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赵选尚 《吉林医学》2011,(5):962-963
目的:探讨和总结胸腰段椎体骨折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脊柱后路正中切口,应用手法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对伤椎复位、内固定并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伤椎平均复位率在95%以上,脊柱损伤局部稳定性得以重建。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符合脊柱稳定的生物力学要求,是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非常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单侧置钉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对侧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疗效,得出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经单侧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伤椎对侧椎弓根置钉内固定后,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远期椎体高度和矫正Cobb角的再丢失以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3.
余雨  王娟 《海南医学》2010,21(6):29-30,3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重度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8例胸腰段椎体Ⅵ-Ⅴ度骨折脱位的患者经后路行椎管减压、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治疗。Frankel分级:A级11例,B级7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平均10个月),骨折脱位椎体均获得完全复位,术后6个月椎间植骨均骨性融合,椎弓根螺钉无松动、脱落或断裂。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A级10例,B级6例,C级2例。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重度骨折脱位复位良好、固定牢固、融合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胸腰段椎体骨折GSS内固定术经锥弓根等植骨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采用GSS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经椎弓椎椎体内植骨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X线片显示脊柱序列和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椎体高度恢复到正常椎体高度的78%~98%,复位率达到98%,疼痛症状及功能改善96%以上,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加重并发症,无螺钉棒松动、断裂,无矫形丢失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加重并发症。结论:对胸腰段椎体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时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加椎板后路植骨稳定前中后柱椎体,以防止断钉断棒、椎弓根钉松动,同时防止椎体高度丢失,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胸腰段椎体骨折总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2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经伤椎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12例,其中5例单纯行短节段钉棒系统(GSS)内固定,7例行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的同时行椎板开窗减压及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果通过手术治疗,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3个月,椎体成角,椎体压缩率明显改善,椎管占位率明显恢复,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神经症状ASIA评分平均提高1.5级。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可增强钉棒系统内固定稳定性,经椎弓根打压植骨可有效增加伤椎的骨量,恢复椎体高度,预防后期椎体高度丢失。在伤椎椎体内打入椎弓根钉的短节段固定是安全有效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入路减压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行稚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腰段脊枉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后入路经伤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同时行椎管环形或次环形减压、短节段或长节段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83例,其中59例获得随访。术前及随访时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比较术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程度,同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无植骨操作所致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无感染。CT检查显示椎体内植骨块融合良好。结论:后路行椎管减压及内固定的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内植骨,能够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损伤阶段的前、中柱的稳定性,也能预防术后远期发生椎体塌陷。局部自体骨取材方便,较异体骨费用低廉,较取髂骨并发症少,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3月进行治疗的12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组)60例和对照组(AF系统内固定组)60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脊髓功能恢复程度及术前术后脊柱畸形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脊髓功能恢复程度及术后脊柱畸形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经椎弓根减压椎体打压植骨椎弓根重建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及与全椎板切除术的疗效对比。方法:把我科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30例病例分为2组,分别采取经椎弓根减压椎体打压植骨椎弓根重建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均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对手术效果及康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发现,经椎弓根减压椎体打压植骨椎弓根重建组在伤椎高度与Cobb角与全椎板切除减压组无明显差异,但前者较后者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椎管占位率低,内固定无断裂松动。结论:经椎弓根减压椎体打压植骨椎弓根重建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胸腰段脊椎骨折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34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并进行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Cobb角的变化以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比较.结果 术后即刻及术后半年的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半年进行脊髓神经功能分级评定显示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是治疗胸腰脊椎骨折并神经损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后路Moss-Miami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3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施行后路Moss-Miami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固定,对椎管变形和脊髓神经根受压则行减压。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3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无断钉、断棒;伤椎前、后高度及脊柱后凸角度(Cobb's角)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按Frankd分级评定,5例脊髓损伤术后分别提高1~2级。结论:后路Moss-Miami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对46例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植骨术,并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椎体高度恢复及椎管截面积进行分析。结果随访8-36个月,平均20个月,神经功能平均恢复1.6级,椎体高度平均恢复到正常高度的95%以上,无一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结论早期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复杂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腰椎多节段复杂骨折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方法,恢复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弯曲,使后纵韧带复张,椎管间接减压或有限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折共21 例.观察治疗效果并随访.结果 术后椎体高度、脊柱生理弧度明显恢复,经3个月~6 年随访,复位后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断钉、断棒, Frankel 分级获1~3 级恢复.结论 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影响脊柱稳定性,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能够恢复脊柱稳定性及生理弧度,为改善神经功能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3.
王平  王彦平 《宁夏医学杂志》2013,(12):1208-1209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后路手术入路椎管减压、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病椎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3例。测量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病椎椎体高度,并对神经功能进行Frankel评分,评价患者疗效。结果 23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时间6个月~2年。病椎前缘术前高度为30%~75%,末次随访时为8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器无松动及断裂。术后神经损伤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有2例A、B级未恢复,B级1例恢复到D级,C级2例恢复到D级、2例恢复到E级;D级11例9例恢复到E级,2例无恢复。结论钉棒系统内固定能达到满意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有利于脊柱骨折及损伤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板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指征及治疗效果。方法经后路切开,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67例,其中,两节段以上4例。结果经12~48个月随访,平均24.5个月,术后骨折均复位满意,有神经损伤者大部分有所改善,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结论对胸腰椎骨折出现机械性、神经眭或混合性不稳定者,需及时治疗,经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高志成  郭素银  陈晓斌  郝夏 《医学综述》2011,17(7):1113-1115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加后路横突椎板间植骨或伤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骨折48例。结果经9~24个月的随访,48例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33%恢复到术后的94%,Cob角由手术前的平均24°降低到手术后的平均4°,椎管内骨块复位率达91%。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固定脊柱及椎管减压的目的,后期随访椎体高度及Cob角丢失率低,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60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分别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内固定组)和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植骨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伤椎后凸畸形角(Cobb′s角)、患椎楔变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的变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结果⑴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小于植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⑵内固定组与植骨组术后当时,术后3~6个月,内固定取出前以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s角以及患椎楔变角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内固定组术前及术后ODI评分与植骨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内固定组ODI评分明显高于植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有效,符合脊柱外科的生物力学原则,可有效降低后路手术后受伤椎体再次塌陷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2007年8—2014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49例,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结果经过10个月~23个月,平均(12.5±2.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至末次随访时,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8例,C级10例,D级11例,E级17例。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获得良好的脊柱稳定性,明显改善损伤脊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并植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后路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填充自体骨颗粒,伤椎植入椎弓根钉,结合上下相邻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3例.结果 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椎体高度恢复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恢复伤椎椎体正常的骨小梁结构,恢复伤椎的生物力学强度;伤椎椎弓根钉分散内固定的承载应力,达到脊柱稳定的目的 ;两者联合应用可降低后期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矫正度丢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韩丹  何志勇  罗季阳  李轩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91-91,95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术后6-18个月回访,2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术前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47.3%对比术后2d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91.3%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89.7%对比术后2d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91.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达到良好复位、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森  王翔  侯勇 《医学综述》2009,15(20):3194-3195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和脊髓损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112例胸腰段椎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患者术后1年内全部愈合,6个月内骨性愈合88例,早期复位率90%~99%。结论对胸腰段椎体骨折早期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伤椎椎体植骨加椎管减压术或单纯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伤椎椎体植骨术,可获得满意的脊柱矫形和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