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志宏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170-171
目的:观察结膜瓣遮盖术联合结膜下注射氟康唑治疗重症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3眼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疗效,其中有外伤史21眼,原因不明者2眼。所有患者在感染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均清除所有坏死组织,结膜瓣遮盖病灶,后结膜下注射氟康唑治疗。结果:患者20例20眼1次手术治愈角膜溃疡。1例于术后1周前房积脓逐渐增多,结膜瓣溶解脱落,再次手术得到控制。2例因感染无法控制,手术后2周患者强烈要求下摘除眼球。23例中21例通过结膜瓣遮盖术联合氟康唑结膜下注射达到治愈角膜溃疡,保存眼球的目的。结论:对于重症真菌性角膜溃疡,结膜瓣遮盖术联合氟康唑结膜下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进一步行角膜移植术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
马剑晴 《护理学杂志》2011,26(24):46-47
对39例(39眼)真菌性角膜溃疡分别采用单纯病灶清除、病灶清除联合羊膜移植或病灶清除联合结膜瓣遮盖等手术治疗,并结合规范化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手术配合指导和术后眼部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34例患者一次手术后角膜感染症状得到有效控制;2例眼术后1周内接受二次手术,角膜感染得到控制;3例角膜穿孔继发眼内炎行眼球内容摘除术.提出手术治疗对有效控制真菌性角膜溃疡有重要意义,对挽救患者眼球解剖及功能完整性有重要价值.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有效的术后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角膜溃疡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大部分患者经过药物保守治疗可以治愈,但有些患者经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其他治疗方法如配戴角膜接触镜、角膜移植等,存在难以推广和效果欠佳等问题。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7年5月对16例较难治愈的角膜溃疡且溃疡较浅的患者采取羊膜移植的手术方法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16眼),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为23~62岁,平均年龄33岁,右眼9例,左眼7例。其中细菌性角膜溃疡5例,病毒性角膜溃疡9例,真菌性角膜溃疡2例。视力为眼前指数~0.2。眼部检查见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上皮缺损,角膜溃疡直径在6 mm以下,炎症浸润限于角膜基质层,前房无积脓,经药物治疗2周以上未见明显好转。1.2羊膜的制备与保存:羊膜取自健康孕妇剖宫产的胎盘,在无菌条件下从绒毛膜上撕下羊膜,冲洗干净后剪成2 cm×2 cm的小片,用400 U/ml的庆大霉素冲洗,浸入90%的甘油脱水24 h后转入另一甘油瓶中置4℃冰箱备用。1.3手术方法:行球后麻醉,用显微手术镊及棉签对溃疡清创,将溃疡边缘粘附不牢的上皮一同去除到周围健康组织区。将处理过的羊膜再加以修剪,使其大小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单纯切除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翼状胬肉76例76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0眼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B组36眼行单纯胬肉切除术.76眼随访时问2-4年,平均(27±2)个月.根据Prabhasawat提出的术后分级方法.进行裂隙灯随访.评定结果:A组37眼取得根治性治愈(占92.5%),复发3眼(占7.5%).B组23只眼取得根治性治愈(占63.89%),13眼复发(占36.1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较好地防止胬肉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羊膜移植联合切除术在治疗初发翼状胬肉上的预后恢复情况以及美容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43例(167眼)初发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73例,86眼)和对照组(70例,81眼)。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胬肉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胬肉切除配合羊膜移植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美观程度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患眼治愈率为96.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患眼复发率分别为0.00%、2.33%、5.81%,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4.94%、9.88%、1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出现瓣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1.16%,未见有移植区充血以及移植瓣不透明发生,对照组中出现移植区充血、瓣下积液以及移植瓣不透明的机率分别为8.64%、6.17%、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羊膜移植配合切除术治疗初发翼状胬肉的患者预后恢复情况以及美容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更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结膜瓣遮盖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基层医院行结膜瓣遮盖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实用性及效果,探讨手术技巧。方法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18例,患者在药物治疗无效时,行结膜瓣遮盖治疗,观察术后能否保住眼球,恢复一定的视功能。结果18例中17例随访1~3个月保住眼球,视力恢复至眼前手动或指数。1例角膜坏死,溃疡扩大,结膜瓣退缩,行球内容物挖除术。