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92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分为减退组和未减退组,比较2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是否自体甲状旁腺移植、是否Ⅵ区淋巴结清扫等差异,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癌根治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结果:28例发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30.43%。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退组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有自体甲状旁腺移植以及有Ⅵ区淋巴结清扫患者均高于未减退组(P < 0.05~P < 0.01)。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Ⅵ区淋巴结清扫均是甲状腺癌根治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317、2.183)。结论: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行Ⅵ区淋巴结清扫以及选择甲状腺全切术式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甲状腺切除术式患者手术前后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变化,分析术式对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187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根据实际所行术式不同分组,单纯行一侧腺叶切除43例为A组,行一侧腺叶切除+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或两侧甲状腺腺体切除66例为B组,全甲状腺切除+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或全甲状腺切除+单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51例为C组,全甲状腺切除+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或全甲状腺切除+单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对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27例为D组,回顾性分析术前、术后3 d时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各组术前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术后3d时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低于术前(P<0.01);术后3d时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B组、C组、D组低于A组,C组、D组低于B组,D组低于C组,组间术后3d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均可影响术后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下降,手术术式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清扫范围越大术后发生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下降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纳米碳在cN0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cN0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首次手术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n=50例)和实验组(n=50例),实验组辅以纳米碳显影,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1 d血钙及术后6个月的血钙及甲状旁腺素、术后声嘶、甲状旁腺误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6个月血钙及血甲状旁腺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第1天血钙、术后甲状旁腺误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及患侧阳性数、暂时性术后声嘶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0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应积极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辅以纳米碳显影能提高淋巴结的检出率及阳性率,防止甲状旁腺与喉返神经损伤,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不同术式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0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2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分为4组:甲状腺单侧腺叶及峡部切除+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A组)、全甲状腺切除及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B组)、全甲状腺切除及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C组)、甲状腺癌改良或根治术(D组),每组80例。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术前、术后1 h、第1天、第3天及第7天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钙变化。结果各组患者术后1 h、1 d、3 d的PTH及血钙均呈下降趋势,各组术后第3天的PTH及血钙均达最低值,术后7 d均升高,PTH及血钙在术后各时点均为A组>B组>C组>D组。PTH及血钙在组内、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低PTH和低血钙(有症状和无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D组低PTH和低血钙(有症状和无症状)均高于A组(P<0.05)。结论甲状腺癌不同手术方式均对甲状旁腺功能有影响,手术范围扩大会增加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低钙血症的风险,术后可通过检测甲状旁腺素预测低钙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0例cN0PTC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一组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各50例,统计两组标本的癌灶数目、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总数、淋巴结转移数目、甲状旁腺误切数目。监测术后24,48,72h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的水平,记录低钙血症及喉返神经、喉上神经的损伤情况。结果:甲状腺全切除组多发癌灶10例,多于对照组的5例(P<0.05)。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总数甲状腺全切除组256枚、平均(5.12±1.42)枚/例;对照组240枚,平均(4.8±1.39)枚/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数甲状腺全切除组为128枚(50%),对照组为124枚(5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例数甲状腺全切除组23例(46%),对照组21例(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甲状旁腺误切情况、一过性及永久性低钙血症、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随访24-56个月,甲状腺全切除组无复发及转移。