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小管间质损害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77例经肾活检诊断的IgAN患者的临床指标及病理改变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比较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IgAN伴有小管间质66例(85.7%),其中轻度36例(46.3%),中度17例(22.2%),重度13例(17.2%)。血压升高、尿蛋白定量增多及肾功能减退、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是IgAN预后不良的临床因素;重度肾小管损害表现为血压、血肌酐、尿蛋白定量等升高。肾小球各项病理指标(血管损害、肾小球总体损害、系膜增殖程度及球性硬化的积分)随着肾小管间质的损害程度增加,病理分级加重。结论IgAN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与血压、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血尿酸水平等临床指标及肾小球病理损害、血管损害呈平行关系。肾小管间质损害能反映IgAN病变的程度,可作为判断预后及干预治疗的重要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2.
胡帅  李秋  张高福  王墨  焦佳 《重庆医学》2015,(11):1501-1504
目的:验证牛津病理分型在儿童IgA肾病(IgAN)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在该院经肾活检确诊的IgAN患儿123例,收集肾活检时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随访终点时的临床表现分为A、B、C、D4级临床结局;最后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23例患儿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最多见(42.28%),其次为血尿合并蛋白尿(24.39%)。4个病理指标评分分别以M1(82.11%)、E1(53.66%)、S0(59.35%)、T0(82.11%)为主;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内增生与血尿程度有关(P<0.01);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内增生、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与水肿发生有关(P<0.05);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节段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与平均动脉压升高有关(P<0.05)。4个病理指标均与24h尿蛋白定量有关(P<0.01);肾小球节段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有关(P<0.01)。随访成功的病例共计84例,临床结局为A级43例(51.19%),B级30例(31.71%),C级8例(9.52%),D级3例(3.57%),只有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与预后有关(P<0.05)。结论牛津病理分型与儿童IgAN的临床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只有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IgA肾病患者尿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与肾小管间质损害及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低相对分子质量尿蛋白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检测34例同步行肾活检诊断明确的IgA肾病尿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结果据SDS‐PAGE法,尿蛋白可分为4组类型:小球性尿蛋白组,生理性尿蛋白组,混合性尿蛋白23×103组,混合性尿蛋白10×103组。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评分、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血清肌酐(Scr)水平比较,混合性尿蛋白10×103组均较23×103组升高(P<0.05)。结论SDS‐PAGE分型10×103组尿蛋白对判断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有临床意义,其作为无创性检测手段,可以作为判断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P选择素(CD62P)和细胞表面糖蛋白(CD44)在儿童IgA肾病(IgAN)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方法】46例IgAN患儿按临床表现分为3组:孤立性血尿组14例,血尿蛋白尿组17例,肾病综合征组15例;按病理分级分为3组:病理Ⅰ+Ⅱ级组23例,Ⅲ级组14例,Ⅳ级组9例。设肾活检正常对照组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肾组织CD62P和CD4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正常肾组织仅有少量CD62P和CD44表达。IgAN患儿肾组织中,CD62P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显著表达,CD44在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均有表达。②IgAN患儿肾组织中CD62P和CD44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不同临床表现组中,肾病综合征组最高,孤立性血尿组最低,且与IgAN患儿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③IgAN患儿肾组织CD62P和CD44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D62P和CD44参与了儿童IgAN的发病和肾小管间质损害,与IgAN的进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尿内白介素-6(尿IL-6)水平与肾小球、小管间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本院肾内科50例IgA肾病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尿的IL-6水平,并对IgA肾病组肾小球、小管间质病理损伤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IgA肾病组尿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gA肾病患者尿IL-6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r=0.35,P〈0.05)、尿NAG酶/尿Cr(r=0.45,P〈0.01)呈正相关,并与肾脏病理中的肾小球慢性病变指数(r=0.32,P〈0.05)、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指数(r=0.28,P〈0.05)、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指数(r=0.41,P〈0.01)均呈正相关;尿IL-6水平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活动性指数无关。结论:尿IL-6水平增高可以反映IgA肾病患者肾小球慢性病变、肾小管间质尤其是近端肾小管的损伤程度,对IgA肾病病情判断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尿自介素-6(尿IL-6)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50例IgA肾病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尿IL-6水平,并对Igh肾病组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gA肾病组尿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gA肾病患者尿IL-6水平与尿NAG酶,尿Cr呈正相关(r=0.45,P〈0.01),并与肾脏病理中的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指数(r=0.28,P〈0.05)、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指数(r=0.41,P〈0.01)均呈正相关,还与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级呈良好等级相关性。