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曾东海  熊国宣 《功能材料》2007,38(A03):1003-1006
有机磁性材料因其具有质轻、结构多样性、易用化学方法合成、并且还可以通过引入特定的官能团而产生新功能等特性,在超高频装置、高密度存贮材料、吸波材料、微电子工业和宇航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磁性的本质与来源,分别从纯有机磁性化合物和金属有机磁性化合物两方面对结构型磁性化合物进行综述,重点阐述金属有机磁性化合物中的桥联型、二茂金属类、席夫碱型以及含双噻唑环类磁性化合物的发展及其性能研究,并提出了结构型磁性化合物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机铝被用作高纯氧化铝、高氧化铝纤维制造的原料,以及用作形成铝薄膜的原料。为了适合这种新的用途,有机铝化合物必须是高纯的。特别是形成电子材料用铝薄膜的原料,不能含有铀和钍等能放射出α射线的元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为ITO/2-TNATA(20 nm)/NPB(30 nm)/BePP2:DCJTB(45 nm:X%)/Alq3(30 nm)/LiF(1 nm)/Al(100 nm)的白光器件结构(X为DCJTB的掺杂浓度(质量分数))。采用真空热蒸镀的方法,在高精度膜厚测控仪的监控下分别制备了发光层掺杂浓度为1,1.5,2.0,2.5,3.0不同器件,并对各器件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当DCJTB的掺杂浓度为2.0%时,平衡了器件中电子和空穴的传输能力,使载流子复合形成激子的几率增加,既使载流子的传输能力明显改善,并且有效地抑制了器件的荧光猝灭效应。在12 V电压下,可以获得发光亮度最高达到9 868cd/m2,发光效率大于7.2 cd/A,且色坐标为(0.334,0.337)的较理想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相似文献   

4.
复合食品包装材料残存的痕量重金属结合物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为了探明重金属结合物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了一定浓度的有机汞化合物(对氯汞苯甲酸,CMBA)使木瓜蛋白酶失活前后,该木瓜蛋白酶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经浓度为1×10-4 mol/L的CMBA处理后,木瓜蛋白酶的二级结构变化明显,其α-螺旋结构质量分数从43.4%急剧减少至4.2%,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质量分数从12.7%、16.0%和27.2%分别提高至40.0%、19.6%和36.2%,该酶二级结构成分由α+β型绝大部分转变为全β型。CMBA分子诱导木瓜蛋白酶L-链的α-螺旋结构趋向离散,构象松散,致使其天然构象遭到破坏,木瓜蛋白酶失活。经CMBA处理后的木瓜蛋白酶,其荧光光谱最大吸收峰红移7 nm,荧光强度降低显著,这是由色氨酸(Trp)残基被包埋在极性亲水环境下引起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CMBA结合到木瓜蛋白酶的疏水活性口袋内,可与其中的甘氨酸(Gly)66形成氢键,与Trp26形成疏水键,该结果与光谱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应重视发展高附加值的有机钛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介绍了几种有机钛化合物产品的性质和用途等,期望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加强基础研究,积极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有机钛化合物新产品。  相似文献   

6.
概述稀土有机配合物的荧光发光机理,即有机配体通过对稀土离子的敏化作用,并将其跃迁的能量传递给稀土离子供其发光;列举芳香胺类、β-二酮类和多胺多羧酸类等新型的有机配体结构。提出稀土有机配合物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应致力于研发高性能有机配体,并着手解决极易被水猝灭和量子产率不高等问题。认为合成平面刚性强并对稀土离子进行有效保护的新型有机配体,可以有效增强稀土有机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以改善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报告了InGaAsP/InP异质体材料光荧光测试中的受激布里渊散射,实验表明,该类材料在温度为20-150K,光入射功率为4.5-6.0mW,观测到光荧光谱(PLS)中强度和频移对移的多声子伴线,并讨论了它们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以丙炔酸甲酯为原料,分别与2-二乙基氨基乙醇、N-甲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经常温羟基-炔点击反应在无催化剂和无溶剂条件下制备得到三组含叔胺和乙烯基醚非传统发色团的有机荧光化合物。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仪(NMR)确证所得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探究了化合物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所得三组化合物均表现出浓度增强发光及激发波长依赖荧光特性。以三乙醇胺、N-甲基二乙醇胺和2-二乙氨基乙醇分别反应所得化合物的发射波长依次红移,且其红移程度依赖于化合物的浓度,表现出结构和浓度依赖红移荧光特性。该方法实现了简单调控化合物的结构和浓度得到长波长的非传统有机荧光化合物,这为设计长波长非传统荧光材料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有机小分子电致红色荧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具有效率高、驱动电压低、亮度高、响应速度快以及能实现大面积彩色显示等优点,是近年来发光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红绿蓝三基色电致荧光器件中,绿光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器件寿命最高 ,而红光和蓝光器件的性能则较差,这直接影响了OLED的产业化进程.近年来,通过采用掺杂结构,使红色电致荧光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器件的稳定性有了显著提高,可以达到10lm/W及106h,但是需要在较低的电流密度下获得,因此开发新型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近年来有机电致红色荧光材料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11.
一种新型的水溶性有机硼化合物润滑和防锈添加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志孟 《材料保护》2000,33(4):47-48
用硼酸作为反应起始物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水溶性有机硼化合物 SW-2。添加 1%这种含硼有机物的水溶液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防锈性 ,防锈性接近亚硝酸钠。大白鼠急性毒性试验 ( Horn氏法 )表明 ,该剂的 L D5 0 >10 0 0 0 m g/kg,属实际无毒类  相似文献   

