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Qin H  Lin C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2):904-907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保留胰脾功能清除脾门和脾动脉干淋巴结(即No10、No11)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 分析439例手术切除的胃贲门、体部和全胃癌侵入胰脾情况;对54例胃癌患者在术中从贲门和体部浆膜下注入亚甲兰观察胃的淋巴流向;63例胃癌采用保留胰脾功能性清除No10、No11淋巴结方法,与同期保胰法和胰脾切除法比较,分析No10、No11淋巴结转移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结果 439例胃贲门、体部和全胃癌侵入胰脾机会不多,分别为5.7%(25/439)和2.3%(10/439);54例胃的美兰淋巴引流不进入脾脏和胰腺内。保留胰腺法、保胰法和胰脾切除法3组No10、11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5%(11/63),19.1%(12/63);20.8%(45/216),25%(54/216);20%(6/30),23%(7/30),差异无显著意义。63例保留胰脾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保留胰法和胰脾联合切除法低,而生存期较高,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7.5%、52%,57.4%、47.4%和37.3%、30%。Ⅱ、Ⅲa期患者保留胰脾手术的5、10年生存率明显改善。结论 保胰脾法是一个安全、切实可行的保留脏器功能的胃癌手术,术后并发症低、生存率高。尤对Ⅱ、Ⅲa期患者应行保留胰脾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早期胃癌不同扩大手术的实际意义,以选择合理的胃切除和淋巴结清除范围。方法以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施行规范D2及扩大手术的217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施行不同扩大手术的原因、淋巴结清除的必要性及第Ⅱ站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术6例,No.5、6淋巴结均未见转移;联合脾、脾动脉切除2例,No.10、11p、11d淋巴结均未见转移;胃下部癌联合横结肠系膜切除3例,No.15淋巴结未见转移。以上病例术中多数误认为进展期胃癌而扩大了胃切除或淋巴结清除范围,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较多。胃下部癌清除的第Ⅱ站淋巴结中No.11p、12a、14v均未见转移;黏膜下癌(sm癌)中,No.7、8a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黏膜内癌(m癌)(P〈0.05);淋巴管癌栓阳性者No.7淋巴结转移较阴性者明显增多(P〈0.001),No.1、13淋巴结转移仅出现在淋巴结转移高危病例(sm、癌灶大于3.0cm、凹陷型,淋巴管癌栓阳性)。结论早期胃癌不需施行淋巴结扩大清除术和联合脏器切除。早期胃上部癌不需施行全胃切除术。早期胃下部癌中No.11p、12a、14v淋巴结不需清除.但对胃下部癌淋巴结转移高危病例,应行标准D2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上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保留胰脾时,清扫No.10、11淋巴结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86例腹腔镜保留胰脾清扫N0.10、11淋巴结的中上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情况。结果清扫N0.10淋巴结1~15个,(3.8±1.6)个,No.10淋巴结转移率15.1%(13/86);清扫No.11淋巴结1~12个,(3.2±1.3)个,No.11淋巴结转移率11.6%(10/86)。无一例因术中损伤脾血管或脾实质而中转开腹。未出现No.10、11淋巴结清扫相关术后并发症(如脾门区出血、脾缺血或坏死、胰漏等)。结论中上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保留胰脾清扫No.10、11淋巴结是安全、可行的术式。对脾门血管变异充分认识,仔细解剖和正确找到脾门区域淋巴结清扫的人口是彻底清扫No.10、11淋巴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No.10和No.11淋巴结清扫在贲门胃体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采用拖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共清扫No.10和No.11淋巴结152枚.阳性淋巴结21枚(13.8%)。未出现淋巴清扫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下部癌No.14v淋巴结转移及微转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期间由同一术者连续施行根治性手术的53例胃下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常规病理检查和端粒酶活性检测法分别检测手术清扫的No.14v淋巴结转移转移和微转移情况。结果本组53例胃下部癌患者术中共获取No.14v淋巴结96枚,每例1-3(平均1.8)枚。常规病理检查提示有9例患者(11枚)No.14v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17.0%。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44例患者中有13例(13枚)No.14v淋巴结出现微转移.淋巴结微转移率为29.5%(13/44)。总的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加微转移)为41.5%(22/53)。No.14。淋巴结转移和微转移与本组胃癌患者Bomnann分型、No.6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肿瘤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胃下部癌患者No.14,淋巴结存在较高的转移率及微转移率:No.6淋巴结状态可以为术中判断No.14v淋巴结转移与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早期胃癌的限制性切除在缩小淋巴清除和胃切除范围的同时必须确保术后有满意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作者在1974-1993年间切除胃近端三分之一早期癌58例,淋巴结转移率为34%,第二站淋巴结转移率仅1.7%,且未发现5,6组淋巴结转移。自1994年开始以还端胃切除和空肠袋(J-Pouch)间置术治疗早期近端胃癌门倒。手术方法:在保留胃网膜右和胃右动静脉的前提下切除大、小网膜,在距幽门环小弯侧scm和大弯例10cm连线处切断而保留鲁窦。胃近端向上游离至食管下段并保留脾脏,切断迷走神经前后枝并切断食管下段而完成近端胃切除。清除1,2,3,4s…  相似文献   

7.
