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瑞典一位发明家研究出一种新的保存食物的方法—微波加热灭菌法,可用来保存肉类、鱼类、蔬菜、水果、调味品和各种饮料。用这种方法保存的食品,味道、外观和浓度都比用冷冻法保存的要好,而且食品处理费和电的消耗也能大大下降。这位发明家于10年前利用这种方法在五斗橱里保存了一些肉丸子、土豆和苹果,到现在,这些食物除了有点儿发干以外(食品发干是因为当时的包装材料质量过不了关)。它们仍然可以食用。这种新技术已在许多国家获得了专利权瑞典已建立了一家经营这项工艺的商业股份公司。食物微波加热灭菌法@晓荣  相似文献   

2.
生活百事     
《质量探索》2012,(12):31-33
家居家居用品可能毒害婴儿塑料器皿微波食物、使用保鲜膜微波食物……或许你不曾知晓,这些不良习惯,会一点点残害婴儿的健康!有害健康物质1——重金属铅专家指出,铅带来的长期效应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对于成长发育中的儿童,会造成学习障碍、成长迟缓、过动、听力受损、暴力行为甚至脑部损害。根据食品器具、容器、包装卫生标准中塑料类的规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微波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同时造成的电磁辐射污染也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高效的微波吸收材料已成为解决电磁辐射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以碳材料为壳的核壳结构微波吸收剂不仅可以优化阻抗匹配特性,而且可以调控微波吸收性能,已成为微波吸收材料的研究热点。介绍了核壳结构微波吸收剂的吸波机理,综述了不同结构组成的碳壳型核壳结构微波吸收剂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阐述了其结构组成对提高其微波吸收性能的原因,分析了各种碳壳型核壳结构微波吸收剂的优缺点,进一步对核壳结构微波吸收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微波法制备纳米TiO2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微波加热的基本原理,对微波技术在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着重介绍了与微波有关的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微波水解法、微波水热法、微波沉淀法、微波干燥法、微波烧结法、微波等离子气相法,并就这些合成方法的作用机理、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热水器 最忌水气联动阀推杆上的沉积物积存过多,从而出现于烧,引起热水管爆裂。 微波炉 最忌炉中没有加热食物而通电空转。因为空转时微波无处吸收,微波磁控管极易损坏。 电冰箱 最忌摆放时倾斜。因为压缩机是用弹簧固定在金属容器上的,若倾斜就有脱钩的可能。 电子游戏机 最忌在开机的状态下插入或拔出游戏卡。这样容易造成游戏机内部和游戏卡里面的集成电路芯损坏。  相似文献   

6.
随着微波产品工作频段提高,微波泄漏成为制约其应用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探讨DG一3S胶粘剂的性能以及微波吸收材料的粘接工艺特性,优化了微波吸收材料粘接的工艺方法。通过在某微波接收组件中的应用,验证了该工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微波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由于其高灵敏度、高分辨、宽带宽且可直接溯源至基本物理常数等优势,已在微波量子计量、通信、成像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提出一种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微波相移测量方法,利用热里德堡原子光谱实现对本振(LO)微波场与待测(SIG)微波场的外差探测,得到了相移与待测微波场相移相同的中频(IF)探测信号;然后利用锁相放大算法对探测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探测信号相对同频参考信号的相位差;最后,利用位移台在待测微波信号中引入相移,比较位移前后的相位差测量结果,实现了6.92 GHz微波信号相移的测量。对相移测量结果进行线性拟合,得到该频率的微波传播常数,与理论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约为0.2%,验证了这种全光学微波相移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并为微波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在通信雷达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刘子龙  童红兰 《硅谷》2014,(19):53-54
在现代微波通讯产品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成果的不断涌现中,微波组件的电路原理与产品内部立体结构分布原来越复杂。结合微波组件的自身特点,运用QC工具从微波调试生产过程出发定位产品故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微波组件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组件的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集料是微波加热沥青混合料自愈合的重要介质材料。本工作通过矢量网络分析试验、工业箱式微波炉微波加热试验及XRD、XRF分析,研究了石灰岩、玄武岩和钢渣三种集料的电磁参数、微波加热过程的加热响应以及集料粒径、钢渣掺量、化学成分和物相组成对集料传热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集料与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传热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钢渣的电磁参数明显高于石灰岩和玄武岩,表明其电磁波吸收效果较好。相比石灰岩和玄武岩,钢渣因三氧化二铁含量较高,其微波加热传热性能更好。粒径、钢渣掺量和水分是影响集料微波加热传热性能的主要因素。随着粒径和钢渣掺量的增大,集料的传热性能呈增大趋势。相比干燥集料,含水率为0.3%~1.0%的集料微波加热升温速率均有所下降,降低幅度介于40%~50%。构建了不同含水率、钢渣掺量的集料微波加热表面温度与加热时间的线性关系方程,相关性系数R2均大于0.90,拟合效果良好。XRD和XRF分析表明,相比石灰岩和玄武岩,钢渣的活性金属化合物含量最高,微波加热的敏感性较好。微波加热试验表明,微波吸收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钢渣、钢渣沥青混合料、普通沥青混合料。钢渣微波加热传热性能优...  相似文献   