结论尿IL-6水平可以间接反映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尤其是近端小管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P选择素(CD62P)和细胞表面糖蛋白(CD44)在儿童IgA肾病(IgAN)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方法】46例IgAN患儿按临床表现分为3组:孤立性血尿组14例,血尿蛋白尿组17例,肾病综合征组15例;按病理分级分为3组:病理Ⅰ+Ⅱ级组23例,Ⅲ级组14例,Ⅳ级组9例。设肾活检正常对照组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肾组织CD62P和CD4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正常肾组织仅有少量CD62P和CD44表达。IgAN患儿肾组织中,CD62P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显著表达,CD44在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均有表达。②IgAN患儿肾组织中CD62P和CD44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不同临床表现组中,肾病综合征组最高,孤立性血尿组最低,且与IgAN患儿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③IgAN患儿肾组织CD62P和CD44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D62P和CD44参与了儿童IgAN的发病和肾小管间质损害,与IgAN的进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林家珍  崔凤  殷佳珍  乐先杰  杨丙奎  曹佑军 《浙江医学》2022,44(20):2184-2188,219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定量评估IgA肾病(IgAN)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IgA肾病的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7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参与者均接受双肾MRI检查,获得肾实质的DKI参数值:平均扩散系数(MD)和平均峰度(MK)值。根据慢性肾脏病临床分期标准分为早期组24例和中晚期组19例;根据肾小管间质损伤积分标准分为轻度组27例和中重度组16例,比较不同组间MD和MK值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IgAN患者肾实质MD和MK值和肾功能指标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积分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评估肾脏MD和MK值对IgAN早期肾脏损害的诊断效能。结果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程度肾小管间质损害各组间肾皮质MD和MK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质MD值对照组>早期组>中晚期组,轻度组>中重度组;皮质MK值对照组<早期组<中晚期组,轻度组<中重度组。IgAN患者肾皮质MD值与血肌酐(Scr)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积分均呈负相关(均P<0.01),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正相关(P<0.01);肾皮质MK值与Scr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积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与eGFR呈负相关(P<0.01)。皮质MD值和MK值在区分对照组与早期组时,AUC分别为0.842和0.844;在区分轻度组与中重度组时,AUC分别为0.719和0.745。结论DKI具有定量评估IgAN患者早期肾脏损害和监测进展的临床价值,有望成为早期IgAN患者的一种影像诊断指标,丰富临床诊断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肾炎Ⅱ号水丸对IgAN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口服牛血清白蛋白酸化水和尾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及葡萄球菌肠毒素B复合方法建立IgAN大鼠模型,观测肾炎Ⅱ号水丸对IgAN大鼠尿红细胞、尿蛋白、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肾小管-间质的表达情况及定量分析。结果肾炎Ⅱ号水丸低、高剂量组上述检测指标分别与雷公藤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炎Ⅱ号水丸对IgAN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不同层面深入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尿蛋白量与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收集328例LN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病理改变根据2003年ISN/RPS的标准进行分型,与患者24h尿蛋白量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328例LN患者各病理类型之间24h尿蛋白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24h尿蛋白量与病理类型存在等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405(P=0.0001);与AI、CI、IAI及TIL也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vL无相关性(P=0.683)。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发现24h尿蛋白量与肾脏病变中的纤维素样坏死,透明血栓.“白金耳”改变,肾小球硬化,肾小管变性、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细胞增殖,新月体,肾小管萎缩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尿蛋白量与肾脏病理改变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合其内在联系可推断肾脏病理改变,指导治疗和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加味固冲汤对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尿蛋白、尿渗透压的影响。方法:94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固冲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our proteinuria,24h Upro)、尿渗透压值,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及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24h Upro均显著降低(t=11.901、8.971,P0.01),尿渗透压均显著升高(t=11.619、5.843,P0.01),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t=5.723、5.255,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有效率为7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7,P=0.016)。