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剥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及缩宫素止血的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妇科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组和缩宫素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垂体后叶素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缩宫素组;术中出血量垂体后叶素组少于缩宫素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注射后15min垂体后叶素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上升明显,与缩宫素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30min和45min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局部注射止血效果肯定,在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效果优于缩宫素。  相似文献   

2.
李艳满 《中国医药指南》2014,(13):32+34-32,34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中垂体后叶素较缩宫素的优越性。方法将60例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注射垂体后叶素组(A组)和注射缩宫素组(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用药后收缩压变化。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A组小于B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垂体后叶素注射后15 min A组收缩压上升相对明显,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30 min后二者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垂体后叶素局部注射止血效果肯定,在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效果优于缩宫素。  相似文献   

3.
龙金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46-1847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减少子宫切口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40例子宫肌瘤剔除患者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组和缩宫素组.结果: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能较缩宫素更加有效地减少子宫切口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结论:对条件合适的无垂体后叶素使用禁忌证的子宫肌瘤患者,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推广使用垂体后叶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核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核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垂体后叶素6U+0.9%氯化钠注射液9mL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组缩宫素10U+0.9%氯化钠注射液9mL子宫肌层注射;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10mL子宫肌层注射。分析各组用药前后的血压变化、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体温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手术经过均顺利,无中转开腹。治疗组及缩宫素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1),其中,治疗组出血量最少(P<0.01),手术时间最短(P<0.01)。术中用药后15min,治疗组收缩压上升,显著高于缩宫素组与对照组(P<0.05、P<0.01),用药后30min和45min后,治疗组血压与缩宫素组、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缩宫素组、对照组比较,术后体温、并发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核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效果优于催产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分组应用垂体后叶素、缩宫素,对比分析术中止血效果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69例,按注射药物不同分为2组:A组87例:腹腔镜下应用垂体后叶素注射于子宫肌瘤部位;B组82例:腹腔镜下应用缩宫素注射于子宫肌瘤部位。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剔除肌瘤大小。A组87例,术中于瘤体与子宫肌层交界处注射垂体后叶素12u与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液40mL;B组82例,术中于瘤体与子宫肌层交界处注射缩宫素20u与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液40mL。两组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邻近脏器损伤发生。结果术中出血量:A组出血(40.5±15.5)mL,B组(75.0±28.5)mL,两组相比,P〈0.01;A组手术时间(68.0±22.0)min,B组(75.0±23.0)min,两组相比,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注射垂体后叶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止血效果明显,便于手术操作,使手术时间进一步缩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注射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将50例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术中分别采用和不采用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和缩宫素,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中血压波动大于对照组,P〈0.05,一般不需特殊处理。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联合应用垂体后叶素和缩宫素子宫肌层注射可显著减少出血量,副作用轻微,缩短手术时间,减低手术难度,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的止血效果.方法:选择70例子宫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垂体后叶素12 U+0.9%氯化钠注射液8 mL子宫肌层注射,对照组采用缩宫素20 U+0.9%氯化钠注射液8 mL子宫肌层注射.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血压变化、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体温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手术经过均顺利,无中转开腹.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1);术中用药后15 min,治疗组收缩压上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体温、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剥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效果优于缩宫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不同止血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联合使用动脉阻断术,作为阻断组;30例联合使用垂体后叶素,作为垂体后叶素组;30例联合使用缩宫素,作为缩宫素组;对比3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术后排气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评价应用效果。结果: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动脉阻断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使用垂体后叶素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及止血效果,对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缩宫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使用动脉阻断术和使用垂体后叶素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及止血效果,对比使用缩宫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研究结果相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缩宫素联合垂体后叶素、单用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将82例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分别采用缩宫素联合垂体后叶素(观察组)、单用垂体后叶素(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变化、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而术中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用缩宫素联合垂体后叶素好于单用垂体后叶素的止血效果,术中出血少,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不增加对血压影响,临床上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正伟 《海峡药学》2012,24(3):94-9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的临床止血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0月,选取我院80例子宫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垂体后叶素加0.9%氯化钠注射液子宫肌层注射,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子宫肌层注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1);术中用药后15min,治疗组收缩压上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体温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垂体后叶素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且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是短暂的,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唐莉 《北方药学》2016,13(7):30-31
