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辉 《河北医药》2003,25(4):276-276
患者 ,女 ,36岁。主因右额部肿物 10年入院。查体 :神清语利 ,四肢活动可 ,双眼底未见异常 ,右额部有一约 4cm× 5cm× 3cm肿物 ,质硬 ,边界清 ,与头皮无粘连。CT检查报告 :右额骨外板骨质增生 ,结构不完整 ,内板明显骨质破坏 ,右额骨骨瘤(有恶性趋势 )。X线报告 :右额骨良性骨肿瘤 ,不排除血管瘤。手术所见 :右额顶肿瘤 ,粉红色 ,质软 ,浸润性生长 ,硬膜动脉供血 ,瘤结节约 5cm× 5cm× 3cm ,骨板及硬膜广泛浸润 ,骨板凹凸不平。术后病理诊断 :脑膜瘤。作者单位 :0 662 0 0 秦皇岛市山海关人民医院外科讨论 脑膜瘤源发于…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6岁。主因右额部肿物10年入院。查体:神清语利,四肢活动可,双眼底未见异常,右额部有一4cm×5cm×3cm、质硬、边界清肿物,与头皮无粘连。CT检查报告:右额骨外板骨质增生,结构不完整,内板明显骨折破坏,右额骨骨瘤(有恶性趋势)。X线报告:右额骨良性骨肿瘤,不排除血管瘤。术中所见:右额顶肿瘤,粉红色,质软,浸润性生长,硬膜动脉供血,瘤结节约5cm×5cm×3cm,骨板及硬膜广泛浸润,骨板凹凸不平。术后病理诊断:脑膜瘤。讨 论 脑膜瘤很常见,约占颅内肿瘤的1531%,仅次于胶质瘤。据统计成年人较多,老年人及儿童较少;以女性居…  相似文献   

3.
巨细胞瘤又名破骨细胞瘤,多见于长骨的干骺端。发生于颅骨,非常少见。好发于20岁—40岁青壮年,而幼儿额骨巨细胞更为罕见。庄某,男,1989—03—10出生,因右额部肿物1月余,于1991—11—14入院。1个月前,右额部碰撞一下,10天后发现骨膜下血肿,穿刺抽出5ml鲜红色血样,5天后,额部肿物又突出,又穿刺抽出10ml暗红色血样物,做细胞学检查,提示骨巨细胞瘤。检查:见右额一鸽卵大小隆起样肿物,压痛明显,触之乒乓球感。神经系统检查正常。CT扫描:右额部骨壁隆起样改变,内外板均显变缩,病变区有小骨片儿残留。X线片示:右额顶部可见3cm×2.5cm大小的一软组织包块,其对应部位颅骨外  相似文献   

4.
<正> 本病不常见,多发生于脊柱与长管状骨,发生于颅骨者更为罕见。我们近年来遇到3例,并经手术(其中1例在外院手术)与病理所证实。病例报告例1:男性,16岁,学生。半年前右额部因受伤,时感钝痛。后疼痛加重,且持续时间延长。后又发现受伤部位逐渐高起,触摸时有胀痛感。体检及血尿便常规未发现异常。局部检查:右额部略向表面隆起,肿物大小约0.5×0.5cm,质硬,无波动感,表面不发红,有轻度触痛。 X线检查:额骨右侧接近冠状缝附近,可见虫蚀状骨质缺损,约1.5×2cm。病变累及颅板三层,但以板障明显。板障稍膨胀。外板变薄且部分断裂;内板亦稍变薄,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12岁。因右枕部无痛性肿物3月余入院。入院查体:右枕骨部有一约4cm×4cm大肿物,质地坚硬,无压痛,边界清楚。局部皮肤无发热、红肿。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无头部外伤及手术史。头颅X线片示:右侧枕骨板障内有一椭圆形骨质缺损,内有一约4.7cm×3.6cm×2.5cm肿瘤,密度均匀,边缘硬化。CT示:右枕骨板障内有一椭圆形4.7cm×3.6cm×2.5cm骨质破坏区,其内密度均匀,CT值48HU,呈膨胀性生长,边缘轻度硬化,内、外骨板变薄并有部分吸收,右枕叶脑皮质受压移位。初步诊断:右侧枕骨肿瘤。在全麻下行右枕骨肿瘤切除,术中见颅骨外板有约3cm×3cm…  相似文献   

