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薛平 《四川医学》2006,27(6):652-653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特重烧伤病人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5年我院42例特重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2例中治愈23例,好转16例,死亡3例。结论在特重烧伤患者的护理中,预防、治疗休克及感染是关键,及时正确的创面处置及护理,重视基础护理,充分的营养支持是重点。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烧伤在烧伤治疗中占有特殊地位。我科近10年来共收治新生儿烧伤37例,占同期收治的小儿烧伤总数的0.9%。除两例自动出院外,余35例均救治痊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7例中,男22例,女15例,伤时最小年龄为出生后10min,最大为28d,平均年龄12d。烧伤总面积0.5%~16.0%,平均4.9%。14例伴有Ⅲ度烧伤(37.8%),面积1%~10%,平均3.1%。轻度烧伤10例,中度烧伤13例,重度烧伤8例,特重烧伤6例。7例伴发合并症,其中6例发生于重度或特重度烧伤(42.9%)。并发败血症伴多发性脓肿1例,消化道出血1例,腹泻2例,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重烧伤病人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140例特重烧伤病人,80例为治疗组,60例为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法相近,治疗组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25%。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能有效促使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特重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吴伯瑜,陈晓东,黄逢元关键词:烧伤,营养营养支持是特重烧伤病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统计1986~1994年161例特重烧伤住院病人中79例早期入院、无严重并发症的成年患者的营养支持情况,就特重烧伤病人的营养需求、营养评价...  相似文献   

5.
小儿特重烧伤治疗体会丁预五陈秀玮鹤岗铁路医院154101我院近期抢救成功1例小儿特重烧伤,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患儿,男,3岁。汽油烧伤总面积34%,其中深二度5%,三度29%。查体:精神萎靡,嗜睡状态,BP测不清,T37℃,P140次/min,R2...  相似文献   

6.
特重烧伤11例救治体会王国瑜,陈晓东(乌鲁木齐石油化工总厂医院烧伤科)我院1993~1995年共收治烧伤病人119例,其中大面积重度以上烧伤病人11例,按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所制定的烧伤分类标准,全部为特重烧伤,即烧伤总面积为5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  相似文献   