目的:探究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止血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的将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的方法是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法,对照组采用的方法是单一的垂体后叶素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71.40±3.21)min,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109.14±5.32)min,观察组在做手术的过程中出血量为(51.41±2.09),对照组在做手术的过程中出血量为(121.13±4.62)mL,通过这些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P<0.05组间治疗效果显著.结论:与传统单一的治疗方法相比,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止血疗效较好,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任何不良反应,治疗环境安全、可靠,操作方法简单,值得在以后的治疗过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垂体后叶素与缩宫素止血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手术止血方法不同分为垂体后叶素止血组( A组32例)与缩宫素止血组( B组36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9.8±18.0)min,术中出血量为(68.3±19.1)mL,术后排气时间为(15.2±7.8) h,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10.4±2.6) g/L,均显著优于 B 组的(82.8±17.6) min、(88.5±25.6)mL、(19.4±5.9)h、(13.5±2.9)g/L(均P<0.05)。而A组患者术后病率为5例,B组患者术后病率为9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 组患者用药15 min 后收缩压为(152.0±8.5)mmHg,显著高于B组的(132.5±10.2)mmHg(P<0.05)。而30 min与45 min后收缩压比较,以及用药前后的舒张压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上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疾病过程中,采用垂体后叶素对患者进行止血,能有效减少手术治疗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手术止血效果整体优于缩宫素,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陈勤 《中国医药》2010,5(8):706-70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应用垂体后叶素剔除子宫肌壁间肌瘤与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方法3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患者(腔镜组)采用垂体后叶素12u+0.9%氯化钠注射液5ml子宫肌层注射;30例行传统经腹剔除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开腹组)采用缩宫素20U+0.9%氯化钠注射液5ml子宫肌层注射。观察2组用药前后的血压变化、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及并发症。结果腔镜组出血量(79.5±23.7)ml,开腹组出血量平均为(94.2±30.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86.3±5.9)min,开腹组(65.5±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于术后3d体温恢复正常,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腹腔镜术中缝合的难度,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4.
孙琼  姜慧萍 《海峡药学》2013,(8):145-146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为切开浆膜层前予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u+生理盐水10mL,对照组为切开浆膜层前予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20u。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宫体注射垂体后叶素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病人恢复快,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减少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的随访资料,所有病例均无高血压,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96例为研究组,术中应用缩宫素96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用药前后血压及术后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研究组及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5);术中用药后15min,研究组收缩压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45min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收缩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小(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效果优于缩宫素,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前口服米非司酮缩小肌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术后肛塞卡前列甲酯栓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子宫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为术前口服米非司酮10mgqd,连续3个月,缩小肌瘤体积,术后立即肛门塞入卡前列甲酯栓2枚。研究组术中采用垂体后叶素6U子宫肌层注射,对照组采用缩宫素20U+0.9%氯化钠注射液8mL子宫肌层注射。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血压变化、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体温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手术经过均顺利,无中转开腹。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1);术中用药后15min,研究组收缩压上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体温、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剥除术前均开始应用米非司酮可以明显缩小肌瘤体积,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术后肛塞2枚卡前列甲酯栓可以继续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垂体后叶素效果优于缩宫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后不同止血方式可行性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的400例2011年1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四组,采用不同止血方式。A组采用子宫动脉阻断术,B组采用垂体后叶素止血,C组采用缩宫素止血,D组不采用止血措施。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86.3±28.7)min、术中出血量为(91.2±21.3)mL、术后引流量为(92.1±21.3)mL,B组手术时间为(92.3±33.2)min、术中出血量为(93.3±26.8)mL、术后引流量为(121.2±20.3)mL,A组合B组患者的术中的临床指标均优于C、D组;A组和B组的术后临床指标均优于C、D三组。结论对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的患者采用缝合止血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或者垂体后叶素进行止血的效果更佳,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潘敏  林建 《中国基层医药》2008,15(7):1157-115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效果.方法 腹腔镜下对3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肌瘤剔除术,其中单发肌瘤26例,多发肌瘤12例.单发肌瘤中壁间肌瘤22例,浆膜下肌瘤3例,阔韧带肌瘤1例.27例予垂体后叶素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注入子宫肌层,11例予缩宫素注入子宫肌层.结果 3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5~300 ml,平均(68.0±24.1)ml;手术时间45~160 min,平均(97±21)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0.25~1.5 d,平均(1.3±0.2)d;术后住院天数(4.9±1.4)d;术后病率为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微创且安全、有效的保留子宫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止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观察组,长沙丽人妇产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注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患者术中注射缩宫素,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注射垂体后叶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其疗效优于缩宫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止血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7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无效6例,治愈29例,治愈率为82.9%,观察组无效5例,治愈30例,治愈率为85.7%,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5 min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0 min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都趋于稳定。结论垂体后叶素能明显缩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