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表明,半刚性基层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是不可避免地。为研究路面横、纵向裂缝的产生规律和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原因,往往要对裂缝进行调查、统计和检测,以掌握发生病害范围、程度、发展规律、表现形式。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才能有效的治理该类病害,为此采用何种方法进行调查,如何统计和分析就成为工程检测技术人员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京沪高速公路纵向裂缝病害检测分析及处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京沪高速公路河北段路面纵向裂缝现场调查、相关养护资料调研,并配合地质钻探、探地雷达和瑞雷波等多种检测方法,对京沪高速公路河北段路面纵向裂缝产生原因、病害发展情况及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病害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裂缝是运营期隧道衬砌结构的主要病害。为了有效地开展衬砌裂缝的预防及修复工作,首先使用人工检测和自动化检测两种方法,对浙江48座隧道的衬砌裂缝病害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文献查阅,统计了境内外109条含有裂缝的隧道实例。随后,运用K-S检验方法,分析了衬砌裂缝各种特征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探地雷达图像的病害识别问题,基于有限元法求解三维电磁波波动方程,并编写MATLAB代码进行数值模拟,依托汉十高速路面芯样检测数据建立三维道路真实模型,并建立多种不同损伤程度、形状的反射裂缝,分析电磁波在反射裂缝不同发展阶段的传播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反射裂缝深度的变化,探地雷达图像存在显著的差异,反射电压与裂缝深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通过实际电压图像可以计算路面反射裂缝的深度。研究结果为分析高速公路路面裂缝病害图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在役先张法空心板梁底板的纵向裂缝病害,专门进行了大量板梁桥的现场调查和检测。在调查基础上,进行了裂缝分布、性状和有关参数的归纳统计,初步探明了纵向裂缝的分布规律,并对病害成因、影响进行了定性的分析探讨,为后续深入的研究和处治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璟 《北方交通》2022,(1):61-65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干旱荒漠区气候,冬寒夏热,昼夜温差大,如何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至为重要.以新疆第一条高速公路G30线芨东互通至乌拉泊段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人工调查、自动化设备检测及室内试验,对路面技术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系统研究了该段路面的使用性能,分析了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路面病害以裂缝类病害为主,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北省几条代表性高速公路路段进行调研检测,研究了路面使用情况,分析了各种路面结构产生的病害,找出病害发生的原因,为今后高速公路设计、施工等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半刚性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成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石安高速公路路面病害调查和养护实践,介绍了半刚性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类型,分析了产生裂缝的原因和裂缝发展过程,提出了防治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路面检测技术的发展,通过多种技术手段结合的方式对路面病害进行检测,并为设计人员提供技术依据,成为了一项较为有效且高效的工作方法。通过对存在病害的高速公路勘察,总结了一些路面病害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各种病害的特点,提出了维修处治对策,以期对存在路面病害公路的维修处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高速公路利用原有一级公路改建过程中,为充分利用既有一级公路资源,科学合理地确定路面结构,保证高速公路路面使用寿命。通过详细调查利用段的路面结构、厚度和强度,以及存在的各种病害,分析导致各类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对利用段的路面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强设计,使其满足高速公路的使用功能。为达此目的,旧路的调查与检测方法就显得尤为关键。本文针对利用松原至白城一级路(G302)改建高速公路的工程项目来简述旧路的检测与调查的项目及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S219线西岸大渠至沙湾公路旧路面裂缝以及车辙两种最为常见的病害问题的调查,分析了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病害的处置措施。可为旧沥青路面病害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裂缝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红外线加热技术在处理路面裂缝等病害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在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下.路面可能发生裂缝、车辙.坑槽、拥包、沉陷、桥头跳车等常见病害。产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原因很多,路面渗水是造成早期病害的原因之一.渗水的产生是因为沥青路面出现了裂纹和裂缝,以及在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不良接缝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结合试验路沥青路面横向裂缝的调查分析,研究丘陵地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病害产生的原因和预防对策。通过调查发现路基不均匀沉降、半刚性基层强度偏高、构造物接头处以及地下管道上部的路基处理不好等因素是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加强路基处理、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优化半刚性材料组成设计、提高施工工艺和检测技术等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  相似文献   

14.
雷浪  刘颜滔  魏程 《北方交通》2023,(10):1-4+9
预制小箱梁因其优异的受力性能,在高速公路中小跨径桥梁中广泛应用,经过多年运营后,主梁混凝土裂缝病害也越发突出。以某高速21座预制箱梁桥为调查对象,统计其基本病害,发现腹板斜裂缝是比较常见典型的病害。进一步分析其腹板斜裂缝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从预应力损失、结构自重偏差、移动荷载提升方面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有效预应力损失过大是腹板产生斜裂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沥青路面以其施工快捷、行车舒适、养护简便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广东省高速公路的首选路面结构。但沥青路面结构常见的裂缝、坑槽、松散和车辙等病害易造成路面的健康状况急剧下降。通过对广东省某高速公路某段沥青路面病害的详细检测,着重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养护建议,避免了养护和维修的盲目性,从而节约养护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16.
张海伦 《北方交通》2023,(11):59-61+65
为了对沥青路面裂缝自动化检测数据可靠性进行验证,在对路面裂缝病害分类及成因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路面裂缝常用检测方法,并基于某高速公路路面的自动化检测数据,对其获取的路面状况指数(PCI)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自动检测PCI>65的路段,检测结果可靠性较高,但PCI<65分路段自动检测结果稳定性较差,宜采用人工检测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17.
某一级公路K46+613~K46+720段位于路基填挖交界路段,路基最大填高10m,道路运营通车2年后路面出现沉陷、滑移、裂缝等病害,并存在路基继续滑移的危险。根据现场钻探取芯和变形观测相结合的手段,确认了路基发生滑移是由于填挖交界处治薄弱、暴雨后路基坡脚浸水、路面裂缝进水、填筑施工不规范等原因造成,针对这些原因制定了相应的整治措施,路面变形观测结果表明整治之后的路基路面处于稳定状态。本次研究的经验可为治理易涝区路基滑移病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交通体系的持续完善,公路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本文从阐述公路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入手,对公路路面裂缝的治理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的裂缝、泛油、松散等常见病害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并分别给出了具体的治理方法,使沥青混凝土路面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重庆地区水泥砼路面结构应用及病害情况调查成果 ,分析了重庆地区水泥砼路面病害的原因、机理和影响因素 ,提出了水泥砼路面病害的处治对策 ,对于山区水泥砼路面结构设计、病害治理和提高水泥砼路面使用品质与投资效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