"篇对眼科的理论及临床研究均有重要指导意义,故仅对该篇的研究作以概述。  相似文献   

6.
小儿艾滋病属中医伏气温病和温疫范畴.其主要病因为疫疠毒邪和精血匮乏.基本病机为疠、郁、瘀、虚,系统病机可概括为疫疠深伏,禀赋虚损;正虚邪恋,气滞血瘀;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疠害邪犯,脏腑亏损;疠毒肆虐,阴阳虚竭.证候病机为疫疠潜伏,精血亏虚;正虚邪恋,痰瘀互结;脾肾气虚,化生无源;疠毒壅肺,气郁血瘀;疠郁心肝,闭窍动风;风热湿毒,浸淫肺脾;正不抵邪,阴阳虚竭.  相似文献   

7.
周仲瑛教授提出脑卒中急性期的中心病机为"瘀热阻窍"证,因此在急性期脑卒中的证候表现多有热、有瘀、有痰、有风等,素体亏虚、肝肾不足在急性期处于从属地位,在经过急性期的脑卒中,大量寒凉药的应用,机体本身火、热、瘀、痰的旺盛,久而伤及真阴、真阳。扶阳可助化湿,化瘀,通络,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伴随症状。治疗原则先扶其真元,同时兼顾病邪的部位。真阳元气在哪里衰败,内邪外邪就会在哪里发生,若能恢复真元,内外两邪都能灭绝,即"不治邪而实际就是以此治邪,不治风而实际就是以此治风"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正> 痹证,古称为痹,历代对本病有很多论述。概括地说,痹证是指肌肉经络为风湿邪阻闭,气血运行不畅,临床出现以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痛疼酸楚,重着、麻木、关节肿大、屈伸不利为主证的病症。 1 病因病机 尽管历代医家对痹证的称呼不一,但不出内经所述的风、寒、湿热。按证候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其病因风、寒、湿热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具体病机为血凝于肤。同时,根据患者体质差异又呈现不同的证候。主要概括为虚、邪、瘀三邪致痹。 1.1 虚:即正气虚。气血津液等特质不足及人体调节功能低下,或是感邪致病之时,因卫气护卫肌肉不密,御邪功能低下,即风寒湿等邪乘虚而入,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痹证。正气虚主要是脾胃虚,因脾主肌肉四肢,生化气血为后天之本,肝主筋,藏  相似文献   

9.
谢乐  伍大华  曹思佳  彭舟 《中医学报》2019,34(9):1850-1854
中风痉挛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外邪为患,如风邪外袭、风挟寒邪、风热外袭、风毒侵袭四肢等均可导致中风痉挛;正虚邪中,如体虚邪中、肝虚邪中、血虚风中等可发为中风痉挛;正虚失养,主要表现为血虚不能滋养筋脉,筋脉挛缩,产生痉挛;内生寒热,寒则血液凝滞不畅,热则火盛煎熬血液,从而导致筋脉挛急;痰浊阻滞,如痰邪内生,阻滞经络,导致筋脉失养,也可引起中风后肢体痉挛。治疗方法主要有祛风散邪、扶正祛邪、扶正养筋等。此外,食疗法、外洗法、外熨法等也可用于治疗中风痉挛。  相似文献   

10.
从肾论治话痹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包括了现代医学中多种疾病,痹证的发生除有风、寒、湿、热诸邪之外因外,往往有阳气先虚,卫外功能降低之内因,卫外失固,病邪方能乘虚而入,袭踞经隧,气血为邪所阻则肿痛以作。故治疗痹证宜“从肾论治”,以治其本。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在《内经》"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疗思想基础上,加以发挥,认为人体内正气不足乃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无论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外邪,或是受到外邪侵袭后,由于失治、误治而致正气亏虚,形成正虚邪恋之证等,均应树立顾护正气为本的观念,并创立扶正解表之法,即根据患者的气血阴阳虚实情况以适当地滋阴、扶阳、益气,调动机体正气以抗邪,对后世医家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扩张症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整体的亏虚与局部的邪实并存,可因实致虚,也可因虚生实。治疗上当辨清邪正虚实,标本缓急,分期论治。急性期当泻火凉血治其标,化痰行瘀清其源;缓解期宜滋阴润肺治其本。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机为饮食不节、情志失畅或外邪等致脾胃虚弱,气血津液失于运化,形成痰、湿、瘀、热、毒等蕴结中焦,而致诸症杂生。其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分为气虚、阴虚、阳虚,标实则包含气滞、血瘀、湿滞、痰阻、热郁等,治当补通结合。“以通为补”理论深刻认识到了胃腑通畅的重要性,强调以通运胃腑来实现补益的目的。陈伟教授运用该法辨证施治,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颇具疗效。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系妇科常见多发病,该病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症状重、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特点,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易修珍教授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正气不足、邪毒内侵或脏腑虚惫、湿痰瘀久积成癥的病机特点,提出扶正祛邪并举以治疗虚实夹杂之证,强调注重肝脾肾功能的恢复,辅以祛湿化痰逐瘀,达到正胜邪退之目的,为中医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汤液本草》一书虽为王好古所撰,但却是易水学派张元素、李东垣、王好古这三位医家药学成就的集中体现,书中对许多药物的议论都颇有新意.对于黄芪,王好古认为此药上中下表里无所不至,称其兼为表药、中州药、里药.纵观张、李、王临床用药,既以黄芪补虚,又用之以驱邪,将祛风、寒、热、湿、瘀之药与黄芪同用,使邪气去正气实,而邪不复至.元气虚则百病生,黄芪运用之广,皆因其可充一身之元气,清代王清任受此启发,用大剂黄芪治瘀血证,今之临床或可由此发挥.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论失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帝内经》眠梦理论进行整理,探讨失眠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认为失眠的病机为气血盛衰、厥气客入、客邪阻遏等。治疗应补虚泄实,和合阴阳;通达经络,调和营卫;驱逐邪气,安神定志。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多因脾胃虚弱,加之饮食损伤、外邪犯胃、情志不畅、劳倦过度等导致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失和.病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虚弱、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寒、热、滞、湿、浊毒、痰、瘀、痈多见.中医药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力,保护胃黏膜,阻止病情发展.名老中医分别从"阴"伏邪"毒"气机"瘀"痈"等辨证论治,为中医辨治萎缩性胃炎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华庭芳教授认为,中风一证无论由“内风”“外风”何者引起,都归根于“正虚邪实”的基本辨证思路。临证应首先辨明标本缓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若伴有气滞血瘀、痰瘀脉络者用自拟方温胆四物汤或涤痰汤以治标;若正虚肾精不足者用地黄饮子加减方填补肾精以治本;若属于虚实夹杂、气虚血瘀者用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标本兼治。灵活运用“急则治其标,实则泻之”“缓则治其本,虚则补之”“虚实夹杂,标本兼治”3法,处方用药不离扶正固本。  相似文献   

19.
国医大师刘祖贻辨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医大师刘祖贻认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机为邪毒伤正,由实渐虚.气阴两虚是病理基础,发病的动态过程为正邪交争,迁延难愈的根本原因是正损难复.论治重在虚实兼顾,以平为期:热毒淫心证,治以清热透表、益心安神,方用银翘散合丹参饮;湿热侵心证,治以清热化湿,解毒透表,方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合丹参饮;邪伤气阴证,治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方用生脉散合五味消毒饮;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用生脉散合芪丹护心饮;心阳亏虚证,治以温补心阳,方用桂枝甘草汤合芪丹护心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