对照组4例术后1-2年对侧出现癌灶,补充行对侧腺叶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2例术后1.5和3年分别出现患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补充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2组复发及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死亡发生。结论: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中,甲状腺全切除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能避免术后癌灶残留,与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相比,其术后复发和转移风险降低,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手术方式,以期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并获随访的176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无死亡病例。甲状腺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与甲状腺全切除比较,术后声音嘶哑及低钙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及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声音嘶哑及低钙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既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周力  罗定存  彭友  张煜  方阳  时晶晶  潘钢 《浙江医学》2022,44(17):1848-1853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月—2022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运用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经双侧乳晕和腋窝途径(BABA)入路甲状腺手术的55例患者,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数量、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美容满意度;提取其中41例单侧甲状腺手术信息,构建手术时间变化趋势图和累积和分析法(CUSUM)学习曲线。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按照性别、年龄、病灶大小、手术范围与开放手术病例进行倾向匹配,比较机器人辅助BABA入路甲状腺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在淋巴结清扫数量和转移淋巴结数量上的差异。结果55例均顺利完成机器人辅助BABA入路甲状腺手术,其中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1例,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47例,甲状腺全部切除7例;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41例,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7例,侧颈区淋巴结清扫7例。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40~570(263.55±86.15)min,术中出血量2~50(10.13±7.44)ml,术后住院时间2~11(5.27±1.68)d。术后病理检查提示PTC4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9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4(1~8)个月;术后发生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3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例,未发生出血、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无甲状腺术区及皮下隧道复发或转移;所有患者对手术美容效果非常满意。41例单侧甲状腺手术CUSUM曲线拟合截点为第16例,前阶段16例为学习提高期,后阶段25例为熟练掌握期。两个阶段中,患者性别、年龄、BMI、结节大小和清扫淋巴结数量不存在差异;病灶良恶性、手术时间和转移淋巴结数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TC患者行机器人辅助BABA入路甲状腺手术或开放手术在清扫淋巴结数量和转移淋巴结数量上无差异。结论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辅助BABA入路甲状腺手术安全微创,清扫淋巴结彻底性与开放手术无差别,并且能够获得非常满意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米碳对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全切加双侧中央区清扫术中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30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甲状腺全切加双侧中央区清扫术,根据术中是否注射纳米碳分为研究组(注射)和对照组(不注射),各1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数目,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甲状旁腺素和血钙水平。结果研究组中央区右喉返神经后、甲状腺周围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1. 93±0. 25)个比(1. 23±0. 42)个,(9. 25±5. 25)个比(6. 37±3. 35)个](P <0. 01);研究组颈侧区淋巴结及阳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27. 45±8. 16)个比(19. 57±6. 61)个,(6. 45±3. 15)个比(4. 65±2. 47)个](P <0. 01)。术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甲状旁腺素和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各指标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组间、组间和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69. 33%(104/150),对照组为72. 67%(109/150),两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纳米碳在甲状腺全切加双侧中央区清扫中更有利于对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进行彻底清扫,保护甲状旁腺,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监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术(TT)后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变化,分析影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行TT的甲状腺癌患者113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 h内监测血清PTH,分析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甲状旁腺保留方式、甲状腺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超声刀使用等因素对术后血PTH的影响。