结论结膜瓣遮盖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是基层无角膜移植条件的医院挽救眼球,恢复视功能,疗效可靠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羊膜遮盖治疗急性轻、中度眼表烧伤的临床价值及其显微手术技术.方法 将Ⅱ~Ⅲ度角膜烧伤、伴或不伴部分角膜缘Ⅳ度烧伤的病例分别接受羊膜遮盖术(21眼)或药物治疗(13眼).对4例在羊膜部分溶解、眼表面已经上皮化时取下羊膜进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羊膜在遮盖术后5~10[平均(11±2)d]局部溶解和脱落.羊膜溶解后暴露的角膜很快上皮化.角膜缘破坏>1/2周的患眼在角膜缘的坏死侧出现少量新生血管或有菲薄的新生纤维血管膜侵入角膜.术后视力提高1至6行,平均(3.3±1.2)行.电镜结果显示:羊膜植片溶解,浸润的多形核细胞较少且发生大比例凋亡.药物治疗组4/13眼角膜表面进行性溶解,其后进行了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其他眼发生不同程度的睑球粘连和角膜表面大量假性胬肉.结论 羊膜遮盖可以减少轻、中度角膜急性烧伤期的炎症反应和角膜深层新生血管形成,阻止眼表的进行性溃烂和融解,甚至还可促进角膜缘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美容效果。方法:选择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46例53眼,在显微镜下行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术后观察3~24个月。结果:本组共46例53眼,51眼术后舒适,角膜、结膜面光滑平整,表面无充血,无新生血管及翼状胬肉组织再复发,眼部美观改善,复发2眼,复发率为3.77%。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再复发率低,创面修复好,安全可靠,眼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羊膜覆盖治疗角膜结膜原位癌(Bowen病)的临床效果,总结显微手术经验,为Bowen病手术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5例(45眼) Bowen病患者,显微镜下行羊膜移植联合羊膜覆盖治疗,观察创面上皮愈合及复发情况,统计手术成功率,术后行视力检查。结果 45例(45眼)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羊膜移植片与角膜、巩膜表面贴合良好,未见出血及感染。所有患者2周内上皮完全愈合,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所有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 0%。39例(39眼)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6例(6眼)视力保持不变。术后平均视力(0. 65±0. 20)显著优于术前(0. 45±0. 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 682,P=0. 000)。结论羊膜移植联合羊膜覆盖治疗Bowen病疗效确切,可不同程度改善患者视力,是治疗Bowen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显像系统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在支撑喉镜声带息肉切除术中运用鼻内镜帮助暴露. 结果 128例中,100例(78.1%)治愈,28例(21.9%)有效.Ⅰ型50例中治愈43例(86%),有效7例(14%);Ⅱ型40例中治愈38例(95%),有效2例(5%);Ⅲ型38例中治愈19例(50%),有效19例(50%).Ⅰ、Ⅱ型治疗效果明显优于Ⅲ型(χ2=13.442,20.057;P=0.000).随访5个月~4年,平均2年,无复发和并发症. 结论在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手术中运用鼻内镜能减轻对患者创伤性操作,并缩短治疗时间,避免或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对35例(35眼)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患者行病灶切除联合多层新鲜羊膜填塞术,术后配戴亲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术后随访6~14个月,35例(35眼)术后1周感染控制,刺激症状缓解,溃疡灶未向深层发展.术后1个月羊膜与溃疡面融合,眼表恢复稳定,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随访期间无1例复发.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病情观察,做好术眼护理,防治羊膜层间积液、术后感染、羊膜下出血等并发症;出院做好术眼自我护理、生活指导、复查教育,对确保手术效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生石灰所致的眼化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所在医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生石灰所致的眼化学烧伤患者24例,均为全角膜烧伤。将2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4例与对照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比较两组视力;角膜新生血管、混浊度以及厚度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视力比较,在统计学上(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月、6月角膜新生血管、混浊度以及厚度情况比较,在统计学上(P0.05)。结论: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生石灰所致的眼化学烧伤,可以改善患者的视力,改善角膜新生血管生成、混浊度以及角膜厚度,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52眼)初发翼状胬肉患者施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观察术后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 46例(52眼)患者创面愈合均良好,无1例出现感染及移植片排异反应,术后随访6~12个月,复发2眼,占3.8%。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是简便、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逆向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取76例82眼翼状胬肉患者,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逆向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术后角膜愈合情况,羊膜移植片存活、胬内复发率等指标.结果:76例82眼复发4眼,复发率为4.8%,术后不适症状轻,持续时间短,角膜创面修复时间短.