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改良A/O四点分段进水工艺处理低浓度、低碳氮比市政废水。在进水流量分配比为20%∶35%∶35%∶10%、缺氧/好氧体积比为1∶1、SRT为15 d、污泥回流比为75%条件下,通过调整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研究HRT对污染物去除性能的影响以及确保出水污染物达标的最短HRT与运行策略。结果表明:HRT从8.7 h降低至6 h,对COD、TP的去除基本无影响,但出水氨氮、TN浓度随之升高,并且进水碳源有效利用率以及好氧段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效果随之降低。当HRT为6 h时,通过控制好氧段DO为1.0~1.5 mg·L -1联合在好氧段投加悬浮填料的策略,出水COD、氨氮、TN、TP浓度分别为25.92、1.98、14.5和0.47 mg·L -1;悬浮填料的投加可以优化出水氨氮和好氧段SND效果,且SND比例达到22%,但对进水碳源有效利用率的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曝气生物滤池(BAF)对景观水体的脱氮效果,开发了前置反硝化BAF工艺,考察了其对景观水体的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并与传统BAF工艺作比较。结果表明,前置反硝化BAF工艺对TN和浊度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传统BAF工艺,前者对TN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和88%,而后者的分别为30%和47%;两种工艺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相近,但前置反硝化BAF工艺的出水水质更稳定;对于前置反硝化BAF工艺,当水力负荷为1.42~4.95 m/h时,对COD、氨氮和TN的去除率均随水力负荷的增加而降低;在水力负荷为2.12 m/h的条件下,回流比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但对TN的去除率随回流比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佳回流比为1.5∶1;另外,对TN的去除率随进水C/N值的增加而升高,当C/N6时,系统的脱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分段进水A/O工艺在低DO下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试规模的三段进水A/O生物脱氮工艺,在低DO下处理低COD/TN值(2~3)的小区生活污水,考察了对COD、氨氮和TN的去除效果以及污泥的沉降性能。结果表明,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稳定,平均去除率为87.9%。当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h时,对氨氮的去除率〉98%;将HRT缩短至8h后,对氨氮的去除率仍大于95%,出水氨氮〈5mg/L。由于系统内形成了稳定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使得在进水COD/TN值仅为2~3的条件下,系统对TN的去除率仍可达80%以上,平均去除率为72.4%。此外,在90d的运行中污泥的沉降性能较好,镜检未发现丝状菌。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根据厌氧释磷和反硝化脱氮对碳源的不同需求,采用分段进水A20/MBR组合工艺,研究分段进水对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分段进水优化了进水碳源在厌氧池和缺氧池中的分布,对TN的去除率随分配到缺氧池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缺氧池分配流量增加到0.35Q时,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达到56.8%,较单点进水工况提高了14.0%.分段进水对去除COD的影响不大,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82.3%~85.7%.由于进水中溶解性磷浓度较低,磷主要以胶体态和悬浮态形式存在,通过超滤膜的截留作用,组合工艺对TP的平均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不过采用分段进水后,组合工艺对TP的平均去除率会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5.
利用储碳活性污泥强化反硝化脱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脱氮效果,在SBR进水的缺氧操作结束后取出部分储碳污泥并加以保存,待好氧末返投储碳污泥作为碳源来强化缺氧反硝化反应.结果表明:对TN的去除率可达98%左右,远高于以缺氧/好氧方式运行的SBR;在好氧段的污泥浓度约为3 000 mg/L的情况下,选择缺氧搅拌段的污泥浓度为5 000 mg/L左右能使TN基本全部被去除.SBR经改造后,能有效实现取、返储碳污泥,提高了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6.
SBBR脱氮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序批式生物膜法(SBBR)脱氮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_(Cr)为100~300mg/L,TN控制在40~65mg/L,温度在23~28℃,pH在6.5~7.5左右,好氧段DO为4.0~6.0mg/L,时,所得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先好氧6h,后厌氧3h。运行一个周期,COD_(Cr)、TN去除率分别为90%、71%。其中好氧段TN去除率占TN损失的84.8%,好氧反硝化对整个周期的脱氮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厌氧段脱氮效率较低。DO控制在4.0~6.0mg/L,均可以获得一定的脱氮效果。DO= 5.5mg/L时,TN去除率达70%,脱氮效果最佳。碳氮比越大,脱氮效率越高。且随着进水有机物浓度的增加,TN去除率也相应升高。据此可推定好氧反硝化菌是一种异养型好氧菌。  相似文献   

7.
SBR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及其脱氮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飞  韩洪军 《中国给水排水》2006,22(Z1):406-409
采用内径为300mm、高为650 mm的圆柱形SBR反应器进行试验,采用鼓风曝气,用温控仪控制水温在要求的范围内,由时间程序控制器控制进水、闲置、曝气、沉淀和排水全过程,用DO仪和pH计分别在线判断SBR反应器的运行状况,研究SBR系统对有机物和氮的去除过程及其脱氮效果,同时结合试验数据对有氧条件下反硝化及异养硝化菌进行较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DO浓度控制在3~5 mg/L时,其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明显,脱氮效果最佳,总氮去除率可达80%,COD的去除率达90%.采用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还可以克服污水中碱度不足的现象,由于反硝化不断产生碱度,补充了微生物对有机物和含氮化合物的降解引起水中pH值的下降.当温度为18~25℃时,SBR系统氨氮的去除比较稳定,说明SBR工艺可实现常温同步硝化反硝化.  相似文献   

