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期脊髓损伤(SCI)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早期SC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下肢深静脉彩超的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伴DVT组(n=56)和不伴DVT组(n=140)。统计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是否合并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有无肿瘤病史、有无吸烟史、SCI的情况、是否合并下肢骨折、是否接受过手术治疗等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再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CI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并发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 9.061;95%CI:3.931~20.882)、吸烟(OR 3.852;95%CI:2.009~7.385)及合并下肢骨折(OR 12.455;95%CI:3.361~26.156)与早期SCI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并发DVT密切相关。结论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及合并下肢骨折是SCI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创伤骨折患者伤情特点及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创伤骨折患者1046例,根据术后1周内是否发生DVT分为两组:DVT组(n=132)和非DVT组(n=914)。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相关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术前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预测DVT发生的价值。结果 1046例老年创伤骨折患者,跌倒伤是首位致伤原因,占20.9%(219/1046),DVT的总发生率为12.6%(132/1046),临床表现以患肢肿胀、浅静脉曲张、疼痛和压痛为主。单因素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2.725,95%CI 1.842~4.027)、高血压(OR=1.584,95%CI 1.163-2.158)、坠落伤(OR=3.142,95%CI2.106~4.685)、髋骨骨折(OR=2.847,95%CI 1.875~4.326)、粉碎性骨折(OR=2.054,95%CI 1.463~2.884)、≥3处骨折(OR=2.162,95%CI 1.572~2.976)、骨折后休克(OR=3.063,95%CI2.074~4.527)、手术时间≥2 h(OR=2.151,95%CI0 1.518~3.046)、D-二聚体≥3.5 mg/L(OR=2.396,95%CI1.668~3.442)、FIB≥6.0 g/L(OR=1.638,95%CI 1.274~2.106)及CRP≥26.0 mg/L(OR=1.084,95%CI 1.012~1.468)是老年创伤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曲线下面积(AUC)=0.736,95%CI0.672~0.806]的最佳阈值为3.25 mg/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2%和58.3%;FIB(AUC=0.682,95%CI 0.617~0.754)的最佳阈值为5.84 g/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5%和62.5%;CRP(AUC=0.705,95%CI 0.635~0.783)的最佳阈值为26.73 mg/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和55.2%。结论老年创伤骨折患者DVT发生率较高,影响DVT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神经重症脑梗死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寻找早期、敏感的DVT预测和干预指标。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科住院脑梗死患者226例,平均年龄(62.5±12.9)岁,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检测及下肢深静脉彩超结果,分析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确定截断值及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不考虑时间影响凝血机制的总体情况下年龄、血栓弹力图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是DVT的危险因素。依据时间分层分析,发病3 d内R值降低(OR=0.58,95%CI:0.40~0.84)及FDP升高(OR=1.17,95%CI:1.02~1.33)是DVT的危险因素,截断值分别为5.35 min、3.57 mg/L;3 d后D二聚体(D-dimer)升高(OR=2.73,95%CI:1.53~4.86)是DVT的危险因素,截断值为0.39 mg/L;7 d后D-dimer升高是DVT的危险因素(OR=2.57,95%CI:1.32~5.03),截断值为0.76 mg/L。排除FDP原发纤溶及D-dimer继发纤溶影响:发病3 d内DVT危险因素为血栓弹力图(TEG)的R值降低及高龄;发病3 d后及7 d后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重症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影响DVT的关键因素不同,3 d内R值降低是DVT形成预测指标;FDP、D-dimer是评估血栓形成的指标,作为预测指标欠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资料,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共有142例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下肢深静脉形成后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1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有56例发生肺栓塞,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合并存在外伤手术史(OR=4.36,95%CI 1.38-13.82,P=0.01);冠心病(OR=17.41,95%CI 3.49-86.90,P0.01);高血压(OR=26.69,95%CI 6.68-106.62,P0.01);心脏瓣膜病(OR=4.00,95%CI 1.01-15.83,P=0.04);慢性肺部疾病(OR=2.57,95%CI 0.51-12.92,P=0.03);恶性肿瘤病史(OR=7.38,95%CI 0.90-60.22,P=0.04);D-D(OR=1.10,95%CI 0.99-1.11,P=0.02)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生肺栓塞密切相关,通过t检验,发现Wells评分(t=-10.84,P0.01)升高会增加发生肺栓塞的风险。