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系统微栓子(MES)与脑血管病变、脑血流动力学改变、颈动脉病变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根据92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经颅多普勒(TCD)、颈部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液流变学及脑动脉系统MES监测结果,分析各种因素与MES的关系。结果本组MES检出率为35.87%;大面积脑梗死阳性率最高(71.43%);脑梗死病程<72h患者的阳性率(62.50%)明显高于病程>72h的阳性率(21.67%)(P<0.05);MES主要见于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颈动脉异常与否MES出现率无明显差异;MES出现率与血液流变学改变无关。结论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系统中监测到活动的MES,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脑梗死面积大、病程短MES易检出。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栓子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系统微栓子(MES)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进行脑动脉微栓子监测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有脑动脉系统微栓子的病例数.结果 (1)41例有颈动脉斑块,32例无颈动脉斑块;(2)有颈动脉斑块者MES阳性率(46.34%)较无斑块者MES阳性率(21.88%)高(P<0.05);(3)颈动脉不稳定斑块MES阳性率(80%)较稳定性斑块MES阳性率(26.92%)高(P<0.01);(4)MES与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内膜增厚及斑块的个数无相关性.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及不稳定性是导致脑动脉系统微栓子的重要因素之一,应高度重视,稳定颈动脉斑块是防治动脉至动脉栓塞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系统微栓子(MES)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46例,进行脑动脉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有脑动系统微栓子的病例进行监测。结果(1)82例有颈动脉斑声,64例无颈动脉斑块;(2)有颈动脉斑块者MES阳性率(46.34)较无斑块者MEs阳性率(21.88)高(P〈0.05);(3)颈动脉不稳定斑块MES阳性率(80%)较稳定性斑块MES阳性率(26.92%)高(P〈0.01);(4)MES与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内膜增厚及斑块的个数无相关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及不稳定性是导致脑动脉系统微栓子的重要因素之一,应高度重视,稳定颈动脉斑块是防治动脉栓塞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微栓子和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65例,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伴有颈动脉斑块组45例和不伴有颈动脉斑块组20例,2组均行微栓子监测。结果 伴有颈动脉斑块组与不伴有颈动脉斑块组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伴有颈动脉斑块患者的微栓子阳性率为38%,不伴有颈动脉斑块患者为13%,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 软斑组微栓子阳性率为45%,硬斑组微栓子阳性率为18%,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多有颈动脉斑块,软斑块是微栓子的主要来源,微栓子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二者早期干预是防治脑卒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ASCO分型中不同亚型之间的TCD特点及微栓子的阳性率。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89例,进行ASCO分型。所有患者进行TCD检查以及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微栓子(MES)监测1 h,比较各分型之间有无狭窄、狭窄程度、PI(搏动指数)变化及MES阳性率。结果 A组出现狭窄的几率为71.83%,S组55%,S(61.67%)的PI增高比A(22.54%)明显;小血管病变组微栓子阳性率为15%,心源性病变患者26.67%,动脉粥样硬化组为28.17%,其中A1组MES阳性率为36.59%,A3为16.67%。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患者的血管狭窄率明显高于小血管病变患者,小血管病变组PI增高。MES阳性率与脑梗死类型有关,小血管病变患者的MES阳性率明显低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源性病变患者,且MES阳性率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规接受微栓子监测检查患者的微栓子信号发生率以及其相关临床特征。方法连续纳入自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常规30 min微栓子监测以及常规TCD检查中探及到微栓子信号的患者,收集基线信息。结果共5 886例患者进行了30 min微栓子监测检查,其中50例存在微栓子信号,阳性率0.85%。大脑中动脉微栓子信号的出现率最高,达84%。