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平衡比值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对本院神经内科71例资料完整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住院病人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病人的眩晕和平衡半定量化测定,分别计算出平均眩晕平衡比值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脑供血不足和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平均眩晕/平衡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测定眩晕与平衡比值能反映慢性脑供血不足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其对鉴别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丁咯地尔静脉滴注,而对照组用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4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P0.05)。结论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本文首先分析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因、病机,然后分析了中医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研究发展,希望能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使临床疗效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敏使朗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敏使朗联合天麻素注射液组)50例和对照组(维脑路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例,观察头晕、眩晕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通过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结论敏使朗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孙卫林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700-2700
目的 观察自拟鸡血龙牡汤治疗周围性眩晕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的作用.方法 临床诊断周围性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16例,给予自拟鸡血龙牡汤治疗,每日一剂,水煎二服,观察疗效.结果 116例患者中113例有效,总有效率97.4%.结论 自拟鸡血龙牡汤治疗周围性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陈金红 《中国校医》2006,20(6):669-67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多样,以眩晕、耳鸣、视觉障碍、饮水呛咳、平衡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眼震等症状为士璎表现,甚者晕倒,病人比较痛苦,治疗不及时易发展为脑他地。因此,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状况为治疗的首要目的。我从2002年至今用中药加味温胆汤配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4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程玉凤 《现代保健》2012,(15):112-113
目的:总结西比灵川联合芎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体会.方法:将42 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 例单纯口服西比灵胶囊10 mg,1 次/d,7 d 为一疗程;观察组21 例在口服西比灵胶囊的同时,加用川芎嗪注射液200 mg 静脉滴注,1 次/d,7 d 为一疗程.2周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4%(19/21),对照组总有效率71.4%(15/2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西比灵联合川芎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用舒血宁注射液、纳洛酮注射液静脉滴注7 d;对照组用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7 d,两组治疗后经颅多普勒检查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用药后症状、体征、经颅多普勒检查平均血流速度变化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附联合金纳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金纳多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临床疗效、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和TCD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疗效、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TCD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参附联合金纳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ertebrobasila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VB TIA)又曾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大多发生于中年以上,青壮年也可罹患,主要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当脑干、前庭等器官血供减少时即可发生眩晕,临床以小脑后下动脉及迷路动脉缺血较多见,眩晕可为中枢性也可为周围性。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期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不同病期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疾病功能康复、引发卒中因素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脑卒中不同病期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卒中危险因素可控情况及TCDNi]定颈内动脉、椎动脉血流变化,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的有效性、可行性。结果:不同脑卒中分期中治疗组经治疗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3.26,P〈0.05);且卒中引发因素血压、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显著(t=7.39,t=7.75,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血流与对照组相比其在左、右颈内A和左、右椎动脉部分的Vd、Vs、Vm的血流量增加。结论:脑卒中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电刺激康复治疗更加便捷、经济、安全和有效,适用于脑卒中各期伴有高血压、胆固醇增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提旋复位法结合头颈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制.方法 将10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提旋复位结合头颈部推拿组)和对照组(药物+颈椎牵引组),观察治疗前后疗效比较、X线片和经颅彩色多普勒的检查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提旋复位法结合头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具有安全、快速、有效纠正环枢关节紊乱的作用,能显著增大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舒缩功能,加强血管顺应性,减少脑血管阻力,促进血流速度,从而能快速改善颈性眩晕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中青年眩晕100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青年眩晕的病因学特点,对蟀晕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2001年9月-2005年7月以眩晕就诊入院的100例中青年患者,对其病因、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中青年眩晕病因多种多样,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最常见52例(52%),其中颈椎病(椎动脉型)30例,占第一位;其他依次为耳源性眩晕17例(17%),脑卒中15(15%),全身疾病性眩晕8例(8%),脑肿瘤3例(3%),颅内感染2例(2%),神经症2例(2%),病因未明1例(1%)。结论:中青年眩晕病因复杂多样,可由多学科、多系统疾病引起,应根据完整有序的病史、仔细的体格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才能作出正确的病因诊断,尽早进行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14.
项晓俊 《现代保健》2011,(14):112-113
目的分析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后循环动脉病变特征,评价CTA对后循环缺血(PCI)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42例头颈部血管CTA图像资料,显示后循环动脉病变特征,分析后循环动脉各段病变的发病率。结果42例CTA资料中,29例发现明显的后循环动脉病变。发生于椎动脉者25例(86.2%),基底动脉3例(10.3%),大脑后动脉1例(3.5%)。其中颅外段病变17例(58.6%),颅内段病变12例(41.4%)。结论头颈部CTA能完整、清晰地显示后循环动脉全貌、变异与病变,在l}缶床后循环缺血的诊断及防止PCI诊断泛化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在基层医院,CTA发挥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临床中导致老年人眩晕和平衡障碍的病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眩晕或平衡障碍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听前庭功能,颅脑、内耳及颈椎部位的X线摄像、CT或MRI,头颈部血管彩超、TCD或MRA等检查结果。结果在118例眩晕或平衡障碍老年患者中,周围性眩晕70例,中枢性眩晕29例,诊断不明19例。81%的患者同时合并一种或多种不同的疾病。结论不同的中枢性和周围性的前庭病理改变是老年人眩晕和平衡障碍的主要病因;年龄的老化导致的前庭系统功能衰退、全身性疾病以及环境、心理等因素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老年人眩晕和平衡障碍的患病情况。  相似文献   

16.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vertigo and dizziness in diagnosing cerebral cortical lesion, we analyzed 12 patients with supratentorial lesions whose chief complaint was rotational vertigo or non-rotational dizziness. There were 8 patients with right, and 4 with left hemispheric lesions. The lesion was localiz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central sulcus in 3 patients, temporal and/or parietal regions in 6, and occipital region in 3. Vertigo was seen in three patients, two of them with lesion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central sulcus, and one in the temporo-parietal junction. The other 9 patients complained dizziness. Supratentorial lesions accompanied by dizziness or vertigo were mostly localized in temporal or central areas that were probably analogous to the vestibular cortex proposed by animal studies. Dizziness caused by occipital lesion might be due to imbalance of the neuronal network between the vestibular cortex and occipital lobe.  相似文献   

17.
唐勇  李健  王凯  时月霞 《现代保健》2009,(17):39-40
目的观察心脑联通胶囊及颈椎手法矫正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拍摄颈椎张口及正侧位x线片,画线测量各椎体之间的形态学变化,在相应手法矫治的基础上,运用心脑联通胶囊10d。结果本组95例颈性眩晕患者中,寰枢关节几乎同时存在着侧移或旋转错位。经上法治疗,有89例(94%)症状立即消失或显著改善。结论寰枢关节错位是导致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手法矫正配合心脑联通药物冶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检测反复眩晕青年人颅外段椎动脉的价值及颅外段椎动脉先天性发育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对123例反复发作眩晕青年患者及8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颅外段椎动脉检查。结果:病例组颅外段椎动脉先天性发育异常83例,单纯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33例;单纯先天性发育不良26例;颈段C型或S迂曲11例;先天性入横突位置异常并先天性发育不良11例。结论:彩色多谱勒对颅外段椎动脉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颅外段椎动脉先天性发育异常是青年反复眩晕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西比灵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西比灵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0.0%,对照组治愈率60.0%,两组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西比灵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YS系列脑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脑梗死患者180例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功能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3.286,P<0.001)。结论:采用一般疗法加用脑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