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合并外伤手术史、慢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恶性肿瘤病史是发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D-D、Wells评分升高是会增加肺栓塞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诊断为股骨颈骨折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17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68例,年龄在60~92(69.4±8.1)岁。分析术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采用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Ⅰ级33例、Ⅱ级49例、Ⅲ级29例、Ⅳ级6例;麻醉方式局麻80例、全麻37例;术中输血情况1~2u 38例、2u 42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8例(6.83%),深静脉血栓12例(10.26%),死亡5例(4.27%)。年龄(80岁)(OR=13.418,95%CI:1.201~149.916)、术前ASA评分Ⅲ、Ⅳ级(OR=18.782,95%CI:1.478~238.714)以及合并心力衰竭(OR=20.144,95%CI:1.094~370.942)患者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增加。年龄(80岁)(OR=2.392,95%CI:1.179~4.856)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危险性增加。结论年龄(80岁)、术前ASA评分Ⅲ、Ⅳ级、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增加,年龄(80岁)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经抗凝治疗的中危、低危肺栓塞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远期预后,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初次诊断的424例非高危肺栓塞患者住院及门诊随访资料,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华法林应用情况、监测情况及临床转归,探讨其远期预后(死亡、再发深静脉血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或右心衰竭、抗凝后引起出血)差别并分析导致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424例中、低危肺栓塞患者,为期1.0~5.5年,失访41例,死亡65例.不同危险分层非高危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261,P<0.05);不同危险分层间死亡、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出血及再发深静脉血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9,95%CI:1.008~1.049)、恶性肿瘤(OR=6.300,95%CI:2.906~13.658)、右心功能不全(OR=4.058,95%CI:2.482~6.635)、隐源性肿瘤(OR=22.667,95%CI:2.298~223.537)为影响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非高危肺栓塞患者预后存在差异.高龄、恶性肿瘤、右心功能不全及隐源性肿瘤可能是影响非高危肺栓塞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探讨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并发肺栓塞(PE)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中心、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已发表的关于DVT患者并发PE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以来至2020年4月15日,两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及本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病例对照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右下肢DVT(OR=2.09,95%CI [1.60~2.73])、双下肢DVT(OR=1.96 95%CI [1.27~3.03])、近端DVT(OR=1.95 95%CI [1.56~2.43])、VTE史(OR=1.93 95%CI [1.46~2.54])、无明显诱因VTE(OR=2.42 95%CI [1.64~3.59])、外科手术史(OR=2.86 95%CI [2.02~4.04])、恶性肿瘤(OR=2.50 95%CI [1.63~3.83])、心脏疾病(OR=3.22 95%CI [1.85~5.59])、冠心病(OR=6.12,95%CI[1.04~36.11])、心脏瓣膜病(OR=5.66 95%CI[1.79~17.87])、慢性肺部疾病(OR=1.59 95%CI [1.39~1.81])、呼吸道感染(OR=2.07 95%CI [1.29~3.31])、糖尿病(OR=3.52 95%CI [1.86~6.67])、高C反应蛋白(CRP)(OR=1.04 95%CI [1.02~1.04])合并效应量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简单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高D-二聚体是DVT患者并发PE的危险因素,年龄与DVT患者并发PE风险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结论 右下肢DVT、双下肢DVT、近端DVT、VTE史、无明显诱因VTE、外科手术史、恶性肿瘤、心脏疾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呼吸道感染、糖尿病、高D-二聚体、高CRP是DVT患者并发PE相关危险因素,年龄与DVT患者并发PE风险的相关性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SM)肛周及肛管内尖锐湿疣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采集132例患者的社会人口统计学、行为学资料,使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确定患者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分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尖锐湿疣复发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中P0.2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首次CO2激光治疗后,复发67例,复发率50.8%。