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蕴含着生命政治学批判的诞生,主要体现于宗教批判的"神学治理"维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人口治理"维度,尽管马克思的生命政治学批判与其政治经济学批判有着较大的区别:前者以"生命权力的逻辑"为批判对象,而后者的批判对象则是"资本权力的逻辑"。如果说福柯的生命政治学批判以"权力"为中心,那么"权力的形成"则是马克思生命政治学批判的核心。在此意义上,"权力、资本和生产"构成了马克思权力谱系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权力和资本构成了资本主义的资本权力逻辑;而权力和生产则构成了资本主义的生命权力逻辑。据此,在福柯与马克思理论传承关系的意义上,马克思是生命政治学批判的奠基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生命政治学批判的内在关联进行考察,不仅有助于恢复马克思批判理论在当代生命政治学谱系中的历史地位,而且在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生长点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三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生命教育,"三生教育"的核心价值是生命价值,生命价值最核心的价值就是生命自由。生命伦理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护卫生命、发展生命,最终实现生命自由。生命伦理学是"三生教育"重要的理论基础,"三生教育"在实践中深刻体现了生命伦理的本质,即实现生命自由。"三生教育"要实现生命自由,主要通过四个环节实现:达成生命的安全目标、达成生命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实现生命的自我否定、实现生命的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3.
胡榕 《中国青年研究》2012,(11):105-108
"生命观"是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是生态意识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思想中对"生命观"有着丰富而深刻的阐述:儒家的"知命畏天"、"仁民爱物",道教的"天人一体"、"顺物自然",佛教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这些丰富的理论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的挖掘和提升传统思想中"生命观"的内在价值,对于当代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古代"医圣"张仲景早在1900多年前就提出:养生就是珍爱生命,采取措施保养生命,以期提高生命质量。注重养护脾胃是张仲景养生的一大特色。张仲景依据《内经》所说的"胃气是人赖以生存的根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理论,提出了"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观点。也就是  相似文献   

5.
李聪 《长白学刊》2014,(2):10-14
现代科技的负面影响和人类精神文化领域的危机导致了现代人生命意义的困惑,美国当代著名华裔哲学家傅伟勋的"生命十大层面及其价值取向"模型理论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借鉴,使每一实存主体重新发掘并获取生命的整全意义,从非本然的现实存在回归本然的真实存在,让人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获得生命意义的安顿。  相似文献   

6.
方新文  边林 《人民论坛》2012,(8):128-129
梅洛·庞蒂是现象学阵营中引人注目的思想家,他的"对话"思想的理论起点在胡塞尔的"未思之处"。他认为世界是一个身心交融的"生命世界",认为"生命世界"的本义是一个主体间对话交流的世界。梅洛·庞蒂对胡塞尔的"主体间性"进行了重构,将胡塞尔的纯粹意识间性改造为身体与身体间关系的"身体间性"。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作为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补充,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具体方法论指导。其包涵了人类尊重生命的绿色价值取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彰显了关注全球人类命运的生态忧患意识。从讨论人与自然关系微观视野上升到对整个人类命运的讨论,体现了这一理论的延展性、深刻性。从教育、经济及人与自然的角度来弘扬、践行这一理念,可以进一步地加深对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理解。一、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内涵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诡谲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外交工作,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也是外交工作的生命"。具体而言,"共同体"理念贯穿了习近平的国际关系和对外战略思想,并由此形成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外交政策。"共同体"已经成为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理论的显著标识,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三形态说"是贯穿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核心理论构架,以具体社会形态中的生产关系为研究视域,论述了三种社会形式下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样态。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的依附性存在的生命政治表现为政治统治权对人的自然生命的惩戒,构成了传统社会政治治理的主导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以物的依赖性存在的生命政治呈现为资本权力对人的独立性的一种规训:既包含对种生命的惩戒也蕴含着对类生命的调节;在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个性的生命政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的基础上。究其实质而言,马克思"三形态说"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视角勾勒出的正是一幅从"人的依附性"到"物的依赖性"再到"人的自由个性"的生命政治学图绘。  相似文献   