46%(23/50)微栓子来源于动脉,包括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动脉或颈动脉狭窄、10例颅内动脉、4例烟雾病和1例ANCA相关性动脉炎; 30%(15/50)提示心脏来源的微栓子,包括1例心房颤动、4例人造瓣膜和10例卵圆孔未闭;其他原因微栓子来源占24%(12/50),包括8例从右到左分流和4例未知来源。微栓子阳性的患者脑白质病变及认知障碍发生率高,分别为72%及68%。结论微栓子信号较罕见,不同的疾病微栓子信号的临床意义及机制可能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血液中微栓子的存在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众多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TCD又被认为能、甚至是唯一能侦测到血液中活动微栓子信号(MES)的无创性检查方法。TCD MES监测可预测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发生卒中的风险,同时提示高危、不稳定的无症状斑块,或者斑块表面有血栓;还用于颈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后的MES监测与研究,使用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的评估和疗效评价等。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MES阳性率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和TIA的患者。对于隐源性卒中或复发性TIA,TCD MES是实时发现、定位、量化脑血栓形成的金标准,是卒中早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但是,TCD MES的检出率及其栓子负荷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的文献尚少,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狭窄栓子起源部位微栓子信号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以在脑动脉血流中监测到微栓子信号(MES),通过分析MES在频谱和声窗中的参数,比较来源于颅内动脉狭窄部位(栓子起源部位)和来源于颈动脉狭窄或机械性心瓣膜置换术患者(远距离栓子源)MES特点,描述在颅内动脉狭窄处微栓子起源部位MES的特点,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可能机制。方法研究了2000年1月~2005年10月,经TCD监测到的微栓子信号,研究组325个MES来自10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者8例,大脑后动脉狭窄者2例,在该狭窄动脉分布区均发现多发急性梗死灶。对照组56个MES来自8例颈内动脉或心脏。全部MES均脱机分析频谱和声窗信号。根据MES在频谱中频率的部位和分布将其分成3种类型:局限性频率信号(FFS):局限在某一频率范围;多频率信号(MFS):占据多个频率范围;基底频率信号(BFS):频率很低与基线几乎相连。结果研究组的325个MES中MFS 305个(占93.8%),FFS有11个(占3.4%),BFS有9个(占2.8%);对照组的56个MES中最多的是FFS 52个(占92.8%),BFS有2个(占3.6%), MFS有2个(占3.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在颅内动脉狭窄中最常见的MFS在频谱中不仅占据多个频率范围,而且其低频部分往往是双向的,在声窗中也由多个不同频率组成,频率最高部分类似一个扭曲了的振幅-调节正弦波,低频部分的振幅在近端深度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在远端深度则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由于MFS在声窗中的起点和振幅最高点不明显,因此很难测量双深度间的时间差。对照组中最常见类型FFS在声窗内的信号表现为一个规整的振幅-调节正弦波(纺锤波),并且在双深度之间有明显的时间差。结论TCD在脑动脉中监测到的来自于远距离栓子源的MES具有局限性频率特点,但从颅内动脉狭窄栓子起源处监测到的MES具有多频且低频部分呈双向的特点,描述了一个振动的微栓子旋转滚动着从脱落的血管壁移动到血管中央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微栓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2-09—2014-09我院收治的77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斑块组46例,无斑块组31例。采集静脉血行TC、TG、LDL-C、HDL-C检测,行脑动脉微栓子监测与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结果斑块组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TC血症、高LDL-C血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微栓子阳性率显与稳定性斑块微栓子阳性率比较;单发微栓阳性率与多发微栓子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微栓子主要来自不稳定斑块。微栓子存在即易导致脑梗死,应及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s)病人观察脑循环微栓子信号(MES)发生率及其发生脑卒中的危险率。方法 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TIAs病人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微栓子信号(MES),并跟踪观察12个月。结果 25例短暂脑缺血发作病人有5例记录到MES(阳性率20%),跟踪观察12个月,5例MES阳性病例中的3例(60%)发生脑梗死;而20例未记录到MES的病人中,仅有2例(10%)发展为脑梗死。结论 可检测到MES的TIAs病人发生梗死的危险性比无MES病人高。  相似文献   

11.
