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栀子果的水浸提液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栀子全果中的藏红花素和藏花酸的含量较高;浸提温度升高有利于绿原酸、栀子苷的溶出,但不利于栀子色素的提取;在pH=6~8范围内,pH值升高利于色素提取,绿原酸和栀子苷的溶出量不受pH值影响,为纺织印染行业应用天然栀子色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羊毛织物的藏红花,苏木红,红花素和咖啡色素的染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毛织物的藏红花、苏木红、红花素和咖啡色素的染色初探赵学恒,于伯龄(精细化工系)在前文[1]基础上,进一步做了羊毛织物天然染料染色试验及胰蛋白酶处理、铝媒染对染色的影响.1实验部分1.1仪器色差色牢度仪SC-80A:722分光光度计.1.2药品胰蛋白...  相似文献   

3.
实验采用钛酸丁酯在有机溶剂中高温热水解与结晶同时进行的方法,制备了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考察不同条件制得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对碱性藏红花的降解反应,确定了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钛酸丁酯∶甲苯∶水等于1∶0.6∶7.7(物质的量的比),220℃恒温2.5小时。对碱性藏红花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也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当前印染废水吸附材料处理效率低、时间长、吸附剂本身污染严重及难降解的问题,以玉米淀粉(CS)为固载基体,将β-环糊精(β-CD)和柠檬酸(CA)引入本聚合体系中,以柠檬酸(CA)作为交联剂,以次亚磷酸钠(SHP)作为催化剂,采用二分法完成β-环糊精固载玉米淀粉(C-β-CDP)的制备.探讨预聚体含量、预聚体和次亚磷酸钠的投放比例、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玉米淀粉固载β-环糊精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C-β-CDP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预聚体质量分数为60%,nCA-β-CD∶nSHP=1∶0.33,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30min.反应后出现了新的酯基,原有的结晶区被破坏,证明CS和β-CD之间发生了固载;以藏红花T为吸附对象,C-β-CDP的吸附过程更为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在温度为45℃时最大吸附量为14.747 2 mg/g,对藏红花T去除率为86.061 8%,吸附主要为环糊精对藏红花T的包覆,同时也包括化学吸附而并非分子扩散.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液体发酵过程中高浓度虫草素积累对蛹虫草菌产生的反馈抑制,建立了补料分批发酵耦合盐析萃取系统,在发酵过程中及时移除部分虫草素,解除产物抑制,提高虫草素的终产量.为对发酵液中虫草素的进行分离,筛选出乙醇/(NH4)2 SO4及乙醇/K2 HPO4两种盐析萃取体系,当无机盐和乙醇分别为15%和27%时,虫草素回收率最高,达到98.73%和93.79%.将蛹虫草菌补料分批发酵与盐析萃取相耦合,虫草素发酵产量显著提高,在第6天进行补料,虫草素产量达793.85 mg/L,较对照组提高了25.83%,虫草素回收率达98.83%.  相似文献   

6.
一种仿生催化剂被用来对硫酸盐木素的结构进行改性.在本文中,固定化Co(salen)配合物被用来催化氧化硫酸盐木素(1 g硫酸盐木素,0.1 g Co(salen)或Co(salen)/IM,1 m L 30%H2O2,在60℃下反应4 h),改变对硫酸盐木素的结构和抗氧化活性.通过FT-IR和NMR技术,比较改性硫酸盐木素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改性后硫酸盐木素的分子量降低,多分散性减小,酚羟基的含量随着氧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表明,由于改性增加了酚羟基含量,提高了硫酸盐木素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灯盏乙素的电离常数.配制了一系列pH值的灯盏乙素溶液并在灯盏乙素的特征波长处分别测定它们的吸光度,以368 nm处的吸收峰作为分析波长,测出灯盏乙素一级电离常数Pka1=8.52;以365 nm作为分析波长,测出灯盏乙素的二级电离常数pKa2=11.20;以326 nm作为分析波长,测出灯盏乙素的三级电离常数pKa3=12.56.该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芝麻混合油和芝麻饼为原料制备芝麻木脂素,并研究木脂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芝麻混合油木脂素和芝麻饼木脂素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74、0.13,说明芝麻混合油木脂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比芝麻饼木脂素的能力弱.另外,采用Rancimat法测定芝麻木脂素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性,结果显示芝麻木脂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并与VE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确定了制备芝麻木脂素的最佳树脂为H1020型大孔吸附树脂,优化工艺条件为:室温,芝麻混合油中木脂素质量浓度1.54 mg/mL,吸附流速2.0 BV/h,解吸剂为体积分数为90%乙醇,解吸pH值4.2,解吸流速为1 BV/h.在此条件下,芝麻木脂素回收率大于65%,产品中木脂素总含量(以芝麻素计)达到85%.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制得木脂素的主要成分为芝麻素、芝麻林素和松醇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蜂毒素的生物活性机理,采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蜂毒素在水环境中的性质以及与多种磷脂双分子层膜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水环境还是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蜂毒素都能形成聚集体.在每个聚集体中,蜂毒素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会在蜂毒素分子之间形成无特定形状的空隙,从而在膜内产生暂时的孔洞或者跨膜通道.蜂毒素分子的N端和C端带正电荷的残基与磷脂膜带负电荷的磷脂头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是蜂毒素发挥功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碳糊中加入CdTe量子点制成修饰电极(CdTe/CPE),并研究了多巴胺(D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pH 7.0 PBS缓冲液中,电极上的CdTe量子点对DA的氧化还原呈现明显的电催化作用,电催化过程为表面吸附控制过程.闭路吸附时间为60s达到饱和,此电极可用于测定DA,响应迅速(1.5 s).峰电流与DA浓度在4×10-4-5×10-5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灵敏度高达0.061 9 A·L/mol,检测极限可达1.4 × 10-6mol/L.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4.8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的循环伏安图上呈现出一对氧化还原峰,其电化学过程表现出良好的可逆性。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过程中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的电子转移数n为2,参与反应的质子数也为2。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的还原峰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8×10^-7mol·L^-1至3.1×10^-6mol·L^-1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对1.1×10^-6mol·L^-1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溶液连续6次测定的RSD为2.2%,检出限为1.1×10^-7mol·L^-1  相似文献   