6.
<正> 患者女,40岁,因右乳肿物40天伴间断性钝痛在我院门诊就诊。来院前曾在当地医院肌注“青、链霉素”半月余,效果不佳。疑诊“右乳肿物”入院。查体:血压:150/90mmHg,脉搏84,心肺(-),除右乳肿物外无其它异常所见。双侧乳房对称,发育一般,患侧乳房皮肤正常,乳头凹陷,右乳晕内侧3点距乳头0.5cm处可见-2×1.5×1.5cm椭圆形肿物,质硬,无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差,与乳晕部皮肤粘连。同侧腋窝可及一枚约  相似文献   

7.
病例1 女性,s7岁,右颊部无痛性肿物缓慢生长一年,出现破溃,疼痛,流血性液体一月,于1994年11月8日入院。检查:全身情况好,右颊部皮肤有一约2.5cm×2.5cm×2.5cm肿物,表面破溃,界限清楚,质韧,基底部活动,触疼。局麻下肿物包膜完整,与皮肤粘连,组织检查:位于真皮部的瘤组织,由鳞状细胞团,梭形肌上皮细胞、软骨样组织及粘液基质构成。部分软骨样细胞,胞核增生,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7岁。主诉为右腋窝及右颈部发现进行性增大肿物月余。患者于1个月前偶然发现右腋窝有蚕豆大肿物,无不适。数日后,又在右颈后发现2个花生米大肿物,无红肿热痛,肿物逐渐增大。1987年6月17日在外院同位素扫描提示右甲状腺冷结节。3天后就诊我院,经检查甲右状腺触及肿物1.5×1×0.5cm,质硬,可随吞咽上下活动。同时在右锁骨上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1岁。因反复便秘、腹泻3年于1997年6月16日入院。体检:右下腹扪及5×4cm肿物,柔韧,边界不清,无明显触痛,较固定。B超提示为右下腹囊性占位性病变。为确诊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报告为回盲部包块,病理检查为慢性炎性改变。术前初步诊断回盲部肿瘤。行肠道准备4天后于1997年6月28日剖腹探查,术中发现阑尾中段呈囊状扩张约2×2cm,与盲肠壁粘连,阑尾根部套叠入盲肠内;分离盲肠壁见阑尾根部又一囊性肿物约2.5×2.5cm,基部尚正常,整个阑尾呈葫芦状。探查其余部位,未见类似肿物,行常规阑尾切除及盲肠壁修补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哑铃形阑尾一…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39岁。1985年5月7日入院。主因20天前发现颈部有一核桃大小、不痛,较硬之肿物,不发烧,无声音嘶哑及吞Ⅱ因困难。近几天肿物生长较快,但无心慌、气短、出冷汗。有结核接触史。检查于甲状腺峡部可触及3×2.5×2cm大小之肿物,质硬,表面光滑,边界较清楚,随吞咽上下移动。颈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7个月。主因生后两侧睾丸未降,左侧腹股沟部肿物3天于1989年12月20日入院。体检:左侧腹股沟部有一肿物,体积约4×3×2.5cm大小。皮肤无红、热,边界清楚,质硬,有明显压痛,无囊性感。阴囊空虚,右侧腹股沟部上方可触及睾丸,体积正常。  相似文献   

