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获得金沙柚四倍体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氨磺乐灵和氟乐灵分别对金沙柚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幼芽期诱导处理和幼苗期诱导处理。结果表明,浸种处理以0.3%氨磺乐灵处理24 h效果较好,多倍体诱导率可达8.57%;幼芽期诱导以采用0.05%秋水仙素处理8 h效果较好,多倍体诱导率可达20.83%;幼苗期以0.3%秋水仙素的诱导效果最佳,多倍体诱导率可达58.90%。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对3个西瓜品系幼苗染色体加倍的诱导效应,通过形态观察、染色体计数以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进行了倍性鉴定。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诱导3个西瓜品系均得到了四倍体,0.3%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的变异率较高,其中以0.3%秋水仙素处理黄小玉母本的变异率最高,达15.1%。四倍体表现出叶片长、宽、厚均增大,花瓣大小和果皮厚度均较二倍体明显增加。根尖染色体压片检查表明,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44,二倍体对照为2n=2x=22。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诱导不仅产生四倍体,还有嵌合体。  相似文献   

3.
以南方主栽品种"井岗701"二倍体芦笋的露白种子和幼苗为试材,研究了秋水仙素浓度、处理时间及浸泡时的转速对芦笋四倍体诱导效果的影响,并对四倍体和二倍体芦笋的部分抗性和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0.2%的秋水仙素浸泡露白种子6h效果最好,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20%,但浸泡时的不同转速对四倍体诱导影响差异不显著;而用0.3%的秋水仙素连续滴苗4d,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18%;浸泡露白种子法比滴苗法诱导效果好;四倍体植株较二倍体更加粗壮,在抗热性和抗旱性方面也明显优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4.
利用胺磺灵诱变西瓜四倍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无籽西瓜的选育提供优质亲本材料,以小果型西瓜二倍体自交系A8为试材,采用胺磺灵对幼苗生长点进行剥滴处理,设计不同浓度和处理天数,进行四倍体诱导,并进行形态学鉴定、流式细胞仪分析鉴定、保卫细胞叶绿体计数法鉴定,经3代种植观察和筛选,获得了稳定的四倍体材料。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可诱变产生该材料的四倍体,其中最有效的处理是在播种后第8天剥除心叶,再用100mg/L胺磺灵连续处理裸露的生长点6d,幼苗成活率达100%,最终诱变率达30.59%。  相似文献   

5.
红掌四倍体的离体诱导及其鉴定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以愈伤组织为诱导材料, 采用秋水仙素处理方法进行了红掌四倍体的离体诱导。结果发现,红掌四倍体诱导率因处理方法、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不同而异。采用液体培养的四倍体诱导率比固体培养的高, 低浓度秋水仙素的诱导率比高浓度的高, 长时间处理的诱导率比短时间处理的高, 基因型对四倍体诱导率影响不明显。在含0.2 g·L-1秋水仙素的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14 d, 四倍体诱导率最高, 为45.5%。四倍体红掌的花药和花粉比二倍体的大, 植株粗壮, 叶片和佛焰苞大而厚, 颜色深, 叶片下表皮上的气孔密度小, 长度长。改良压片法与气孔长度和密度鉴定法是鉴定红掌四倍体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离体诱导西瓜四倍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阎志红  刘文革  赵胜杰  何楠 《园艺学报》2008,35(11):1621-1626
 以二倍体西瓜单系Z-A和Z-R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胺磺灵、二甲戊乐灵和氟乐灵处理其离体子叶,并以秋水仙素和不含任何诱导剂的液体培养基为对照,研究诱导西瓜四倍体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除草剂诱导西瓜四倍体的效果都比秋水仙素好,二甲戊乐灵、胺磺灵、氟乐灵和秋水仙素的四倍体诱导率分别为40.0%、33.3%、26.7%和13.3%。采用子叶直接处理比间接处理的四倍体诱导率高。通过 FDA荧光法对西瓜试管苗叶片表皮保卫细胞叶绿体计数,进行四倍体变异早期鉴定,准确率为90%以上。  相似文献   