TIA患者脑动脉微栓子的监测及其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动脉微栓子(MES)的出现率,探讨其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112例TIA患者均进行MES的监测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别观察MES阳性与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数.结果 (1)MES阳性者31例,阳性率27.68%.有颈动脉斑块者67例,斑块出现率59.82%,其中不稳定斑块28例,占有斑块病例的41.79%.(2)67例有斑块者MES阳性率35.82%,较45例无斑块者15.56%高(P<0.05);28例不稳定斑块者MES阳性率57.14%,较39例稳定斑块者20.51%高(P<0.01).(3)MES与斑块的大小、部位和个数无相关性.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脱落是TIA患者脑动脉MES的主要来源之一,稳定颈动脉斑块的处理是减少TIA复发及其后出现脑梗死的重要举措.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alence of cerebral microembolism(MES)in patients with TIA and its relation to carotid plaque.Methods Total 112 patients with TIA were studied.The cerebral artery MES were monitored by TCD.and carotid plaques were detected by color transcranial Doppler.The cases with cerebral artery MES and with carotid plaques were respectively recorded.Results There were 31 patients with MES and the prevalence WaS 27.68%.There were 67 patients with carotid plaques and the presence was 59.82%;among them,28 patients with unstable carotid plaques constituted 41.79%.The prevalence of MES in 67 patients with carotid plaques(35.82%)Was significantly hisher than 45 patients without carotid plaques(15.56%)(P<0.05),while the prevalence of MES in 28 patients with unstable carotid plaques(57.14%)was greatly higher than 39 patients with stable carotid plaques(20.51%)(P<0.01).The prevalence of MES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size,position and quantity of the carotid plaque.Conclusions The desquamation of unstable carotid plaque is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cerebral artery MES.The stabilization of carotid plaqu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duce relapse of TIA and prevent the patient from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TIA.  相似文献   

12.
滤器保护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微栓子和脑血流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滤器保护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术前、术中和术后微栓子及脑血流变化。方法对5例颈动脉严重狭窄(>70%)患者进行6次CAS,在术前、术中和术后使用M模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大脑中动脉(MCA)的微栓子和脑血流。术后随访,记录新的血管性事件。结果CAS术中监测发现单纯造影时出现大量微栓子信号(MES)。此外,MES数目最多的手术操作步骤是预扩张(n=116)和支架放置(n=135,91,113,90,106,125),后扩张时MES数目相对较少(n=8,14,37,16)。术中MCA收缩期血流速度与平均血流速度比值变化发生在预扩张(46/31至76/54)和后扩张(40/26至74/49,0/0至114/69,35/24至116/71,50/36至137/86)时。术前有2例患者存在MES,术后MES消失。术后与基线相比,MCA血流速度或者搏动指数增加,术中无并发症。1例回收滤器中有脱落组织碎片。随访3~19个月,有1例新发脑梗死,位于CAS对侧。结论TCD监测可以评价滤器保护的CAS术前、术中和术后微栓子发生和脑血流变化。滤器可以过滤较大组织碎片,减少术中栓塞,而并不影响脑血流。可以通过滤器的气泡和小的固体颗粒一般不会导致临床症状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中微栓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测分为颈动脉无斑块组(27例)和斑块组(40例),后者再分为不稳定斑块亚组(19例)和稳定斑块亚组(21例);对所有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仪进行脑血流中微栓子监测;比较各组间微栓子阳性率.结果 脑血流中微栓子阳性率颈动脉斑块组(30%)显著高于无斑块组(3.7%),不稳定斑块亚组(47%)显著高于稳定斑块亚组(14.3%)(均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脑血流中微栓子阳性率高;不稳定斑块更易脱落形成微栓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48例,老年组(年龄≥60岁)患者38例,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对患者脑动脉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1老年组患者在颅外动脉病变以及前循环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而颅内动脉病变以及后循环狭窄发生率却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或P〈0.01),在脑血管病变及颅内外动脉同时受累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青年组最常见为重度狭窄,发生率高于轻度及中度狭窄(P〈0.05),好发部位为椎动脉开口处,发生率高于颈内动脉起始段及大脑中动脉MI段(P〈0.05);老年组最常见为重度狭窄(P〈0.05),好发部位为椎动脉开口处及颈内动脉起始段,发生率高于大脑中动脉MI段(P〈0.05)。结论中青年患者最常受累血管为颅内血管,病变发生部位多以椎动脉起始处居多;老年患者最常受累血管为颅外血管,最常受累血管为椎动脉起始处及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15.
