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拖出式适形切除术治疗极低位直肠癌的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肛肠外科对符合Rullier极低位直肠癌外科学分类标准Ⅱ、Ⅲ型的29例患者施行经肛门拖出式适形切除术。结果29例极低位直肠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术中出血(69.5±32.8) ml,手术时间(138.3±35.6) min。术后临床病理学结果:远切缘距离(0.6±0.3) cm,清扫肠系膜淋巴结(14.6±3.5)枚。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4例(13.8%),1例发生胃排空障碍,2例发生骶前感染,1例发生吻合口瘘,均给予保守治疗包括抗感染及引流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2~46)月,2例(6.9%)发生远处转移,21例回肠造口还纳术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经肛门拖出式适形切除术是一种治疗极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技术,可以获得安全的肿瘤远切缘距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癌拖出式吻合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Dixon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并经肛门直肠拖出式吻合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腹腔镜直肠癌拖出式吻合的手术效果。结果:16例均顺利完成保肛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75±5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0±45)ml;切除肿瘤长径0.8~4.0 cm,切除标本远端切缘距离瘤体≥2 cm,切缘阴性率100%,淋巴结转移0~9枚。TNM分期:Ⅰ期2例,ⅡA期1例,ⅢA期6例,ⅢB期3例,ⅢC期4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35±7)h,尿管拔除时间平均(5±2)d,术后平均住院(10±3)d。无吻合口漏发生,发生前切除术后综合征3例。术后随访3~48个月,1例局部复发,1例肝转移。结论:直肠癌拖出式吻合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Dixon术中可提高保肛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少肿瘤的局部复发与种植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男性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直肠经肛门拖出式吻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3例男性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成功的经验。结果本组病例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充分游离直肠下端并离断肿瘤近端后,将远端直肠和肿瘤一并经肛门拖出,闭合器切闭肿瘤远端,管状吻合器行直肠与降结肠端端吻合。23例患者均成功保留肛门,无手术死亡。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残端无肿瘤残留,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结论针对骨盆相对狭窄的男性患者,利用腹腔镜行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直肠经肛门拖出式吻合术,对于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是安全可靠的,它可以简化手术难度,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癌经腹肛拖出切除术后排便功能恢复的程度和生存率。方法:对接受此项手术的44例病人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其它保肛手术效果对比。结果:肿瘤下缘距离齿状线的平均长度为4.1cm,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4.5%,72.7%的病人认为肛门功能恢复达到正常。平均随访47个月,盆底和直肠肿瘤复发率11.8%。结论:虽经腹肛拖出切除术后肛门排便功能恢复正常率低于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但复发率低,比前切除术更适宜于中下段直肠癌的保肛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肛门拖出式保肛手术在超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1例行经肛门拖出式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00±40)min,平均出血量为(40±10)ml。术中发现吻合口瘘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出血4例,盆腔感染4例。术后随访21例,随访时间为5~50月。行超低位吻合的13例6个月内排便正常,行结肠肛管吻合的8例9个月内排便正常。本组无局部复发病例,发生肝转移2例。结论腹腔镜下经肛门拖出式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确实可行,对于中、早期及组织学分型好的超低位直肠癌病人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肛门拖出切除吻合技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1例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经肛门拖出切除、结-直肠吻合、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无辅助切口,保肛率100%。手术时间平均(162.3±31.0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1.82±14.88)ml,术后平均(2.00±0.63)d恢复胃肠功能并进流质饮食,平均住院(12.27±1.56)d。术后1例发生吻合口漏。结论: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经肛门拖出切除吻合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创伤小、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4年9月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20例(拖出组),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21例(对照组),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术后病理切缘距离及短期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病理显示拖出组手术切缘距离肿瘤更远[(3.9±1.2)cm vs.(2.9±1.2)cm,t=2.667,P=0.011]。对照组术后吻合口漏1例。术后1个月及半年后控便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拖出组术后随访(28.4±16.8)月,无局部复发及转移;对照组术后随访(28.8±16.4)月,术后复发2例(P=0.488)。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手术更加简便易行,手术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肛门外翻拖出切除吻合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几年应用经肛门外翻拖出切除吻合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手术标本远端阴性切缘≥2 cm,环周病理检查未见癌细胞侵润。术后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或大便失禁等并发症。随访1个月~5年,无种植性肿瘤转移和局部复发患者。结论经肛门外翻拖出切除吻合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具有微创和安全可靠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各种吻合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2010年腹腔镜下利用不同吻合技术施行52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肠管切缘病理切片均无癌浸润,其中利用双吻合器吻合技术12例,腹腔镜下荷包缝合直肠残端用吻合器完成结直肠吻合16例,肛门外拖出直肠远端闭合再用吻合器完成结直肠吻合14例,经肛门拖出式手工吻合10例。结论:消化道吻合技术是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技术难点,掌握不同的吻合技术可缩短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学习曲线,提高保肛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手术技术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可以保留肛门,但采用经盆腔及经肛门直肠内离断直肠操作因手术视野狭窄,可能造成对远端直肠及周围组织切除不足或过多,导致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及肛门控便功能明显减退.自2010年以来我们采用经肛直肠拖出适形切除肿瘤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肿瘤,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4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TME联合ISR术治疗。按TME原则完全游离切除直肠后,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完成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或者改行Mile’s术式,13例行回肠预防性造口,2例发生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治愈。所有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比较满意,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9-40个月,1例于术后15个月发生肝脏多发转移再次入院进一步治疗。