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BTA系列Cu缓蚀剂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交流阻抗法和恒电位阶跃法研究了在硼砂缓冲溶 液(pH9.2)中BTA及其系列衍生物CBTME,CBTBE对Cu电极的缓蚀行为.结果表明:BTA对Cu 的缓蚀作用是由于在Cu表面上生成了Cu/Cu2O/Cu(I)BTA膜,阻滞了Cu的腐蚀,而且缓蚀剂 的浓度越高,生成的Cu/Cu2O/Cu(I)BTA膜越致密,抑制作用越强.含CBTME缓蚀剂的溶液 中,缓蚀效果随缓蚀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但同浓度比较时,BTA的缓蚀效果优于CBTME.当 溶液中含有较低浓度CBTBE时,缓蚀剂促进Cu的腐蚀;而当溶液中含有较高浓度CBTBE时,缓 蚀剂才抑制Cu的腐蚀.一定比例的BTA和CBTME复配后对Cu的缓蚀作用有协同效应.以5 mg/L 为缓蚀剂总量,其最佳复配方案为2 mg/L BTA+3 mg/L CBTME.恒电位阶跃法测得的结果与 交流阻抗方法测得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
利用硝酸滴定试验、失重试验、动电位极化方法以及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了Cu-Zn-Ni铜合金稀土镧盐型缓蚀剂,在3.5%NaCl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协同型缓蚀剂BTA(苯并三氮唑)+TTA(甲基苯并三氮唑)和BTA+LaCl3能够很好地提高该铜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当缓蚀剂中同时含有BTA、TTA、LaCl3(BTA:3g.L-1,TTA:14g.L-1,LaCl3:7g.L-1)时所表现出来的缓蚀效率最高。Cu-Zn-Ni合金经BTA+TTA+LaCl3缓蚀剂处理后,在NaCl溶液中室温下的腐蚀速率为2μm/a。  相似文献   

3.
用苯并三氮唑(BTA)和酸性氯化物(酰氯类)合成7种BTA酰基衍生物。采用间接失重方法比较BTA及其衍生物对Cu在3%NACl水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7种BTA衍生物中,Glutary/BTA的缓蚀性能远于BTA;C5/BTA的缓蚀性不及BTA;其余5种的缓蚀性能均略优于BTA。用传统的失重方法测试金属缓蚀性能需要最少几十天才能完成。用阳极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BPAS),可以灵敏地测出Cu泡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态失重挂片考察了1mol/LHCI溶液中苯并三氮唑(BTA)、2-氨基-5-琉基-1-3-4-噻二唑(AMT)和2-巯基苯并恶唑(MBO)对青铜的缓释作用;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S)对这三种缓蚀刺与粉状锈形成凝胶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MBO对青铜的缓释效率高达97.6%;BTA和AMT的凝胶结构为Cu(Ⅰ)和Cu(Ⅱ)复合膜,MBO为单一的Cu(I)膜.  相似文献   

5.
双苯并三唑Mannich碱在5% NaHCO_3溶液中对Cu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并三唑(BTA)为母体合成了两种双苯并三唑Mannich碱1,2-双([1,2,3]苯并三唑)-1,2-二苯基氨基乙烷(BBTAP)和1,2-双([1,2,3]苯并三唑)-1,2-二甲基氨基乙烷(BBTAM)。采用静态失重法、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BBTAP、BBTAM和BTA在5 mass%NaHCO_3水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和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较高温度下,三种化合物在5%NaHCO_3溶液中对Cu均有较好的缓蚀作用。与BTA相比,BBTAP和BBTAM具有用量少,缓蚀效率高的特点。三种化合物在铜表面上的吸附过程均为放热过程,在铜表面上的吸附行为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属于物理-化学混合吸附。  相似文献   