胃癌根治手术联合脾脏切除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Han FH  Zhan WH  Li YM  He YL  Peng JS  Ma JP  Wang Z  Chen ZX  Zheng ZQ  Wang JP  Huang YH  Dong WG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7):1114-1117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手术联合脾脏切除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994年6月至2004年3月完成胃癌手术692例,其中在胃癌D2、D3手术基础上联合脾脏切除45例,选择同时期完成的具有可比性的仅行胃癌根治手术的343例病例进行分析,比较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因素、淋巴结转移率、切除脾脏后5年生存率。结果胃癌联合脾脏切除No10淋巴结转移率为15.6%,其中上1/3(U)区为11.5%,中1/3(M)区为33.3%,下1/3(L)区为0%。近端胃癌和胃体部癌、低分化及未分化腺癌、BorrmannⅢ、Ⅳ型、肿瘤浸润深度在T3、T4以及Ⅲ、Ⅳ期胃癌与远端胃癌、高中分化腺癌、Borrmann Ⅰ、Ⅱ型、肿瘤浸润深达度在T1、T2以及Ⅰ、Ⅱ期胃癌比较,其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Ⅱ期胃癌切除脾脏后平均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与单纯胃癌根治手术组比较降低并有统计学意义差异,Ⅲ、Ⅳ期胃癌切除脾脏以后平均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与单纯胃癌根治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Ⅰ、Ⅱ期胃癌患者不应联合脾脏切除,Ⅲ、Ⅳ期胃癌联合切除脾脏也未能提高术后生存率,胃癌直接侵犯胰腺体尾部,脾门淋巴结明显肿大转移者,才有脾切除的指征。联合脾脏切除的手术适应证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胃下部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胃下部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指导合理清除淋巴结的意义。方法:通过185例D2以上手术切除的转移淋巴结资料,对各站、各组转移淋巴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胃下部癌淋巴结转移常分布在第Ⅰ、Ⅱ站各组淋巴站,其中No.6最多,No12-14v各组亦有一定的转移率;(2)第I站各组淋巴结转移后,易发生第Ⅱ站No.7及No.8a淋巴结转移;(3)第Ⅱ、Ⅲ站中存在两个中间淋巴结群,一个由No.1、No.7及No.9组成,另一个由No.8a及No.12组成。No3、No.4d、No.6及No.4d可分别预测No.8a、12群及No.1、7、9群转移;(4)跳跃转移占10.3%,其中超越第Ⅱ站4例。结论:(1)胃下部癌根治术应强调扩大清除淋巴结,范围至少达D2,并应注意彻底清除No.6、No.7及No.8a;(2)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第12版规定的胃下部癌D2清除范围欠充分,部分病例需清除No.12-14v;(3)中间淋巴结群No.8a、12群及No.1、7、9群应整体清除,No.3、No.4d、No.6术中活检,预测它们的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4)D2清除术的有效性受跳跃转移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残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外科治疗的效果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2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残胃癌发生部位以吻合口居多,组织学类型以低分化型癌为主。原手术方式为BillrothⅠ(BⅠ)式9例,BⅡ式33例。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BⅠ式时No.1、No.3、No.10、No.11转移率大于30.0%,No.12转移率为22.2%;BⅡ式No.1、No.2、No.3、No.4及第2站的No.10、No.11、N0.12转移率均高于30.0%,No.14为25.0%。空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率27.3%。BⅠ式患者胰腺浸润为66.7%.肝十二指肠韧带为33.3%;BⅡ式患者横结肠浸润为25.0%,胰腺浸润为75.0%。本组患者5年累计生存率为0.38:其中Ⅰ期0.86,Ⅱ期0.50,Ⅲ期0.13,Ⅳ期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和周围脏器浸润有其独特的方式和规律.外科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为其淋巴结切除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5月一2013年8月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进展期胃癌36例,记录每例患者的淋巴结数目,计算淋巴结总数和平均值,计算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以及分组淋巴结转移率。结果36例手术标本共检出淋巴结1401枚(16~107枚/例),平均(38.92±21.56)枚/例。36例中,淋巴结转移26例,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为72%;其中,Nos.8p和Nos.12p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4%和11%。远端胃D2切除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7%,Nos.1淋巴结无转移(0),Nos.3~9和Nos.11~12淋巴结转移率为8%~42%;全胃D2切除组淋巴结转移率为83%,Nos.1~11淋巴结转移率为17%~58%,Nos.12淋巴结转移率为8%(1/12)。结论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明显规律,有助于指导淋巴结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胰头后淋巴结(第13组)微转移率及转移规律,探讨第13组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征.