结论对于术前评估早中期超低位直肠癌,特别是肿瘤没有侵犯肛门内括约肌,采用腹腔镜TME联合IRS术是安全可行的,提高了保肛成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局部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经括约肌间切除(ISR)联合结肠肠管拖出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6月11例行腹腔镜下改良ISR联合结肠拖出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15(185~3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2(30~250)mL,术后平均住院11.6(9~15)d。无吻合口瘘、骶前感染、肛门狭窄、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单个标本获取淋巴结数12~26枚,平均15枚。11例随访4~16个月,平均10个月,未发现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无局部复发及转移。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均恢复满意。结论:腹腔镜下改良ISR联合结肠拖出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肛门功能和治疗效果满意,不需要预防性造口,可以完全避免吻合口瘘的发生,同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及操作技巧。方法:回顾分析33例肛缘≤7 cm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腹腔镜下低位、超低位或经肛门直肠拖出外翻技术完成根治并结、直肠吻合,总结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相关体会。结果:32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直肠下切缘肿瘤阳性改行Miles术。测量离体标本肿瘤至下切缘距离,20例≥2.0 cm,12例为1.9~1.0 cm。Dukes分期:A期7例、B期19例、C期6例。手术时间平均(170±55)min。术后第10天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经抗凝与活血化瘀治愈。发生吻合口漏1例,经骶前双套管引流治愈。术后2年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腺癌1例,目前口服加静脉化疗,至今术后4年生存良好。1、3、5年生存率为100%(32/32)、80.0%(16/20)、75.0%(9/12),Trocar及辅助切口未发生肿瘤种植,局部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适于Dukes A、B期及无肠道梗阻的C1期患者,前提是下切缘阴性及不破坏肛门括约肌功能,以牺牲根治换取微创、保肛是不可取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具有解剖清晰、容易分离至肿瘤远端、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因完成例数较少,随访时间短,远期效果尚需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资料对比。  相似文献   

14.
低位直肠癌采用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该术式无法保留肛门,需永久结肠造口。近年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成为研究热点,其可实现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根治并保留肛门。当前,低位直肠癌的ISR保肛术式多样。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为低位直肠癌的保肛开创了新的时代。该文综述不同入路腹腔镜ISR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研究进展,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个体化的保肛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直肠肛门外翻切除标本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8-10—2020-08间行腹腔镜保肛术治疗的7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经直肠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组(NOSES组)和传统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组(LAR组),各35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以及术后临床指标。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SE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短(少)于LAR组,切缘至肿瘤下缘距离长于LAR组,术后7d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LA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肛门外翻切除标本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近期效果满意。但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规范进行手术操作。远期效果尚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肛门拖出吻合器吻合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3年1月,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拖出吻合器吻合法治疗30例中低位直肠癌。22例≤T2期,8例T3期,均为N0,M0。电子结肠镜检查显示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4.0~10.0cm,(7.6±1.5)cm;肿瘤直径2~6cm,(3.8±1.3)cm。先在腹腔镜下进行直肠全系膜切除,于耻骨联合上做下腹部正中辅助切口,直视下切断近端结肠,经肛门拖出切除直肠标本,应用双荷包、单吻合器技术,以国产管型消化道吻合器(31.5mm或28.5mm)行结一直肠端端吻合。结果 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70~280min,(216.3±25.9)min。术中出血量50~700ml,(273.3±160.1)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4d,(2.5±0.8)d。术后住院时间8~30d,(12.2±4.2)d。肠管远端切缘距肿瘤的距离2.0~6.0cm,(3.9±0.9)cm。远近切缘均未见癌残留。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3.3%),腹腔积液并感染1例(3.3%),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无腹腔内出血、肠梗阻、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随访6~24个月,(11.8±3.9)月,术后3个月大便次数1~5次/d;1例吻合口瘢痕收缩狭窄,排便困难,予以扩肛等处理后好转;1例术后16个月局部肿瘤复发,行腹一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结论 经肛门拖出吻合器吻合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低位(肿瘤下缘距肛缘小于5 cm)直肠癌经肛门外翻拖出切除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我院46例行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外翻拖出切除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202±56)ml(100~290 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60±16)h(36~82 h)。无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漏发生。随访(31±5)个月(21~45个月),15例出现轻中度吻合口狭窄,1例局部复发,2例肝转移。所有患者在造瘘还纳术后10个月肛门控便、控气功能良好,无肛门失禁;造瘘还纳术后(4.5±1.2)个月(2~10个月)排便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外翻拖出切除吻合术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经肛门拖出标本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应用标本经肛门拖出技术行直肠癌根治术10例,腹部无切口。结果:10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为(165±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9)m 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为(32±10)h,平均住院时间为(12±3)d,肠系膜淋巴结平均检出数为(15±4)枚,吻合口漏1例,无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肛门拖出标本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短期疗效,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仍是当前结直肠手术发展中极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正确合理的手术操作技术和充分的手术实践是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得以安全有效开展的基础.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或经肛门直肠脱出外翻等术式是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切除保肛手术可选的手术方法.而根据肿瘤位置的高低,还可选择吻合器法或经肛结肠肛管吻合等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J形端侧吻合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拖出保肛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低位直肠癌应用腹腔镜经肛门拖出切除J形端侧吻合术的情况,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经肛门拖出切除,J形端侧结直肠或结肠肛管吻合.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0~240 min、平均210 min.术中出血30~8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