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时间同步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设备时间同步系统实现方案主要有IRIG-B码对时和IEC61588对时2种,对于采用何种对时方式目前存在较大争议。对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已投运智能变电站、数字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IRIG-B码对时和IEC61588对时2种方式的性能指标、可靠性以及经济性,研究了IEC61588对时在智能变电站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智能变电站过程层时间同步方式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鉴于监测电网稳定和保护控制需要,精确时钟同步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需求愈来愈迫切。针对智能变电站基于IEC 61588协议精确同步对时协议,介绍了对时系统和时钟源冗余配置策略,详细阐述了智能变电站精准时间同步原理,并提出基于对称链路与非对称链路时延假设条件下时间同步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IEC 61588协议的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算法在对称链路假设条件下有效,当考虑非对称链路时需修正原有算法才能获得较高精度的同步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目前智能变电站主要采用的脉冲对时、串口对时、SNTP、IRIG—B及IEC61588等对时技术。由于变电站结构配置不同,通常采用多种对时技术方式,分析了基于IEC61588的智能变电站时钟同步方案。针对智能变电站网络化对时系统技术特点及组网模式等进行分析,比较了传统变电站与智能变电站同步对时系统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目前智能变电站主要采用SNTP、IRIG-B、IEC61588等对时技术。由于智能变电站对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的对时可靠性及精度要求存在差异,导致变电站内存在多种对时技术。本文针对各种对时技术的特点及组网方式等进行比较,选择符合智能变电站不同应用场合的对时技术。并着重比较了IRIG-B码对时技术与IEC61588精准网络对时技术的特点及在过程层应用的优缺点,分析未来智能变电站过程层对时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PTP时钟同步协议分析及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基于IEC61588的PTP时钟同步原理,将PTP网络与其他网络时钟同步协议进行了对比.同时,分析了PTP实现的关键技术以及影响时钟同步精度的因素.最后,提出了PTP在电力系统中的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6.
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基本单元,其时钟同步精度的高低严重影响着全站信息化、自动化的实现效率。为提高变电站时钟系统的同步精度,文章对智能变电站NTP和IEEE1588时钟同步对时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根据同步报文时间戳的产生与识别以及变电站的过程层与站控层网络的拓扑结构,将精密时间同步系统嵌入到智能变电站过程层和站控层。最后通过精度测试验证满足IEC61850标准最高T5等级(1μs)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新型的面向无线传感网络的分布式对时方法,研究了基于IEC61588精确网络时钟同步协议的传感网P2P、E2E对时技术,并研制出同时支持IEC61588主时钟装置和从时钟模块的智能对时设备.建立了无线传感网的PTP分布式对时链路的数学模型,通过PTP跨越定时链路抖动转移特性改进设备定时性能.提出在无线传感网底层采用快速时钟编解码方法减少由于高层应用对定时链的影响,并针对不同的时钟模式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模式,采用快速编解码技术的时间偏差下降约50%,平均定时偏差为0.02~0.03 ms.  相似文献   

8.
沈琴  霍雪松 《电气时代》2013,(11):74-76
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时间同步状态的现状,提出了基于IEC61850规约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时间同步状态在线监测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过程。还介绍了同步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具体包括同步监测装置和监视后台的结构,原理及具体功毹。  相似文献   

9.
智能化变电站遵循IEC 61850标准协议,采用分层架构实现变电站智能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对通信网络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PON结合了以太网和PON技术,具有低成本、高带宽、可扩展和易维护的特点,在终端通信接入网得到了广泛应用。EPON已深入智能变电站内部,但要用于承载智能变电站业务,必须首先解决时间同步准确度和抖动等问题。而IEEE 1588V2时间同步准确度高达亚微秒级,可以满足智能变电站的应用场景。在深入研究EPON自身同步机制和IEEE 1588V2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在EPON系统中实现IEEE 1588V2的方法,用于提高EPON系统的时间同步准确度,减小抖动,以满足智能变电站的业务需求。通过验证测试,基于IEEE 1588V2的EPON系统能够满足智能变电站对时间同步准确度和抖动性能的需求,将为EPON在智能化变电站中的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IEC 61850对采样值的同步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并没有给出实现方案。针对现有采样值同步方案的不足,文中研究了一种基于IEC 61588和通用面向对象变电站事件(GOOSE)的交互式采样值传输机制。间隔层智能电子设备采用IEC 61588精确对时协议与相关合并单元的采样值控制块对应的从时钟进行同步,并通过GOOSE协议对采样值控制块进行采样控制。该机制可以不依赖外部对时,实现高精度同步采样。  相似文献   

11.
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同步测量系统,在以太网通信的基础上,引入了ZigBee无线网络通信方式,保证了在不便布置有线网络的场所,系统的信息交互能够正常进行.同时对IEEE 037.118进行扩展,引入IEC61588的主要算法,在以太网中实现了高精度的时钟同步.系统采用了分布式体系结构设计,相量测量的幅值误差小于0.5%,相位...  相似文献   

12.
智能变电站SCD应用模型实例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变电站配置描述(SCD)文件是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核心部分。针对目前智能变电站工程SCD文件应用过程中无法有效支持IEC 61850面向对象高级应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全模型SCD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可视化管理及智能诊断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建立SCD应用模型,完整构建了一、二次设备及网络通信的拓扑关系。通过500 k V智能变电站二次演示系统的推演,验证了全模型SCD对于实现面向对象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可为变电站无人值守、调控一体化、运维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标准化、智能化、网络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智能变电站要求在实现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工业以太网的高精度、技术统一的时钟同步系统 因为网络时间协议的精度无法满足智能变电站的微秒级精度要求,所以支持IEEE1588(PTP技术)的工业以太网成为智能变电站时钟同步方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张静  吴锦婵  单超 《浙江电力》2013,(10):7-11,26
变电站信息安全体系要应对欺骗、重放、篡改等安全威胁,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拒绝服务攻击能力。依据电力系统数据与通信安全标准IEC62351,讨论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详细介绍在智能变电站层、间隔层和过程层之间实现安全通信的方法,结合变电站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的实现方法和步骤以及应用实例。研究结果对在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实施IEC62351标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围绕智能配电网的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综合考虑安全性、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提出了基于态势感知的智能配电网运行状态综合评估方法。研究基于量测系统的态势要素采集方案,对配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评估和态势理解,进而基于负荷的超短期预测进行态势预测,并建立了配电网运行状态评估指标体系,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反映系统当前与未来时刻的运行状态以及故障发生后系统所面临的风险,并通过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反映配网的运行状态,判断系统态势发展的趋势,为配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IEC 61850的分布式母线保护方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组成部分,而基于IEC 61850的分布式母线保护研究与应用对于保障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IEC 61850的分层控制体系结构,提出了分布式母线保护的实现方案.基于IEC 61850的信息模型结构,研究了分布式母线保护设备的建模过程与方法.针对IEC 61850体系下过程层与间隔层的以太网通信网络,分析研究了分布式保护的采样值传输和通用面向对象变电站事件(GOOSE)传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