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免疫荧光PCR法(RQ-PCR)检测研究组44例行D2胃癌根治术+胰头后淋巴结清扫术的胃癌患者术中切除的第13组淋巴结中胃癌特异性标志物CK20 mRNA的表达情况,另选取49例同期行标准D2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研究组44例中共有11例发生第13组淋巴结微转移,微转移率为25%.微转移与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部位、原发癌灶大小、Borman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无关(P>0.05),但与原发肿瘤病理类型相关(P<0.01),黏液细胞癌、印戒细胞癌患者容易出现第13组淋巴结转移.6例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第12组)和11例肠系膜上血管旁淋巴结(第14组)转移的患者中分别有2例(F=23.694,P<0.01)和4例(F=13.756,P<0.01)出现第13组淋巴结转移,与其他各组淋巴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48 d和419 d,研究组中无1例出现术后第13组淋巴结转移所造成的梗阻性黄疸,对照组中发现1例,但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6,P=0.514).结论 对于黏液细胞癌、印戒细胞癌患者,或术中发现第12组或第14组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应该在标准D2根治术的基础上施行胰头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2.
联合脾切除治疗胃上部癌No.10淋巴结转移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D2根治术联合脾切除对进展期胃上部癌No.10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980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216例进展期胃上部癌N0.10淋巴结转移患者施行D2根治术,其中联合脾切除术者(切脾组)73例,未联合脾切除术者(保脾组)14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No.10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216例进展期胃上部癌No.10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切脾组和保脾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0.0%和1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No.10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数目均明显高于保脾组(P〈0.05)。是否联合脾切除、肿瘤浸润深度和胃切除方式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T3期患者切脾组与保脾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8.7%和1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胃切除患者切脾组与保脾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3.4%和2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和保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7%和17.5%,病死率则分别为4.1%和3.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脾切除有利于进展期胃上部癌No.10淋巴结清扫。对于T3期胃上部癌No.10淋巴结转移患者,施行全胃联合脾切除能够提高疗效,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胰头后淋巴结(No.13组)清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D2根治术加No.13组淋巴结清扫的72例Ⅱ~Ⅲ期胃癌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按照与研究组1∶1配对方式选择同期行D2根治术的72例Ⅱ~Ⅲ期胃癌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生存情况,并对影响No.13组淋巴结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2.8±0.4)h比(2.7±0.4)h]、术中出血量[(191.9±81.5) ml比(186.0±81.7)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1%比15.3%)、住院时间[(12.3±4.2)d比(11.9±3.2)d]以及术后3年生存率(63%比5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有15例(20.8%)患者No.13组淋巴结阳性,其3年生存率为13%,明显低于57例No.13组淋巴结阴性患者的73%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N分期(P<0.01)和组织学类型(P<0.05)是影响No.13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TNMⅡ~Ⅲ期胃癌患者进行No.13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且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进展期远端胃癌行D2根治术时No.12b组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及No.12b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60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行D2或D2^+根治术,并均加行No.12b组淋巴结清扫术。分析No.12b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0例患者中发现12例有No.12b组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0.00%。