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统计,在海湾战争的各种武装冲突中,误伤率占总伤亡人数的16%以上,故战场误伤曾使美军伤透了脑筋。战后不久,美陆军通信-电子司令部就将降低战场误伤率作为重要研制项目加以开发。他们认为,这些误伤主要是由于敌我识别存在问题造成的。因此,他们开发和研制了几种敌我识别系统。其中之一是BCIS战场战斗识别系统,它主要是针对战场中的直瞄武器研制的。另一个正在进行的计划就是“西茨”徒步士兵战斗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2.
战场误伤与雷达敌我识别系统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现代战争尤其是伊拉克战争、海湾战争所发生的多起友军误伤事件原因分析,得出:正确、有效的敌我目标识别及性能可靠的敌我目标识别系统是减少战场误伤的重要因素。介绍了雷达敌我识别系统涵义、分类及其工作原理,阐述了雷达敌我识别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最后,立足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提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西庞 《兵工科技》2006,(1):26-30
从1991年海湾战争到2005年伊拉克战争.误打误伤事件层出不穷,战争伤亡榜上因敌我识别系统错误而倒下的士兵占了相当大比例,如何尽快提高敌我识别系统的识别能力已经越来越被各国重视,敌我识别概念随之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和关注。为此.本刊专访了我国敌我识别领域资深专家黄成芳高级工程师。[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美军急谋提高敌我识别能力的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美国和西方国家敌我识别技术的发展历史分析了美军在海湾战争中误伤率高的原因,并介绍了美国为改变目前战斗识别落伍的状态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和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5.
敌我识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场上自动目标识别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介绍了敌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敌我识别系统在战场上的战术使用。建立了敌我识别系统使用效能准则,通过杀伤兵器对决射击示例分析,对敌我识别系统的使用效能作了评估。  相似文献   

6.
吴磊 《国外坦克》2006,(8):11-15
战场敌我识别系统被认为是降低误伤的重要系统,误伤在近年进行的几场高强度冲突中已成为造成联军伤亡的罪魁祸首。就目前而言,联军方面已提出了多项技术解决方案且正在采用新型联合作战协定。  相似文献   

7.
周辉  邹涛 《轻兵器》2023,(12):76-78
<正>从1980年代开始,装备M1主战坦克的美军在多次对外太规模军事行动中以其机动性好、火力精准强悍等优势而闻名世界……漫画吧在此为您展示美军M1主战坦克的各种战术——步兵不仅要随时注意坦克的炮口指向,还要用无线电、曳光弹等引导坦克射击,因为在城镇战中步兵的视野和敌我识别能力要远高于坦克。  相似文献   

8.
<正> 据简氏防卫周刊(“JDW”)1991年15卷14期报道,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共出动了近200辆各种型号的M1坦克,其中1650辆为M1A1。战后统计证实,仅有8辆M1A1坦克受损,其中4辆完全失去战斗能力,另外4辆经修复后还能使用。在遭到破坏的坦克  相似文献   

9.
敌我识别系统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敌我识别(IFF)是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场中自动目标识别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具有敌我识别能力的系统,已成为21世纪战场数字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单元之一.目标识别目前具有目标特征识别、目标成像识别、无源探测识别、激光雷达识别、毫米波识别、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识别等等方法.寻找一种简便而实用的识别方法是研制新一代敌我识别系统所必需充分考虑的问题,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是当前研究之重点,多传感器系统数据融合技术是其有效途径.由用户直接识别未知目标(即直接分系统)和向用户提供有关目标信息(即间接分系统)两部分组成的敌我识别系统,是正在研制的新一代敌我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0.
问题的提出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的自我杀伤率很高,达到了35名,占146名死者中的24%。而对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的识别错误,又是美军造成自我杀伤的主要原因。在35名自我杀伤的死者中,24名被地对地火力杀死,11名被空中火力误杀。为什么空中的自我杀伤率远远低于地面呢?因为,美军的战斗机上都装有敌我识别装置。但是,坦克的行驶速度慢,不能安装这类设备,因为稳定地发出电子信号很容易暴露自己在战场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海湾战争后,美国财政吃紧和东西方冷战的结束,都对美国国防预算产生重大影响。美国陆军被迫中止了发展新的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的活动。尽管如此,美陆军仍在不断更新装甲部队的装备。 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1990年9月30日,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分部将首批M1A2样车交给了美陆军坦克机动车辆局,从那时起到1991年5  相似文献   