结果 根据术后血PTH水平,将患者分为PTH正常组59例,PTH降低组47例,PTH升高组7例。3组性别、年龄、超声刀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范围、甲状旁腺保留方式、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6例(58.4%)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低钙血症,随访1个月后未发现永久性低钙血症。结论 颈淋巴结清扫和甲状旁腺原位保留是影响TT后甲状旁腺功能的主要因素,术中淋巴结清扫时应仔细分离并原位保留或移植保留2枚以上甲状旁腺,对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病例更应重视,以减少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中甲状旁腺的显露、定位、保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28例甲状腺手术的术中显露、定位及保护情况。结果术中5例未找到明确的甲状旁腺;见上甲状旁腺共289枚,其中268枚(92.73%)位置恒定于甲状腺背面甲状软骨下缘水平;下甲状旁腺共359枚,位置变异较大,167枚(46.51%)位于甲状腺背面下1/3部分,108枚(30.08%)位于甲状腺侧叶最下端近甲状腺下动脉入腺体处。术后发生低钙血症23例,其中一侧叶全切除1例(为二次手术),一侧叶全切加对侧叶次全切除2例,甲状腺全切除5例,甲状腺全切加中央组颈淋巴结清扫4例,甲状腺全切加一侧颈淋巴结清扫5例,甲状腺全切加双侧颈淋巴结清扫6例,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4例。结论甲状腺全切或甲状腺手术联合颈淋巴结清扫易损伤甲状旁腺,引起低钙血症。预防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关键是术中精细解剖,尽量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必要时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137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行患侧甲状腺叶切除+对侧甲状腺叶切除或大部分切除,同时行中央组(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中央组淋巴结转移者26例,双侧甲状腺癌10例。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术后出血,3例声音嘶哑,均在术后3个月发音恢复;4例患者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不同程度的减退,表现为术后出现手足麻木和抽搐,其中3例为一过性,3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虽然预后良好仍有发生中央组淋巴结转移可能,初次手术应宜清扫中央组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碳显影技术彻底清扫淋巴结同时保护甲状旁腺的价值.方法将130例甲状腺癌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5例, 实验组注射纳米碳混悬液后按黑染淋巴结的范围清扫患侧VI区淋巴结, 对照组常规清扫患侧VI区淋巴结.对2组淋巴结清扫总数、淋巴结转移数、甲状旁腺误切数、发生暂时性低钙血症和永久性低钙血症例数、淋巴结转移率和甲状腺误切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共清扫淋巴结406枚, 对照组共清扫淋巴结267枚, 实验组淋巴结转移数为106枚, 而对照组63枚, 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实验组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6.11%和23.61%,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术后未找到甲状旁腺, 发生短暂性低钙血症2例, 未发生永久性低钙血症, 对照组术后找到甲状旁腺组织4例, 发生短暂性低钙血症12例, 发生永久性低钙血症4例, 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和对照组甲状旁腺误切率分别为0%和1.08%, 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能够使VI区淋巴结得到很好的显影, 而甲状旁腺呈负显影, 有利于淋巴结彻底清扫, 避免甲状旁腺的误切, 提高了手术精度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不同术式术后甲状旁腺素(PTH)和血钙的变化,总结预防甲状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甲旁减)、低钙血症等的发生。方法检测2006年8月至2009年12月470例不同术式甲状腺手术术前和术后第1天血清门H和血钙,比较其变化,并按手术范围大小及相近似分为7组比较不同范围手术术后PTH和血钙的变化,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状腺不同术式手术前后血清PTH、血钙(除一侧和双侧腺叶部分切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次全切、一叶加对侧次全切,尤其是甲状腺近全切、全切术后PTH和血钙下降幅度、低血钙症发生率及发生临床症状者与一叶切除、一叶加对侧部分或大部切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淋巴清扫术后PTH和血钙下降幅度、低PTH和低钙血症发生率及发生临床症状者和未清扫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种术式甲状腺手术均可影响甲状旁腺功能,手术范围越大术后并发甲旁减可能越大。预防甲状腺术后甲旁减的发生,除手术操作外,掌握手术指征、选择合理术式,酌情预防性使用维生素D和钙制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中应用超声刀行清扫术与传统手术的优、缺点。方法收集2009~2011年间我院同一手术小组完成甲状腺癌颈清扫术82例,分为超声刀组(42例)和传统组(40例)。超声刀组使用超声刀联合高频电刀,传统组单纯使用高频电刀,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观察比较两组的总手术时间、切除甲状腺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超声刀组的总手术时间、切除甲状腺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均小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经麻痹及术后出血病例。结论用超声刀行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靠,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减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的损伤原因及功能保护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行甲状腺手术3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50例(原位保护组)术中行甲状旁腺探查显露原位保护法;162例(传统手术组)按传统方法切除甲状腺。结果:原位保护组中有2例(1.33%)术后出现暂时性甲旁减;20例(13.33%)血钙水平明显降低;58例(38.67%)术后血钙水平一过性降低。而传统组中分别为8例(4.94%)、64例(39.51%)、66例(40.74%)。暂时性甲旁减和血钙水平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无死亡病例。行甲状腺部分切除、单侧叶次全切除、单侧叶全切除、双侧叶次全切除、双侧叶全切、双侧叶全切及颈淋巴结清扫者,暂时性甲旁减发生率依次为0%、0%、0%、1.23%、1.23%、3.79%。结论:甲状旁腺的功能保护取决于手术者的强烈的保护意识、扎实的解剖知识、娴熟的操作技巧、术中对其血供的充分保护及术后对其血管痉挛的积极预防。