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妇女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型别分布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中国妇女不同子宫颈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别分布特点,估计HPVl6/18型预防性疫苗的应用前景。方法在18个用PCR方法检测子宫颈HPV型别分布的国内外研究中,共包括1335例浸润性子宫颈癌(ICC)、394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381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和2584名正常对照组。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中国不同子宫颈病变的HPV总感染率,并计算18种HPV(6、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70、73和82)型别感染率。结果在ICC、HSIL、LSIL和正常对照中,总HPV调整感染率分别为82.7%、88.5%、69.3%和13.1%。所有宫颈状态中,HPVl6型为最常见的HPV型别,在ICC中,占第2、3位的依次为HPVl8型和58型;在HSIL、LSIL和正常组中分别为HPV58型和52型。在ICC中,HPVl6、18、58、52和31型是最常见的5种HPV型别。HPVl6/18型在ICC、HSIL、LSIL和正常子宫颈中的感染率依次为69.6%、59.1%、32.3%和4.4%。结论估计HPVl6/18型疫苗对中国的子宫颈癌有高达69.6%的预防作用,除HPVl6/18型外,HPV58型是中国妇女中的优势HPV型别,在新一代HPV疫苗开发中应该予以足够重视,中国需要有标准统一的多中心HPV型别分布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检查(LCT)两种检测技术四种筛查方式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对本院就诊的1535例宫颈异常者进行HR—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选择其中344例一项或两项结果异常者均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不同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结果宫颈病变患者344例中HR-HPV检测阳性率为59.3%(204/344),宫颈癌患者的HR—HPV阳性率最高(6/6),其次为CIN[88.5%(139/157)],最低为宫颈炎症[32.6%(59/181)];CINI患者中HR—HPV阳性检出率为[81.7%(67/82)]明显高于宫颈炎症者[32.6%(59/181),x。=49.62,P〈0.0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级别增高,其HR-HP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x2=116.51,P〈0.01),宫颈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HR—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HPV检测、LCT检测、HPV—LCT系列试验及HPV-LCT平行试验检测CIN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约登指数分别为95.0%、75.1%,5.0%、24.9%、0.701;88.9%、72.0%、11.1%、28.0%、0.609;97.5%、76.3%、2.5%、23.7%、0.738;100.0%、89.98%、0,10.1%、0.899。结论LCT-HPV平行检测能显著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筛查的效率,是筛查宫颈癌最佳方案,有利于早期宫颈癌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来自中国(中组)、澳大利亚(澳组)的212例CIN和427名正常妇女,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并采集相应的子宫颈标本,PCR方法检测HPV DNA,用直接测序法及条型反向杂交法鉴定HPV型别。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HPV感染及其他辅助因素对宫颈病变发生的相对危险度。结果中、澳对照组妇女的HPV感染检出率分别为11%和15%(P〉0.05)。常见型别为HPVl6、58、66、18、31、33、53和MM8等,10%为混合感染。澳组CIN患者的HPV感染检出率高于中组,分别为99%和85%(P〈0.001);HPVl6型最为常见。中、澳组HPV感染致CIN的OR值分别为43.3和541.6。HPVl6的致瘤危险性最强;中组HPV58和59型次之;澳组HPV31型次之,且该组中HPV混合感染的相对危险度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考虑了HPV感染之后,受教育程度(OR 3.88)、子宫颈癌家族史(OR 4.98)分别是中、澳两组妇女发生CIN的辅助危险因素。两组合并后,受教育程度(OR 4.02~5.15)和经常服用维生素(OR 0.40)是相关因素。结论HPV感染是中、澳两组妇女CIN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不同HPV型别的危险性在两组妇女的子宫颈病变发生中存在一定差异,辅助危险因素也略有不同,提示在子宫颈病变防治中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北京市社区妇女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状况。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对北京市展览路社区的795名20~54岁有性生活妇女进行筛查。筛查对象接受妇科检查时,依次留取超柏氏薄层液基细胞学(LCT)和高危型HPV(he2)检测标本,并对宫颈细胞学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795名社区妇女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112例,占14.1%;阴性683例,占85.9%。高危型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加重,阳性率升高:正常宫颈及慢性宫颈炎人群为0.8%(6/751);CINl为83.3%(10/12),CIN2及以上为100%(8/8);宫颈细胞学阳性并行阴道镜活检的40例中,发现11例慢性宫颈炎、14例宫颈湿疣、5例CINl、3例CIN2、4例CIN3及1例早期浸润癌;细胞学阴性的750人中,发现2例宫颈湿疣、5例CINl及1例宫颈低级别腺上皮内病变(CGIN)。750人中HPV阴性为669人,其中发现3例CINl及1例CGIN;HPV阳性为81例,其中2例CINl及2例宫颈湿疣。在细胞学阳性(≥ASCUS)的40例中,HPV阴性为13例,其中发现10例慢性宫颈炎及3例宫颈湿疣;HPV阳性为27例,发现1例慢性宫颈炎、11例宫颈湿疣、7例CINl、3例CIN2、4例CIN3及1例早期浸润癌,对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后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北京市社区妇女中高危型HPV感染率随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加重,阳性率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深圳市成年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患病情况。