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泡沫及其基本性质,研究了与驱油作用有关的泡沫的性能及室内实验情况,如流动特性、粘度、稳定性、滤失性能等。阐述了泡沫驱油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它具有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的双重作用。详细论述了泡沫驱油在胜利油田的现场应用及其良好的效果:其中胜坨3-5-23井组有效期为3年,增油5×104t以上,在施工阶段的4个月,投入产出比即达1∶10;草20-1O-18井组,8个月时间增油6000t以上,含水率下降5%~8%;草20-19-13井组,6个月时间增油5000t,含水率下降10%。泡沫驱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孤岛油田聚合物驱工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胜利油田于1992年9月在孤岛油田中一区进行了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在先导试验取得明显效果的基础上,1994年底开展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聚合物驱工业性试验,利用现有的常规井网,采用清水配制母液,污水稀释,二级段塞方式注入,历时33个月,共注聚合物干粉8687.8t,聚合物溶液500.5×10^4m^3,截止到1997年底,含水率平均下降为5.3%,累积增油34×10^4t。其中中1-16站效果最好,含水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空气泡沫驱油机理、泡沫液配方、试验井组的优选及在百色油田灰岩油藏的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灰岩油藏进行泡沫驱油能达到增油降水的目的。试验井3口,对应受效井4口,一年累增油1945t。投入产出比为1∶3.89,其中西区的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7.62,且继续有效。为灰岩油藏提高采收率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物理模拟方法测定发泡剂在不同温度下的发泡体积和半衰期,提出平均泡沫综合指数的概念,并采用微积分法进行发泡剂的初选;考虑到泡沫具有扩大波及体积以及提高驱油效率的双重作用,对初选出的发泡剂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阻力因子测定和油藏温度下的驱油效率实验,提出了平均泡沫阻力因子的概念,并结合驱油效率的结果对发泡剂进行终选。 采用该方法对河南油田提供的 5 种发泡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发泡剂 A 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和驱油性能,选用该发泡剂在河南井楼油田 LZ27 井区 L31713 井组进行了泡沫调驱的先导试验。 调驱结束 3 个半月内,井组累计增油 675. 9 t,泡沫调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说明该优选方 法的准确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该文概要介绍了大港油田港西四区聚合物驱基本失效后进行井组微生物驱油先导试验的情况。针对港西四区的油藏条件筛选出的微生物菌种,可在港西四区的油水体系中繁殖生长。在51℃的条件下,微生物与港西四区原油作用,可使原油粘度降低27.3%~44.8%,油水界面张力降低约50%。岩心物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驱油采收率可提高0.5%~3%。先导试验于1995年10月12日开始,历时一个月,共注入菌液66m3,总计注入菌液及驱替液6426m3。到1996年6月底,受益的5口油井,累积增油925t,含水率平均下降了1.5个百分点,收到降水增油效果,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胜利油田于1992年9月在孤岛油田中一区进行了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在先导试验取得明显效果的基础上,1994年底开展了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聚合物驱工业性试验。利用现有的常规井网,采用清水配制母液,污水稀释,二级段塞方式注入,历时33个月。共注入聚合物干粉8687.8t,聚合物溶液500.5×104m3。截止到1997年底,含水率平均下降了5.3%,累积增油34×104t。其中中1-16站效果最好,含水率平均下降了7.2%,累积增油24.2×104t。转后续水驱后,仍保持含水下降势头。该项目已收回全部投资,取得了工业性试验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WPS活性剂驱油机理、室内研究及矿场试验情况。驱油机理的本质是降低界面张力,使残余油膜、油珠易于变形,降低流动体系的粘度,改善两相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室内研究确定了WPS驱油剂矿场试验浓度不应大于0.4%,其浓度在0.1%~0.5%间时与南28-1井组地层水配伍。现场试验进行六个月来,注入井注入压力稳定,对比油井含水下降了2.2个百分点,平均日增油10.1t,原油中烷烃和重质组分共增加17.22%。试验结果表明:对均质性较好的油藏进行WPS驱能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大港油田港西四区微生物驱先导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概要介绍了大港油田港西四区聚合物驱基本失效后进行井组微生物驱油先导试验的情况。针对港西四区的油藏条件筛选出的微生物菌种,可在港西四区的油水体系中繁殖生长,在51℃的条件下,微生物与港西四区原油作用,可使原油粘度降低了27.3%~44.8%,油水界面张力降低约50%,岩心物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驱油采收率可提高0.5%~3%,先导试验于1995年10月12日开始,历时一个月,共注入菌液66m  相似文献   

9.
室内优选了冻胶泡沫和催化降黏体系配方。微观驱替实验表明, 冻胶泡沫体系能够选择性封堵大孔道, 增大蒸汽在地层中的波及系数; 冻胶泡沫调剖与水热催化降黏物理模拟实验, 冻胶泡沫调剖后, 注入含催化降黏剂0 . 5 %的蒸汽, 采出油的饱和烃、 芳香烃含量增加, 胶质、 沥青质含量减少, 降黏率达 9 6 . 7 9 %, 提高采收率2 1  9 3 %。该技术在辽河油田洼3 8- 3 5- 4 0 3 8井进行了矿场应用, 注汽压力升高1 . 9MP a , 含水率下降2 2 . 4 1 %, 累计增油3 0 0余吨, 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MDP-952调堵剂是由菱苦土粉与硬化剂及一些化学助剂组成的混合物。既可用于水井调剖,又可用于油井堵水。经现场15个注采井组应用,有13个井组取得了明显降水增油效果,自1995年5月至1997年6月底,已累计增油30189t,累计降水118240m3,投入产出比达1∶13以上,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孤东油田八区聚合物驱前期注采动态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孤一田八区经过近一年多的聚合物驱矿场试验,已见到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日产油水平由407t/d上升到720t/d,综合含水由93.2%下降到82.7%,累积增油5.8×10^4t目前该区正处于见效期,并体现了聚合物驱试验的前期注采动态特征,通过对前期注采动态变化特征的研究,得出了的初步认识“即一井一制”是今后进一步改善聚合物驱效果的重要技术措施,矿场应采用“加密-再加密”的取样化验方法,注采比应控制  相似文献   