HPV阳性的132例标本中,共检出13种HPV基因型。低危型感染82例(62.1%),高危型感染50例(3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感染HPV基因分型中含有高危型[比值比(OR)=3.501,95%可信区间(CI):1.147~10.682]、皮损的发生部位侵及肛管(OR=5.130,95%CI:1.548~17.006)、首诊时疣体数目10个或受累面积2cm~2(OR=7.291,95%CI:2.376~22.374)、患者合并肛门常见疾病(痔疮、肛瘘、肛裂)(OR=6.026,95%CI:1.414~25.686)、合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OR=15.224,95%CI:1.353~171.241),是尖锐湿疣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危型HPV感染要加大治疗力度,加强随访,定期复查,关注HIV感染,并采取良好有效的干预机制,以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易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预后和复发预测对控制病情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IBD患者的复发特征以及影响复发的临床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4年6月明确诊断的住院IBD患者479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301例,克罗恩病(CD)178例,按是否复发分为两组,对可能影响IBD复发的各项临床特征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UC组复发率为52.49%,CD组为77.53%。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年龄轻(40岁,OR=0.825,95%CI:0.777~0.876,P=0.000)、病程长(OR=1.186,95%CI:1.089~1.291,P=0.000)和广泛结肠炎(OR=16.993,95%CI:2.670~108.170,P=0.003)是U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年龄轻(40岁,OR=0.944,95%CI:0.915~0.974,P=0.000)和服药依从性差(OR=31.074,95%CI:10.456~92.343,P=0.000)是CD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参考上述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对复发早期识别、早期积极干预、坚持维持治疗,同时加强健康宣教以改善服药依从性,可能对降低IBD临床复发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从而促进DVT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86例,根据术前双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分析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病、呼吸疾病、肝病、肾病、风湿病及痴呆等危险因素。结果术前34例(8.8%)确诊为DVT,其中股静脉2例(5.88%),胭静脉4例(11.76%),胫后静脉l例(2.94%),单侧小腿肌间静脉20例(58.82%),双侧小腿肌间静脉5例(14.71%),腓静脉2例(5.88%)。术前因肺动脉栓塞死亡3例。BMI≥30.0 kg/m~2、风湿病史、合并≥3种内科疾病为术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前DVT发生率高,BMI≥30.0 kg/m~2、风湿病史及合并≥3种内科疾病的患者入院后应评估血栓风险,积极预防,以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A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因STEAMI住院符合急诊PCI治疗的患者88例,根据是否发生无复流分为正常血流组(n=73)和无复流组(n=15)。采用逐步筛选法选取自变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STEA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 STE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率为17.0%。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患者间入院收缩压、合并2型糖尿病比例、肌钙蛋白T峰值、发病-再灌注时间、球囊扩张次数和靶血管置入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收缩压100 mmHg(OR=1.019,95%CI:1.006~1.032)、合并2型糖尿病(OR=3.016,95%CI:1.984~3.245)、肌钙蛋白T峰值(OR=1.664,95%CI:1.242~1.845)、发病-再灌注时间(OR=2.988,95%CI:1.545~3.345)、球囊扩张次数(OR=1.864,95%CI:1.545~3.345),是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E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与入院SBP100 mmHg、合并糖尿病、球囊扩张次数及发病-再灌注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及再发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市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既往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6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房颤动(房颤)病史、脑卒中病史、以及抗栓治疗情况,以及患者身高、体重、血压、血糖、总胆固醇等指标。