方法 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深圳市罗湖、福田、南山、龙岗和保安区20~59岁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开展宫颈癌筛查。受筛查妇女均行宫颈脱落细胞液基细胞学检查(LCT)或者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对HPV阳性,且细胞学≥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和/或LCT/TCT≥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LSIL)的妇女均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以确定有无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或宫颈癌。结果 共筛查10210名妇女,其中10017人检验结果完整,高危型HPV-DNA的总检出率为16.29%,其中20、30、35、40、45和50~59岁组的检出率分别为17.37%、15.59%、16.3%、14.74%、17.16%和17.98%。年龄别HPV感染率曲线呈“W”形。25~和50~59岁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x2=4.50,P=0.03);CIN Ⅰ、CINⅡ/Ⅲ、宫颈癌的现患率分别为5.32%、2.21%和0.12%,CIN Ⅰ明显高于CINⅡ/Ⅲ(x2=134.15,P<0.001),45~岁组宫颈癌现患率最高,为0.12%。深圳市各区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1,P=0.03),其中福田区和罗湖区HPV感染率高于南山、宝安和龙岗区;宝安区CIN现患率最低,其他各区CIN现患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84,P=0.18)。结论 深圳市成年女性宫颈癌患病率较低,宫颈病变多处于发病早期,重点应预防HPV感染和治疗CIN。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东莞地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不同类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及分型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东莞康华医院妇科已经确诊的宫颈癌及CIN患者,采用凯普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HPV进行分型。结果①各级别CIN及宫颈癌以HPV高危型单一或多重感染为主,219例宫颈癌及CIN患者,单一高危型别感染105例(47.95%),多重感染47例(21.46%),低危型别感染9例(4.11%),HPV检测阴性58例(26.48%);②在HPV阳性的161例患者中,单一感染者114例(70.81%),双重感染36例(22.36%),三重感染8例(4.97%),四重感染3例(1.86%);⑨HPV16、52、33感染率最高,分别为26.48%、5.94%、5.(13%。结论HPV以高危型单一或多重感染为主;随CIN级别的增高,HP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无论单一还是多重感染,尤以HPV16、52、33亚型的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HPV感染 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主要是通过性传播,但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传播。有报道称,如果对女性进行密切的HPV检测和宫颈刮片,可以发现开始性生活两年内有50%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女性一生中生殖道HPV感染的几率为80%,其中5%发生生殖道疣,35%宫颈刮片异常,25%发生宫颈内瘤样病变(CIN),小于1%发生宫颈癌。HPV感染具很强的地域性,而且因检测方法及受检人群不同而显示不同感染率和感染类型。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率至少是临床HPV感染的3倍,如果重复检测数次,阳性率上升至3-5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流动已婚育龄期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现状,探讨影响HPV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0—12月间坪山办事处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365例,行HPv检查,并对HPV检查异常者行LCT检查,以了解坪山办事处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的Hpv感染现状,分析其相关原因。结果365例流动已婚育龄期妇女中,11例出现高危型HPv感染,感染率达3.01%,经LCT检查发现,6例LCT检查正常,3例LCT检查异常,1例在随访期间一直闭经未行LCT检查,1人失访;HPV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表明,20-30岁女性、初中及以下学历、有(被动)吸烟史、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生育次数较多、性生活频繁等因素均会导致HPV感染率升高,但组间对比发现,各因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坪山区流动已婚育龄期妇女的高危型HPV感染率为3.01%。HPV感染可能与女性的年龄、文化程度、吸烟(被动)、过早性生活、生育次数、性生活频率等相关。加强HPV感染相关因素的控制,可减少HPV感染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负荷量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鳞癌住院患者共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杂交捕获Ⅱ代和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24例患者HPV感染情况,分析CIN和宫颈鳞癌与HPV感染的关系,并对影响CIN和宫颈鳞癌的相关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PV总检出率75.8%,其中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鳞癌组HPV阳性率分别为44.4%、70.0%、95.7%和76.2%。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以上组HPV阳性率(84.5%)高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44.4%)。高危型HPV负荷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INⅢ、宫颈鳞癌、CIN11、CINI组。高危型HPV混合或单型别感染占97.9%。HPV阳性为CIN和宫颈鳞癌病变程度的影响因素。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高危型HPV负荷量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0.
