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化性滑膜肉瘤的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发生于小腿软组织的硬化性滑膜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殊染色特征及其细胞遗传学的特异性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首次报告硬化性滑膜肉瘤1例。患者29岁,病史13年,肿瘤内见大量不规则的梁索状胶原成分,瘤细胞稀疏,围绕在胶原周围,瘤细胞梭形,部分为上皮样,围绕小血管生长,肿瘤内部分区域见钙化及骨化。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EMA(+),CK(局部+),Vimentin(++),Bcl-2(+),CD99(++),P53(+50%-75%),CD31、CD34、Desmin、SMA均为阴性;硬化的间质区域网织纤维及AB染色阳性,PAS染色阴性;FISH检测提示:SS18(18q11.2)染色体易位。结论硬化性滑膜肉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特殊类型的滑膜肉瘤,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分子检测与骨旁骨肉瘤、骨化性肌炎、纤维肉瘤、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等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分析滑膜组织肿瘤的超微结构,并确定滑膜分化的一组特征,以便对这些肿瘤进行电镜诊断。作者对3例良性巨细胞滑膜瘤和10例不同结构的滑膜肉瘤进行了研究。正常滑膜细胞区分为两种机能状态,即A细胞和B细胞。A细胞与透明质酸盐和硫酸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少见部位原发性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1例耻骨原发性滑膜肉瘤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滑膜肉瘤一般具有双向分化特点,由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组成,免疫组化可表达Vimentin、广谱CK、低分子量CK、bcl-2、S-100、CD99等.结论 滑膜肉瘤组织形态多变,易与各种软组织肿瘤混淆,免疫组化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0):908-911
目的探讨儿童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儿童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 26例儿童滑膜肉瘤,男15例,女11例,男女之比为1.36∶1,年龄4~15岁,平均(12.8±0.3)岁;发生部位:上肢5例,下肢19例,腹壁2例,其中3例出现肺转移;组织学表现: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肿瘤细胞呈梭形,排列成束状,形成大小不等的旋涡状,部分呈弧形,相互交叉,间质可见较多分枝状、裂隙状壁薄血管。双相型滑膜肉瘤,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组成,梭形细胞区及上皮样细胞区相互移行。梭形细胞区结构同单项纤维型SS相似,上皮样细胞区可形成腺样结构,部分可见乳头状结构;低分化型滑膜肉瘤均为小细胞型,肿瘤细胞较小,圆形或多边形,类似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呈小巢状或弥漫片状分布。所有病例均表达波形蛋白、TLE1、上皮角蛋白和(或)上皮膜抗原,均检测到SS18-SSX融合基因。结论儿童滑膜肉瘤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变化多样,几乎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导致其与形态学类似的几种软组织肿瘤进行鉴别诊断相对困难,相对特异的TLE1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作用,金标准SS18-SSX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对其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新一代靶向药物的开发,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最近,云南省肿瘤研究所完成了人滑膜肉瘤细胞株的建株及其特性研究。1984年12月将一例滑膜肉瘤的手术标本,在无菌条件下取小组织块贴壁培养,四周后出现细胞生长,细胞呈梭形及多边形,胞浆较暗而透明,核大小不等,有多个核仁,而且细胞呈镶嵌排列或相互重叠,具有恶性细胞特征,现已传至20代,无自行消退。生物学特性及组织形态学相对稳定,冻存后能复苏,经病理组织学、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等检查,均确定为人滑膜肉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裸鼠乳腺癌异种移植瘤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检测了洛伐他订(LOV)对高表达BRCA1基因乳腺癌异种移植瘤生长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PCDNA3-BETA-HA-HSBRCA1质粒进行扩增、鉴定后,运用脂质体转染MCF-7乳腺癌细胞,经RT-PCR、WESTERN BLOTTING鉴定转染后BRCA1的表达,以2×106个MCF-7、MCF-7BRCA1细胞接种BALB/C裸鼠,建立乳腺癌细胞异种移植瘤动物模型,肿瘤生长4周后,皮下注射LOV[50MG/(KG.D)]10D,检测肿瘤的增殖能力和组织病理学变化,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CYCLIND1、CDK4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裸鼠分别接种MCF-7、MCF-7BRCA1细胞后均能长出肿瘤,成瘤率为100%,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没有发生改变;经LOV干预10D后,MCF-7细胞和MCF-7BRCA1细胞移植瘤体积均缩小,移植瘤内CYCLIND1、CDK4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癌细胞数减少,坏死灶增多,且MCF-7BRCA1细胞移植瘤组变化更明显。