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镇心膏贴敷内关、膻中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3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心宝丸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镇心膏贴敷内关、膻中穴治疗,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疗效及24h平均心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0.1%(30/33),高于对照组的76.6%(23/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后两组平均心率、最慢心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心膏贴敷内关、膻中穴可显著改善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心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用华素片等西药治疗,治疗组用中药内服配合吴茱萸涌泉穴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100%,对照组分别为20%和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能较快愈合溃疡面,减少复发,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咽炎片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咽炎痰凝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7例,两组均给予咽炎片治疗,观察组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结果:优良率观察组86.57%,对照组68.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中医证候评价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咽炎片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咽炎痰凝血瘀型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对照组口服艾附暖宫丸,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7%,对照组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用截敏汤加减内服配合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45例用鼻炎康、雷诺考特喷雾剂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2.2%,对照组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附温阳化瘀复律方口服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阳虚血瘀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阳虚血瘀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给予阿斯匹林肠溶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口服。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附温阳化瘀方(丹参、制附子、桂枝、淫羊藿、巴戟天、薤白、红花、川芎、赤芍、半夏)口服联合中药(肉桂、干姜、细辛、丁香、冰片、葶苈子)穴位(膈俞、膻中、至阳、心腧、内关)贴敷;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心宝丸。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加重0例,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加重0例,有效率为75.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疗效方面,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8例,无效6例,加重0例,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14例,加重0例,有效率为65.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附温阳化瘀复律方口服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阳虚血瘀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21,36(18)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5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3组,穴位贴敷组60例,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口服药物组60例,予复方益母胶囊口服,空白对照组30例,予穴位贴敷无药物的空白贴。结果治疗后穴位贴敷组和口服药物组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和口服药物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穴位贴敷组与口服药物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与口服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穴位贴敷组与口服药物组患者子宫动脉RI、PI、A/B均降低,血清OT、PGF_(2α)、TNF-α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与口服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痛经症状,降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吴茱萸内关、心俞贴敷,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口服心宝丸,每次3丸,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疗效、24h动态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24h平均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后两组24h平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两组疗效相当。结论: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能显著提高患者24h平均心率水平,其改善患者症状与心率水平的程度与心宝丸相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及中药内服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86例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用穴位贴敷,观察组用穴位贴敷及中药内服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指标与钙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G指标、铁与锌含量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及中药辨证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提高免疫功能,调节微量元素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内服配合艾条灸及穴位贴敷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中药内服的基础上采用艾条灸加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单纯中药内服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随访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6.7%,对照组为75.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艾条灸及穴位贴敷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疗效肯定,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胸痹贴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基础治疗)和治疗组(西医基础治疗加胸痹贴穴位贴敷),每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两星期后记录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心电图,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在心绞痛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痹贴穴位贴敷法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表现,安全有效,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按摩疗法配合中药贴敷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18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治疗前均采用开塞露帮助患儿排出宿便。对照组采用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按摩疗法配合中药贴敷治疗。结果:两组治疗10 d后观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2%,对照组为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NO、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治疗小儿便秘有效,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加自制醋调吴茱萸粉末贴敷双侧心俞、内关两穴位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虚血瘀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益气化瘀方加自制醋调吴茱萸粉末贴敷双侧内关、心俞两穴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40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黑蒙、气短、心悸、胸闷等临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各项体征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方加自制醋调吴茱萸粉末贴敷双侧内关、心俞两穴位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每年三伏、三九天予以穴位贴敷治疗6次,连续3年;观察组在穴位贴敷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穴位贴敷及内服中药次数的增加,疗效有提高的趋势。结论: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对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益肺健脾通窍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予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益肺健脾通窍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用益肺健脾通窍中药治疗。结果: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益肺健脾通窍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用益肺健脾通窍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时敏  么传为  睢勇  虞君 《新中医》2018,50(9):182-18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贴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气活血贴穴位贴敷,疗程共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心绞痛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心绞痛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心绞痛疗效总显效率治疗组为70.00%,对照组为3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显效率治疗组为66.67%,对照组为3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贴穴位贴敷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方法,可以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心电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穴位贴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每周疼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7,(5):390-392
目的 :观察灸法配合温肾固泉膏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口服缩泉丸,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灸法配合温肾固泉膏穴位贴敷,两组均治疗15 d。治疗后观察两组排尿功能分级及B超残余尿量,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提高患者排尿功能等级、减少残存尿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法配合中药穴位贴敷对中风后排尿障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健脾理气法内服中药汤剂配合外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餐后不适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口服吗丁啉治疗)41例、中药组(口服中药汤剂治疗)40例、中药联合穴贴组(口服中药汤剂联合外用穴位贴敷治疗)40例,治疗28 d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1)3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症状积分中药联合穴贴组明显低于中药组以及西药组(P0.05);2)中药联合穴贴组总有效率为92.5%,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2.5%,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0.5%。经组间两两比较发现,中药联合穴贴组临床疗效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理气法内服中药汤剂配合外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能较好的缓解临床症状,且疗效优于西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