沈阳市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沈阳市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分布。方法在沈阳市某社区抽取年龄为15~59岁的1000名妇女进行子宫颈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对已婚未孕妇女采集子宫颈细胞标本,用PCR分析和酶联免疫实验进行HPV检测分型,用薄层液基细胞学、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试验、碘试验和电子阴道镜进行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结果在纳入研究的702例妇女中,总的HPV感染率为17.0%。HPV感染在细胞学异常者中占64.1%,细胞学正常者中占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1.9%,低危型为6.5%。高危型及低危型HPV在细胞学异常人群中的感染均明显高于细胞学正常的人群。共有32个型别的HPV被鉴定。感染最多的类型为HPVl6(3.4%),52(2.4%)和58型(1.9%)。总HPV感染率、高危型及低危型在各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高危型HPV感染在45岁以下年龄组中占主导地位,即高危型及低危型感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5岁以上年龄组,高危型及低危型感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沈阳市妇女HPV感染在细胞学异常人群中明显高于细胞学正常的人群。主要感染型别是16、52和58型。  相似文献   

11.
谢红  杨菊芳  王丽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780-1783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分布情况及主要型别,为深圳地区临床宫颈癌的防治、研制适合该地区的预防性HPV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年11月~2011年8月至该院妇科行宫颈癌筛查的1 800例妇女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对HPV阳性病例均行阴道镜下多点活体组织检查(活检),对其HPV感染状况,所感染的HPV亚型分布以及与病变程度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 800例标本中检查出HPV阳性病例379例,感染率为21.06%。深圳妇女在40岁以后HPV感染率下降。单一HPV感染的有335例,占88.39%,2种以上的多重HPV感染共44例,占11.61%。单一感染和双重以上感染其引起的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的发病率,两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的基因型高危型由高至低依次是52、16、58、56、33,低危型依次是43、42、6、11。结论:深圳妇女宫颈HPV感染亚型常见的是高危型52、16、58、56、33,低危型是43、42、6、11。其中引起高度CIN和宫颈癌的HPV亚型主要是16、33、52、58。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万名流动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检测,对不同型别HPV的感染状况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为流动妇女宫颈癌筛查寻找参考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各区符合条件的妇女采集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对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深圳市10 082名流动妇女HPV总感染率为7.5%,HPV的16种型别均有检出。感染最多的型别依次是HPV16(1.4%),HPV52(1.2%),HPV58(1.0%)。感染率在各年龄段、各职业、各教育程度和不同的性生活年限的分布中皆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对流动妇女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了解流动妇女HPV感染现状,有利于国家制定良好的宫颈癌筛查政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漯河市农村妇女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病情况。方法 应用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并结合TBS分级系统,采用随机原则于2012年3月 - 6月对该市20个农村6 007例妇女进行免费宫颈癌筛查,在HPV分流下对ASC及其以上病变行阴道镜检查,取病理学活检并做相应处理。结果 共筛查6 007人,合格标本5 919例,异常439(7.42%)例,44~47岁组妇女患病率高。其中ASC:288例(4.87%),LSIL:96例(1.62%),HSIL:51例(0.86%),SCC:4 例(0.07%);根据HPV结果,对310例患者进行阴道镜及组织病理活检。结果发现正常或炎症163例(58.58%),CINⅠ55例(17.74%),CINⅡ28例(9.32%),CINⅢ59例(19.03%),浸润癌5例(1.61%)。结论 农村妇女是宫颈癌发病的高危人群,各级部门应重视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4.
