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与影响因素,为医院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 800例进行研究,统计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分析患者性别、年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白细胞计数等临床资料,归纳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50%(45/1 8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2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株占60.00%,革兰阳性菌8株占32.00%,真菌2株占8.00%。使用糖皮质激素、肛周疾病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而血小板计数和Hb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P<0.001)。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可发生于多个部位,尤其是呼吸道;因此临床要针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并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以减少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相对应防治对策,以期为其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7年6月-2013年6月医院治疗的108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其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10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2例、94例次,医院感染率85.19%、例次感染率87.04%;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血液为主,分别占41.49%、19.15%、11.70%;共分离出病原菌9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4株占57.45%,革兰阳性菌28株占29.79%,真菌12株占12.76%;年龄、住院时间、化疗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等因素是导致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临床上应当针对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化疗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等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防治对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以提高患者治疗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入住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中心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前瞻性目标监测以及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并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共调查急性白血病患者333例,发生医院感染96例、104例次,医院感染率28.83%、例次感染率31.23%;感染部位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占40.38%,其次为肺部感染占33.65%;共检出病原菌162株,最常见的为革兰阳性菌89株占54.94%,其次为革兰阴性菌67株占41.36%,真菌6株占3.70%;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住院天数、有社区感染、免疫调节剂应用、住院期间进行化疗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积极治疗社区感染,适当增加免疫调节剂应用,加强对化疗患者监测以避免中性粒细胞减少,可有效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274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分布,探究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7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9例,感染率为28.83%,患者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占44.30%,其次为消化道占11.39%;共检出8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53株占64.63%,革兰阳性菌21株占25.61%,真菌8株占9.76%;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社区感染、应用免疫调节剂、进行化疗、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需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行防范,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10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4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1月-2016年12月治疗的599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针对血液科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8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9.76%,试验组5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8.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率最高为21.26%,其次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为17.35%;对136例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进行分析,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8.82%,其次依次为血液系统、消化道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感染患者临床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1株占66.91%,革兰阳性菌30株占22.06%。结论对血液系统疾病的住院患者,采用针对血液科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可使医院感染率下降;患者中以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最高,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所占比例最高,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护理和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于医院治疗的19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究化疗后引起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9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有7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6.92%,其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35例占48.61%(35/72);72例感染患者的临床送检样本,共分离病原菌68株,革兰阴性菌40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有25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株均为白假丝酵母;主要病原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以及头孢米诺敏感性较高;住院时间、化疗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住院时间、化疗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是导致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针对上述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1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医院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其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81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3例,医院感染率为11.4%,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38例、泌尿道22例、消化道17例、上呼吸道9例及皮肤及黏膜7例,分别占40.9%、23.6%、18.3%、9.7%及7.5%;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3.5%,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23.5%和真菌占3.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心功能Ⅲ和Ⅳ分级、介入手术、气管插管和呼吸机使用等因素相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大多数感染由革兰阴性菌引起,感染相关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感染监测,并制定合理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2年7月-2012年6月心内科收治的4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率14.9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38例占55.07%,其余依次为泌尿道、胃肠道、口腔、穿刺部位、血液,分别占14.49%、11.59%、8.70%、8.70%、1.45%;共检出病原菌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73.68%,革兰阳性菌13株占22.81%,真菌2株占3.51%;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大面积梗死、住院天数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多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合理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为其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2年入住某院儿科的828例急性白血病(AL)化疗患儿的病历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病例的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828例AL患儿,发生医院感染184例,196例次,医院感染率为22.22%,例次率为23.67%。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居多,占52.56%。196例次感染中检出病原菌9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58.33%,革兰阳性菌28株,占29.17%。单因素分析显示处于白血病诱导化疗期、住院时间≥30 d、外周白细胞计数≤3×109/L、粒细胞计数≤0.5×109/L、类型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NL)是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30 d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L患儿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其中呼吸系统感染发病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化疗诱导期、住院时间长、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数量低及急性髓性白血病等因素是儿童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共956例,共收集1 827份送检标本;统计956例患者的感染率和感染部位分布情况;计算不同原发疾病分类的各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心绞痛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根据感染体征不同采集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统计各送检标本阳性率,病原菌分布;记录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95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30例,感染率13.6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62例占47.69%,其次为泌尿道28例占21.54%;不同的原发疾病中以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医院感染为主;痰液,尿液,分泌物阳性率较高;475份阳性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522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340株占65.13%,革兰阳性菌为35株占6.70%,真菌147株占28.16%;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均较高。