7.
张春新  周岳平 《广西医学》2005,27(6):837-839
目的探讨成批烧伤病人的治疗方法,方法4批22例特重烧伤病人,入院后早期行切痂微粒皮肤移植术,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早期应用强有力抗生素突击疗法,早期应用小荆量多巴胺保护肾功能的“四早”疗法治疗。结果22例特重烧伤病人18例得到治愈,4例死亡。结论“四早”疗法在成批烧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成批特重烧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特重度成年烧伤病人的心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重度成年烧伤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要点。方法观察了该科1995年8月-2000年8月收治的81例特重度病人治疗全程中各期的心理变化特点,并针对各期主要心理变化进行心理护理。结果81例中70例临床治愈,死亡6例,提前出院5例;治愈率为92.1%,心理护理有效率100%。结果显示: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休克期是对生命威胁的焦虑感;创面修复期是对创面疼痛的恐惧感;康复期是忧虑未来生活的抑郁感。结论特重度成年烧伤患者心理护理应依各期的变化特点进行调整,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9.
据1970年上海烧伤会议拟定的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方法,总面积50%以上或三度烧伤面积达20%以上者为特重烧伤。1999年6月-2003年6月我科收治的特重烧伤32例采用早期救治方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丽 《吉林医学》2004,25(3):39-40
特重烧伤病人病情危重,病程长,治疗复杂,护理任务繁重,因此在特重烧伤救治中护理工作显得极为重要。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特重烧伤病人3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100例特重度成人烧伤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组100例特重度成人烧伤患者在专科治疗的同时进行精心护理。结果100特重度成人烧伤患者中,完全治愈97例,死亡3例。结论对特重度成人烧伤患者休克期、感染期、修复期的救治中,精心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探讨小儿烧伤并发皮质盲的防治,对5例小儿特重烧伤并发皮质盲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3例视力恢复,2例死于烧伤脓毒症。因此,治疗小儿特种烧伤要高度重视皮质盲,及时消除脑缺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62例特重瓦斯爆炸烧伤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特重瓦斯爆炸烧伤病人临床特点及死亡原因 ,以求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 62例特重瓦斯爆炸烧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 36例 ,治愈率 58.1 % ,死亡 2 6例 ,病死率 41 .9%。瓦斯爆炸烧伤致伤因素复杂。全身性感染、吸入性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是特重瓦斯爆炸烧伤三大主要死亡原因。结论 及时、快速液体复苏是防治休克关键 ,加强抗感染治疗及创面正确处理 ,重视吸入性损伤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防治 ,早期应用H2 受体拮抗剂及营养支持 ,可提高特重瓦斯爆炸烧伤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特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7例特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67例于伤后2-48h内行气管切开术治愈60例,死亡7例,治愈率89.6%。结论特重烧伤合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越早,救治成功机会越大。适当扩大气管切开的适应证,加强术后气道管理,通过早期支纤镜灌洗,定时雾化吸入,喷灌气道以保持气道湿润,必要时机械辅助等措施,是减少肺部感染,提高吸入性损伤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卫国  印强等 《现代医学》2002,30(4):253-254
目的L探讨烧伤Ⅴ号在治疗早期Ⅱ期烧伤创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烧伤Ⅴ号治疗800例1099人早期Ⅱ期烧伤创面。结果:800例患者,效果优良94.63%,满意或尚可4.62%,失败0.75%,无痂下感染Ⅰ期愈合1041处(94.72%),轻度感染52例处(4.73%),严重感染6处(0.55%),无一例死亡,结论:烧伤Ⅴ号在治疗早期Ⅱ度烧伤创面中符合烧伤早期清创原则,临床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我院1986年~1996年收治眼部铁水烧伤38例44眼,其中双眼6例;男性36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45岁,最小19岁.烧伤程度:Ⅰ度烧伤5眼,占11.36%,Ⅱ度烧伤24眼,占54.59%,Ⅲ度烧伤10眼,占22.72%,Ⅳ度烧伤5眼,占11.36%.治疗方法:①迅速冲洗,并给维生素C和自家血结膜下注射;②散瞳、滴半胱氨酸眼水,对结角膜缺血坏死的严重烧伤做结膜放射状切开并剪除结膜下坏死组织,用鲜鸡蛋膜预防睑球粘连;③全身给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维生素C及2%依地酸二钠静点;④早期结膜移植,用于烧伤眼表面重建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经治疗大部分病例取得令人满意疗效.Ⅰ~Ⅱ度烧伤视力恢复到1.0以上,Ⅲ度烧伤视力0.5~0.8,Ⅳ度烧伤视力光感-0.3.本文建议对乡村医生普及眼外伤急救培训,如在处理上有困难应及时送往有专科的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17.
特重烧伤休克期高阴离子间隙三重酸碱失衡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特重烧伤休克期高阴离子间隙三重酸碱失衡(TABD)的发病率,探讨其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35例特重烧伤病人休克期的血气与电解质进行同步检测,利用阴离子间隙(AG)和预计代偿公式判断酸碱失衡类型。结果 35例中TABD8例,占22.9%,其中7例为呼碱型TABD,1例为呼酸型TABO。结论 特重烧伤休克期高AG性TABO发生率不低,与不适当的补碱有关,处理上宜以mpH和rpH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成批特重火焰烧伤的抢救治疗。方法 对5 例成批特重烧伤患者在平稳度过休克期基础上,同时行休克期至伤后5 d 内分次分批切削痂异种皮移植术。结果 经治疗,5 例患者于6 ~8 周痊愈。结论 在平稳度过休克期基础上,同时早期切削痂,是成功抢救成批特重烧伤患者积极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烧伤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在重度或特重度时,病情更加严重和复杂。在治疗全过程要高度重视每个环节。本文总结14例病历,均为深Ⅱ度、Ⅲ度大面积烧伤,死亡2例,治愈率80%,基本上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烧伤创面处理是烧伤治疗中之关键,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我院通过对本组病例用利福平治疗中,收到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95例,男43例,女52例。按(197年全国烧伤会议规定》的烧伤严重程度分类,轻度11例,中度3O例,重度32例,特重22例。其中最大面积190%,亚呼叫以上4例,晚期残留创面63例,植皮前肉芽创面13例,自然脱痴后脓性分泌物多的创面19例。配制及使用方法:1.湿敷法:配成l%利福平盐水液浸透消毒纱布l~2层敷在创面上.采取半暴露或包扎疗法,每日更换一次。2.喷酒法:将利福子粉剂喷洒在创面上,外敷一层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