12.
M1系列坦克集20世纪坦克技术之大成,面世以来一直傲立于世界坦克排行榜前列,并自居为世界坦克中的领头羊。M1系列坦克的作战性能究竟如何?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它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在这两次战争中,M1系列坦克发挥了优越的性能,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缺点。美军不失时机地对它进行了改进和提高,使其性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3.
正M1A2搭载了十分炫酷的XM153通用遥控武器站,坦克乘员可在车体控制武器站上的热成像仪、激光测距仪等传感器捕获目标,独立四轴瞄准系统可对目标进行自动跟踪、扫描、弹道计算,甚至可扩展反狙击传感器套件,射击角度-20°~60°,操作温度区间为零下50℃~140℃。这辆M1A2正面装甲外使用了敌我识别板,说明其已进入战区。  相似文献   

14.
在MBT—70、X M—803相继失败之后,美国陆军第三次寄希望于X M—1。然而,预定XM—1到1980年以后才能服役,在其数量不够的期间里,美国陆军的主战坦克依然是M60系列。据“七七年军力对比”一书介绍,美国陆军现有M60系列坦克5900辆,占其主战坦克的60%,M60A1坦克现任仍以月产100辆的速度,大量生产。XM—1前首先更新老的M48系列坦克,因而M60系列坦克将超出原预料的使用期。M48A1型和A3型坦克上装105毫米火炮和柴油机成M48A5型坦克,实际上相当于M60,转为军队的候补装备。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代战争特点,简述了敌我识别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及应对策略,分析了复杂战场环境下各种单一敌我识别手段的能力局限,结合外军敌我识别技术发展趋势和联合作战需求,提出了发展基于C~4KISR系统的联合作战敌我识别体系构想,并对其作战效能进行了分析。预计以后联合作战敌我识别系统架构会随着C~4KISR系统不断升级改进以及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向着更先进、更智能化、效率更高的技术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了由巴雷特公司研制的M82A1式12.7毫米大口径狙击步枪,表现异常突出:在争夺伊拉克阿尔巴根油田的战斗中,M82A1 狙击步枪成功地对付了1600米距离上的一支伊拉克步兵旅的步兵和坦克,其中一名狙击手使用M82A1在600米距离击毁了伊军5辆步兵战车;在科威特的阿尔朗耶油田,美一名海军陆战队队员用 M82A1击毁了2辆伊拉克炮兵指挥车和2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在研制新坦克的同时,十分注意对老坦克的现代化改装。到九十年代初,大约还有半数的主战坦克将是 M60系列坦克(M60A1、M60A2、M60A3型)。M60A1M60坦克改成 M60A1型坦克的主要改进  相似文献   

18.
在海湾战争中,披挂有贫铀装甲并使用贫铀穿甲弹的美陆军M1A1主战坦克大放异彩,在一次战斗中仅用45分钟就一举歼灭伊军百余辆T—72坦克和30多辆步兵战车,而己方无一战损。这一战果在全世界引起震惊和哗然。贫铀在这场战争中同时以矛和盾的身份出现,真可谓攻防兼备。  相似文献   

19.
一些军事史学家观点,如今这场军事革命起源于1970年代的中期。确实如此:诸如精确制导武器、隐形轰炸机、“阿帕奇”攻击直升机、M1A2主战坦克和M2A2步兵战车等,都是那时提出和开始研制的。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到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002年的阿富汗反恐战争,直至2003年的第二次海湾战争,这些军事技术革命的“代表作”映  相似文献   

20.
在海湾战争过去1年多以后,美国国防部于去年公布了这次战争的总结报告,这是五角大楼向国会提交的一份长达1200页的、关于这次战争的珍贵历史资料。该报告以《波斯湾战争的胜利》为题分为战争经过、特定事项分析和兵器系统评价等三部分。本文仅介绍报告中对海湾战争中美国陆军及海军陆战队所使用的M1A1坦克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