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暴露和控制情况以及对再发脑卒中的影响。结果 326例患者中男性199例(61.0%),女性127例(39.0%)。高血压、糖尿病、房颤患病率分别为79.8%、20.6%、17.8%。吸烟率、饮酒率、总胆固醇异常率分别为30.2%、22.4%和21.5%。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15.4%,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为40.2%,阿司匹林服用率为74.2%。再发脑卒中,再发率为15.6%。在调整性别、年龄、超重肥胖、吸烟、抗栓治疗等因素后,血压控制不达标的高血压患者(OR=3.867,95%CI:1.288~11.609)、血糖控制不达标的糖尿病患者(OR=3.288,95%CI:1.458~7.415)、总胆固醇异常者(OR=2.659,95%CI:1.341~5.273)及心房颤动患者(OR=2.181,95%CI:1.063~4.477)再发脑卒中的危险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率较低,吸烟、饮酒和总胆固醇异常发生率较高,血压、血糖控制不达标以及总胆固醇异常和房颤病史与再发脑卒中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不同程度下肢动脉粥样硬化(LEAD)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EAD患者129例,依照肱踝血压比(ABI)的检测结果分为轻度组(n=60,0.7<ABI<0.9)、中度组(n=33,0.4<ABI<0.7)、重度组(n=36,ABI<0.4),观察高血压患者发生LEAD的可能危险因素(血压、血糖、血脂).结果 三组在高血压病程、脉压、糖尿病病程、甘油三酯(TG)、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逐步logistic回归中发现高血压病程(OR=3.455,95%CI:1.024~19.231)、TG(OR=2.489,95%CI:0.845~13.481)及糖尿病病程(OR=2.330,95%CI:0.667~9.340)是导致ABI显著减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随着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程延长、糖尿病时间的延长、高TG血症的严重程度增加及脉压增大,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并且与LEAD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机关中青年(年龄60岁)干部高血压发病率及与相关危险因素关系。方法入选2012年3月~5月在武警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进行体检的机关中青年干部538例,其中男性445例,女性93例。将是否患高血压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腰围(WC)、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血脂指标等做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机关中青年干部高血压患病率为17.3%。与血压正常组相比,高血压患者男性构成比,BMI、W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UA及餐后2 h血糖(2h PBG)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合并超重/肥胖、糖耐量异常、高胆固醇(TC)血症、高UA血症比例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OR=4.24,95%CI:1.47~6.36)、BMI(OR=5.16,95%CI:1.36~5.76),2h PBG(OR=2.73,95%CI:1.31~5.69)、TC(OR=2.03,95%CI:1.02~7.31)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机关中青年干部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男性、BMI、TC及2h PBG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入院初期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以1993年1月至2006年6月收住解放军总医院的1443例AMI住院患者为对象,对比分析AMI合并肺炎组(159例)和非肺炎组(1284例)患者入院时的病史、临床表现、并发症等特点,以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探讨AMI入院后并发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比数比(0R)1.983,95%可信区间(CI)1.499-2.623]、冠心病病史(OR 1.566,CI 1.034~2.371)、入院时心率(OR 1.823,CI 1.452~2.287)、白细胞计数(OR 1.409,CI 1.071~1.853)、贫血(OR2.292,CI 1.482~3.543)、PCI治疗(OR 0.519,CI 0.327~0.824),并发心衰(OR3.264,CI 2.130~5.002)、室颤/室速(OR 2.347,CI 1.231~4.476)是AMI患者并发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MI患者入院时心率和白细胞计数升高,并发心衰、室颤/室速和贫血以及未进行PCI治疗者并发肺炎的危险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复发患者124例的临床病历资料,将上述信息作为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采用x2检验和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13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随访时间(15.37&#177;6.21)个月.33例(29.20%)患者出现早期复发,37例(32.74%)患者出现晚期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直径变大(OR=1.190,95%CI:1.028~1.378,P=0.020)、体质量指数越大(OR=1.109,95%CI:1.001~1.212,P=O.009)、伴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R=1.239,95%CI:1.079~1.423,P=0.002)是房颤患者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消融术中采用电复律(OR=1.937,95%CI:1.314~2.856,P=0.001)是晚期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率较高,左心房内径、体质量指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术中电复律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术后患者的定期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发生AMI的非糖尿病患者,分别调查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合并疾病以及口服药物,分析入院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316例非糖尿病AMI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男性183例,女性133例,年龄47~89(67±12.8)岁。