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魏晓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571-2572
目的:观察与探讨危重病患者腋温与肛温的差异,提高体温判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危重病患者120例,对其同时进行腋温和肛温的测量。以“腋温+0.4℃”值进行分组,37.4℃以下为正常组,37.5~38℃为低热组,38.1~38.9℃为中等热组,39℃以上为高热组,对腋温和肛温值进行比较。结果:危重病患者的“腋温+0.4℃”与“肛温-0.4℃”值相比,体温正常组高0.28℃,低热组高0.32℃,中等热组高0.32℃,高热组高0.3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危重病患者的“腋温+0.4℃”与“肛温-0.4℃”值相比高出0.26~0.38℃,以腋温代表患者的体温,有可能会造成患者体温偏高的误判。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体温不同时肛温与腋温测值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准确客观地反映婴幼儿体温不同时,肛温与腋温测量值的差异.方法将997例婴幼儿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同时测量肛温与腋温,依据肛温高低将其分为高热组84例、中等热组305例、低热组115例、不发热组493例,对 4组体温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热组肛温与腋温的平均差值在0.19±0.13℃;中等热组肛温与腋温的平均差值在0.33±0.12℃;低热组肛温与腋温的平均差值在0.44±0.16℃;不发热组肛温与腋温平均差值在0.54±0.12℃.且4组肛温与腋温的平均温差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显著意义.结论肛温与腋温的测值差异在0~1.1℃.两者之差随着体温升高而缩小,呈反向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与探讨长期肌肉挛缩老年患者腋温与肛温的差异,提高体温判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年龄75~87)岁肌肉挛缩老年患者9例,对其同时进行腋温和肛温测量;共计测量646次,将腋温测量结果与肛温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次肌肉挛缩老年患者实际测得腋温`x s:37.35 0.69℃,肛温`x s:37.76 0.65℃;将“腋温+0.5℃”,“肛温-0.5℃”分别得(37.85 0.69℃),(37.26 0.65℃);转换后腋温高于肛温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长期肌肉挛缩老年患者的“腋温+0.5℃”值比“肛温-0.5℃”值高出0.59℃,以腋温代表患者的体温,有可能会造成患者体温偏高的误判。  相似文献   

4.
小儿肛温和腋温测量值差异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肛温和腋温测量值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4~10岁的患儿105例对他们同时进行肛温和腋温测量.结果肛温比腋温至少高0.1℃,最大高2.5℃,平均高0.89℃,与目前临床上通常认为的肛温比腋温高0.5℃的观点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临床上通常在腋温基础上简单加0.5℃代表肛温的做法不正确,对小儿进行体温测量时不宜采用腋温测量法.  相似文献   

5.
魏君丽 《护理学报》2010,17(13):38-39
目的探讨婴儿发热时肛温与颈温的差异,为临床发热婴儿测温部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银柱式温度表对22~26℃温下的126例6个月以下体温升高婴儿采用自身对照法,同时测量肛温与颈温,依据肛温高低将其分为高热组35例,中等热组47例,低热组44例,对3组患儿肛温与颈温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低热组患儿肛温与颈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等热和高热组肛温与颈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低热时应常规测量肛温,在中等热和高热时,颈温可作为测量体温的常规方法,体温越高颈温与肛温越接近。  相似文献   

6.
一日内不同时间口温与腋温测量值变化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林 《护理研究》2005,19(22):2023-2023
[目的]观察一日内不同时间口温和腋温测量值变化,并探讨两者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08名女生,测定一日内不同时间(06:00、13:00和21:00)口温和腋温.[结果]不同时间体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口温与腋温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645),口温与腋温测量值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0.765,P<0.01),口温与腋温间的差值相对恒定,一般腋温值加上0.30℃~0.36℃可相当于被测对象的口温值.[结论]人体体温在一日中有明显波动,口温与腋温测量值之间存在数量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7.
林林 《护理研究》2005,19(10):2023-2023
[目的]观察一日内不同时间口温和腋温测量值变化,并探讨两者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08名女生,测定一日内不同时间(06:00、13:00和21:00)口温和腋温。[结果]不同时间体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口温与腋温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645),口温与腋温测量值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0.765,P〈0.01),口温与腋温间的差值相对恒定。一般腋温值加上0.30℃~0.36℃可相当于被测对象的口温值。[结论]人体体温在一日中有明显波动,口温与腋温测量值之间存在数量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产妇的腋温和口温差别,以便临床获取产妇正确体温.方法:选择自然分娩和剖宫产产妇各60例,120例产妇共测量体温1 200次,其中两组产妇口温和腋温各测量300次.结果:两组产妇之间的口温和腋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口温和腋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当产妇产后饮食无规律时,为其测量腋温,测得结果加0.1~0.4 ℃代替口温;产后奶胀哺乳造成腋温数据不稳定时,为其测量口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种合理、准确、安全的老年患者体温测量方法。方法将93例老年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同时进行腋温和腹股沟温的测量。结果93例老年患者两种方法测量体温结果显示,腹股沟温与腋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股沟测温法操作安全、准确、方便,且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三种测温法测量体温,探讨获得一种准确、快捷、安全适合高龄患者测量体温的方法。方法 选择在本院老年医学一科住院不能配合测口腔温度的高龄卧床患脑血管病患者140例,在同一时间分别使用水银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和肛温、采用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测量额温,每位研究对象均采用三种方法测量体温。以肛温值为标准,对照比较三种测量方法的测温数值。结果 三种方法体温测量数据显示,腋温较肛温测量数值高0.3℃(P﹤0.05);额温与肛温数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额温较腋温数值高0.25℃(P﹤0.05)。在测量时间上比较,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测量时间明显少于腋温和肛温测量时间 结论 使用非接触式电子电子体温计为高龄卧床患者测量体温准确、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发热患儿肛温测量值与腋温测量值加0.6℃之间的差异。方法将101例发热患儿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同时测量肛温与腋温,对肛温测量值与腋温测量值加06℃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热患儿肛温测量值与腋温测量值加0.6℃之间的差值在0~1.7℃之间,发热患儿肛温测量值与腋温测量值加0.6℃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热患儿测量肛温更准确。  相似文献   

