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8月3日,在广州白天鹅宾馆亨氏美味源(广州)有限公司郑重对外宣布,正式委任以创制“阿一鲍鱼”享誉全球的世界御厨杨贵一先生(阿一)为亨氏美味源金唛系列代言人,并向市场隆重推出得密酱、甜酸酱、甜辣酱、金唛蒸鱼鼓油、金唛儿童豉油和金装鸡粉6款新产品,阿一在试用完全唛系列产品之后,对其一流的品质和纯正的滋味赞不绝口,欣然接  相似文献   

2.
傅子宴  邓波 《新食品》2007,(3):85-89
他曾经为“百龙”之首。组合了一家超强实力的调味品经销商联合体;他年过四旬下海,创出响当当的牌子。至今创业激情不减;他做着调味品生意。体会着商业人生的味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数月前,一位住在上海的朋友,半夜打来电话称,有人愿友情出让一粒稀世珍宝——夜明珠,该珍宝已经鉴定、价值以亿圆人民币计,因系铁磁般的“友情”,货主宁可“赔本”、“出血”,只象征性地收取数百万圆,我问他,是他自己欲购买,还是要我为其寻找买主儿,他告诉我,是有人向他的一位可以称得上是“大款”的朋友“献宝”。我笑了笑说:“既然是大款,大概钱多得无处花,就让他当一回冤大头吧!”  相似文献   

4.
事件是由于意大利食品监管机构发现从英国第一食品公司出口的调味品中含有可能致癌的红色素“苏丹红一号”引发的。英国食品标准局接到通知后便发出食品安全警告,同时表示,这种调味品已经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法国、希腊、爱尔兰、丹麦、荷兰、塞浦路斯、比利时、格林纳达、巴哈马和安提瓜等地。“苏丹红一号”是一种红色染料,一般用于有色溶剂、燃油、鞋油等物质中。英国和欧盟各国均禁止在食品中使用这种色素。英国食品标准局说,“苏丹红一号”会增加食用者患癌症的风险,目前无法确定一个安全度或将这种风险进行数量化。今年1月28日,一家…  相似文献   

5.
“吧”作为一种舶来品,早已潜入中国城市的每个角落,酒吧、迪吧、陶吧、奶吧、果吧都为世人熟知,现又出现了“恒顺醋吧”这一新生另类。由于处于“非典”醋热销的异常时期,“醋吧”立即引起社会关注,议论纷纷,有不少人士认同并大加赞赏,要求加盟。但也有不少人不以为然,然而“恒顺醋吧”却从上海迅速拓展到了南京、杭州、西安和温州等城市,现今共计开设12家,一时间“新健康,醋生活”的“恒顺醋吧”新概念在大江南北被广为传颂。实践证明,恒顺突破调味品的传统营销思维,创造性地建立出的“醋吧”这一全新营销模式并非好景不长,而是越来越广地受到业界以及消费者的推崇和认可。  相似文献   

6.
张子光师傅一年前还在一家国际知名的调味品生产企业担任厨艺代表,但他现在却放弃了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对此他说:自己还是喜欢早些年“跑江湖”的那种感觉。曾经有许多年,张子光都在南上北下地外出跑滩,这些不仅丰富了他的阅历和见识,还让他的某些原本地道的老川菜,也多出了一种朦胧的“江湖”味道。  相似文献   

7.
试论当前我国酱油生产的技术状况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提出了我国酱油生产技术三个时期的看法。认为:经历了“自然酿造技术时期”,当前还处于“传统生物技术时期”,正在逐步注入新技术,向“现代生物工程时期”演进。酱油是一种特殊调味品,人们期待提供廉价有效的营养、保健的调味品。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味品中"对位红"含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建立了调味品中“对住红”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调味品样品用乙腈超声提取,以SB-C18柱作为分离柱,用乙酸溶液/乙腈(30:70)为流动相,流速0.7mL/min,波长482nm,进样20μL进行液相色谱分析。在10~100μg/kg范围内,方法回收率在83.1%~98.6%之间。最低检测浓度可达5μg/kg,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9.
苏勇 《新食品》2007,(29):31-32
在近江食品批发市场没有人不认识张国良,旁人给于这位年轻的浙江国良干菜调味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评价是:脑袋灵光、富有眼光。目前,张国良的国良干菜批发是近江食品批发市场做得最大的一家。不过,这位经销商却不怎么“本分”,他已经有四个属于自己的注册商标,多个产品系列,全国各地都有他的贴牌厂家在为其生产调味品。  相似文献   