Detection of persistent cervical carcinogenic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DNA is used as a marker for cervical cancer risk in clinical trials. The authors performed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rsistent HPV DNA and 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2-3),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HSIL), and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together designated CIN2-3/HSIL+) to evaluate the robustness of HPV persistence for clinical use. MEDLINE and Current Contents were searched through January 30, 2006. Relative risks (RRs) were stratified by HPV comparison group. Of 2,035 abstracts, 41 studies were eligible for inclusion in the meta-analysis. Over 22,500 women were included in calculation of RRs for persistent HPV DNA detection and cervical neoplasia. RRs ranged from 1.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1, 1.5) to 813.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68.2, 3,229.2) for CIN2-3/HSIL+ versus 12 months), wider testing intervals, CIN2-3/HSIL+, and use of an HPV-negative reference group were consistent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Rs. Thus, HPV persistence was consistently and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CIN2-3/HSIL+, despite wide variation in definitions and study methods. The magnitude of association varied by duration of persistence and testing interval. Precise defini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HPV testing, sampling procedure, and test interval are needed for reliable clinical testing. These findings validate HPV persistence as a clinical marker and endpoint.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ms,HPVl的型别,探讨不同基因型HPV感染的致癌性。同时为研制适合本地区妇女的HPV疫苗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医学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fHybrimax)于2011年1月-2013年3月在天水市中医医院对就诊的2141名妇女进行宫颈21种HPV基因型感染筛查.同期进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共检测出678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者.按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4组:宫颈鳞癌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正常或炎症组,对HPV不同基因型分布及HPV感染型别数在各组疾病中的分布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HPV感染型别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宫颈鳞癌组86例,HSIL组154例(包括CINI/80例,CINⅢ74例),ISIL组164例(包括CIN I 119例、宫颈湿疣45例),正常或炎症组274例。在2141名妇女中,感染HPV病毒者有678例,总阳性率为31.67%,所有病例标本中共检测到21种基因型中的21种,HPV各型别感染率最高的为HPV16型。678例HPV感染患者中,宫颈鳞癌组共86例,HPV感染者80例,阳性率为93.02%,共检测出11种基因型,以高危型别为主;HSIL组154例,HPV感染者132例,阳性率为85.71%,共检测出16种基因型,以高危型别为主;LSIL组164例,HPV感染126例,阳性率为76.83%,共检测出19种基因型;正常或炎症组274例,HPV感染者41例,阳性率为14.96%,共检测出10种基因型,以低危型别为主。结论宫颈鳞癌组中主要感染的HPV基因型别符合东亚及中国人群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妇女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子宫颈癌前病变或子宫颈癌发病情况,为子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样调查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系统女性职工,并进行HPV感染检测及子宫颈癌与癌前病变流行病学调查,评价不同年龄组妇女HPV感染及子宫颈癌前病变或子宫颈癌检出情况。结果:纳入研究的健康妇女2 052例,HPV阳性率12.03%,C INⅠ以上病变检出率1.71%;HPV阳性率高峰年龄在<30岁及40~44岁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13.40%和14.70%;35~44岁年龄组C INⅠ以上病变检出率2.28%,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岁以下年轻妇女高危型HPV阳性多为一过性感染,不推荐HPV检测作为年龄<30岁妇女的子宫颈癌前病变或子宫颈癌的筛查方案,子宫颈防治的重点人群应是35岁以上的妇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亚型感染在崇左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中是否具有区域特异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崇左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因宫颈疾病就诊患者4877例,对宫颈脱落细胞液基细胞学检查显示异常的患者同时行宫颈脱落细胞HPV检测并经阴道镜宫颈活组织检查病理确诊CIN;观察不同分类CIN患者中HPV不同亚型的感染率、分布情况及其相关性。