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地下开采矿体边界品位动态优化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考虑采,治三种因素,以净现值最大为优化目标的地下开采矿体边界品位动态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分公司13-8#矿群为缓倾斜多层矿体,属于典型的复杂难采矿体。为实现该矿群的安全、高效和经济开采,对传统的上行式及下行式开采方案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传统方案的利 弊,通过引入“协同开采”理念,提出了缓倾斜多层矿体的协同开采设计方案。该方案将缓倾斜多层矿体的开采扰动、采空区处理、地压管理控制三者结合起来整体考虑,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将13-8#矿群划分为上盘 区矿块、下盘区矿块及13-8-7#倾斜矿体,并完成了矿群和上、下盘区矿块开采顺序的优化设计。研究表明:协同开采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各层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通过矿块划分和回采顺序优化,实现了多层矿体的 协同开采,有助于提高缓倾斜多层矿体开采的安全性、高效性和经济性。该方案为实现老厂分公司13-8#矿群开采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其他类似矿体开采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净现值最大为优化目标,考虑采、选两阶段因素,给出了矿产储量统计和地下开采矿体边界品位动态优化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矿山的品位分布和采矿方法,提出整体优化和部分优化的思路,并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实现。其结果可以用来指导矿山长期、中期和短期的规划和生产。  相似文献   

4.
王文杰 《金属矿山》2011,40(6):9-12
中厚矿体采用崩落法卸压开采时,不但需要考虑卸压效果,还应考虑开采取得的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了卸压开采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卸压开采采场结构布置形式建立了废石混入率与各参数间的关系,依据开采所能允许的技术经济指标确定了中厚矿体卸压开采的适用条件。探讨了主要采场参数对开采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通过上述分析,为中厚矿体卸压开采技术适用条件的确定以及卸压开采参数优化提供了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述清  杨晓静  孟琪 《中国矿业》2012,21(Z1):370-373,395
随着数字矿山的提出,各种矿业软件不断应用于矿体三维可视化和露天开采境界优化。借助Surpac矿业系统软件对某磷矿进行研究,建立了矿体三维实体模型以及地表模型。在不同矿石销售价格和边坡角的条件下,分别用L-G图论法和浮动圆锥法对矿体进行了境界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应用L-G图论法和浮动圆锥法结合的改进算法对矿体进行境界优化,其优化效率明显高于L-G图论法。  相似文献   

6.
呷村银多金属矿为多层急倾斜薄至中厚矿体,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存在贫化率高、损失率高、空区多、地压显现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结合矿体特征和现场情况开展了采矿方法优化研究,针对银铜矿体和独立铅锌矿体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开采方案,并对优化后的采矿方法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采矿方法能更好地回采矿体,显著改善了矿体的贫化、损失,提高了矿山的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以净现值最大为优化目标,考虑采、选、冶生产能力,品位分布以及开采计划要求的露天矿矿体边界品位动态代化模型,并应用神经网络理论提出了该模型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8.
边界品位的动态规划优化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边界品位优化现有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边界品位动态规划优化模型以及算法步骤。该模型考虑矿体的开采顺序和矿床不同区段的品位分布,实现了地下开采边界品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结合。基于建立的数学模型,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并在非洲某铜矿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9.
矿业联合企业开采最优生产能力的确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矿业联合企业特点,考虑采、选、冶生产平衡,建立地下金属矿山开采最优生产能力的经济数学模型,并采用基于随机搜索的遗传算法求解,全局寻优的收敛性较好。利用编制的生产能力优化软件对铜坑锡矿92#矿体生产能力进行优化,得出该矿体最优生产能力为150万t/a,并可根据末来实际情况及时、方便地进行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0.
颜克俊 《采矿技术》2007,7(4):1-4,9