7.
鹤顶兰四倍体植株的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鹤顶兰原球茎为材料,使用秋水仙素进行了四倍体的离体诱导。结果表明,采用秋水仙素浸泡法可以诱导鹤顶兰原球茎发生倍性变化,含0.02%秋水仙素的“花宝一号”溶液浸泡处理6 d诱导率最高,达22.5%。细胞学鉴定发现,诱变成活植株中有3株为四倍体,其植株形态、气孔大小、气孔密度与二倍体存在差异,细胞核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8.
秋水仙素诱导三种紫薇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童俊  叶要妹  冯彪  袁玮 《园艺学报》2009,36(1):127-132
 研究了秋水仙素处理浓度和时间对3种紫薇幼苗染色体加倍的诱导效应,通过染色体计数、流式细胞仪以及形态观察等方法进行了倍性鉴定。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诱导3种紫薇均得到了四倍体,0.5%~0.8%的秋水仙素处理紫薇和银薇48~96 h的变异率较高,其中以0.5%秋水仙素处理紫薇72 h的变异率最高,达54.17%。根尖染色体压片表明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96,二倍体对照为:2n=2x=48。四倍体表现出叶片长、宽、厚均增大,气孔密度减小,气孔保卫细胞增大,保卫细胞内叶绿体数增加,花粉粒直径增大,花径、花瓣长、花瓣基部爪长均较二倍体明显增加,单朵花观赏价值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用浓度为0.1%~0.3%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豇豆子叶期的茎尖生长点,获得同源四倍体(2n=4x=44),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农艺学鉴定。结果表明:经0.2%秋水仙素处理4次获得同源四倍体的效果最佳,四倍体诱变率为2.809%;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植株叶片、花器官、荚果等均表现巨大性,气孔密度和单个荚果种子数降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豇豆二倍体DNA相对含量为250,四倍体为500,与根尖染色体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采用秋水仙素棉球处理法和琼脂处理法对灌木铁线莲进行诱变处理,以探究秋水仙素诱导灌木铁线莲多倍体的最佳条件和鉴定方法,成功获得了同源四倍体新种质(2n=4x=32)。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灌木铁线莲的秋水仙素诱变处理,棉球处理法要优于琼脂处理法。棉球处理法以0.2%~0.3%浓度的秋水仙素下处理48~72 h的诱变效果较好,琼脂处理法在0.2%浓度下处理96 h的变异率最高,为20%。琼脂处理可通过延长处理时间增强诱变效果。秋水仙素处理过的植株生长发育较为缓慢、株高降低,叶面积、叶片气孔变大。在对嵌合体不同倍性细胞含量的分析中,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气孔鉴定法进行创新,获得的嵌合率与流式细胞仪的鉴定结果呈极强相关性,推测此方式在多倍体鉴定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秋水仙素浸根法诱导优质小型西瓜四倍体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优质小型西瓜进行浸根和滴苗处理诱导四倍体,结果表明,随着浸根所用秋水仙素浓度和时间的增加.四倍体诱导率有增加的趋势,最高诱导率达到了20.0%,比滴苗处理高出11.3%.将加倍的四倍体果实与二倍体果实进行比较,四倍体果实皮厚增加,瓤质变硬,结籽数下降.  相似文献   

12.
以蜜枚西瓜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不同倍性的西瓜幼苗叶片超微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二倍体相比,三倍体和四倍体西瓜的叶片内,维管束组织较强,细胞较大,单个细胞内的叶绿体、线粒体、基粒以及基粒片层数增加,细胞活性增强,表现出基因的剂量效应和多倍体的抗性优势。  相似文献   

13.
以黑芥为材料进行了同源多倍体的诱导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用0.1%秋水仙素药液处理黑芥籽苗生长点24 ~ 72 h均可诱导获得多倍体植株,其中处理48 h的诱导效果最好,四倍体株率达73.33%。四倍体黑芥长势良好,叶片和花变大,叶柄变短,叶色和花色变深,开花期较二倍体晚2 ~ 3 d。四倍体黑芥能正常开花散粉,但结籽率较低,仅为13.83%。  相似文献   

14.
黄皮西瓜化学诱变及四倍体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0 .2 %秋水仙碱对二倍体黄皮西瓜 2 6 0 8进行处理 ,观察器官变异特征和生理变化 ,比较不同方法对鉴定变异四倍体的可靠性 ,并对不同倍数体和不同基因型黄皮西瓜果实外观着色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四倍体的变异株率为 12 .4 % ,采用二倍体普通西瓜♀×待鉴定变异株♂进行杂交鉴定四倍体方法简便可靠 ;利用四倍体黄皮西瓜配制三倍体黄皮无籽西瓜组合 ,外观着色明显改善 ,商品率提高 ,栽培难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秋水仙素和胺磺灵除草剂诱导小型西瓜四倍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0.2%秋水仙素水溶液和不同浓度胺磺灵除草剂滴苗处理诱导小型西瓜四倍体。结果表明,用秋水仙素处理,诱变频率基因型间差异较大,高的可以达到26.3%,低的仅有1.4%。胺磺灵诱导小型西瓜四倍体有一定的效果,但整体诱导频率不高。  相似文献   