6.
噻二唑衍生物在3%NaHCO3溶液中对Cu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5-丙基-2-氨基-1,3,4-噻二唑(APT)和5-异丙基-2-氨基-1,3,4-噻二唑(AIT)对Cu在3%NaHCO3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和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3%NaHCO3溶液中两种化合物对Cu均有较好的缓蚀性能,并且前者的缓蚀性能比后者的好.两种化合物在Cu表面上的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其在Cu表面上的吸附行为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属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7.
海水中紫铜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及表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扫描电镜和XPS能谱分析等方法,对苯并三氮唑(BTA)及其复合缓蚀剂对海水中紫铜的缓蚀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BTA与柠檬酸钠之间存在很好的协同效应,当BTA浓度为2mg/L,柠檬酸钠浓度为20mg/L时,缓蚀率达到96.0%,腐蚀速率为10μm/a。极化曲线试验结果表明,BTA与柠檬酸钠复合缓蚀剂为混合型缓蚀剂。扫描电镜和XPS能谱分析表明,体系中添加了BTA和柠檬酸钠复合缓蚀剂后紫铜表面光亮,基本没有腐蚀;且在试片表面形成了Cu_2O、Cu(Ⅰ)-BTA和Cu(Ⅰ)-络合物的非水溶性保护膜,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紫铜在海水中的溶解腐蚀。  相似文献   

8.
新型复合型铜缓蚀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电化学和失重法,研究了一种以DG1和BTA为成分的复配缓蚀剂对黄铜的缓蚀作用,并同BTA单独使用时的缓蚀效果比较,发现这种复配缓蚀剂有更优的缓蚀性能,并通过实验找出了两种缓蚀剂的最佳配比:在总浓度为5 mg/L和质量比DG1∶BTA=3∶2时缓蚀效果最好,使用最经济,通过极化曲线分析,复配缓蚀剂为偏阳极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9.
新型复合铜缓蚀阻垢剂DG3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化学方法和失重法研究了一种以缓蚀剂DG1、BTA和阻垢剂PBTCA复配而成的复合缓蚀阻垢剂DG3对锡黄铜的缓蚀作用,并用鼓泡法研究了其阻垢性能。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配方:DG1浓度为2mg/L,BTA浓度为3mg/L,PBTCA浓度为5mg/L。研究表明:这种缓蚀阻垢剂有优良的缓蚀和阻垢性能,锡黄铜在加有DG3的70°C淡水中腐蚀速度为0.0021mm/a,达到且优于国标允许的锡黄铜腐蚀速度(0.005mm/a),而且DG3对缝隙腐蚀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DG3的阻垢效果与PBTCA相比没有明显降低,30℃时DG3能使淡水中234.04mg/L的钙离子稳定存在,同30℃时5mg/L PBTCA的阻垢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10.
羧酸类铜缓蚀剂与苯并三氮唑在海水中协同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用挂片失重法及电化学极化曲线的方法,研究了一种羧酸类缓蚀剂与苯并三氮唑在海水中的协同效应。并与BTA在海水中对紫铜的缓蚀性能加以比较,结果表明,该类缓蚀剂与BTA复配后显示了比BTA更好的缓蚀性能。该类缓蚀剂制备工艺简单,从而降低了在海水中铜缓蚀的成本。  相似文献   