33.23%(105例)患者发生了应激性高血糖。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2.992,95%CI:1.045~8.565,P=0.041),以及他汀类药物使用(OR=2.852,95%CI:1.051~7.741,P=0.040)为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促进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国人主动脉夹层(AD)发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国内15家大型心脏中心的1015例AD患者资料。AD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住院并排除AD的920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白塞氏病、高血压、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资料。结果高血压、马凡综合征、白塞氏病、吸烟、饮酒、单纯性肾囊肿、主动脉二瓣化畸形、动脉粥样硬化、FFA、UA是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OR值为9.068,提示高血压与AD发病相关性较强。ApoA-I(OR:0.173,95%CI:2.56~12.79)及HDL-C(OR:0.122,95%CI:4.57~9.26)为AD的保护性因素。结论高血压、马凡综合征、吸烟、饮酒、单纯性肾囊肿、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动脉粥样硬化、UA和FFA是国人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ApoA-I和HDL-C为AD的保护因素。临床医生应对危险因素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我国肝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术后肝衰竭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阅相关论文及其参考文献,收集我国自199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公开发表的有关PHLF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运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2859例肝癌手术切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hild-Pugh A级PHLF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合并OR值为6.28,95%CI:4.55~8.65);术前前白蛋白水平低于170 mg/dl组患者术后肝衰竭发生率增高(合并OR值为4.96,95%CI:3.03~8.10);合并肝硬化组术后肝衰竭发生率高于未合并肝硬化组(合并OR值为4.14,95%CI:2.46~6.98);术中失血量1000 ml组术后肝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合并OR值为5.62,95%CI:3.46~9.11);肿瘤直径10 cm组(合并OR值为2.69,95%CI:1.58~4.57)及切肝范围半肝组(合并OR值为1.64,95%CI:1.12~2.40)肝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年龄≥60岁(合并OR值为1.73,95%CI:1.25~2.39)、术中输血(合并OR值为3.79,95%CI:2.20~6.51)增加术后肝衰竭发生率。性别、术中是否阻断入肝血流与术后肝衰竭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术前Child-Pugh分级、前白蛋白水平、术中失血量、肿瘤直径、切肝范围、合并肝硬化、术中输血等是影响PHLF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同性别院内病死率的差异。方法入选199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收治住院的STEMI患者1189例,其中男性869例,女性320例,年龄23~91岁。根据年龄分为3组:A组(65岁)571例;B组(65~74岁)419例;C组(≥75岁)199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2型糖尿病、血脂、血压等方面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中,与男性STEMI患者比较,女性(3.1%vs.8.3%)院内病死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中,与男性STEMI患者比较,女性院内病死率升高(11.9%vs.20.1%)。C组中,男性与女性STEMI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对男性院内病死率的优势比(OR)亦呈逐步下降趋势(2.861 vs.1.875 vs.1.143)。通过多因素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在A组,年龄(OR=1.154,95%CI:1.052~1.264),高血压(OR=7.685,95%CI:2.276~25.946)为STEMI患者院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急诊再灌注治疗(OR=7.685,95%CI:0.007~0.098)为STEMI患者院内病死的保护因素。在B组,女性(OR=1.875,95%CI:1.088~3.232)是STEMI患者院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STEMI患者院内病死率较男性高,年龄越大其差异越小。在65岁人群中,年龄,高血压为STEMI患者院内病死的危险因素,急诊再灌注治疗为保护因素;在65~74岁人群中,女性为STEMI患者院内病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