12.
大庆油田复配碱化学驱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大庆油田萨南东部过渡带三元复合驱界面张力不通达到10^-3mN/m这一现象,利用复配碱改善了该区三元复合驱效果,使其界面张力由10^-2-10^-1Mn/m降低到10^-3mN/m,使萨中,萨北纯油区界面张力下降了0.5-1个数量级,表活剂吸附量降低35.2%,天然岩我油效率提高3-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渤海湾地区油田进行了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如大港、华北(二连地区)、辽河和吉林等油田曾进行过微生物吞吐、驱油和清蜡试验工作。大港油田于1995年4月~7月在第一采油作业区4口油井中,共进行了18井次微生物吞吐试验,总共注入微生物菌液量为12m3。试验效果证明4口油井清蜡周期普遍延长,有2口油井获得增油效果,其中7—17井经6次微生物吞吐处理后,共计增油达121t;本井在试验前需30天清一次蜡,而在试验过程中三个月未清蜡照常产油。同年10月~11月在港西四采油作业区开展以油层中的烃类(原油)为…  相似文献   

14.
原有聚合物驱的设计和实施采用“分阶段、统一段塞”的注入方式,即同一阶段内,注聚区的所有注入井注相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段塞,不同阶段,聚合物溶液的浓度不同。这种方式没有区别各井区不同的地层参数,使有的井因粘度太低而仍存在聚合物窜流,而有的井则因粘度太高注不进去。根据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层和八区Ng3~6层的聚合物驱工业性矿场试验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并实施了“一井一制”聚合物注入段塞,井与井之间、同一井的不同时段,其注入段塞也不同。为了实现这一点,根据流动系数、单井注入压力、吸水指数、启动压力、大孔道分布等5个条件,设计了5种段塞,在不同井、不同时段注入。1996年8月起在七区西的37口井上实施,26口井见效,到1997年7月,比原聚合物驱又增油20190t;在八区推广实施3个月,也取得明显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5.
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体系的界面张力。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对兴1块驱油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降低界面张力起重大作用,而聚合物则影响甚微;单纯碱剂或碱浓度小于0.5%的复合配方不能使兴1块驱油体系界面张力降至超低。初步得出了兴1块复合驱配方,其中二元配方为:(1.5%~2.0%)Na2CO3+(800~1000mg/L)Mo-3000;三元配方为:(1.5%~2.0%)Na2CO3+0.2%ADF4(或LH)+(800~1000mg/L)Mo-3000。它们均可将体系界面张力降至10-3mN/m数量级,为该区块复合驱数模及矿场试验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用油田污水配制的有机铬交联HPAM驱替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有机铬交联剂W-18与HPAM在油田污水中的成胶性能,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成胶作用的影响,确定了驱替体系的最佳组成。岩心驱油结果表明,该驱替剂的驱油性能较好,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何长  陈辉 《试采技术》1999,20(4):32-34
孤岛油田注聚区块油藏研究成果和矿场测井、取心资料表明,中二南Ng^3-4油层中存在高渗透带或大孔道。为了进一步增加聚合物驱的波及体积,提高注聚合物区块整体开发效果。在中二南Ng^3-4注聚区块的注聚初期,运用RE油藏工程决策系统对10口 实施调剖工艺,调剖后平均注入压力上升5.31MPa,和其它区块同期相比见聚井数下降20.6%,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百色油田上法灰岩油藏空气泡沫驱油先导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介绍了空气泡沫驱油机理,泡沫液配方,试验井组的优选及在百色油田灰岩油藏的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灰岩油藏进行泡沫驱油能达到增油降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延长油田“三低”油藏开发效果,探索空气泡沫驱在该类油藏的可行性,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选取东、西部具有代表性的唐80井区和旗35井区开展了空气泡沫驱矿场试验。结果表明:空气泡沫驱最终驱油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相比先水驱再空气泡沫驱,直接空气泡沫驱的驱动方式更有效,获得相同的较高驱油效率需要的总注入量更小。同时,据2个井区的矿场试验结果,单井月增油幅度最高达215%,单井累积增油幅度最高达近40%,单井含水率最高下降40个百分点以上;唐80井区综合含水率下降约16个百分点,自然递减率较注水区低13个百分点以上,降水增油效果非常明显。另据耗氧安全分析和矿场试验监测结果,套管气氧含量基本都在5%以内,且随时间的延长,氧含量均越来越低。通过上述研究和试验认为:空气泡沫驱在延长油田“三低”油藏具有经济和安全的双重可行性,打破了低温低压油藏不适合空气泡沫驱的常规理念,对同类油藏的实施具有借鉴和向导意义。建议矿场试验中采取有效措施减缓气窜的发生,加强油藏动态和产出气的监测与分析,保证在安全的前提下取得良好的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SCH-1酸化互溶剂的组成、主要性能及现场应用情况。与车内外其它酸化互溶剂相比,SCH-1在保持地层的水润湿性,消除油酸乳状液,减少酸液中缓蚀剂对地层的吸附及防止酸渣形成堵塞等方面,功能更优,而价格仅为国外产品的1/2,截止1999年上半年,该互溶剂已在现场应用300多井次,施工成功率100%,有效率93.3%,累计增油5×10^4t以上,增注513000m^3,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