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MER)、头孢他啶(CAZ)分别与其他4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寻找与美罗培南联合的最佳方法。方法应用E-test纸片测定美罗培南与头孢他啶的MIC,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单独及联合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并计算选择指数SI,根据SI下降的程度来判断防耐药突变能力。结果 MER与CAZ单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SI分别为>32(>8/0.25)、>32(>64/2.0),分别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阿奇霉素4种抗菌药物联合后美罗培南的SI分别为2、4、1、8;头孢他啶的SI分别为2、8、1、16。结论美罗培南和头孢他啶单独用药容易筛选出耐药突变菌株,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阿奇霉素联合可以降低对铜绿假单胞菌的SI;以与阿米卡星联合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突变选择指数降低最为明显,从而有效减少耐药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体外探讨克拉霉素(CLR)、头孢呋辛(CXM)单用及合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和预防耐药突变的能力。方法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和棋盘法分别测定CLR、CXM单用及联用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计算联合指数(FIC);肉汤法富集1010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和简易棋盘法测定单用及联用时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SI)。结果 CLR单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MPC、SI分别是4.0μg/ml、25.6μg/ml、6.4;CXM单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MPC、SI分别为4.0μg/ml、51.2μg/ml、12.8,CLR和CXM两药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4.0μg/ml,联合指数(FIC)为2.0,两药联用的体外抗菌效果为无关作用,联合应用使CLR的MPC由单独使用时的25.6μg/ml下降为8.0μg/ml,SI由单独使用时的6.4下降到联用后的2.0;同时联合应用使CXM的MPC由单独使用时的51.2μg/ml下降为8.0μg/ml,SI由单独使用时的12.8下降到联用后的1.0,当CLR、CXM均达到8.0μg/ml时便可抑制耐药突变体的产生。结论 CLR、CXM联用时,可降低单独用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PC和SI,增强预防耐药突变体产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探讨万古霉素联合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夫西地酸三种抗菌药物后,对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影响。方法应用菌群分析曲线法,从临床11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筛选出6株hVISA,体外E-test法测定6株hVISA及标准菌株Mu3对万古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上述菌株对万古霉素单药及联合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夫西地酸三种抗菌药物后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分别计算联合前后的选择指数(SI),根据选择指数的变化,观察万古霉素与其它抗菌药物联合后对hVISA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影响。结果万古霉素单独使用对6株hVISA和Mu3标准株的MPC值范围为64~256μg/ml,SI分别为64~256;万古霉素分别联合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及夫西地酸对6株hVISA及Mu3标准菌株的MPC值范围分别为32~64μg/ml,32~64μg/ml和8~16μg/ml,SI范围分别为:16~64,16~64,8~16,SI较万古霉素单独使用时分别下降了2~8倍、2~4倍、8~16倍。结论万古霉素单药对hVISA的MPC较高,突变选择窗较宽,容易筛选出耐药突变菌株,万古霉素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其对hVISA的MPC及SI,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减少耐药突变体的产生,以联合夫西地酸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液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出现发热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一项随机、单盲、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共纳入216例确诊为血液系统肿瘤伴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9.05%和74.4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体温明显降低,与基线相比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日体温的变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比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更明显,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3.09±1.81)d和(3.67±1.99)d;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的细菌学疗效明显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3.97%vs10.00%),两组病例均未观察到有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亦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可作为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理想治疗,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磷霉素(FOS)与4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以增强临床分离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XDRAB)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XDRAB 50株,采用微量肉汤法和棋盘法测定FOS与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4种常用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其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用扫描电镜对比观察药物单用和联用时细菌形态变化。结果 4种抗菌药物与FOS联合使用在体外对XDRAB抗菌活性较单用增强,FOS联用美罗培南FIC值显示协同与相加作用分别占32%和46%;FOS联用左氧氟沙星(LVX)占58%和26%;FOS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CFS)占32%和54%;FOS联用阿米卡星(AMK)则占44%和38%;FIC值显示FOS与4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协同与相加作用约占80%;扫描电镜观察到1/4MIC浓度的FOS单用时,细菌肿胀变形,而与其他4种抗菌药物1/4MIC联用时,细菌变形坏死。