10.
微波合成无机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微波加热作为一种合成纳米材料的新方法,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介绍了微波加热原理,阐述了微波合成无机纳米材料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是液相微波加热在制备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以及微波烧结在合成陶瓷材料的应用,并对该领域未来作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微波消解的原理及优势,分析了微波消解仪功率设置对其试验结果的影响。根据微波消解仪温度校准的重要性及功率设置对温度校准的重大影响,在不同功率条件下,对微波消解仪进行温度校准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分析了微波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微波技术应用的重要性,针对目前微波技术在废气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微波滤波器是现代微波中继通信、微波卫星通信、电子对抗等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对各类微波滤波器的用途和发展过程作了分析;简叙述了微波滤波技术在卫星通信和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微波滤波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铷原子频标中微波功率频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量了铷原子频标中的微波功率频移,结果表明,微波功率频移主要来源于微波跃迁的二级微扰。提出并实现了抵消微波功率频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T800碳纤维/X850环氧树脂复合材料T型制件为结合对象,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建立了反映复合材料制件单馈口谐振腔体微波固化的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了微波腔体和制件内部的电磁场、温度场、固化度场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微波输入功率的映射关系。结果表明:在微波腔体内和制件内存在相反的电场强度分布,在复合材料制件内,远离微波馈入端口的区域的电场强度要高于近馈入端口区域,且在制件棱角区域,电场强度存在较强的尖端效应;随微波输入功率增加,微波腔体及制件内部的电场强度均随之增加,制件内电场强度最大值出现在上、下表面,且下表面温度明显较上表面高;提高微波输入功率会导致制件升温过快,进而诱发温度及固化度梯度。在升温中后期的制件厚度方向,温度和固化度梯度较明显。本文推荐微波输入功率应控制在500 W以内。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有机溶剂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对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的黄连素提取率进行测试,以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同时在微波作用下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以黄连素的收率为指标,运用正交法确定了乙醇微波辅助提取黄连素的最佳条件为:液固比(V/m)为100:1,微波辐射时间为10min,微波辐射功率为600W,与浸提法比较,微波提取极大地缩短了提取时间,而且收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微波滤波器是现在无线通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微波滤波技术的历史、发展现况和应用状况,对几种典型微波滤波器的用途和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对新型滤波器现状进行了分析,展望了微波滤波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LTCC滤波器、HTS滤波器以及有源滤波器。  相似文献   

18.
微波烧结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介绍了微波烧结的原理,设备,工艺及其影响因素。概述了微波烧结的特点及微波加速烧结进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孙磊 《中国科技博览》2014,(16):380-380
随着传统的TDM、ATM、Ethernet等业务向全IP方向的发展,移动通信的承载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通信沿着2G、3G、3G+、LTE的轨迹飞速发展,传统的小容量、窄带传输的TDM微波,已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巨大承载需求,无法高效传送P业务,IP微波开启了向分组承载的演进。本文就毋微波与传统Ⅱ)M微波进行比较,简要阐述IP微波的特性及在全IP时代承载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许多人将1—1000GHz频域称为微波.微波系统是国家的眼睛和全球通信网的主干,其应用领域广泛.本文将简要介绍新兴微波技术的发展动向,着重介绍国际上微波计量测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