采场结构参数与回采安全直接相关,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是实现深部矿体安全高效开采及控制地压危害的重要保障.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凡口铅锌矿深部采场不同回采方式及考虑温度变化和冲击地压情况下的结构参数,并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出凡口深部矿体的合理采场结构参数为采场宽度8~10 m,分层高度不大于5 m.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西石门铁矿南采区的一次突然来压为例分析了该矿采用有底柱崩落法开来缓倾斜中厚矿体时的地压问题。同时,从生产实际出发提出。作为预防突然来压的措施,应根据矿体形态合理安排盘区间的开采顺序;对矿岩稳定性较差的采区实行快掘、快采的强化开采,缩短采场巷道的存在时间。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河东金矿采矿水平向下延伸及深部矿体远离中央系统的情况,通过增加东西采区回风井、扩大进风井断面、优选系统风机以及计算机通风网络解算,提出深部多级机站通风系统优化方案,预测了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沃溪矿区开采深度的增加,深部矿体的赋存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分支复合现象和节理脉,有些矿体的倾角出现了在缓和陡之间的波状起伏变化,仅使用原有的削壁充填法和房柱法已不能经济合理地将矿石全部开采出来。通过对该矿区2648矿块复杂多变矿体的回收实践,初步表明块石胶结充填法、分段变形留矿法、分层变形留矿法等多种采矿方法的联合使用,是回收深井条件下复杂多变矿体的经济合理的采矿方式,符合因矿设法的原则,可为该复杂矿体开采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复杂难采矿体开采是采矿业亟待解决的一个科技难题。针对产状复杂矿体采用现有技术开采常导致生产效率低、安全性差、劳动生产率高、资源回收率低等突出问题,通过引入工程地质分区思想和“协同 开采”理念,提出了产状复杂矿体分区协同开采技术思路。针对大新锰矿西北地采矿区“U”形产状复杂多层薄矿体尚无成熟的采矿工艺保证安全高效开采的问题,根据产状复杂矿体分区协同开采技术思路,综合分析 了矿体地质赋存条件,并结合矿体三维模型选取了影响矿体开采的走向和倾角作为矿体分区依据,将矿体分为一区、二区和三区,提出了一种工程地质条件引导的矿体分区技术。针对不同分区的开采技术条件,在各 分区进行了采矿方法优选或设计,推荐一区、二区和三区分别采用浅孔留矿法、电耙出矿房柱法和电耙-爆力协同搬运伪倾斜房柱采矿法,形成了一种产状复杂矿体采矿方法优选与设计技术。研究表明:所提方法有 效解决了大新锰矿西北地采产状复杂矿体的开采技术难题,为产状复杂矿体高效协同开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三维通风仿真软件Ventsim,根据采场通风工程布置,建立大台沟铁矿采场三维通风仿真模型。针对3种不同采场通风方案,进行全面的通风效果数值模拟,并获得最优方案。该方案采场通风效果显著,合理地解决了厚大矿体开采时,采场通风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多夹层矿体作为一种复杂难采矿体,采用传统的采矿方法进行开采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开展针对性的采矿方法研究对于实现此类矿体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以“协同开采”和“无废开采” 等采矿理念为指导,充分吸收“采空区协同利用”思想,以多夹层矿体安全、高效开采为目标,提出了多夹层矿体矿废分离协同采矿方法,并对两种典型倾角的多夹层矿体的具体实施思路进行了设计。从理论上建立 了多夹层水平—缓倾斜矿体的最优协同厚度关系,推导了多夹层倾斜—急倾斜矿体未爆破夹层最优协同高度的计算公式,并引入矿废分离协同度定义,量化表征了新采矿方法的适用性。基于云南某铜矿多层缓倾斜矿 体和贵州某磷矿急倾斜两层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对所提采矿方法进行了工程案例分析。研究表明:所提方法在一定的开采技术条件下与传统采矿方法相比,在降低废石运输成本、降低矿石损失贫化率、提高回采效 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解决多层复杂矿体的开采技术难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是我国第一个进行海底采矿的硬岩矿山,国内仅龙口在海下采煤。三山岛矿区矿体位于海床下数十米至数百米范围内,是完全意义上的海底开采,充填法是首选的采矿方法。通过不同浓度不同灰砂比的充填尾砂胶结性能研究,确定充填浓度为70%左右时,胶结充填灰砂比为1∶8,胶结充填面灰砂比为1∶4,并采用岩层微扰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开采,为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海底安全高效开采矿石资源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采用传统的采矿方法选择流程来确定部分难采矿体的最优采矿方法,易出现无采矿方法可选或实际技术经济指标不理想的局面。为了增强产状复杂矿体采矿方法选择的有效性,通过理论指导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一套融入采矿方法创新与方案优化的采矿方法选择流程;然后以某锰矿山西北区域倾角变化矿体为例,针对经过传统采矿方法选择流程选出的浅孔留矿法存在的矿石运搬困难、构造区地压显现等问题,优化设计了一种能够适应多层状且倾角变化的倾斜矿体采矿方案。工程应用表明,新方案将回采率至少提高了16%,给该锰矿山采矿方案提供了更优的技术选择,为类似矿体的开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破碎顶板下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地下开采技术,实现矿体的快速、高效开采,以金厂河多金属矿缓倾斜中厚矿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矿岩岩石力学参数及岩体质量级别,根据不同的开采技术条件,优化选取合理的采矿方法及采矿装备。根据研究成果,矿体顶板大理岩稳固性较差,矿体稳固性较好。厚大矿体采用大直径深孔嗣后充填采矿法,中厚矿体采用预留矿体护顶的中深孔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方法。研究表明:根据矿岩稳固性分级及矿体开采技术条件,采用不同的采矿方法,能够满足矿山开采产能和贫损指标控制的要求;破碎顶板采用支护加固处理或预定矿体顶板护顶的方式,能够很好地保障采场顶板的稳定性,为采场的大规模开采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开采技术适用于破碎顶板下的缓倾斜中厚及厚大矿体的地下高效开采,可大幅提高开采效率,有效控制矿体开采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20.
备战铁矿是正在由露天转井下生产的大型铁矿,挂帮矿采用分段空场法回采,地下矿体拟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挂帮矿必须与露天矿同时开采,才能在地下开拓工程建成前完成回采任务并形成覆盖层。挂帮矿采用分段空场法回采,地表不可避免会产生连续移动和变形,进而影响露天边坡的稳定性。挂帮矿和露天矿同时生产的安全成为备战铁矿亟需解决的迫切问题。利用FLAC三维建模软件建立过渡期备战铁矿露天边坡与挂帮矿同时开采的的分析模拟平台模型,选择合理的采场尺寸并模拟挂帮矿开采对露天边坡安全稳定性的影响。经模拟结果表明分析,得出挂帮矿开采对露天边坡不会造成严重的露天边坡大面积拉伸破坏,在进行挂帮矿开采时露天边坡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