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些外国文学史家和评论家对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评价大体消极,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那就是在"亚瑟王圆桌骑士"传奇中所体现出来的在宗教思想笼罩下的个体人本意识的意义和价值:它是文化思想乃至整个意识形态渐变历程的艺术体现.  相似文献   

2.
对欧洲中世纪文学“断裂”说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与文艺复兴文学之间 ,是否存在着文学断裂现象 ?欧洲古代文化的继承性是否被割断 ?本文从三个不同角度探讨了上述问题 ,认为中世纪文化是古代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的综合 ;中世纪文学是古代文学、宗教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综合 ,从而对“断裂”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3.
科学和宗教并非是单一的关系,从西方社会历史进程来看,科学与宗教之间是一种发展着的变动关系。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科学与宗教是水乳交融的同一关系;在中世纪,宗教一方面统治和压制科学,另一方面促进科学的发展,近代科学就是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孕育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欧洲文学受到宗教影响很大。宗教在文学史上占据统治地位,并影响了欧洲一些具有世界性声誉作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发展与文化选择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在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选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欧洲中世纪特定的历史时期,把宗教文化作为高等教育文化选择的主要内容是中世纪欧洲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必然趋势,宗教文化充斥在欧洲大学的各个场所并促进了其高等教育的发展,选择宗教文化是欧洲中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文化选择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旨在呈示基督教义的宗教文学是欧洲中世纪文学的重要类型。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不乏修女和半俗尼的写作。这种文学现象的产生,与当时特定的文化背景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些充满宗教热忱、表现对灵性生命强烈渴望的文字在基督教文化传播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就女性文学的宽泛概念而言,这种女性书写也理应是西方女性文学的早期范式。  相似文献   

7.
十字架上的神女──《茶花女》悲剧成因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伯来文化和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学的两个源流,他们在不断的冲突融合中形成了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将希伯来文化中的理性人本意识发挥到了极致,宗教人本意识诞生了。这种人本意识与古希腊文化中蕴含的世俗人本意识一起,在后世作家的创作思想和文学形象中有众多体现,或浅显或深隐。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小仲马笔下的悲剧人物马格丽特在不同生活状态下原欲和理性的 巨大作用,来表现人物在摆脱了原始欲望后理性的正确性,进而寻求一条自然欲求和社会道德律令能实现暂时和谐统一的中庸之路。  相似文献   

8.
西方文学中宗教因素的演变与隐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思想对欧洲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哲学、科学、文化、艺术、法律、道德无一例外。在文学方面,教会直接通过语言文字来传教布道,于是形成了宗教文学;作家进行创作时常常表现出世界观上的矛盾,其中一面即是宗教意识,这种意识往往渗透于他们作品的始终,乃至影响到一个时代文学的风貌。  相似文献   

9.
近代西方文化发展的根源有二:一个是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另一个就是希伯来基督教的中世纪文化传统.古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都是人类古代遗产的宝贵财富,而宗教对这两种文化的发展的影响都是巨大而深远的.希伯来宗教即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世界三大宗教中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在希伯来宗教的影响下产生.古代希腊宗教与一些高级宗教相比缺乏独立性和系统性,它与社会其他领域联系较为密切,因此被很多专家学者称作公民宗教.本文试图从发展过程、宗教观念和仪式形式三个方面对希伯来宗教与古希腊宗教进行比较,分析这两种古代宗教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自"五四"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愈来愈多,大批的中国文人对西方文化以及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西方文化精神内涵的基督教文化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和研究,在创作上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进入新时期以后,这种影响愈加明显,许多作品中都体现出了强烈的基督教情愫.在王安忆的作品中,就体现出了这样一种宗教情愫.本文试图以王安忆的两部作品--中篇小说<小鲍庄>和长篇小说<长恨歌>为例,分析隐含在小说中的源于基督教的"原罪"和"救赎"这样两个主题.  相似文献   