结论洛伐他汀明显阻滞高表达BRCA1基因乳腺癌异种移植瘤的生长、增殖,这可能与移植瘤组织内CYCLIND1、CDK4表达的降低有关,该效应提高了乳腺癌异种移植瘤对洛伐他汀的敏感性,增强了洛伐他汀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14例滑膜肉瘤的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在电镜与免疫组化观察中发现:该肿瘤同时显示上皮和间叶组织的某些特征。文中讨论了该肿瘤的组织来源、分化、类型和诊断问题,认为该肿瘤并不起源于滑膜,也不向滑膜分化,而是一种软组织的腺肉瘤或癌肉瘤;单向型滑膜肉瘤是一个可以成立的独立亚型;电镜和免疫组化发现上皮和间叶组织特点的同时存在是该肿瘤诊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犬传染性肉瘤是犬类动物生殖系统自然发生的肿瘤,其具有独特的同种与异种移植特性。本文着重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探讨肿瘤模型的建立,该模型具有可靠的稳定性、模拟性及接种的多样性,能够在难以接种肿瘤的器官及大动物体内建立较为理想的原位移植性肿瘤模型,为临床及影像学科开展原位肿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建立皮下异种肿瘤移植的昆明小鼠肺癌模型,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培养细胞移植法,将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接种于昆明小鼠皮下,观察肿瘤移植成功率,并测瘤重,固定标本作石蜡切片、HE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昆明小鼠小腿皮下异种肺癌移植成功率为37.5%。结论利用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可以建立皮下异种肿瘤移植的昆明小鼠肺癌模型,但其成功率较低,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滑膜组织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20例滑膜组织肿瘤作了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肿瘤组织中16例为滑膜肉瘤,2例良性病例即腱鞘巨细胞瘤,2例是良性滑膜组织肿瘤恶变。在滑膜肉瘤中,3例单向分化以梭形细胞为主,13例为双相分化;10例分化较高,6例分化较低。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无论良、恶性,2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Cytokeratin(CK)、EMA和CEA在恶性组的阳性率分别是50.0%(8/16)、56.3%(9/16)和31.3%(5/16)。在恶性组不同病例、不同区域有一定的CD34、S-100、NSE和CD68的表达。CD68在恶性组分布在疏松区,阳性细胞数较少,而在良性组CD68明显阳性。在分化较低滑膜肉瘤的6例中,P53阳性有3例,在分化较高的10例中有1例阳性表达。结论:滑膜肉瘤是间叶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与滑膜组织有关或无关,可以多向分化,以双向分化占大多数。联合检测Vimentin、EMA、Cytokeratin对诊断有较大帮助。P53对判断滑膜肉瘤预后有重要意义,有可能成为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滑膜肉瘤20例病理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组织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滑膜肉瘤病例20例,观察HE染色切片及CK(Pan)、EMA、Vim等6种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结果:20例滑膜肉瘤病例中双相性有13例,单相性有7例。免疫组化染色,CK(Pan)阳性表达率为75%。Vim、EMA在总体病例中阳性表达率分别达到60%和70%,显示了滑膜肉瘤双相分化的特点,而CD34、Des、S-100阳性表达率均较低,分别为15%、5%、15%。结论:滑膜肉瘤是一种具有双相分化表现的间叶组织肿瘤,结合EMA、Vim、CK(Pan)等标记物有助于滑膜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高燕飞  张雷 《吉林医学》2012,33(29):6277-6279
目的:探讨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6例均为手术切除标本,镜下均呈特征性结节性生长,肿瘤细胞有两种形态:一类为大的多角形或卵圆形细胞,胞质丰富,嗜伊红,类似上皮样细胞;另一类为梭形细胞,丰满似纤维母细胞样,两种细胞逐渐移行。免疫表型:6例瘤细胞vimentin、pan-CK、EMA(+),2例CD34(+),1例S-100(+)。结论:上皮样肉瘤是一种少见的独特的病变,典型病例诊断不难。对取材较少或镜下表现不典型,尤其是结节中心坏死较小甚至无坏死时,易与滑膜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上皮样恶性神经鞘瘤等混淆,需综合临床资料、镜下特征和免疫组化等特点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3.