结论逆向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低,角膜创面修复快,有效阻止异常组织及新生血管长入角膜,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遮盖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已确诊为弱视(9~16岁)的门诊患者140例168眼,并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86眼和对照组70例82眼,所有患者均进行验光配镜纠正,及遮盖疗法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胞二磷胆碱250mg肌肉注射,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86眼中,总有效率为95.35%(82/86),其中基本治愈42眼;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59%(71/82),其中基本治愈34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遮盖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大龄儿童弱视不但能持续提高视力,而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少,还能延长视觉发育期,是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维持大鼠生理需要最短移植肠管长度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维持大鼠生理需要最短移植肠管的长度。方法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肠切除组(切除组):分别切除大鼠小肠远端的80%(切除Ⅰ组)、70%(切除Ⅱ组)和60%(切除Ⅲ组)及盲肠;同系原位小肠移植组(移植组):切除受体全小肠及盲肠,分别移植小肠近端的20%(移植Ⅰ组)、30%(移植Ⅱ组)和40%(移植Ⅲ组);每组6只。观察大鼠术后体重变化,定期采血检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h)的变化,定期做麦芽糖吸收实验;移植组动物死亡时取移植肠管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切除Ⅰ组和移植Ⅰ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4.8±1.3)d和(9.2±1.6)d死于营养不良。切除Ⅱ组4/6只和切除Ⅲ组全部、移植Ⅱ组2/6只和移植Ⅲ组4/6只大鼠存活超过30d。术后30d时,切除Ⅱ组与移植Ⅱ组、切除Ⅲ组与移植Ⅲ组相比,大鼠的体重增长、血清Tp、Alb、Tg、T-ch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切除大鼠全小肠及盲肠后,至少需要移植30%的近端小肠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重建眼表疗效,以及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对角膜屈光状态尤其散光的改变。方法:单侧原发性翼状胬肉43例43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B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两组均行术前及术后2wk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的检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术后2周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相比,术后2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取材方便、安全,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术后复发的概率,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可使角膜屈光改变,可以提高视力,降低散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结膜遮盖术治疗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19例(19 眼)确诊角膜溃疡患者,经2~3周全身和局部用药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者.用结膜遮盖术遮盖角膜溃疡面,随访3~8个月,平均5.8个月.结果:2例因结膜瓣回退;行二次手术成功.17例一次手术成功.结论:结膜瓣遮盖术治疗对药物无效的经久不愈的角膜溃疡,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应用显微技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确诊青光眼89例(92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做5 mm × 4 mm以角膜缘为基底的1/2巩膜厚板层巩膜瓣,将含有(0.25~0.33)mg/ml丝裂霉素C棉片置于结膜和巩膜瓣下3~5 min,再以大量平衡盐溶液冲洗,前房穿刺,切除小梁组织2.5 mm×2.0 mm,剪除周边虹膜少许,巩膜顶端缝合2针,两侧缝经角膜的调整缝线各1针.结果 随访3~12个月,平均8.9个月,视力不变者64眼(69.57%),视力提高者22眼(23.91%),视力下降者6眼(6.52%).术后随访期末平均眼压(1.36±0.46)kPa(1 mmHg=0.133 kPa),眼压控制于2.79 kPa以下,Ⅰ、Ⅱ型功能滤过泡80眼(86.95%),非功能滤过泡12眼(13.05%).Ⅰ度浅前房2只眼,Ⅱ度浅前房3只眼,无出现Ⅲ度浅前房,浅前房发生率为5.43%.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可减少巩膜瓣瘢痕,能主动调节房水滤过量,促进功能滤过泡形成,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文眼线致伤角膜的综合疗法,观察罗哌卡因添加右美托咪定混合液球结膜下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84眼)文眼线致角膜损伤者,用0.75%罗哌卡因添加右美托咪定混合液行表面麻醉,再行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四环素可的松眼膏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辅助综合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48h内症状消失者31例(62眼),占73.8%;25~72h症状消失者11例(22眼),占26.2%。所有患者视力均未受影响,球结膜混合充血消失,角膜上皮完整修复愈合,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未出现并发症,均完全治愈。结论:罗哌卡因添加右美托咪定在文眼线致伤角膜中可起到止痛、消炎等作用,术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