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纽曼系统护理模式结合早期肠内营养疗法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间府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纽曼系统护理模式结合早期肠内营养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便、排气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腹胀情况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便、排气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1d和2d的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后3d两组腹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优良率为56. 2%,高于对照组的30.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纽曼系统护理模式结合早期肠内营养疗法可较好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肠胃功能,有效降低腹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西京医院收治的84例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肠鸣音恢复时间、胃潴留发生次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白蛋白为(32.54±2.59)g/L,前白蛋白为(157.93±34.28)mg/L,转铁蛋白为(1.67±0.43)g/L,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0.17±1.68)g/L、(134.28±40.51)mg/L和(1.34±0.36)g/L,观察组比对照组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9.36±2.58)h、腹胀发生率19.0%、肠鸣音恢复时间(6.87±1.58)h和胃潴留发生次数(3.27±0.82)次,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12.37±3.66)h、45.2%、(9.04±1.36)h和(6.95±11.04)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2%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及早给予肠内营养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尽早恢复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疗法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176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干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PN)支持干预治疗措施,对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体重、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及其亚群构成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肠道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腹部不良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含量水平、淋巴细胞总数、CD3+、CD4+及CD8+T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应用两种治疗方式均有疗效,早期肠道营养的干预治疗措施不仅能更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营养状态,提高肠道功能,而且还能增强患者免疫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故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围手术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胃癌患者营养状况、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胃癌切除术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于术后第1~8 d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瑞能(华瑞公司),对照组使用常规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华瑞公司).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和TRF水平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M、IgG和IgA水平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3和CD4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患者围手术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能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术后炎性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力,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以及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收集胃癌手术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于术后24h开始进行肠外营养,观察组于术后24h起进行肠内营养.比较2组排气和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检测2组腹胀发生情况.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2组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生长激素(GH)水平.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排便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和48 h观察组的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优良率为53.33%,对照组为28.8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d,观察组患者血清PA、ALB和G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及临床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腹腔镜下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180例,根据术后肠内营养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90例,并选择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及个性化护理,常规组患者接受普通肠营养及常规护理。检测患者血清中Ig G、Ig A和Ig M含量,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外周血Ig G、Ig A和Ig M含量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84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均接受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结果系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感染及胃肠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3%、5.1%、5.1%和5.1%,对照组分别为30.8%、25.6%、23.1%和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中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康复,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胃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输液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术后3d的血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在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有利于胃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减轻应激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38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67例)和肠内营养组(EN组,71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7 d的体重、红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等指标,并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TNP组及EN组手术前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但EN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营养治疗费用较TPN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方面具有与传统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相似的效应,并能促进和加快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同时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