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年以前,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在设立海外苗瑶族群研究中心之初,就积极联合国内外相关学术力量,高度重视海外苗瑶学术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将它作为研究院的基础建设,作为中长期核心研究方向,试图从苗族和瑶族这两个国际性的山地民族入手,在民族学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做出新的尝试。为进一步推动世界苗瑶民族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文献梳理、评述和批判工作,加深国内学界对海外苗瑶民族现状和海外苗学瑶学研究的了解,研究院与国内民族学学术期刊合作开办"海外苗瑶研究"、"海外苗族文献研究"和"山地民族与文化"、"世界山地文明比较"等栏目。这些举措对于我们在全球学术对话的背景下夯实国际学术交流的基础,推动中国民族学研究与世界学术主流相接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为1991年8月29日至9月4日内蒙古大学第二次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载于《民族语文》1991年第六期。鉴于此文对于开展蒙古语族以及阿尔泰语系语言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予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刘守华先生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一直坚持学术研究的民族立场,致力于民间文学研究,他相继完成的5部故事学著作都具有开拓性意义,从而奠定了他在当代中国故事学领域的先行者地位;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术个性--整合与原创,这既是刘先生学术品格的基本维度,也是他在中国故事学领域倡导并积极实践的意义独特的学术理念.这对于当代学术界重申学术创新、强化学术品格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蒙古学研究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在太阳岛举行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蒙古学研究会于1995年8月蝴至9日在哈尔滨市太阳岛举行第四次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黑河、大兴安岭、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九三农场以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泰来...  相似文献   

5.
思睿 《民族论坛》2013,(12):F0003-F0003
南岭民族走廊研究得到了民族学界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支撑,已形成了区域研究多学科成果共荣局面。为进一步加强各学科间的互动与交流,激发学术新思想,促进学术创新,突破单一行政区划研究的局限性,形成一支致力南岭民族走廊研究队伍,10月26日,《民族论坛》杂志社与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在成都联合举办了“南岭民族走廊学术研讨会”。这是《民族论坛》杂志创刊3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的专题研讨会之一。  相似文献   

6.
元成 《中国藏学》2023,(3):169-176+219
藏传佛教大小五明学和“讲授、辩论、著作”智者三德理论深刻影响了蒙古族高僧的文学创作和诗学研究。文章提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世纪蒙古族著名的佛学家、传记文学家和诗学家阿旺图丹藏文诗论著作《诗镜论备忘录》,它是一部在借鉴藏族《诗镜》注疏的基础上,采用诗学概念诠释、举例诗歌解析以及引经据典等模式,对印度古典诗学名著《诗镜》原著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诗学著作。就其系统性、创造性、开放性、成熟性而言,可以称之为19世纪蒙古族《诗镜》研究中的重量级诗学名著,甚至是历代蒙古族高僧《诗镜》研究史上极具代表性的诗学著作。因此,阿旺图丹的《诗镜论备忘录》研究对《诗镜》及其藏文注释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和影响研究,以及藏蒙诗学关系研究都有极其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唁电     
<正>内蒙古大学清格尔泰同志治丧小组:惊闻我国现代蒙古学奠基人之一、蒙古族当代语言学一代宗师、中国少数民族著名教育家、《西北民族研究》最尊敬的资深学术顾问清格尔泰教授不幸仙逝的噩耗,全体同仁与本刊读者悲痛有加!清先生早年投入革命,从事蒙古语言文化发展事业,先生心志高远,筚路蓝缕,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内蒙古大学学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内蒙古蒙古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内蒙古社会科学研究》、《蒙古学》、《中国蒙古学》、《蒙古语文》、《蒙古语言文学》、《语言与翻译》、《新闻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等较有学术价值的蒙文学术刊物,通过研读分析所刊载的80多篇新闻理论研究论文,归纳总结了(1949—2006)蒙古族新闻理论研究热点问题及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蒙古学研究的新开拓──评《黑龙江蒙古研究》邢莉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英名著称于世的蒙古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英雄民族,它以强烈的影响力和震撼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术界把对蒙古的语言、文学、历史、社会、文化、民俗等诸学科的研究统称为蒙古学...  相似文献   