在术中充分解剖显露原位保护甲状旁腺,能够大大降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原发灶根治术治疗,研究组30例在其基础上行预防性的淋巴结清扫治疗,观察2组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3%,研究组为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复发的总发生率和研究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在原发灶根治术基础上予以预防性的淋巴结清扫治疗的安全性好,且可有效改善预后效果,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风险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后131I与术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分别联合甲状腺全切除治疗c 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该院近年来收治甲状腺乳头状癌c N0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80例)和B组(80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131I治疗;B组患者则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B组患者中央区复发率,颈侧区转移率及无影像学证据TG升高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经损伤及喉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术后131I辅助治疗相比,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联合甲状腺全切除治疗c N0甲状腺乳头状癌能够有效降低远期复发转移率,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以期临床提高甲状旁腺癌手术淋巴结清除效果及降低因甲状旁腺损伤导致的并发症,提高甲状腺癌手术治疗质量.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行甲状腺疾病探查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查术中取淋巴结行快速冰冻病理切片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或髓样癌患者118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患者入组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两组患者均行侧颈区淋巴清扫术,完成侧颈区淋巴清扫术后,再行甲状腺原发灶手术和Ⅵ区淋巴清扫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甲状腺癌根治术行腺叶加峡部切除及Ⅵ区清扫术.观察组采用纳米碳示踪法腺叶加峡部切除及Ⅵ区清扫术.将两组患者清扫的淋巴结行病理检查.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发现淋巴结总数量、淋巴结转移数量、术后清扫标本中甲状旁腺切除率、喉返神经损伤率、术后一年内肿瘤复发率、转移率和二次手术率,以及观察组患者术中纳米碳示踪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病理类型、病灶数量、肿瘤分期、初筛影像学方式构成情况、手术医生甲状腺癌手术台数、病理学检查医师年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发现淋巴结总数量、淋巴结转移数量分别为(11.2±2.1)个、(5.6±1.5)个,均高于对照组的(7.32±2.3)个、(4.3±1.2)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清扫标本中甲状旁腺切除率、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率分别为1.72%、3.44%,低于对照组的8.47%、1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一年内肿瘤转移率和二次手术率分别为11.86%、18.64%,均高于观察组的1.72%、8.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术中发生纳米碳渗漏.结论 纳米碳示踪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可有效指导甲状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清扫淋巴结较为彻底,误切除甲状旁腺率低,提升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甲状腺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多灶性PTC患者90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全甲状腺切除,观察组给予全甲状腺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甲状腺球蛋白(Tg)、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iPTH、血钙、Tg、CEA、HIF-1α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喉返神经短暂性麻痹、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低血钙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无复发转移,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全甲状腺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多灶性PTC有一定效果,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术后复发转移发生率低,但其存在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等缺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纳米碳示踪技术在改良Miccoli甲状腺手术中对淋巴结清扫、甲状旁腺与喉返神经保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360例,其中180例行常规喉返神经监测下的改良Miccoli甲状腺手术+纳米碳示踪技术为实验组;另180例行常规喉返神经监测下的改良Miccoli甲状腺手术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总数,实验组患者黑染淋巴结清扫总数;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甲状旁腺误切率,术前、术后6h及1d血钙、甲状旁腺素水平,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各种病理类型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甲状旁腺误切率、手术前后血钙、甲状旁腺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总数为413枚,对照组为290枚。实验组黑染淋巴结清扫总数为373枚,占90.3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较多、甲状旁腺误切率较低(均P<0.05)。术后6h与术后1d,实验组患者血钙、甲状旁腺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类型为乳头状癌、微小乳头状癌、滤泡状癌的实验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多于对照组(均P<0.05)。病理类型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巨大良性甲状腺肿物的实验组患者甲状旁腺误切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病理类型为乳头状癌、微小乳头状癌、滤泡状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实验组患者术后6h与术后1d血钙、甲状旁腺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纳米碳示踪技术在改良Miccoli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还有助于避免损伤甲状旁腺,从而有效保护甲状旁腺功能,但对喉返神经的保护效果不明显,且在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手术中效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