结果①4877例患者中有1087例感染HPV,检出率为22.29%。共计分离出1863株HPV。其中高危型病毒789株,占42.35%;低危型1074株,占57.65%。高危型检出前三位为HPV16型141株(7.57%)、HPV52型98株(5.26%)、HPV58型62株(3.33%);低危型检出前三位为HPV53型318株(17.07%)、HPV6型297株(15.94%)、HPV11型196株(10.52%)。②4877例患者按年龄分为25~35岁、36~50岁、>50岁3组,其HPV感染占比分别为21.68%、22.16%、23.48%,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SIL)占比分别为22.51%、17.35%、11.98%,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SIL)占比分别为2.25%、2.80%、4.44%。③CIN患者HPV的阳性率为69.39%(705/1016);将宫颈正常组(n=3832)、LSIL组(n=871)、HSIL组(n=145)的HPV阳性率、高危型阳性率进行对比:3组中HPV阳性率以及高危型阳性率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PV感染为自变量及是否发生CIN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OR=10.319,95%CI(8.816-12.080)。④LSIL组、HSIL组中3种检出率较高的高危型分别为HPV16、52、58,分别为75株、63株、39株及36株、21株、9株,在CIN组受试者(n=1016)中以高危型HPV感染、HPV16型、HPV52型、HPV58型为自变量及是否为HSIL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危型HPV感染[OR=2.649,95%CI(1.810-3.875)]、HPV16型[OR=8.570,95%CI(5.238-14.022)]、HPV52型[OR=4.598,95%CI(2.636-8.018)]、HPV58型[OR=2.748,95%CI(1.282-5.888)]是发生HSIL的危险因素。结论崇左地区CIN者其HPV检出率高,不同HPV亚型与CIN分类的发生风险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PH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2006年4月~2008年4月选取开展妇女健康体格检查较好的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系统及尚未很好开展子宫颈癌筛查的深圳市龙岗区居民社区健康妇女为研究对象,对30~60岁妇女进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筛查子宫颈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子宫颈癌。结果:筛查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系统女性教职工1761例,HPV阳性者208例(11.81%),≥CINⅠ病变34例(1.93%);深圳市龙岗区紫薇社区妇女764例,HPV阳性者122例(16.00%),≥CINⅠ病变34例(4.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49,P=0.0044,χ2=12.9075,P=0.0003);HPV阳性者≥CINⅠ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HPV阴性者(OR=25.47,95%CI:14.35~45.23);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HPV检测对预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病变)的临床价值,其敏感度:76.47%,特异度:88.69%,阳性预测值:15.75%,阴性预测值:98.46%。结论: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密切相关,应将HPV感染者作为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健康人群普查能有效预防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应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健康人群自觉参与子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分布及HPV不同亚型感染的致癌性。方法:选择宫颈病变患者436例,按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典型HPV感染改变者58例、CINⅠ69例、CINⅡ134例、CINⅢ129例、宫颈癌46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包括HPV感染改变者和CINⅠ;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CINⅡ和CINⅢ。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所有患者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分型,计算不同宫颈病变HPV不同亚型的检出率。结果:436例宫颈病变中常见的HPV亚型(检出率>5.0%)从高到低依次为HPV16(55.73%)、HPV58(18.58%)、HPV33(11.70%)、HPV31(10.78%)、HPV52(7.80%)、HPV53(7.57%)。宫颈癌组依次为HPV16、18、39;HSIL组依次为HPV16、58、33、31、53、52;LSIL组依次为HPV16、58、52、31、53/33、11、68、cp8304、18。HPV16与宫颈病变的级别呈正相关(P=0.000)。结论:沈阳地区宫颈病变常见的HPV亚型是HPV16、58、33、31、52、53型,HPV16致癌性最强。  相似文献   

20.
刘妮英  杜美玲  马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693-4695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常见基因型、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用HPV基因芯片检测武汉市城区1 430例妇女宫颈脱落细胞HPV基因亚型,对569例HPV阳性者按病理结果分成5组:慢性炎症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癌组。分析HPV感染状况、HPV基因型分布、多重感染在各组宫颈疾病中的意义。结果:1 430例标本中检出HPV阳性569例,HPV总感染率为39.79%(569/1 430),宫颈病变中检出的HPV高危亚型在各病理组中分布不一,CINⅢ组和宫颈癌组以16、18型最多见。多重感染共138例,HPV多重感染检出率在炎症组为17.48%(54/309)、CINⅠ组为23.70%(32/135),CINⅡ组为36.07%(22/61),CINⅢ组为44.44%(20/45)、宫颈癌组为52.63%(10/19)。CINⅢ组及宫颈癌组HPV多型感染率明显高于CINⅡ组、CINⅠ组及慢性炎症组(P<0.05)。结论:武汉地区HPV感染的基因型别、多重感染与宫颈组织不同程度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