13.
以杯[4]芳烃和浓硫酸为原料,合成了杯[4]芳烃四磺酸,即5,11,17,23-四磺酸基-25,26,27,28-四羟基杯[4]芳烃,对其进行紫外可见和热重与差热分析(TG-DTA),同时以KH2PO4-Na2HPO4为缓冲溶液,研究5,11,17,23-四磺酸基-25,26,27,28-四羟基杯[4]芳烃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当扫描电位在-1.2~0.8V时,有一不可逆的还原峰,还原峰电位在0.93V左右,且还原峰电位因扫描速度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4.
在pH 4.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体系中,应用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对大黄酚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结合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同时对结合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BSA的存在导致大黄酚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峰电位基本不变,峰电流的下降值同所加入的BS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5.0×10^-6mol/L-1.0×10^-7mol/L,检出限3×10^-7mol/L.  相似文献   

15.
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及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栎精(QUE)与DNA在0·01 mol·L-1的NaOAc-HOAc缓冲溶液(pH=4.2)中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栎精本身具有良好的电化学行为,DNA的加入能导致栎精氧化还原峰电流显著降低。通过测定DNA引入前后体系的一些电化学参数的变化,说明DNA与栎精在该条件下结合生成了一种结合比n(DNA):n(QUE)=1:2的非电活性超分子化合物,条件结合常数为1.3×104。讨论了二者之间的结合模式,二者之间可能同时存在着静电作用和嵌入作用。  相似文献   

16.
雷尼替丁是含呋喃环的胺类化合物,加入吡啶钌使其电化学行为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雷尼替丁和吡啶钌电化学发光共反应。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技术,详细地研究了该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发光行为。实验表明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pH7.50),雷尼替丁的电化学发光共反应体系,发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分离并检测了多巴胺(DA)、肾上腺素(EP)和抗坏血酸(Vc),考察了缓冲液的pH值、缓冲液浓度、分离电压等实验参数对分离、检测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各组分的检测限(S/N=3)分别为多巴胺1.2×10-7g.mL-1,肾上腺素1.7×10-7g.mL-1和抗坏血酸1.4×10-7g.mL-1,并以此方法检测了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和维生素C注射液的混合液中多巴胺、肾上腺素和抗坏血酸的含量,DA、EP、Vc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4%,95.9%和105.0%。  相似文献   

18.
在pH 2.8的B-R缓冲溶液中,溴甲酚绿能与人血清白蛋白发生相互作用。以溴甲酚绿为电化学探针,用线扫极谱法对结合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溴甲酚绿在-0.42V(vs.SCE)有一个良好的极谱还原峰,加入人血清白蛋白(HSA)后,其峰电位不变而峰电流下降,利用峰电流的下降可以测定HSA浓度。在所选择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峰电流的下降值同HSA的浓度在4.0~60.0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ip″(nA)=0.65+18.05c(mg.L-1),n=8,γ=0.992。本方法还可应用于牛血清白蛋白、牛血红蛋白、卵清白蛋白等多种蛋白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A Sb-Fe-carbon-fiber (CF) composite was prepared by 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method with in situ growth of CFs us-ing Sb2O3/Fe2O3 as the precursor and acetylene (C2H2) as the carbon source. The Sb-Fe-CF composite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it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was investigated by galvanostatic charge-discharge cycling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The Sb-Fe-CF composite shows a better cycling stability than the Sb-amorphous-carbon composite prepared by the same CVD method but using Sb2O3 as the precur-sor. Improvements in cycling stability of the Sb-Fe-CF composite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structure by CFs, which can connect Sb particles firmly. In addition, the CF layer can buffer the volume change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20.
在0.20 mol.L-1pH 5.0 NaAc-HAc缓冲溶液中,运用电化学方法和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硫堇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硫堇与DNA作用后,氧化还原峰电流减小,峰电位正移,溴化乙锭(EB)-DNA体系在加入硫堇后出现荧光猝灭的现象。结果表明,硫堇与DNA的结合方式主要为嵌插作用。以硫堇为电化学杂交指示剂,制得了一种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靶DNA在11.3~121 nmol.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0.997 1,检测限为5.26 nmol.L-1(3σ,n=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