10.
"郫县豆瓣"剖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从现代发酵调味品科研与生产的视角出发,论述了“郫县豆瓣”的产地范围、气候环境、原料特点、工艺特征、执行标准等现状,着重针对目前业内对“郫县豆瓣”认识的7个误区,进行了遂一分析和论证,阐明了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郫县豆瓣’研究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论传统发酵调味品生产工艺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由于传统发酵调味品成份复杂、风味要求高,认为生产优质传统发酵调味品“多菌种发酵”是传统发酵工艺的内因,“低温混合发酵”是其条件。并举例说明要创新传统发酵调味品,必须深入发掘传统工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赵蕊阳  罗月婷 《新食品》2006,(10):33-34
中国调味品协会最近公布的资料显示,我国调味品年总产量已经达到1000万吨,每年的增长幅度连续十年超过10%,2006年调味品行业的产值将达400多亿元。对于“小产品大市场”的调味品行业来说,需要尽快让自己的软肋“硬”起来,才能适应新的形势,谋求更大的商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试论酿造调味品集团化的关键沈子林(浙江绍兴市酿造厂312000)近来,酿造调味品行业出现了“集团化”、“公司化”、“总厂”化这个新的局面,这是振兴酿造调味品行业的重要途径。但是要搞好,笔者认为关键是集团(公司)应具备质量保证体系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下面...  相似文献   

14.
借2007秋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的东风,2007年10月9日、10日哈尔滨三五味业集团与黑龙江省调味品工业协会、《中国调味品》杂志社共同主办的“中国复合调味品产业发展论坛”在哈尔滨三五文化中心举行。本次论坛旨在加快中国复合调味品的发展,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安全,为广大经销商提供准确的信息。在历时两天的会议上,黑龙江省调味品工业协会会长、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院长石长波博士和黑龙江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二站站长、中国调味品杂志社社长张蕾分别以“我国复合调味品现状与发展趋势”和“调味品产业及安全问题”为论题发言。本期节选他们的发言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雷东 《中国食品》2006,(6):8-49
“麻辣味”简单地讲,就是指由各种麻味,辣味和麻辣味调味品为主要调料,在烹饪过程中相复合所产生的味道。其在烹饪中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作为调味的一个方面,其在中餐调味中,是北方地区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口味。其广泛用于各种冷、热菜式,主要应用于以家禽、家畜、水产、野味、蔬菜、豆类、菌类及豆制品等为原料的菜肴。由于“麻辣味”在中国北方地区的菜肴中运用较为广泛,在这里我们将其作为一种“味型”来研究,可使其系统化,可以使司厨者更为明确地了解和掌握其内在的规律性,使之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6.
近日,从山东省食文化研究会安全调味品论坛上获悉,一种可使烹调安全化的新型调味品——大厨四宝“味香素”在该论坛上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7.
我国酿造调味品行业的"九五"回顾与"十五"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九五”行业发展回顾与评价“民以食为天 ,食以味为先”。随着经济发展 ,人们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对酿造调味品 (酱油、食醋 )也出现了不同层次新需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 ,需解决从无到有 ,解决本地无生产工厂或因商品流通渠道不畅不易购买的问题 ;对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和大、中城市 ,提高质量和风味、增加高档产品则成了当务之急。由于存在这些新的需求 ,所以我国酿造调味品行业的酱油、食醋产量在“九五”期间每年以 10 %的速度递增。“九五”期间行业发展特点如下 :1 1 产品产量呈持续增长的局面 (见表 1)表 1  1996~ 19…  相似文献   

18.
多用途营养调味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美食离不开美味”,调味品主要作用就在于赋予食品良好的色、香、味。目前我国的调味品仍以酿造为主,且产品多为浓体。运输有诸多不便。而一些配制调味品只注意味而忽视了色和营养。本产品克服了以上的不足,既具有发酵调味品的风味和颜色,又具有配制调味品的鲜香味,还具有食用菌的营养,是一种集酿造、配制,营养保健为一体的多用途调味品·  相似文献   

19.
当今餐饮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这自然就要求厨师对菜品不断地创新。平常,我们创制一款新菜较难,但用“调味料嫁接”的方式却比较容易。比如从原有菜点中味型和调味品的变化着手,或嫁接个别味料,或变换一下味型,都会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这种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何尝不是一种创意呢?  相似文献   

20.
素有“江南第一水乡”美称的旅游胜地江苏昆山周庄,有一款叫做“万三蹄”的名肴。凡是到周庄旅游观光的人,在饱览水乡秀美的风光后,无不以品尝周庄的“万三蹄”为快事。相传,“万三蹄”的由来与明代江南首富沈万三有关。这位赫赫有名的巨富原是周庄人,因他理财有道,善于经营,故而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天下”的江南第一富豪。关于他的富有,民间流传说他曾得到一只稀世珍宝“聚宝盆”,因此有取不尽用不完的金银财宝。沈万三的富有令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嫉妒,于是便下令沈万三出资助修南京城墙。沈万三不敢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