16.
诱导金鱼草多倍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岳桦 《园艺学报》1990,17(1):76-80,T004
本文叙述了用秋水仙素水溶液处理金鱼草种子获得多倍体的方法,以及对获得的四倍体金鱼草(2n=32)与二倍体对照苗(2n=16)进行了形态、细胞学及气孔的观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0.3--0.5%的溶液处理24小时诱变效果较好,诱变率可达10--11.4%。镜检发现诱变植株的染色体多为混倍体,必须将混倍体形态明显似多倍体的部位进行扦插才可获得四倍体。四倍体金鱼草的形态从子叶期到大苗的各个发育阶段均与二倍体有明显差异,表现为叶子增厚、变形,气孔增大,花瓣增厚、增大,花期晚,自花授粉不孕等。四倍体植株的花粉因减数分裂异常,全部败育,是四倍体自花授粉不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京欣1号为试材,采用Hoagland营养液水培方式,研究不同浓度腐植酸(0、0.1、0.3、0.6、1.0g·L~()-1))对盐胁迫(100mmol·L~()-1)Na Cl)下西瓜幼苗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电解质渗漏率、抗氧化酶、脯氨酸及Na~+、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营养液中添加腐植酸能不同程度改善植株生长状况,以腐植酸浓度为0.3g·L~()-1)时缓解效果最佳,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西瓜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改善了植株体内Na~+、K~+分布,提高了SOD、CAT活性,降低了植株的电解质渗漏率和MDA积累,促进了西瓜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焦荻  任毅  宫国义  张海英  郭绍贵  张洁  许勇 《园艺学报》2015,42(6):1112-1120
基于已获得的二倍体西瓜与抗枯萎病基因Fon-1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一步完成了Fon-1基因的精细定位。利用两个四倍体西瓜材料(易感病的NF3为受体,抗病的JH为供体),构建以NF3为轮回亲本的回交群体,使用新开发出的SNP标记对各世代群体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苗期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发现,在分离世代群体中通过接种鉴定获得抗病株比例较分子标记检测值低12.64% ~ 15.34%,这可能是由于基因剂量效应造成的。抗病基因杂合位点对枯萎病抗性依次为:三显体(AAAa)> 二显体(AAaa)> 单显体(Aaaa)。目前分子标记尚无法检测杂合基因型的剂量效应,容易将感病的单显体(Aaaa)误判为抗病株。在构建的673株BC1F2代自交群体中检测到29株纯合基因型(AAAA)抗病单株,占总检测株数的4.31%,与苗期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符合度达到100%。  相似文献   

19.
种子处理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干燥与药剂相结合、引发与药剂相结合的种子采后处理方法对西瓜种子的除菌效果进行了研究。应用PCR方法检测未经人工接种的西瓜种子,幼苗生长方法检测人工接种和自然带菌(Ac)的西瓜种子,结果表明,未经人工接种的西瓜种子中,从没有发酵经室内阴干4h后热风烘干、以及不管是否发酵室内阴干的种子上均检测到Ac菌的特异性条带。人工接种Ac菌的西瓜种子随着室内阴干时间的延长,幼苗细菌性果斑病(BFB)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由阴干3h的0.9%上升到阴干6h的20.4%。同时随着阴干时间的延长,种子的成苗率降低,由阴干3h的52.6%下降到阴干6h的23.9%。说明快速干燥能有效控制带菌种子幼苗BFB的发生,提高种子的健康质量。不同杀菌剂对自然带菌(Ac)西瓜种子杀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药剂处理种子还是含药的固体基质引发处理种子,其种子质量都没有显著的差别。药剂处理的种子平均每株幼苗的鲜质量均高于含药的固体基质引发处理的种子幼苗的鲜质量。通过幼苗生长鉴定,含药固体基质引发处理的相对防治效果在57.1%~78.6%之间,而药剂处理的相对防治效果在84.6%~100.0%之间。含药的固体基质引发处理对降低幼苗BFB发病率的效果要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