11.
铜表面BTA薄膜在强酸中耐蚀性的电化学阻抗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电化学阻抗法研究铜在强酸中添加BTA(苯并三唑)及铜表面预覆BTA薄膜后在强酸中的耐蚀行为和机理。研究表明:在强酸溶液中,BTA与二价铜离子形成不同配位数的Cu—BTA配合物,在硫酸中抑制阳极反应,在盐酸中抑制阴极反应。在铜表面预覆BTA薄膜,对铜有更好的防蚀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铜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技强  谢学军  龚洵洁  黄勇 《腐蚀与防护》2002,23(9):387-388,400
通过挂片试验,电化学研究及表面分析,研究了ET及其与BTA的复合配方ETB在内冷水中对发电机空芯铜导线的缓蚀作用。并与BTA的缓蚀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ET对铜具有较好的缓蚀作用,与BTA复配后,在铜表面形成致密 事物膜,其缓蚀作用比ET及BTA单独使用时都强,是一种主要阻滞阳极过程的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3.
新型铜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挂片试验,电化学研究及表面分析,研究了W及 其与BTA的复合配方WB在内冷水中对发电机空芯铜导线的缓蚀作用,并与BTA的缓蚀性能进行 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W对铜具有较好的缓蚀作用,与BTA复配后,其缓蚀作用比W及BTA单 独使用时都强,是一种主要阻滞阳极过程的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4.
郭红  王英  何晓英 《腐蚀与防护》2006,27(12):604-607,636
采用静态失重、交流阻抗、动电位扫描及扫描电镜法研究了苯并三氮唑(BTA)在单独使用时和与6甲基-2巯基-4羟基嘧啶(HMMP)复配后对X70钢在含H_2S弱酸性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BTA属于以抑制阳极过程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随其浓度的增大,缓蚀率逐渐增大;BTA和HMMP复配后有缓蚀协同效应,复配的最佳浓度值为100mg/L,最佳浓度比为3:1。  相似文献   

15.
BTA缓蚀剂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青铜器的腐蚀现象和文物保护的特殊要求,从苯骈三氮唑(BTA)的化学作用机理及它对青铜保护的实际使用效果,讨论它在青铜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6.
Na2WO4和BTA复配对铜缓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徐群杰  刘小华  刘月丽  周国定  陆柱 《腐蚀与防护》2001,22(10):424-425,429
采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pH=9.2的硼砂硼酸缓冲溶液中缓蚀剂Na2WO4和BTA复配对铜电极的缓蚀效果。实验表明,单一缓蚀剂Na2WO4的缓蚀效果随其浓度的增加略有增加;单一缓蚀剂BTA随其浓度的增加,其缓蚀性也增加,当浓度达5mg/L时,缓蚀效果最佳。在缓蚀剂总浓度为3mg/L,Na2WO4和BTA复配时,显出较好的协同效应,其最佳配比为:1mg/L Na2WO4 2mg/L BTA.  相似文献   

17.
宋久龙  陈文革  郑艳 《表面技术》2018,47(1):168-175
目的为了提高纯铜表面的耐腐蚀性。方法通过苯并三氮唑(BTA)与甲基苯并三氮唑(TTA)复配,对纯铜进行钝化,并分析钝化温度、时间及pH值对纯铜钝化效果的影响。分别运用电化学法、硝酸点滴实验、中性盐雾实验、SEM等手段对不同钝化液钝化膜的微观结构与耐蚀性能进行研究,并与铬酸盐钝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将4 g/L BTA、4 g/L TTA复配,辅以氧化剂20 m L/L H_2O_2,对纯铜以pH值为4、钝化时间3 min、钝化温度40℃、自然风干老化1 d的钝化工艺处理后,可以生成明显的钝化膜。其表面致密,耐蚀性较好,在盐雾试验中腐蚀缓慢,其平均腐蚀速率为0.76 mg/d,自腐蚀电流密度仅为1.5660μA/cm2,缓蚀率达到81.9%,接近铬酸盐钝化的抗腐蚀效果。结论在适宜的钝化工艺下,经过BTA与TTA复配钝化后,可以在基体表面生成Cu/Cu_2O/Cu(I)BTA聚合物保护膜,同时TTA的非极性甲基形成的单分子层膜的疏水性更好,两者共同作用,形成较为致密的钝化膜覆盖在铜基体表面,明显提高纯铜表面耐蚀性。  相似文献   

18.
3%NaCl溶液中铜的表面膜及BTA膜的光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NaCl溶液中铜的表面膜及BTA膜的光电化学研究任聚杰,杨迈之,童汝亭,蔡生民(河北医学院石家庄050017)(北京大学北京100871)(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050016)1引言人们已经注意到Cl-对Cu有腐蚀作用[1,2],关于BTA对Cu的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