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瘀证在糖尿病中具有普遍性。对此主要从临床特征、病理生理基础、客观诊断指标、治法及方药等方面论述了糖尿病血瘀证的现代研究进展。糖尿病血瘀证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前者可从舌脉症辨别 ,后者则无宏观表现可察。运用现代科技关于血流变性、微循环、血小板和内皮功能及相关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有利于揭示糖尿病血瘀证的实质 ,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合理的量化诊断指标 ,指导血瘀证分期分级论治 ,识别隐性血瘀证 ,早期诊断和治疗。从瘀论治糖尿病是近年治疗糖尿病的一大进展。血瘀证常和它证相兼存在 ,治疗亦为活血化瘀和它法并用。目前临床中应用的治法有 :补肾活血法、健脾活血法、益气养阴活血法、化湿行瘀法、温阳化瘀法、泻热逐瘀法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活体情况下,用摄录像系统显微观察川芎嗪对实验性血瘀证家兔肠系膜微血管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活体恒温微循环灌流结合显微录像电视放大技术,分别观测血瘀证前后家兔肠系膜微血管口径、血流速度、单位面积肠系膜血流量、微血管开放数量、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力变化、血液流动状态等的改变以及川芎嗪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川芎嗪可以通过改善血流状态、扩张血瘀症时缩小的微血管管径,增加微血管的开放数量,加快微血管内血流速度,减少白细胞黏附和组织液的生成等多种方式,改善局部缺血状态增加微循环灌注。结论改善肠系膜微循环、增加血液灌注是川芎嗪发挥活血化瘀作用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金匮要略》辨证论治黄疸病特色及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特色:①诊脉察小便,辨黄疸病因有外感湿邪及内伤脾肾;②黄疸多瘀证,以清利湿热合活血化瘀法论治;③肝病可传脾,当实脾防变,用药顾及脾胃;④辨寒热虚实,防误辨误治而贻误病情;⑤审证侯病程,了解预后,把握治疗时机。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认为黄疸病患者病毒复制活跃与中医湿热呈正相关;脾伤肾亏则机体免疫力低下;急慢性肝病均存在不同程度纤维化,与血瘀证密切相关;治疗上,活血化瘀法可改善肝脏微循环,调节允疫机能及抗肝纤维化作用,益气健脾方药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中医对血瘀证的认识出发 ,探讨血瘀证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关系。方法 :观察 10 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中辨证为血瘀证或夹杂血瘀证的比例及特点。结果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中 92 %有瘀血存在。结论 :血瘀证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关系密切 ,活血化瘀法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治疗中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疑难病证的体会和顺县妇幼保健站(032700)田天生近年来对“血瘀”和“活血化瘀”的研究报道较多,颇受临床重视。虽然血瘀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但考其临床所见,“气虚”是导致“血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在临床上多种慢性顽固性病患诸如:...  相似文献   

6.
血瘀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复制血瘀型肝纤维化大鼠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复合多因素的造模方法,在DMN(二甲基亚硝胺)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同时,多次静脉培予去甲肾上腺素和小牛血清白蛋白综合追模,对模型大鼠进行血瘀证的体征观察,采用多部位微循环显微镜行肠系膜微循环检测,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模型(血瘀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血瘀表现,血瘀证候积分明显高于DMN组;血瘀组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均出现典型微循环障碍。肠系膜血管管径血瘀组较DMN组增粗显著(P〈0.01);血瘀组红细胞聚集明显。血囊流态以粒流或粒缓流为主。肝脏病理显示血瘀组纤维化改变程度较DMN组更严重,部分肝窦中可见明显扩张瘀血。结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既具备肝纤维化的病理特征。又符合中医血瘀证的证候表现。  相似文献   