结论心内科住院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且耐药率较高,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导致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本文以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月期间入院治疗的466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成人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0.04%;大于或等于60岁患者的感染率(47.22%)显著地高于小于60岁的患者(15.20%);实施化疗患者的感染率(33.59%)显著地高于未实施化疗的患者(10.00%);住院时间大于30d患者的感染率(51.65%)显著地高于住院时间小于15d(6.12%)和15~30d(31.41%)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实施化疗情况、住院时间是导致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医院心脏手术后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状况和耐药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0年6月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发生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105例,其中MDRAB医院感染69例,占65.7%;MDRAB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4.8%,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为46.4%,其他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0.0%;而心外术后非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患者和MDRAB医院感染患者院内死亡率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鲍氏不动杆菌是心脏外科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MDRAB医院感染严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注重检测和预防控制,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患者全身状况,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15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42.86%,例次感染率为46.98%: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口腔、消化道和尿路为主,分别占36.30%、26.67%、15.56%、11.11%;单因素x2检验显示,年龄、化疗疗程、血细胞参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糖皮质激素和感染类型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无关.结论 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率高,并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6月入住心血管内科的42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合并其他疾病、心功能情况、有否入住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介入手术、心肌梗死部位、抗菌药物应用等。结果共发生医院感染62例,总发生率14.8%;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为常见,占59.7%,其次是泌尿道12.9%,胃肠道11.3%,口腔9.7%,穿刺部位6.4%;单部位感染46例,2个部位感染12例,≥3个部位感染4例;病原学送检查,标本阳性率为68.6%,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4.3%,革兰阳性球菌占20.0%,真菌占5.7%;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包括高龄,住院时间较长,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肺部疾病、脑血管病变、肾功能不全,入住CCU,心功能情况、多壁心肌梗死。结论 AMI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制定和完善医院感染防止规范、加强基础护理、保护易感染人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降低AMI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成人急性白血病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1994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的178例成人急性白血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成人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3.4%,早期病死率为11.8%,常规治疗完全缓解率(CR)为43.8%,5年生存率为15.7%,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肌)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两种类型间患者的缓解情况及5年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的治疗效果最好。结论 成人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感染发生率较高,常规化疗后总体预后不理想,提倡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诱导缓解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医院儿科血液组 2005年1月-2011年8月住院治疗的374例初发ALL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对发生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单因素检验和多用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74例初发ALL患儿发生医院感染161例,感染率为43.0%,多因素分析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体重、病房床位数、血红蛋白量、中性粒细胞数.结论 白血病患儿诱导缓解期因化疗及住院时间较长,易于发生医院感染,床位数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年龄、体重、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数是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医院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20年6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CABG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1例,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和未感染组87例。采集感染患者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收集患者年龄、有无糖尿病、血清白蛋白(ALB)、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和卡方自动交互检测(CHAID)模型分析CABG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121例患者CABG术后有3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8.10%;术后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29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27.59%)、大肠埃希菌(20.69%)、铜绿假单胞菌(17.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ALB<30 g/L、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引流管留置时间>7 d、术后气管插管时间>24 h、住院时间>30 d均为CABG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CHAID模型分析显示,引流管留置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年龄及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均为CABG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为72.70%(P<0.05);ROC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医院感染的AUC为0.808,显著高于CHAID模型预测的0.640(P<0.05)。结论 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有效预测CABG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CHAID模型可以显示各变量的相互关系,可与Logistic回归模型互补应用于临床风险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8.
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神经内科2003年1月-2005年12月742例老年脑卒中住院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感染率为12.26%,其中脑出血23.79%、脑梗死6.48%;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与有吞咽障碍而导致的误吸、病情严重程度、意识状态、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等因素有重要关系,而与性别及卒中类型无关。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应以预防为主,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医院感染监控软件在医院感染信息管理中应用   总被引:36,自引:20,他引:16  
目的 应用“军卫一号”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医院感染信息管理水平。方法 采用解放军304医院研制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软件,对医院患者感染资料进行监测、分析、统计、查询。结果 该软件可用于调查医院内抗菌药物物的使用状况,评价抗菌药物物作用合理性,监测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医院感染发生危险因素等。结论 医院感染监控软件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对2006年6月-2010年12月,妇科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11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的年龄分布、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及手术方式的关系。结果 110例患者中,>60岁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部伤口的发生率为27.3%,与其他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腹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54.6%明显高于其他手术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多环节入手,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