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霞 《编辑之友》2010,(9):34-35
一本好书,必然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内容为"本",好的图书内容精准、知识系统丰富,能给读者指导和启迪;形式为"辅",简洁大方、契合主题的设计能为图书增光添彩.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近年来引进翻译了一系列国外医学经典译丛图书,基本上都是专业领域内的权威著作,有的甚至被誉为专科医师必读的"圣经",如<格氏解剖学><尼尔森儿科学><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等.  相似文献   

2.
2006年初,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5]809号)文件,20余本<国外医学>系列期刊更名为<国际医学>系列杂志,并启用新的封面、新的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和新的标识.  相似文献   

3.
荣西 《出版广角》2021,(10):56-58
现代社会,读者的阅读水准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图书封面设计和图书内容必须达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以适应纸媒和互联网的双重要求.封面设计者在展现医学类图书严谨和特殊性创意时,既要深化医学图书的意境美感,也要拓展意象空间.封面设计者应主动赋予封面主题现代化表达,达到瞬间抓住读者视线,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促使读者切实感受到知识获得感.  相似文献   

4.
杂志的封面文章是一份杂志的"门脸",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因此,办好一份杂志必须先做好封面文章.1998年4月创刊的<财经>杂志在我国现存财经类媒体中具有较强的特色与个性,<基金黑幕>、<银广厦陷阱>、<庄家吕梁>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是该杂志成功的一大因素.而封面文章正是这类财经深度报道的载体.本文以2002年至2003年10月的<财经>杂志封面文章为例,从其报道思路和报道组织方式两个层面对其特色做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5.
温州都市报推出时尚休闲定位的<第六天>周刊三年多以来,具体版面和栏目的设置经历了很多次的调整,而"百业丽人"栏目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直保留的栏目.163期<第六天>周刊的封面,除了主题策划外,基本上固定以"百业丽人"周刊为封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同时颇受读者肯定的栏目风格.  相似文献   

6.
目前医学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主要存在保守意识过重,色彩运用不当,文字内容千篇一律,图片单一不变等问题,针对这样的现状,本文提出三点建议:背景色彩运用与整体布局设计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图片反映出期刊的重要内容;文字运用强化读者印象.本文还对医学科技期刊的封面的要素进行归类,阐述了如何利用医学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提升期刊的品位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7.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统计,到那时为止,茨威格是作品被翻译成其他语种最多、发行量最大的德语作家.最近,由于徐静蕾改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得奖,茨威格再次受到中国观众和读者的关注.在中国,茨威格最为读者熟知的作品是他的中短篇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看不见的收藏>,<马来狂人>等都是读者耳熟能详的名篇.除了小说,茨威格还撰写了不少传记作品和历史著作,如<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昨日的世界>、<异端的权利>等.读茨威格此类作品,可以得到与他的小说不同的享受,概括起来说,就是同时感受他思想的魅力和文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法新社(AFP)     
[2009年4月13日报道]<洛杉矶时报>上星期四在封面以新闻形式刊登一篇广告,激怒了该报的记者、编辑以及读者,但出版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份享有盛誉的严肃大报,<南方周末>每年的新年献词,或震撼如<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或大气如<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或动情如<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因为我们爱得深沉>,或悲悯如<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都是极富特色与震撼力的.也许很多读者仍然记得那句曾经震撼我们心灵的"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报摊上刮起了一股"新"风,目前市面上有<新周报>(湖北)、<新传奇>(湖北)、<新风采>(湖南<当代商报>)、<新看台>(四川<读者报>)、<新探索>(内蒙古)、(<新发现>(湖北<科技信息快报>)、<新天下>(武汉出版集团)、<新视点>、<新视野>、<新揭秘>等十几种文摘周刊.从外观上看,这些"新"字头周报通常采用4开铜版纸制作封面和封底.  相似文献   

11.
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以下简称<年表>),内容宏博,体例严谨,为清史研究者所广泛征引,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订补之处,因此近年来不少学者属文,致力于此,颇有建树,如:哈恩忠<<清代职官年表>勘误一则>[1],考订了吉林将军恒秀的革职时间.任恒俊<钱编<清代职官年表>咸同督抚年表校勘>[2]亦着力于勘补更正<年表>在时间记载上的错误.笔者认为,除了主要勘补是类错误或疏漏外,尚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出现了“快餐化”的趋势,报纸的医学科普专栏,也应该顺应这种变化,为读者制作出符合“现代口味”的医学科普“快餐”。其制作方法,大体有三: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传统的科普文章,尤其是专家写的科普文章,往往从“盘古开天地”讲起。比如介绍一种疾病,他们会从这种病的发病率、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预防、治疗等等全方位地介绍。一篇文章,洋洋洒洒,没有2000字下不来。试想,现在的读者,谁会耐着性子,把这样的文章从头到尾地读完。何况文中还有一堆读不懂的医学名词和概念。据我们调查,对于一般读者而言,读…  相似文献   