两组治疗8周后血清Cys C、β2-MG及尿NGAL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5.710、6.496、3.809,P0.01),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t=10.764、16.111、9.278,P0.01)。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4,P=0.694)。结论:加味固冲汤治疗IgA肾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体征,降低尿蛋白、提高尿渗透压,保护肾小管间质,延缓IgA肾病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402例无症状性血尿患儿的病因。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2例无症状性血尿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收集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血压、临床表现、家族史)、临床相关检验资料[尿红细胞畸形率、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酸、血尿素、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血清补体C3、胱抑素C(Cys C)水平]。115例患儿在超声引导下行肾穿刺活检术,其中97例患儿肾组织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法处理后进行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电子显微镜检查,18例患儿肾组织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法处理后进行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检查(未做电子显微镜检查)。402例无症状血尿患儿中,尿红细胞畸形率>70%为肾小球源性组(n=230),尿红细胞畸形率≤70%为非肾小球源性组(n=172)。97例行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电子显微镜检查的无症状血尿患儿中,24 h尿蛋白定量≤150 mg为单纯血尿组(n=51),24 h尿蛋白定量>150 mg为血尿+蛋白尿组(n=46);经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有IgA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者为 IgA肾病(IgAN)组(n=42),无IgA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者为非IgAN组(n=55)。结果 肾小球源性组中,镜下血尿83例,肉眼血尿147例;病因主要为孤立性血尿(33.5%),IgAN(20.4%),轻微病变(14.3%),急性肾小球肾炎(13.5%)。非肾小球源性组中,镜下血尿63例,肉眼血尿109例;病因主要为感染伴一过性血尿(28.5%)、泌尿道感染(27.3%)、胡桃夹综合征(17.4%)。血尿+蛋白尿组患儿的血清IgA、Cys 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血尿组 (P<0.05);单纯血尿组与血尿+蛋白尿组患儿的血尿素、血尿酸及补体C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gAN组患儿的血清Cys C、IgA水平显著高于非IgAN组(P<0.05);IgAN组与非IgAN组患儿的血尿酸、血尿素、补体C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症状性血尿病因复杂多样,以肾小球源性血尿为主,其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赖于肾穿刺活检;血清Cys C和IgA水平可能对肾脏损害程度和IgAN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IgA肾病患者血清IgA1半乳糖水平,探索其对于诊断IgA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5月至2008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IgA肾病的29例患者纳入IgA肾病组,根据临床表现分成孤立性血尿组(n=14),非孤立性血尿组(n=15),按照Lee病理分级分成3组,分别为,Ⅰ级+Ⅱ级组(n=9),Ⅲ级组(n=9),Ⅳ级+Ⅴ级组(n=11).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18例纳入正常对照组.同期本院儿科非IgA肾病及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其他肾脏病患者18例纳入疾病对照组.3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蚕豆凝集素(vicia villosa lectin,VVL)亲和ELISA法测定IgA1与VVL的结合力,间接反映IgA1半乳糖水平,分析血清IgA1半乳糖水平对于诊断IgA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IgA肾病组血清IgA1与VVL结合力 [(0.34±0.1)U]高于正常对照组[(0.27±0.06)U]及疾病对照组[(0.28±0.07)U],差异有显著性(P<0.05).IgA肾病非孤立性血尿组血清IgA1与VVL结合力[(0.36±0.12)U]高于孤立性血尿组[(0.32±0.08)U](P<0.05).IgA肾病不同病理分级组血清IgA1与VVL结合力比较有差异,其中Ⅰ级+Ⅱ级组最高[(0.39±0.12)U](P<0.05).以正常对照组血清IgA1与VVL结合力的±2s为诊断IgA肾病的临界值,诊断灵敏度为24.1%,特异度为100%,阳性预告值为100%,阴性预告值为45%;以±s为诊断IgA肾病的临界值,灵敏度为44.8%,特异度72.2%,阳性预告值为72.2%,阴性预告值为44.8%.结论:IgA肾病患者血清IgA1半乳糖水平低.检测血清IgA1半乳糖水平对于诊断IgA肾病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性IgA肾病(IgAN)患者肾脏IgM沉积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皮肾活检病理证实为成人原发性IgAN的147例患者,分为IgM阴性组和IgM沉积组,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 与IgM阴性组相比,IgM沉积组患者肾病综合征的例数、24 h尿蛋白定量、24 h尿蛋白/肌酐、尿总蛋白及血尿素氮均明显增加,血白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IgG明显下降,慢性肾脏病(CKD)分期更重,尿转铁蛋白、尿白蛋白、尿IgG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IgM沉积组Lee氏分级Ⅳ级比例增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牛津分类中两组间比较,M、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类中IgM沉积组病理损害更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Katafuchi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IgM沉积组的肾脏病理总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与IgM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脏IgM沉积的成人原发性IgAN患者的尿蛋白程度更高,临床表现更重,肾小球损伤明显,病理表现中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脏总的病理损害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安体舒通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CEI/ARB)在IgA肾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32例经3个月足量ACEI/ARB治疗蛋白尿仍﹥0.5g/d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安体舒通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治疗组给予安体舒通(20mg/d)联合ACEI/ARB治疗,对照组仅给予ACEI/ARB治疗。