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胸二尖瓣置换术,研究组行胸腔镜下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比较两组的手术及预后指标、炎性指标、心肌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1.1病情介绍患者,女性,59岁,因"反复胸闷、气急29年,病情加重2年"入院.患者29年前因活动后胸闷、气急在外院就诊,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行生物二尖瓣置换术.15年前因胸闷、气急加重在外院发现生物二尖瓣再狭窄、心房颤动,行机械二尖瓣置换术,之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2年前开始胸闷、气急加重,偶有夜间呼吸困难.入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机械二尖瓣瓣周漏,心房颤动,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3级".  相似文献   

3.
马静  谷巧月  刘冬华 《护理研究》2004,18(6):559-559
近日 ,我院手术室配合心外科成功地为 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左心房血栓形成同时合并冠心病的病人实施了二尖瓣置换术、左心房取栓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现将手术配合及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  病人 ,男 ,5 9岁 ,因劳累后心悸、胸闷 1a ,心前区疼痛 2个月 ,加重 1个月入院。经检查心电图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ST段及T波改变 ,心脏彩色多普勒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左房血栓形成。临床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入院手术。2 手术准备2 .1 物品及药物准备 本手术在百级层流净化手术间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应用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对患者术后血清IL-6、IL-8、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我院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7例,本组均予以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治疗。统计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血清IL-6、IL-8、IL-10水平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本组术后血清IL-6、IL-8水平显著低于术前,IL-10水平较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能明显降低机体血清IL-6、IL-8等炎症因子水平,提高血清IL-10抗炎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近日,我院手术室配合心外科成功地为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左心房血栓形成同时合并冠心病的病人实施了二尖瓣置换术、左心房取栓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现将手术配合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二尖瓣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我国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接受二尖瓣置换术(MVR)的患者很多,这些患者在病程后期常并发房颤,但换瓣同时做房颤治疗手术的病例数很少,因而影响手术长期疗效[1]。国外多中心大样本研究[2~4]显示迷宫手术中有75%~100%与器质性心脏病手术同期进行,其消除房颤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我科2000年1月-2005年3月对78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持续性房颤1年以上,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进行了Cox迷宫Ⅲ型术同期二尖瓣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再发三尖瓣返流(TR)患者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方法和疗效,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17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再发三尖瓣返流的患者在我院接受单纯再次三尖瓣手术,行三尖瓣成形术10例,包括单纯DeVega成形术1例、瓣叶成形+人工瓣环成形9例;行三尖瓣置换术7例,其中置换生物瓣4例,双叶机械瓣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和预后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5.88%,1/17),死于术后左心功能衰竭。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肾功能不全2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均成功救治。随访14例,随访时间3~9年,心功能I级2例,Ⅱ级8例,Ⅲ级4例。失访2例。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返流患者再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合理掌握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和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总结重症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恶病质患者围术期处理经验和特点,提高外科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54例心脏恶液质瓣膜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结果二尖瓣置换术17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35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及三尖瓣置换术2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52例,术后早期死亡4例(7.4%)。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围术期营养支持,正确地选择好手术时机,加强术中处理,积极治疗术后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管理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998年8月至2009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院收治的24例(其中18例为冠心病,4例为风湿性心脏病,1例为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 1例为二尖瓣病变合并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脏手术围术期治疗进行总结.结果:18例冠心病患者中10例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8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双瓣置换术,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加二尖瓣置换术.术后均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透析6 h后患者心率、中心静脉压、肌酐和尿素氮较未透析时明显下降(P < 0.05),而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较未透析时明显升高(P < 0.05).围术期3例患者死亡, 3例患者放弃治疗, 其余18例患者中有5例改为内科规律透析治疗,10例患者肾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出院后尿量恢复未再透析治疗,术后随访(28.5 ± 25.4)个月,心脏症状均消失,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结论:CRRT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脏术后围术期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延迟破裂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迟发破裂的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行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及三尖瓣成形术,手术经过顺利,术后6h出现心包及纵隔引流管有大量血性引流液。患者被立即转运至手术,开胸探查证实为左心室Ⅲ型破裂,行修补术抢救成功,术后顺利出院。结论高龄、左心室偏小和体重较轻是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延迟破裂的危险因素,术中操作粗暴则增加了左心室破裂危险性。左心室延迟破裂一旦明确诊断应急诊手术修补,有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5岁,主因"二尖瓣置换术后15年,再发活动后心悸气促1年余"于2006年5月入院.既往史:患者1988年受凉后出现全身浮肿、心悸气促,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于1990年行二尖瓣置换术(国产瓣),术后恢复良好,长期口服华法令抗凝.患者反复伞身浮肿至本次入院时已有18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与七氟醚全程吸入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二尖瓣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11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二尖瓣置换术治疗,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各55例。七氟醚组在手术中采用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丙泊酚组在手术中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比较两组拔管时间、意识消失时间和麻醉前、麻醉后30 min、麻醉后6 h的心肌酶指标(心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结果:丙泊酚组意识消失时间和拔管时间长于七氟醚组(P<0.05);麻醉后6 h,丙泊酚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高于七氟醚组(P<0.05);麻醉后30 min、6 h,丙泊酚组心肌钙蛋白Ⅰ水平高于七氟醚组(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二尖瓣置换术中采用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较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能缩短拔管时间和意识消失时间,减缓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报告 女,50岁.因胸闷、气促4个月、双下肢水肿10 d于2003-09-01入院,后经检查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心功能Ⅲ级.2003-09-09行二尖瓣置换术加三尖瓣成形术.手术采用右心房-房间隔径路.  相似文献   

14.
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成功为一例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伴巨大左心房的女性患者实施了原位自体心脏移植、巨大左房减容手术;术中心脏离体约40min,在此期间还完成了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手术。  相似文献   

15.
风湿性心脏病严重瓣膜功能失调者,瓣膜置换术是其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二次瓣膜置换术手术难度大、术程长、术后并发症多,护理任务重,1997年1月我院成功地为一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及二次二尖瓣置换术,取得了成功、但术后2日内出现多次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经严密心电监护及区护人员密切配合,给予多种药物及非同步直流电律23次,抢救18次均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5岁,于1995年12月在某医院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出现气短,不能平卧,Xi要抽胸水后才能缓…  相似文献   

16.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闭锁不全,施行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生左心衰,临床上一般常用强心、扩张血管及利尿药物纠正心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药物不断出现,1984年9月起我所心血管外科,采用巯甲丙脯氨酸口服,并同其它扩张血管和利尿剂合用,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重症心衰患者,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以一例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为例,谈谈我  相似文献   

17.
张红  加尔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8780-8780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Ⅳ级妊娠患者行介入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应用临床护理方法,护理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Ⅳ级及实施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患者。结果患者心功能纠正,顺利行PBMV。结论妊娠中、晚期合并二尖瓣狭窄患者,选择PBMV,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对母婴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院收治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手术,手术前,在全麻下行消毒、铺巾过程中,发现心跳停止,血压测不出,手术人员紧急开胸,心内按压,头低位,一边与患者家属沟通,一边紧急建立体外循环(CPB),在全体手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实施二尖瓣置换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并痊愈出院.将CPB过程及对策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36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行机械瓣置换术后2月,出现活动后心累、气短伴心跳不齐,门诊拟诊二尖瓣置换术后快速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收住院。查体:心率140次,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区可闻及机械开闭音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快速房颤...  相似文献   

20.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0月共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3例患者均为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3例均为人工机械瓣瓣膜置换。患者年龄29-35岁,2例初产妇,1例经产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