8.
以农村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现场多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试验,考察分段进水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在最优工况下的氮素变化。结果表明:好氧段一与缺氧段一的最佳进水体积比为4∶1,COD、NH_4~+-N和TN的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20. 2,0. 5和9 mg/L,平均去除率为91. 93%、97. 10%和64. 27%。依靠好氧段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和缺氧段的反硝化过程,出水TN稳定且能够达到地方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9.
以实际生活污水处理为研究内容,考察了不同进水点对A-A~2/O系统生物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进水流量分配对系统去除COD_(Cr)及NH_3-N影响不明显,对总氮和总磷去除则影响明显;缺氧区增加进水有利于为缺氧段的反硝化脱氮提供充足的碳源,进而提高反硝化速率和实现高效脱氮;分段进水有利于碳源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污水厂在冬季脱氮效果欠佳的问题,将水解酸化与反硝化过程耦合于水解池中而形成水解反硝化工艺.在温度为10.3 ~ 17.6℃条件下,利用水解反硝化工艺处理城镇污水,当进水COD、NH4+-N、TN和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46、23.6、36.5和7.3 mg/L时,对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6%、96.6%、75.6%、92.3%;在无外加碳源的条件下,出水COD、NH4+-N、TN浓度均可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通过投加少量化学除磷药剂也可实现TP浓度达标排放.在温度为8℃条件下,水解反硝化工艺中污泥的比脱氮速率是AAO工艺中缺氧池污泥的1.6倍,而反硝化所消耗的碳源仅为缺氧池污泥的81.7%.  相似文献   

11.
绿化率、绿地率、绿视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绿化率、绿地率、绿视率的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其异同,并说明三者在衡量居住小区绿化质量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8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和1根普通混凝土有腹筋T形截面简支梁的抗剪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观察了有腹筋T形截面梁在不同参数变化下梁的斜向裂缝开裂特点和破坏形态;结合清华大学21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fcu=62.7~84.3MPa)无腹筋和有腹筋简支梁的试验研究,综合分析了混凝土强度、剪跨比、预应力度(预压比)、配箍率和纵筋配筋率对抗剪强度的影响及变化规律,通过对66根混凝土强度变化范围为fcu=25.5~84.3MPa的非预应力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回归统计分析,提出了适合于上述混凝土强度范围内、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简支梁(T形或I字形截面)抗剪承载能力的建议公式。  相似文献   

13.
钢筋混凝土材料阻尼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18个试件进行不同柱纵筋和箍筋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材料阻尼值的实验,得到了不同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材料小变形情况下阻尼值的影响规律,具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弦梁结构若干参数对可靠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张弦梁结构的承载可靠性能,采用响应面方法重构出结构的极限状态方程,用一次二阶矩算法计算可靠指标。分析了荷载比例、矢跨比、垂跨比和抗力类变量的变异系数对结构可靠性能的影响。得出了矢跨比基于承载可靠性能的最优值。为张弦梁结构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铁路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学彦  魏秀瑛  韩文军 《山西建筑》2010,36(10):157-158
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根据某铁路工程实例,阐述了铁路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思路和要点,对高性能混凝土在铁路工程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立久 《混凝土》2012,(1):29-32,35
依据砂率计算公式[1]和坍落度计算公式[1-2],由最佳砂率的基本概念出发,分别以坍落度最大、水泥用量最小原则,得到完全一致的满足最佳砂率的砂灰比计算公式。进而提出最佳砂灰比概念,指出确定最佳砂率[Sp]k的实质就是求解最佳砂灰比[S/C]k的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砂灰比满足一元二次方程,它取决于最佳砂灰比参数β=(ρ-1+W/C)(/1+es/ρ)s;而最佳砂率[Sp]k和最佳砂灰比[S/C]k呈双曲线关系,并取决于最佳砂灰比[S/C]k、最佳砂灰比参数β和混凝土密实系数es。引用相关文献试验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高层建筑中分体柱应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青岛百盛大厦工程的计算机分析,结合高层建筑中具共性的一些特点,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对在高层建筑中应用分体柱技术解决短柱问题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论证了在底部加强区采用高宽比小于4的实体柱,仅将上部各层短柱改为分体柱是防止结构脆性破坏的有效措施,而分体柱对结构自振特性、侧移刚度和柱轴压比的变化均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高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步骤,着重讨论了水灰比对高透水混凝土强度和透水性能的影响,指出制备高透水混凝土时,使水泥浆液包裹在骨料表面,而又不产生浆液流动,可为高透水混凝土的制作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海仁  蒋琼 《山西建筑》2008,34(1):73-74
对钢筋混凝土偏压构件的抗扭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从固定压力比和固定偏心率两个角度进行了计算和论述,提出了偏压扭构件优化设计的解决方法,对于钢筋混凝土偏压构件的抗扭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短肢钢板剪力墙选型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总结短肢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钢板剪力墙的优缺点和选型参数,将两者相结合,提出短肢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短肢钢板剪力墙的选型参数,即宽长比、单肢钢板剪力墙的高宽比和宽厚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短肢钢板剪力墙构造形式及设置参数是可行的,能为结构提供必要的抗侧刚度,并能充分发挥钢板材料塑性,实现耗能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