纵隔滑膜肉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纵隔滑膜肉瘤(mediastinal synovial sarcoma)的影像特征、临床及病理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纵隔滑膜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疾病影像学征象与临床和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为位于纵隔的单一肿块,边界较清楚,平扫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较大病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区域,增强扫描肿块呈中度强化,未见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手术显示肿块有包膜,镜下显示梭形细胞恶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99、波形蛋白(Vim)及上皮膜抗原(EMA)阳性。结论:原发于纵隔的滑膜肉瘤比较罕见,其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需依靠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SYT-SSX融合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再次探讨滑膜肉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后病理确诊的16例滑膜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同时收集发生于躯干、四肢的22例其它软组织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资料做对照研究.统计学方法采用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结果: 87.5%(14/16)的滑膜肉瘤邻近关节,对照组中13.6%(3/22)的肿瘤邻近关节,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7.5%(6/16)的滑膜肉瘤有钙化,对照组中1例钙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1.25%(5/16)的滑膜肉瘤出现相邻骨质囊状破坏,对照组中无1例出现囊状骨质破坏,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磁共振T2WI/STIR像上62.5%(5/8)的滑膜肉瘤肿瘤内呈"卵石"状稍高信号结节,其间有低信号间隔,对照组中无1例类似表现,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滑膜肉瘤的一些影像学特点对其在软组织恶性肿瘤中的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患者的MRI资料,并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滑膜肉瘤是临近关节、肌腱附近生长的软组织肿块,可跨越关节生长,不累及关节腔。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肿块内见低信号分隔,T2WI信号高于皮下脂肪或为混杂高信号,瘤体中见结节状更高信号区;相邻骨质受损表现长T1长T2信号改变,临近骨质多表现压迫性侵蚀,出现骨重新塑性和骨质破坏。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结论】MRI影像学表现可为临床提供更准确、丰富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17.
恶性小细胞肿瘤的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来源的恶性小细胞肿瘤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征,以提高恶性小细胞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6例恶性小细胞肿瘤,观察其对检测标记的反应。结果 26例中小细胞癌占6例,HE特点为核染色质密集,染色很深,核仁不明显,多伴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CK、EMA具有明显特异性。结外非何杰金氏淋巴瘤6例,LCA均为阳性,1例CK部分阳性,其余标记均为有性。滑膜肉瘤4例,Vim、EMA阳性,部分瘤细胞(小多边形细胞)CK阳性。血管外皮瘤3例,部分瘤细胞SMA阳性。横纹肌肉瘤2例,MG、MSA阳性。Ewing肉瘤2例,Vim、CD99(Mic2)阳性。小细胞骨肉瘤-Ewing瘤样型1例,Vim阳性。神经母细胞瘤1例,NSE、CHG-A阳性。恶性间皮瘤1例,CEA阳性。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大部分小细胞恶性肿瘤有较明显的特异性,尤其对小细胞癌与间叶源性小细胞肿瘤间的鉴别。但间叶源性和/或起源未定的小细胞肿瘤间仅凭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尚难以准确诊断,还需仔细寻找HE形态特点,结合组织化学、电镜检查,必须时做遗传学和基因学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