12.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冲洗液温度对老年患者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老年患者使用加温冲洗液,观察术中体温的变化。方法选择100例TUR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冲洗液用预热的方法至37±1℃,B组冲洗液为23±1℃。记录患者肛温和腋温,并观察术中与低温有关的不良反应,如怕冷、寒战等。结果在手术60min、90min和术毕与B组相比,A组肛温和腋温明显增高(P<0.05);与基础值相比,B组肛温和腋温明显降低(P<0.01)。A组怕冷5例,寒战3例;B组怕冷21例,寒战15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老年患者行TURP中给予加温的冲洗液可以避免术中的低体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安全实用而又相对准确无创伤的小儿体温测量方法。方法对126例住院小儿同时测量腋温和肛温3d,取其平均值作为研究数据。结果测得小儿腋温范围36.2~37.6℃,测量数据采用配对资料样本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腋温与肛温的均数比较有差异,经相关与回归分析腋温与肛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显示有良好的直线相关关系,但测量的肛温值始终高于腋温值。结论腋温测量易操作,可用测量腋温的方法来监测体温变化,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筛选发热病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最佳的体温测量方法及水银体温计肛温测量的最佳时间,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483例新生儿同时测量肛温(分别用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电子体温计)、背温(水银体温计)及耳温(耳温仪),并用水银体温计测量0.5min、1min、1.5min、2min、3min时肛温。结果肛温高于其他温度约0.2~0.3℃,腋温、背温及耳温相互之间的差异0.1℃,且腋温背温耳温;电子体温计测量的肛温与水银体温计测量的肛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in时的肛温与3min时的肛温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体温计可代替水银体温计;新生儿非侵入性测温方法中建议首选腋温测量法,水银体温计测肛温时间可缩短至2mi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冲洗液温度对病人体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A组冲洗液用预热的方法加温37℃±1℃,B组冲洗液液温为24℃±1℃.使用冲冼液过程中记录患者肛温和腋温,并观察术中与低温有关的不良反应,如怕冷、寒战等.结果 A组在手术60min、90min、120min、150min和术毕与B组相比,A组肛温和腋温与基础体温值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肛温和腋温与基础体温值相比明显降低(P<0.05)有显著性差异.A组怕冷10例,寒战6例;B组怕冷42例,寒战26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经皮肾镜取石术给予加温的冲洗液可以避免术中的患者体温过低,防止因体温过低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常成人、发热病人口、腋温测值差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准确、客观地了解正常成人和发热病人口温与腋温差值 ,提高对发热性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将正常成人和发热病人分为 2组 ,各组分为 5个年龄段 ,分别测量 10 :0 0、16 :0 0、2 0 :0 0 3个时间段口温和腋温值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人群口温和腋温平均温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口温高于腋温 0 .3~ 0 .5℃”之定义不准确 ,应重新界定。本研究提示 ,在临床实践中 ,将所测腋温值加 0 .2℃即等于口温较准确 ,发热病人原则上不加 0 .2℃。  相似文献   

17.
体形与口、腋温之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体形口腋温差值,提高对发热性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按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值分为3个组:分别为匀称型、肥胖型、消瘦型.测量口温与腋温,将口腋温之差进行比较后分析.结果3组人群口、腋温之差经统计学分析,3组之间均有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口温高于腋温0.2~0.4℃"[1]或"口温高于腋温0.3~0.5℃"[2]之间之定义不能一成不变地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目前临床流程化测量腋温与教科书规定的规范化测量腋温的测量结果是否有差异.方法 对同一患者,在最接近的时间内先后采取流程化测量腋温与规范化测量腋温各1次,合计患者782例.结果 临床流程化测量腋温所测得的体温值与教科书规定的规范化测量腋温所测得的体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建议规范临床流程化腋温测量的操作方法及管理措施,使流程化腋温测量做到数据科学化、操作高效化、服务人性化.  相似文献   

19.
对108名女生同一天三个时间(早上6时,下午1时及晚上9时)口温和腋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体温在一天中有明显波动,同一时间口温测量值与腋温测量值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而且口温测量值与腋温测量值之间的差值相对恒定,一般腋温值加上0.30~0.36℃可相当于被测对象的口温值.  相似文献   

20.
烧伤患儿肛温和耳温测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使用红外线鼓膜温度计测量0~8岁烧伤儿童的耳温,与传统体温测量方法肛温对照,探讨2种体温测量的相关性。方法同时测量118例烧伤患儿耳温和肛温。结果烧伤急诊单次测量患儿74例,其肛温和耳温的相关系数r=0.716,P<0.05,烧伤住院患儿44例,共测温426次,其肛温和耳温的相关系数r=0.868,P<0.05。<1岁的患儿肛温变异系数CV=0.83%,为各年龄层最小。结论红外线耳温测量仪可以应用于烧伤患儿测量体温,特别适用于急诊患儿和住院患儿的一般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