12.
<正> 患者男,40岁。主因左眼部肿物伴复视、流泪、头痛一年余,于1986年5月就诊。检查:左眼眶内突出皮肤一核桃大小肿物,体表可摸到4×2.5×2cm,与皮肤无粘连,质硬,可活动,5月3日在局麻下行肿物摘除术,术中见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56岁。1999年10月27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肉眼血尿,在院外曾予抗炎治疗无效,于1999年12月3日收住我院。患者既往无皮肤病变及其他内脏病变。体检:B超示膀胱左前壁3.0cm×2.6cm×2.5cm及右侧壁3.2cm×2.6cm×2.2cm的不规则、结构不均、不移动的光团,凸向膀胱腔内。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右侧壁有两个带蒂肿物,暗红色,呈菜花状,直径均为3.0cm×2.5cm×2.4cm。术中所见膀胱右侧壁有两个直径均为3.0cm×2.5cm×2.5cm的菜花样肿物,基底部约2cm,两肿物相距3cm,均距输尿管口3cm,向膀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3岁。因发现右腋下肿物一年,近期明显增大、疼痛伴右上臂麻木感入院就诊,无畏冷、乏力、盗汗、消瘦。既往双侧腋窝部于月经期有明显肿胀、疼痛已30年。体检:双侧乳房上外方腋窝部各可见一乳头样隆起,左侧未扪及肿块,右侧可扪及一肿块,大小约2.5×1.5×1.2cm,局部皮肤略潮红,肿块表面光滑、质硬、轻压痛,顶端与皮肤紧密粘连、较固定。腋窝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肩关节外展上举略受限,右上肢无浮肿。病理活检报告右腋下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行乳腺癌根治切除术,切下标本送病理检查报告标本切缘及基底、局部淋巴结均未见癌组…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0岁。因右侧阴囊内增生肿块1年多,于1984年12月9日入院手术治疗。患者自诉1年前无意中发现阴囊内有一硬块,因无任何感觉而未就诊。今年以来发现肿块逐渐增大变硬。否认有结核和血丝虫病史。体检:右附睾约3×2.5×2.5cm大小,质硬,表面不平,无明显粘连及触痛。右睾丸稍萎缩,精索正常,左侧睾丸及附睾均正常,阴囊正常无瘘管。手术所见:阴囊内少量积液,在右附睾尾部可见4×3×2.5cm~3大小肿块组织,质硬,高低不平,境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0岁。主因右大腿外侧上1/3肿物10月余入院。肿物有缓慢增大趋势,不痛。查体:右下肢外侧股骨上1/3处可见皮肤均匀隆起,皮肤颜色正常,可触及约15×15cm肿物,边界不清有弹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22岁.右耳部疼痛,伴外耳道肿物1年余入院.查体:右外耳道前壁可见1.5cm×1cm×1cm大小肿物,皮肤略红,边界不清,质地中等,无压疼,实性.CT示肿物位于外耳道软骨部,部分骨破坏.鼓膜及鼓室内结构正常.术中见肿物包膜不完整,鱼肉样,呈浸润性生长,部分外耳道壁破坏.  相似文献   

18.
病历摘要:刘××,男,44岁,山东人,农民,病理检查号:428。主诉右上睑红肿疼痛,已20余天,1963年1月10日发病,初觉右上睑皮肤发紧,轻微红肿,以指触摩上睑有一硬性肿物,但未加重视,肿物逐日增大,痛甚。同年2月6日来我院门诊。周身及血常规检查大致正常。康瓦氏反应(一)。眼部检查:视力正规,右上睑皮肤充血,肿胀,睑皮下可触及约成人拇指头大,不活动之硬性肿物,眼睑运动受限制,有压痛。疑为皮样囊肿,因行手术摘除。手术经过所见:在剥离皮下组织及肌层后见一乳白色大约1.5×1×1厘米不透明之硬性肿瘤,其表面光滑无血管走行。肿瘤下部与睑板紧连,分离睑板时因不慎肿瘤部分被割穿,瘤内粘稠状乳白色物溢出,肿瘤取出后伤口一周痊愈。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3岁。50天前无意中发觉左外踝肿胀,近一周来局部有疼痛,活动受限。既往健康,无结核病史。检查:左外踝部肿胀约7×7cm,局部皮肤略红,有压痛,在肿胀部可触及肿块,能滑动。X线摄片:左外踝部软组织内见1.0×2.5cm和1.0×1.0cm大小二枚清楚的钙化阴影,外踝部软组织肿胀,左胫腓骨远端和左踝关节正常。手术所见:腓骨长肌正常,腓骨短肌之外踝部有二枚2×1.5cm钙化结节,同时有干酪样病灶。病理报告:左腓骨短肌钙化结节,肌肉、脂肪组织慢性炎,伴纤维化钙化及干酪样坏  相似文献   

20.
表皮样囊为胚胎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形成的囊肿,也可由于损伤,手术等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好发于口底,眼睑,额,鼻,眶外侧,耳下等部位。而发生在腮腺组织内的表皮样囊肿罕见。现将我们遇到的腮腺区表皮样囊肿1例报道如下。蔺×,女性,40岁。1989年6月17日以右腮腺区肿物收住院。该患半月前发现右腮腺区有一肿物,无痛,曾用消炎药物1周。肿物无明显缩小。入院后检查:右腮区可触及一个2×2×25cm肿物,表面光滑,与皮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