10.
龙伟 《民族学刊》2015,6(2):65-68,118-121
汪洪亮《民国时期的边政与边政学》一书将边政学还原于近代民族危机、国家重建的历史背景之下,将边政学的兴起置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从传统向现代的学术转型这一学术语境中加以考察,首次相对完整地重建了近代中国边政学产生、发展及演变的历史事实,概述了民国边政学的学术面貌与特征,构建了民国边政学的发展谱系。这不仅有助于从历史的脉络、学术史的层面重新认识中国近代边疆史地研究,而且在边疆政治地位再度升温的当下,亦不无深刻之意义。当然,是书较着力于"边政学"的"今生",尤其是边政学与时局的关联,而对其"前世"着墨较少,从而未能很好地回答边政学究竟是清季以来的边疆史地研究的现代转换多一点,还是西学中直接移植并运用于中国本土的再造多一些。此外,"边政学"的学科独立性也是值得再深入考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罗布桑却丹是我国近代蒙古民族的著名学者和进步思想家。他的巨著《蒙古风俗鉴》涉猎的知识面极为广泛,内容十分丰富,全面地反映了蒙古民族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和历史的发展。堪称为蒙古学研究的百科全书。这部巨著已经受到十四个国家的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和研究。近年来,由于《蒙古风俗鉴》蒙文版和汉译本的公开发表,在我国掀起了对罗布桑却丹和《蒙古风俗鉴》一书的研究热潮。下面我仅就《蒙古风俗鉴》一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岁布桑却丹的宗教观点,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我国学界关于民族社会学的学科归属问题的已有讨论入手,分析了民族社会学学科定位成为问题的原因,检讨民族社会学的学科定位和内涵,以及当前应当具有的学术担当.文章认为:目前我国主流社会和政府部门高度关注民族问题,学者应当在调整和改善我国民族/族群关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民族社会学特殊的学科位置决定其学术担当:从社会学的民族/族群研究角度来看,这个学科应当在问题意识以及社会学研究方法和理论在少数民族社会中的适用性方面为社会学界提供线索和思路;从广义民族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学科的贡献在于规范的社会科学方法在民族/族群研究中的应用.“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对民族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任务,民族社会学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3.
一、《回族研究》的办刊宗旨与20年来的工作回顾 1.办刊宗旨 《回族研究》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宁夏社会科学院主办、面向国际、国内发行的一份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它以全方位研究回族学,挖掘整理回族史料,展示、传承、弘扬回族文化为己任;以繁荣回族学术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增进各民族之间文化理解、加强民族团结、激发回族人民的...  相似文献   

14.
白寿彝先生在民族研究方面,涉及民族、民族史和民族史学等领域,其特点是民族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研究相结合、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研究相结合、民族史学和中国史学史研究相结合,这些特点突出反映了白寿彝先生民族研究的学术特点和理论风格及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是致力于推动我国西南民族研究的重要学术组织.在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的筹建、成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无不凝聚了李绍明先生的心血和学术热情.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为我国西南民族研究和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本文重新回顾和总结李绍明先生与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的筹建与发展的历史经验,有着重要的学术史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多淑秀 《中国民族》2013,(10):81-81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为改进边疆少数民族教育落后现状。蒙古王公贡桑诺尔布(以下简称贡王)在进京担任蒙藏事务局总裁时,首先提议设立蒙藏学堂。他感叹道:“如不及时兴办民族教育,启迪民智,则蒙古民族将不能存在。”在他的努力下,1913年初,蒙藏事务局获准在京创办“蒙藏学堂”,贡王把咸安宫学、唐古忒学、托忒学、蒙古学四所学堂合并,在此基础上扩充、改造,  相似文献   

17.
2006年6月4日-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主办、国际合作局协办的“成吉思汗与蒙古汗国建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朱锦昌到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蒙古学研究中心主任郝时远主持。来自中国、蒙古国、俄罗斯、日本和美国的50多位蒙古学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此次国际会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举行的第一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中,国内外与会学者围绕成吉思汗与蒙古汗国建立这一主题,在深入、坦诚、积极的氛围中进行了广…  相似文献   

18.
马曼丽教授在学术上专注国家统一、边疆安全和跨国而居的边疆聚居少数民族等现实问题研究,最早提出了"和平跨居"理论。现代跨国民族已经成为民族生态现象,是一种自然发展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任何国家必须研究跨国民族及其相关问题。无论什么民族、什么制度的国家、什么文化,其最终都应同归于追求"人的安全发展",同归于"人类的发展"以及"全球的和平发展",当然这还会经过很多曲折,但毕竟,以和平民主为主流的全球化时代是一个在矛盾冲突中寻求和谐发展的时代,所以,只有大家"殊途同归"于追求"人的最大发展"而共同努力,世界各民族才能达到和谐共生,因此"殊途同归"是现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研究与民族意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研究和民族意识研究两个论题冷热反差极大,却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十年以来,民族精神研究力量在学科格局上具有绝对优势;相应时期的民族意识研究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民族精神研究的薄弱环节是5个“缺乏”,民族意识研究也陷入了5个误区。双方的困惑都可以归因于民族理论的薄弱:民族意识研究陷入误区是由于民族定义的僵化,民族精神研究则基本上还处在民族理论学科的盲区。共同解决这两个难题,根本途径是实现民族理论及其相关学科的“学术自觉”。  相似文献   

20.
动态与信息     
第九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讨论会举行  由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内蒙古蒙古语文翻译研究会、中国译协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的各成员单位即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民族出版社、民族团结杂志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广播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单位联合举办 ,由内蒙古蒙古语文翻译研究会具体承办的第九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1年 8月1 6日至 2 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来自北京、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甘肃、辽宁、吉林及延边等 1 3个省、市、自治区及自治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