脑分水岭梗死的颅内外血管病变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观察脑分水岭梗死的影像学表现研究其颅内外血管病变特征.方法 收集上海市杨浦Ⅸ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29例均经DSA检查且影像学表现为分水岭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其血管病变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29例表现为分水岭梗死的患者中,DSA提示18例患者存在大脑中动脉病变,6例存在颈内动脉病变.结论 颅内外大动脉病变为脑分水岭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主要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青年及老年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DSA结果,了解其分布情况。方法 170例患者均进行DSA检查,明确有无脑血管狭窄及其狭窄分布特征,并判断责任动脉。结果中青年组及老年组脑血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87.23%及88.18%,责任动脉检出率分别为68.29%及80.59%。中青年组颅内动脉病变53例(64.63%),颅外动脉病变17例(20.73%),颅内外动脉同时受累12例(14.63%);老年组颅内动脉病变24例(35.82%),颅外动脉病变28例(41.79%),颅内外动脉同时受累15例(22.39%)。结论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是脑梗死最主要的发病原因之一,中青年患者以颅内动脉病变多见,老年患者以颅外动脉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scranial Doppler,TCD)术中监测研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术中的脑血流变化和微栓子出现的规律。方法 应用TCD监测18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CEA中各期的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artery,MCA)的脑血流和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 signal,MES)。记录CEA各期MCA收缩期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搏动指数(pulsitility index,PI)及微栓子的数量。结果 (1)术中1例患者出现左眼动脉颞上支栓塞,其余患者无并发症。(2)释放期和缝合期MCA的PSV及PI较基线期明显升高(P <0.01)。44.4%(8/18)的患者阻断后PSV下降>60%。术中,77.8%(14/18)的患者采取了分流措施。释放颈内动脉后33.3%(6/18)的患者PSV升高100%以上。(3)100%的患者于手术中监测到MES。患者的总MES为11~150个,平均60±42个。栓子主要集中于分流期和释放期。结论 TCD作为一项无创、实时的监测工具能够广泛应用于CEA术中监测,及时地发现围手术期的各种血流变化及MES的产生,有效预测围手术期的卒中发生,优化术中操作。  相似文献   

18.
1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DS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筛查,并与DSA检查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TCD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价值,同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先有21例患者同时行DSA及TCD检查,进行对比研究。另有111例ICVD患者行DSA检查,明确有无脑供血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及其位置,判断责任血管。结果与DSA结果相比较,TCD特异性为98.5%,敏感性为61.9%。132例ICVD患者中发现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85例(64.4%),烟雾病9例(6.8%),动脉瘤5例(3.8%),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合并另一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夹层,可判断责任血管68例(68.0%),脑梗死组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P〈0.05),脑梗死患者中颅内病变多于颅外病变(P〈0.05),而TIA患者颅内外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CD可作为筛查缺血性脑血病的常用方法,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一般。中国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梗死颅内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但在TIA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脑梗死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应用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进行检测,观察血管解剖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大小,管腔是否狭窄和狭窄程度。按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将脑梗死患者分为狭窄组和非狭窄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年龄、男性、糖尿病、高血压、高TG、高apoB和高Fib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呈正相关,高HDL-C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呈负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病、高TG、高APOB和高Fib,保护因素有高HDL-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