10.
"理论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树常青"。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想实现生命之树长青,必须植根于社会生活,植根于时政热点,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实现学科知识与时政热点、知识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如何把时政热点引入政治课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意义世界理论是一个科学完整、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凸显了马克思对于人的生命的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的统一。马克思的意义世界以人的"生命本体"为理论前提,将生命理解为具有自然属性的具体的人、具有精神属性的主体的人、具有社会属性的对象的人;"内圣外王"是马克思意义世界的生成方式,具体包括:在自我批判中修炼德性的向内求索、在变革现实中实现本质丰盈的向外开拓、改造自我与世界统一的内外和合;马克思的意义世界指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使人成为"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21,(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求我们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规律性认识,自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强调:"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既是对"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论述的再次重申,又是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的理念指引,彰显出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珍 《岭南学刊》2020,(4):110-115
"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人与自然关系最科学、最深刻的揭示。它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同体性关系、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关系、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人与自然不但是生命共同体而且是价值共同体,构建生命共同体的价值归宿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人不但是生命共同体中的成员,而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成员,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超越西方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的理论特质。两个共同体互为促进、互为补充、互为支撑,构建出一种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生态治理观,从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和谐关系的建构重塑了世界文明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14.
"生命共同体"理论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为基础,在西方生态思想的批判和重构中汲取智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浸润滋养,在生态实践的深化拓展中孕育萌发。它是对人类最新思想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提炼,凸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格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要求更根本的绿色保障,内含更科学的治理思维和方法,蕴藏着更崇高的价值追求。系统剖析"生命共同体"的生成路径对于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脉络,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渊基 《求索》2014,(8):172-177
生命教育由美国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正式提出并实践,然后向世界各国辐射扩展。生命教育的缘起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即美国社会种种负面现象以及死亡教育的兴起。近半个世纪来,生命教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广泛实施。20世纪90年代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引入生命教育并开展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随后,生命教育亦成为中国大陆教育界的重要议题,其发展大致经历了教育忧思与本土探索、学术诠释与学科界定、理论热兴与实践探求、国家战略与全新发展等四个相对区分的阶段。面向未来,应提出"大生命教育"构想,倡议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成全生命。未来生命教育完全可以回应时代呼声,助力人格培养,提升公民素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造福整个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6.
正生态文明呼唤"厚道发展"王治河:"两山理论"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中国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信心。那么,何谓生态文明呢?如果说西式工业文明是一种黑色文明、一种压制生命的文明,那么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就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和发展,是一种绿色文明、一种肯定生命的文明、一种厚道文明。  相似文献   

17.
田进 《长白学刊》2021,(2):32-38
新冠肺炎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这一公共危机事件应该被纳入到国家共同体建设的政治哲学范畴当中加以研究。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审视国家共同体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提供了政治哲学原理。马克思的"类本质"思想是国家共同体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理论基础。当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国家共同体安全构成威胁的时候,就变成了公共危机事件。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激活了共同体的精神生命;另一方面,国家共同体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时候,形成了以精神生命为支撑的"免疫系统",从而实现对国家共同体安全的防护。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与共同体的"精神生命"纳入到国家共同体建设当中加以研究,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8.
林海燕  刘波 《求索》2012,(9):157-158
本文倡导一种设计语言取向,以消解当代图像中的过分机械化理论。以水意象为切入点,追寻其背后的"集体无意识"文化属性,进而以一种历史观,探讨水意象的视觉构成与生命体验形式的关系,指出水意象的视觉构成在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积极意义。"水意象"作为一种设计语言取向,旨在形成"高情感"的感性补偿机制,让生命的尊严和关爱被重新解读和释放。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独特的生命宇宙观为中国古代"生成"宇宙论提供了认识基础,对宇宙"生成"方式的探究,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生命智慧。中国古人对于宇宙的认识基于对生命的体验,对宇宙"生成"方式的探究同样也是对于生命本源的探究,由此打开了一条探索生命哲学的道路,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生命智慧。  相似文献   

20.
生物殖民主义作为日益凸显的全球性生态问题,已逐步进入以挖掘女性和自然受压迫的共同文化根源为理论旨趣的生态女性主义视野。通过对"生命专利"、"生命工业"和生物技术的批判,生态女性主义对生物殖民主义的起因表现、运作机制、表征危害及其抗击路径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究和生动精辟的阐释。生态女性主义学者既具批判性和解构性、又有建构性和启发性的理论见解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生物殖民主义的本质认识,并从性别角度深入反思全球化推进的新特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转向以及技术与文化、科学与伦理之间关系的新困境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