12.
英国巴斯大学研究人员宣告,他们发现了一种由6个铑原子和12个氢原子组成的有机金属化合物,该化合物在室温和一个大气压下可吸收2个氢原子,而在施加小电流时可释放出氢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生物荧光标记菁染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菁染料作为功能性染料正不断拓展其应用范围,特别是在标记生物大分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菁染料有着光谱范围广,摩尔消化吸光系数高,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以及高灵敏度等良好特性,它有可能取代传统的荧光标记染料,成为新一代的探针染料,本文主要对TO,Y 列及其二聚体染料和多甲川近红外系列菁染料两大类菁染料的一些结构,性质及其应用几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钱鹰  胡凯明  孟康 《功能材料》2008,39(6):957-961
采用Heck反应合成了2个三苯胺多枝化合物N,N,N-三{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2-苯乙烯基-4-苯基}胺(化合物1)和N,N,N-三[4-{2-(3,5-二-[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2-]苯基}-1-乙烯基}苯基}胺(化合物2),并测定了它们的吸收光谱、单光子荧光光谱和双光子荧光光谱.化合物1和2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单光子荧光发射峰分别位在536和487nm.在锁模Nd:YAG激光器800nm激光照射下,化合物1和2发射出很强的双光子上转换荧光,其最大波长分别在541和518nm.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一种为研究有机功能薄膜光信息存储而设计的半导体激光装置,用该装置研究金属酞菁固态薄膜,发现其有光存储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抑制酸性条件下金属制品的腐蚀,开发新型高效、低剂量、环境友好的酸性介质缓蚀剂配方具有重要意义.合成了新型巯基三唑缓蚀剂(简称为PASMT),利用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PASMT与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简称为"1227")在1.0 mol/LHCl介质中对Q235钢的协同缓蚀作用.结果表明,PASMT和"1227"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协同效应."1227"通过对PASMT中非极性基团屏蔽作用的强化、补充和完善,使二者复合后对HCl介质中碳钢腐蚀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利用Bockris-Swinkels吸附等温方程计算了PASMT-"1227"协同缓蚀体系的相关吸附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17.
利用集电子传输型与空穴传输型为一体会增强荧光量子产率原理,将具有电子传输型的二苯乙烯基与空穴传输型的吡唑啉类衍生物合成一类新的有机荧光化合物.在吡唑啉环的1位位置连接电子传输型基团二苯乙烯基,3,5位位置用芳基衍生物取代,设计并合成了8种新的含电子传输型基团二苯乙烯基的吡唑啉类荧光化合物.分别通过一系列红外光谱、1H-NMR谱、质谱、元素分析和荧光性能测定等检测手段进行测定确认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实验所合成的化合物具备荧光性能,且荧光性理想,其中所得紫外光谱最大发射波长被吸收在350nm左右,荧光最大发射波长在450nm附近,可以看出实验所合成的吡唑啉类荧光化合物是一类良好的蓝紫色荧光化合物[1].  相似文献   

18.
19.
能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两者协调发展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来,人类赖以生存的化石燃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而化石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开发出高效环保的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对能源循环利用及环境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胺溶液进行洗涤及吸收CO2是工业上捕获和存储(CCS)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例如从电厂烟气中分离CO2),该法可以大幅减少CO2的排放量,但同时也会增大工厂的能源消耗(25%~40%),从而大幅增加额外成本。胺洗涤的其他缺点包括碱溶液对设备的腐蚀、溶剂的损失、大量产热引起的胺降解以及捕获之后不易被分离出来。另一种捕获CO2的方法是采用高温下吸收(化学吸附)的固体材料如碱金属陶瓷、固体胺、层状双氢氧化物或钙基吸附剂,但此类方法的能量消耗和对水分子及其他组分的敏感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此外,采用聚合物或无机膜,在不同的机制下选择性分离混合气体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很难获得具有高稳定性、高选择性和高通量的薄膜,并且提高膜的吸附分离作用和选择性非常必要。对于固体吸附剂而言,高压下多孔材料对CO2的捕获是以吸附剂与被吸附物相互作用为主,而在低压或低CO2浓度下的选择性捕获主要受吸附剂与被吸附物相互作用以及吸附剂对CO2的化学亲和力两者共同影响。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具有高结晶度、高比表面积和可调的孔隙结构,在气体吸附尤其是CO2捕获方面展示出巨大的潜力。相对于活性炭、沸石等固体吸附剂来说,MOFs具有更高的吸附选择性。将其应用于碳捕获和封存技术中,可以大幅拓宽CO2吸附剂的可选择范围,在提高吸附选择性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目前,有望采用MOFs材料捕获CO2的场合包括发电厂的碳捕集、天然气中CH4/CO2的分离、交通工具排放的CO2的收集甚至直接从空气中捕获。因此,研发能够高效吸附分离CO2的MOFs材料对于缓解环境压力意义重大。本文概括了CO2吸附模型的建立方法,提出了几种提高MOFs对CO2捕获量的策略。如提高开放金属位点的密度、掺杂金属或氮原子、调节孔径或进行氨基功能化以及合成MOFs复合材料等,并比较了不同方法对于改善低压条件下CO2吸附量的影响,有望将其应用于捕获燃烧后烟道气、汽车尾气以及其他小型排放源中的CO2。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二维和三维COFs的结构,重点介绍了COFs作为储氢材料的研究现状和提高其储氢性能的改性方法,并对COFs在储氢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