其中BorrmannⅢ、Ⅳ型者No.12b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1.25%(10/32),淋巴结转移N2~3期者为30.30%(10/33),肿瘤浸润T3~4期者为29.73%(11/37),明显高于BorrmannⅠ、Ⅱ型〔7.14%(2/28)〕,N0~1期〔7.41%(2/27)〕及T1~2期者〔4.35%(1/23)〕,P〈0.05;No.12b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结论 No.12b组淋巴结清扫术对于进展期胃远端癌是必要且可行的,其远期效果有待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清扫No.8p组淋巴结对远端胃癌根治手术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在我科接受腹腔镜远端胃癌手术的患者182例,随机分为清扫No.8p组89例,常规组93例,对比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检出数量、近期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淋巴结检出数量等方面差异,进一步分析清扫No.8p组淋巴结与其他各组淋巴结检出数量的关系。结果两组在出血量、近期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组所需手术时间较长(P<0.05)且有更多的术后淋巴结检出数量(P<0.05)。清扫组89例患者中No.8p组淋巴结转移者仅5例(5.6%),进一步分析与其他各淋巴结检出数量的关系显示No.12a组淋巴结检出数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清扫No.8p组淋巴结安全可行,并可提高No.12a组淋巴结清扫质量。  相似文献   

16.
近端胃癌手术时淋巴结清扫范围、数目及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近端胃癌手术时淋巴结切除范围、数目、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行D2或D3术式的近端胃癌标本,全数摘取淋巴结,比较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的淋巴结切除数目并判断预后。结果 本组31例共取淋巴结1971枚,平均63枚/例。近端胃切除57枚/例,全胃切除71枚/例,左半胰切除64枚/例,保留左半胰63枚/例。新分期N1、N2、N35年生存率分别为36%、11%、0。结论 随着癌肿侵犯范围扩大,必须扩大淋巴结切除范围;保留左半胰不影响淋巴结切除数目;新的定量N分期在评价预后方面优于旧的定性N分期。  相似文献   

17.
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手术达到D2根治的关键,更与患者的预后息息相关。从开腹联合脾切除到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No.10组淋巴结清扫始终是进展期胃上部癌根治术的难点所在。虽然有研究证实胃上部癌根治术清扫脾门淋巴结可取得好的短期疗效但目前仍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而且脾门区域淋巴结解剖复杂,盲目的清扫,常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胃上部癌根治术中脾门淋巴结清扫不同学者对手术安全性、手术入路、是否联合脾切除、脾血管后方淋巴结是否常规清扫,仍有较多争议。本文将从脾门淋巴结清扫的现状、腹腔镜下不同手术入路、脾门淋巴结清扫的争议等方面综述目前对胃上部癌根治术中脾门淋巴结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No.12a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行No.12a淋巴结清扫的68例Ⅳ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笔者的手术实践提出在胃癌根治术时,清扫该组淋巴结的经验和体会。结果 68例Ⅳ期胃癌中共检出No.12a淋巴结556枚(5~11枚/例),平均8.17枚/例,No.12a淋巴结转移率为33.27%(185/556)。本组病例术后无吻合口漏、淋巴管瘘、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熟悉肝固有动脉周围解剖以及鞘内淋巴结清扫,胃左静脉和胃右动脉自根部结扎以及门静脉前壁和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充分显露是彻底清扫No.12a淋巴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脾脏切除与脾脏保留的短期及长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间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43例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保脾组20例,切脾组23例。采用统计软件SPSS 24.0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各项指标和NO.10及NO.11淋巴结清扫数目采用( ±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绘制两组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Kaplan-Meier曲线图,采用Log-rank法检测;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在院死亡病例,术后均完成随访。保脾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切脾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NO.10及NO.11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脾组并发症发生率(7例,35.0%)明显少于切脾组(15例,65.2%), P<0.05;保脾组患者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0%、45.0%、40.0%,切脾组为82.6%、47.8%、39.1%(P>0.05);保脾组患者1年、3年、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5.0%、45.0%、35.0%,切脾组为78.3%、43.5%、34.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中脾脏切除与脾脏保留的效果比较,后者术后恢复更快,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者在淋巴结清扫的效果相同,远期预后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