13.
自1987年<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1]和正式规定[2](以下简称<规定>)公布以来,各行各业各部门,尤其是监督部门、新闻出版部门和单位,为贯彻这一规定,有的召开宣传贯彻会要求强制执行,有的制定了实施细则与规范[3、4],有的编写教程[5]组织办班培训,有时将数字用法列为书刊评比的重要指标[6],"总的原则是: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5],不平等的是决没有"凡是可以使用汉字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汉字数字"一说,对汉字数字大有"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架势.  相似文献   

14.
钱君匋先生于1927年进入上海开明书店任音乐美术书籍编辑兼装帧设计,先后为茅盾主编的<小说月刊>、叶圣陶主编的<妇女杂志>、周予同主编的<教育杂志>、杨江主编的<学生杂志>画封面、题头、尾花;后为鲁迅的<艺术论>、<十月>、<死魂灵>等作书面,深得其赞赏.此后,郁达夫、郑振铎、胡愈之、巴金、周作人、曹禺等名家皆请钱君匋创作并设计书封面,一时有"钱封面"之称.累计到20世纪90年代初,钱先生的书籍封面作品约有1700件之多.  相似文献   

15.
在1981年的全国书籍装帧展览会上,陈列了一批新颖别致的佳作.其中,长篇历史小说<曹雪芹>的封面,吸引了很多美术工作者的注意:在沉着典雅的底色上,三方斑驳的图案多么古朴疑重,三个老宋体字组成的书名多么道劲严谨!下部一方印章,一排反白黑体字既延续了图案,平添了装饰美,又为小说做了简洁的提示,使整个效果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明的民族风格.这件封面的设计者,就是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家曹辛之先生.  相似文献   

16.
关于GB/T 7714-2005排印错误的说明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近读<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发表的<"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排印错误>[1]一文,发现文中指出的10处错误或疑问有8处是不正确的或属于误解.为便于大家正确使用新标准[2],我们特作如下说明.  相似文献   

17.
档案鉴定的不同视角:文献战略和档案鉴定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的几年,<档案>②和<美国档案工作者>(及其他档案杂志)的读者接触了大量关于档案鉴定理论的著作,绝大部分是对文献战略的反应或包含文献战略.本文的目的是描述一套连贯的档案鉴定原则.  相似文献   

18.
"新闻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我不记得什么人这样说过,拿它来形容今年的图书零售业倒是十分恰当.八月间<中华读书报>与<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山西省介休市新华书店向看书的读者收"看书费",每小时一元.九月初,<光明日报>、<北京晚报>报道北京中关村国营与民营两大书店的"折扣战"拉开序幕,书业界忧虑,读者高兴,引发许多评说.紧接着<中国新闻出版报>对久负盛名的王府井外文书店的"变脸",部分店面受到金银珠宝的挤压有一组文字,既报道又评论,跟着又有<北京图书节名社新书五折卖>(见<中华读书报>).如此种种,可以归结到一句话:图书销售走向市场经济这一回是真格的了.  相似文献   

19.
新闻杂志是报道、解释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的杂志,形式以深度报道和评论为主.封面相当于新闻杂志的"头版",是新闻杂志的"门面".一些世界知名的新闻杂志,如美国的<时代>、<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英国的<经济学家>等,都很重视杂志封面的设计制作.在我国,一些新闻杂志也在借鉴国外新闻杂志封面设计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模式,体现出不同于其他新闻杂志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所谓"厚报",即"成叠的报纸".厚到什么程度?以报社的实力和实际需要而各有所厚.如今,一份报纸已经由过去4个版、8个版,转眼间发展到40个版、80个版,甚至100个版以上,如<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国外的报纸如<今日美国>、<费加罗报>、<太阳报>等都是厚报的典型.可以这样说,当今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和报业竞争是厚报出现的必然结果,当然,这也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不断向信息化迈进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