7.
肿瘤转移的发生与患者存在的血瘀证有密切关系。活血化瘀法是抗肿瘤转移治疗的重要方法,临床须与扶正培本、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疏肝解郁等法配伍应用,方能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浅谈中医血瘀证治源流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对血瘀证的认识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为众多医家所重视,所涉内容十分翔实,经过不同历史时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已形成了理、法、方、药俱备的理论体系。本文通过对血瘀证治源流的追溯和当代发展现状的探究,为当今对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治法的临床、教学、科研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三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治疗有效手段。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尤其是活血化瘀法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突出了其临床疗效。本文拟通过血瘀证与DPN的病机、临床表现相关性,浅析活血化瘀法的意义,探讨活血化瘀法在DPN治疗中的应用,寻找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国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暨中西医结合防治循环系统疾病高层论坛于2007年8月25日-27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本次大会是继1999年、2003年成功举办两次中日韩血瘀证及活血化瘀学术大会基础上,又一次有关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研究的盛会。大会共收到论文383篇,其中国内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参二醇皂苷(Panaxdiols Saponin,PDS)活血化瘀的药理作用。方法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冷浴法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舌下静脉注射给药,观察PDS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及体外血栓各指标的影响。结果PDS10,20 mg/kg剂量组均能明显加快微动脉、微静脉血流速度,增加微血管管径、血管数、和血管开放数,改善血液流态,并能抑制体外血栓的形成(P〈0.05;P〈0.01)。结论PDS能明显改善血瘀型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抑制血栓的生成,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并符合血瘀证诊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探讨血液流变学对其诊断的实用价值,为临床使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血瘀证者42例,采用LIANG-100血液黏度计及TILSEAGCH100比色计测定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与37例健康成人进行对照.[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血瘀证患者全血黏度(高切300 1/s、中切115 1/s、低切1 1/s)、红细胞聚集性、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瘀证患者适合使用活血化瘀疗法,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一种观察临床疗效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3.
陈可冀院士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学术思想与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可冀教授在其50年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中,一向注重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的研究,不仅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研究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内科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而且致力于从现代科学的角度阐明了血瘀证的机制,为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使用最为频繁的活血化瘀医方即血府逐瘀汤,此方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创制的效验卓著、流传甚广的活血化瘀名方.陈可冀院长对此方进行多项基础及临床试验,研发制成多种中成药制剂,在精研活血化瘀的基础上,根据病人体质及兼挟证之不同加减变通,派生出理气活血、化痰活血、祛浊活血、养阴活血、益气活血、温阳活血、熄风活血、解毒活血等诸多不同治法,其加减变化之灵活,确为陈老师临诊病患时的一大特色.笔者有幸亲历教诲,现就感触较深的验案进行总结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4.
对冠心病血瘀证亚型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方药运用原则与规律。冠心病血瘀证在临床上可见5种基本亚型:气滞血瘀型、阳虚血瘀型、气虚血瘀型、痰浊血瘀型与寒凝血瘀型。每个亚型间有着不同的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每个亚型的辨证选方亦有所不同,在5种亚型的选方用药方面需辨清病因病机、灵活运用方药,虽都为血瘀证,治疗中均需活血化瘀大法,但病因不同,形成血瘀证的病机就各异,用药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临床各科收集了51例经中医辨证为气虚证及46例血瘀证的患者,对他们进行了甲皱微循环的活体观察,并以同龄组为对照,从微循环的角度探讨了祖国医学气血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气虚证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1986年5月修订),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参照《血瘀证诊断标准》,同时选择62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 (一)辨证标准 气虚证:症见神疲乏力,少气或懒言,自汗,舌胖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探讨中医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理论与方法,并对室性期前收缩病人证候进行分析,据此以宁心安神、活血化瘀法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室性期前收缩病因多为心神不安,血瘀阻络,病杌多为心神失养和心神受扰.宁心安神、活血化瘀法能减少心律失常病人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改善病人临床状况.  相似文献   

17.
慢性胃病血瘀及血瘀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年前 ,胃病的血瘀及血瘀证研究在我国还是冷门 ,可以说当时落后于日本。从发展趋势看 ,深入、广泛开展胃病瘀血研究十分必要和紧迫 ,否则我国的研究将落后于世界 [1]。近 1 0年我国消化界较广泛地开展了本课题研究 ,取得了可喜成果。笔者根据光盘检索和手工检索文献 ,结合临床 ,对慢性胃病( CGD)血瘀和血瘀证的研究作一综述。CGD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 ,属西医的慢性胃炎( CG)和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 ( PU)、胃息肉、胃癌。CGD的血瘀是指 CGD时胃、十二指肠粘膜瘀血-微循环障碍[2 ] ,由此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 ,出现临床症状、体征称…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拟于2006年8月中旬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高层论坛(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峰会)和继续医学教育斑”(授Ⅰ类15学分)。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就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作讲演。一征  相似文献   

19.
活血化瘀法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肝脏微循环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慢性CCl_4肝损伤法分别制成大小白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小鼠血浆TXB_2、PGF_(1α)及大鼠血清HA、LN的影响。结果:活血化瘀方药能调节TXB_2、PGF_(1α)含量及其比值,降低异常增高的HA、LN含量。结论:本方通过抑制肝脏胶原纤维形成、扩张肝脏微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凝滞状态等途径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可视光分光光度计、舌分光定量与中医辨证分析,探讨血瘀证定量、活血化瘀药疗效评价及舌诊客观化研究的新思路。方法选择冠心病血瘀证患者20例,将冠心病血瘀证组参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再分为气虚血瘀证组(10例)、气阴两虚证组(5例)、痰阻心脉证组(5例)。冠心痛血瘀证组以活血化瘀为主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1个疗程(2周)。采用可视光分光光度计及舌诊用特注探针1根(非接触性).测量舌、颜面皮肤的各部位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健康组与血瘀证组之间SaO2比较,血瘀证组面皮肤SaO2有明显增高(P〈0.05);血瘀证组与健康组相比,其SaO2均有降低倾向。血瘀证各证型组在各部位治疗前后比较,面部皮肤.气阴两虚血瘀证组有明显增高(P〈0.05)。但其他部位血瘀证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视光分光光度计可用以整体、连续、无创伤、动态摄取信息。其所测数据虽然来自体表,但能反映内在变化,亦即中医理论所提示“有诸于内,必形与外”。经用此仪器所得观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一定程度反映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病情轻重及活血化瘀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