入组后第1周、4周、8周、12周、6个月、9个月各随访1次。结果经过9个月的治疗,安体舒通治疗组尿蛋白变化率为-43.6%[95%可信区间(CI):-71.2%~-16.1%],对照组尿蛋白变化率为15.1%(95%CI:-18.7%~4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蛋白尿绝对定量在治疗组明显降低(1.5g/dvs.0.7g/d,P=0.008),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1.1g/dvs.1.1g/d,P=0.996)。安体舒通治疗组有9例(56.3%)发生蛋白尿缓解而对照组只有1例(6.3%,P=0.003)。2例男性患者在安体舒通治疗中出现乳房发育,所有患者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CEI/ARB联合安体舒通可显著降低IgA肾病患者尿蛋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雷公藤免煎剂对IgA肾病患者蛋白尿及尿足细胞的影响。方法:64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另给予雷公藤颗粒免煎剂20 g/d冲服,对照组予等量颗粒模拟剂20 g/d冲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尿足细胞阳性率、尿足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nephrin的变化,评价两组降尿蛋白的疗效。结果:降尿蛋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8周、16周、24周,治疗组患者的尿足细胞计数和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尿足细胞计数和尿蛋白定量水平较对照组同期亦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16周、24周,治疗组患者的尿足细胞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在治疗后24周,治疗组患者的尿足细胞阳性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24周其尿足细胞计数和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才出现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nephrin及尿nephrin/尿肌酐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P<0.01)。结论:雷公藤免煎剂能明显减少IgA肾病患者的尿蛋白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足细胞损伤、减少尿足细胞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固本通络方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昆明种小鼠经过12周诱导建立IgA肾病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n=15)、中药组(n=15);另取正常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15)。12周造模结束时开始,中药组按小鼠体质量予固本通络方1.35 mL/(g·d)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均连续8周。第0周、12周和20周时,测定各组24 h尿蛋白;第12周和20周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第20周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eyer小结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细胞信号转导分子(Smad)3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Peyer小结TGF-β、Smad3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测定Peyer小结(IgA+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24 h尿蛋白升高(12周和20周),系膜区IgA沉积,Peyer小结TGF-β、Smad3 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IgA+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中药组各项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固本通络方能有效改善IgA肾病小鼠蛋白尿及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可能与其调节Peyer小结TGF-β/Smad3,进而影响B淋巴细胞IgA类别转换有关。  相似文献   

18.
成人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临床病理分析及预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成人无症状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与病理关系,了解其早期肾功能的变化。方法:54例临床诊断为隐匿性肾炎的患者均行肾组织活检术,肾组织行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同时查肝肾功,血脂,尿蛋白定量,肾功效免,自身抗体,乙肝系列等。结果:单纯性血尿30例占55.5%;余为单纯性蛋白尿11例及血尿,蛋白尿13例,肾脏病理改变以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24例)及IgA肾病(IgAN15例)为主,分别占44.4%,27.7%,余为局灶增生性肾炎(FPGN),局灶段肾小球硬化症(FSGS),IgM肾病,Ⅰ型膜增生性肾炎(MPGN),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EnPGN),51.8%伴小血管炎(28例)。结合临床可见:发作性肉眼血尿多见于IgAN,单纯性蛋白尿多见于MsPGN,早期肾功损害主要见于IgAN,FSGS,28例随访6月至5年,仅2例血Scr轻度升高。结论;成人隐匿性肾炎临床以单纯血尿和/或蛋白尿为主要表现,其病理类型多样,但以MsPGN及IgAN为主,发作性肉眼血尿多为IgAN,单纯性蛋白尿多见于MsPGN,约51.8%伴明显小血管炎,约40%有早期肾功能损害,对于发作性肉眼血尿或单纯性血尿,蛋白尿,肾活检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肾病的临床重要性。方法:分析201例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IgA肾病伴有肾小管间质损害占86.1%,其中轻度损害占47.3%,中度损害占21.9%,重度损害占16.9%,无损害占13.9%。血压升高、尿蛋白定量增多及肾功能减迟是IgA肾病预后不良的临床因素。肾小球各项病理指标:血管损害、肾小球总体损害、系膜增殖程度及球性硬化的积分随着肾小管间质的损害程度增加,二者呈平行关系。结论: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肾病病理改变中广泛存在。随着其损害程度的加重,IgA肾病的病情逐渐加重,提示肾小管间质损害是决定IgA肾病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肽质量指纹图谱(PMF)在IgA肾病和非IgA肾病的分类中是否可行。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分析IgA肾病和非IgA肾病患者的血清肽质量指纹图谱。结果 IgA肾病和非IgA肾病的血清肽质量指纹图谱具有9个差异多肽;其中,最显著的两个多肽峰是4476.46和1968.1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6.18%和79.77%;主因素分析(PCA)表明前8个因素(差异峰)的累积解释变异量超过95%,说明该模型的鉴别诊断能力较MA好L。DI比-T对OF蛋质白谱质技数术据在库Ig,A多肾肽病53和3非8.0I8gA为肾粘病蛋的白分4类同中工,型具的有片可段行;性而,此多技肽术20在82系.7统7为疾α病1-的Ⅱ亚型类胶分原类同中工具型有的广片阔段的。前景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