结论联合使用FOS能增强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4种抗菌药物对XDRAB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比阿培南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PAE)和鲍氏不动杆菌(ABA)的药敏结果,探讨比阿培南在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最佳应用方法。方法常规培养分离PAE和ABA,K-B纸片法常规药敏,包括测定比阿培南联合舒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磷霉素联合药敏;采用棋盘法设计,测定上述联合对指定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测定指定ABA的比阿培南联合阿米卡星、舒巴坦的杀菌曲线。结果 33.3%PAE对比阿培南及阿米卡星不敏感,对舒巴坦不敏感率(耐药+中介/总数)达100.0%;ABA对比阿培南及阿米卡星的不敏感率达87.5%,对舒巴坦不敏感率为77.1%;PAE中,比阿培南与环丙沙星的协同率最低,与磷霉素的协同率最高;在ABA中,比阿培南与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均无协同作用,与舒巴坦的协同率最高;指定PAE及ABA各4株,经FIC指数测定,比阿培南与舒巴坦的协同作用均达100.0%;杀菌曲线再次提示比阿培南与舒巴坦联合为协同作用,但与阿米卡星联合为无关。结论比阿培南体外联合舒巴坦抗PAE及ABA的协同作用最常见,与阿米卡星或环丙沙星联合多表现为无关作用,与以往主要基于敏感菌的联合用药结论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阿米卡星在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中的疗效,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后临床有效率80.43%,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后临床有效率82.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发生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较为常见,两组感染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60岁或<60岁)、白血病治疗后缓解指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或无效)、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10d或<10d)与疾病预后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与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临床有效率相当,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卵巢切除大鼠模型,研究大豆异黄酮和钙对卵巢切除大鼠骨密度及肝脏IGF-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月龄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阴性对照组(OVX)、单纯大豆异黄酮组(SI)、单纯碳酸钙组(Ca)、大豆异黄酮加碳酸钙组(SI+Ca).所有大鼠饲以钙含量为3.732g/kg的低钙饮食喂养12周.实验结束时,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测量右侧股骨骨密度(BM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SI+Ca组股骨远心端BMD为(0.263±0.007)g/cm2,Sham组为(0.267±0.008)g/cm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这两组BMD均显著性高于OVX(0.245±0.005)g/cm2、SI(0.258±0.011)g/cm2和Ca(0.255±0.004)g/cm2组(P<0.05).肝脏IGF-1mRNA表达水平在Sham(0.200±0.023)g/cm2、SI(0.278±0.019)g/cm2、Ca(0.302±0.026)g/cm2及SI+Ca(0.231±0.025)g/cm2组中均显著性低于OVX(0.362±0.031)g/cm2,P<0.05,SI+Ca组IGF-1mRNA表达水平(0.231±0.025)g/cm2低于SI(0.278±0.019)g/cm2和Ca(0.302±0.026)g/cm2两组,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I+Ca能比单纯喂饲SI或Ca更好地防止卵巢切除大鼠股骨BMD的减小.37.95 mg/kg剂量的SI能够显著抑制由于卵巢切除引起的肝脏IGF-1 mRNA表达水平的上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抗菌药物在亚抑菌浓度下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测定铜绿假单胞菌(PAE)对阿奇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的MIC值;在96孔板和硅胶片上构建生物膜模型,结晶紫染色酶标仪测定OD值,并银染色光镜观察生物膜.结果 阿奇霉素在L-肉汤培养基(LB)、水解酪蛋白胨肉汤培养基(MHB)中MIC分别为16、512 mg/L,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及阿米卡星的MIC在MHB和LB中均为4、0.125、4 mg/L;在MHB和LB培养基中,亚抑菌浓度阿奇霉素均促进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亚抑菌浓度的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在MHB和LB培养基中均抑制生物膜形成;在MHB中,阿米卡星浓度为0.25~4 mg/L(1/16~~1 MIC)时抑制生物膜形成,在浓度为0.125 mg/L(1/32 MIC)时促进生物膜形成,在LB中浓度为1~4 mg/L(1/4~1 MIC)时抑制生物膜形成,在浓度为0.25 mg/L(1/16 MIC)时促进生物膜形成,以上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染色结果显示,阿奇霉素浓度为8 mg/L时生物膜形成最多,其次是空白组,浓度为256 mg/L时最少.结论 不同培养条件下PAE浮游菌对阿奇霉素的敏感性不同;亚抑菌浓度的阿奇霉素促进PAE生物膜的形成;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头孢他啶抑制生物膜形成;阿米卡星随亚抑菌浓度减小抑制作用减弱,在1/32、1/16MIC时可促进生物膜形成.  相似文献   

10.
Wang X  Liu S  Xu H  Yan W 《卫生研究》2012,41(1):13-7, 22
目的研究从转基因牛乳中分离纯化的重组人乳铁蛋白(rhLf)对缺铁性贫血(IDA)大鼠铁营养状况是否具有改善作用。方法雌性断乳Wistar大鼠喂饲低铁饲料建立IDA模型,按造模结束时Hb和体重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对照组(A组),0.375、0.75和2.25g/kg BW rhLf组(B、C、D组),0.011g/kg BW乳酸亚铁组(E组),0.375g/kg BW rhLf与0.011g/kg BW乳酸亚铁联合补充组(F组),每组12只,每天一次性灌胃给予受试物,连续8周。检测指标包括动物一般情况、体重变化、Hb和RBC、游离原卟啉(FEP)、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运铁蛋白饱和度(TS)、血清铁蛋白(SF)、血清Cu和血清Zn。结果与A组相比,E、F组大鼠一般情况明显改善,体重、RBC、Hb、SI、TS和SF显著增加,FEP、TIBC和血清Zn降低,机体铁营养状态基本恢复正常;D组上述指标较A组同样有显著性差异,但改善程度低于E、F组,动物仍处于缺铁状态;C组RBC较A组显著增加,FEP和血清Zn显著降低,其他指标无差异;B组仅血清Zn显著低于A组,其他指标无差异。E、F两组比较时,F组SI、TS和SF均显著高于E组,TIBC低于E组。结论单纯补充rhLf对IDA大鼠铁营养状况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但较乳酸亚铁弱;乳酸亚铁与rhLf联合应用时改善机体铁营养状况的作用强于单纯补充乳酸亚铁或rhLf,同时可减轻亚铁离子导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