11.
近代数学的产生不仅仅是古希腊数学的成长壮大,而且也受益于基督教文化传统的滋润与培育.早在中世纪,作为秩序和理性的典范的数学,因其确定性、严格性等特点被纳入基督教神学之中,数学被认为是上帝的作品的一部分,相应地探求自然界的数学法则就成为一种很虔诚的宗教活动.近代数学的产生和进展得益于这种宗教观念的提升和促进.在近代数学兴起的过程中,基督教文化的主要作用是促成了一种新的实验数学观的形成,这种数学观对近代数学的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二是强烈的宗教动机成为近代数学的先驱们从事数学研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试论欧洲文学中的骑士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骑士精神作为欧洲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了欧洲封建时代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和行动规范,从中世纪武功歌到十八世纪历史小说,它始终贯穿于欧洲文学之中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本文结合欧洲文学发展史中的骑士文学作品,论述了这些作品中所体现的骑士精神,以及这种精神的进步意义及消极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东正教是基督教史上东西教会大分裂的产物.关于其成因,史学界与宗教学界的观点一直相去甚远.就总体而言,史学界在强调基督教的分裂乃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之产物的同时,从根本上排斥了宗教纷争的独立性与自为性.笔者认为,对东正教的形成而言,各种纷繁复杂的神学争论不仅是权力之争的外化现象,而且也是与政治因素具有同样重要地位的致成因素,其存在的依据及内在动力即是西方长期对立的拉丁文化传统与拜占庭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是欧洲文化史上的黑暗时代。天主教会是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神学统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文学、艺术等都成了它的奴仆。正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而任何自由思想的出现,都要遭到封建帝国和天主教会的残酷迫害。意大利最著名的诗人但丁·亚历盖利(1265——1321)用自己的创作冲破了这一森严的“禁区”,成为中世纪进步文学的杰出代表,欧洲文化复兴的先驱之一。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文化作为中世纪时期欧洲的古代传统文明被人们永久记载在历史长河之中。阿拉伯文化中的自然科学、艺术学深受宗教的影响,同时在宗教思想、自然科学、文化艺术、哲学思想等若干方面均体现出了阿拉伯文化中深深的世俗性特质。  相似文献   

16.
针对90年代学界质疑"鲁迅缺乏宗教关怀"的声音,文章阐释了鲁迅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其一,鲁迅并非宗教虚无主义者,鲁迅极力肯定宗教的"本根"意义.其二,鲁迅对基督教文化采取的是"拿来主义"的辨证态度,基督教的救世精神与牺牲精神深深影响了鲁迅.其三,鲁迅的"弱者之爱"与基督教的"博爱"既有重合也有分歧,鲁迅的"不宽容"与"渴血复仇"的对象是针对邪恶腐朽势力而非下层民众.鲁迅对弱者之爱更体现为一种形而下性质的"宗教关怀".其四,无宗教信仰的中国没有基督教文化背景,而形而上的宗教关怀则产生于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中,鲁迅与托尔斯泰等西方作家产生于中西不同的文化母体,无法用同一标准进行优劣比较.  相似文献   

17.
寓意,艺术创作中独特的抽象思维之一.温克尔曼说过,艺术家应该像诗人一样,通过寓意的图画来描绘形象.艺术之所以能够塑造心灵,甚至表现一个民族的性格,正是因为它通过寓意的符号,表现出一般概念的图画.西方艺术的发展与基督教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方艺术史实际上是一部宗教寓意的图解史.欧洲中世纪是艺术图解宗教寓意的典型时期,之后的文艺复兴虽然张扬了人文主义的内涵,反映了俗世的情感生活,但大到艺术构图,小到表现细节都保留着宗教寓意符号.这类艺术作品中出现的宗教符号,反映了西方艺术家特有的文化历史观.  相似文献   

18.
荀珍 《现代语文》2008,(1):120-121
诺贝尔文学奖"犹太情结"的出现体现了世界主流文学对犹太文学的独特价值的肯定.犹太文学中宗教因素的参与为犹太文学具有独立自足的品格提供了文化保障,又使得犹太文学在与世界文学的对话中得以固守犹太民族的文化资源,延续民族特征.在这个过程中,犹太文学在世界文学发展过程中具有了抵抗性.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学是在基督教文化的土壤上成长、繁荣的。要研究西方文学不应忽略基督教的影响。 宗教是个复杂的东西,作为一种世界观,它反映着人们对自身、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体现着特定的心态、特定的思维方式。因而,把它简单地界定为“精神的鸦片”“颠倒的世界观”,恐怕不一定很客观。以基督教而论,它既告诉人们和睦、互爱、宽容,给人提供精神上的避难所,为平衡人们的心理起到一定的疗治作用。又高扬神性,贬损人性、人的价值,有一定的反动性。至于宗教与文学之间,则显示了更为复杂的关系,作为文化这一大范畴中的不同层面,它们既融合、渗透又互相冲突。我们阅读西方的文学作品,总要涉及到基督教,本文试图就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关系作一点抛砖引玉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世纪及早期资本主义阶段的欧洲,教会控制世俗精神文化领域,教育依附和服务于宗教.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这种状况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他们对宗教和教育都做过诸多论述,关于宗教与教育的关系也提出了自己的基本原则,即实现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与国家、宗教与教育相分离.这一观点对于现代教育的发展,以及各国正确处理国家与宗教、宗教与民族教育的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