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年来,海沧街道青礁村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等一系列指示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文化强村"的理念,按照"传承耕读文化、推进转型就业、发展集体经济、建设幸福家园"的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创办芦塘书院为平台和依托,把传承耕读文化、乡贤文化、乡愁文化、家风家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着力打好文化兴村强村主动牌、组合拳,较好地凝聚了向上向善的村风民心,有力地推动了富民强村工程,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国内文化建设、家庭教育日趋受到重视,国家对家风家训方面的作用重视引起社会较大的反响,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日趋彰显,家风家训建设在国内研究也日趋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内家风家训现状的调查,反映目前家风家训现状,研究透视目前家风家训存在的问题,在现实调研的基础上探索促进家风家训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标准和处事准则,是祖辈通过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一种家庭式或家族式文化。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家风推动和促进着整个家族的发展与兴盛,故而为古代各名门望族所重视,甚至在其匾额、对联中都有体现。本文以《江村洪氏家谱》所记匾额、对联为例,从宗族、家庭、个人三个方面分析其树立的家风及其内涵,为当代社会家风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家风不仅仅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中的体现,也是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更是家庭个人与社会之间最为重要的连接之点,因此,良好的家风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是中华民族民风民情的展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构建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山西闫景李氏家族的居住建筑、从商之路、子孙教育、善行善事等方面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李氏家族家风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分析李氏家族发展的内在要素和动力。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家风不仅仅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中的体现,也是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更是家庭个人与社会之间最为重要的连接之点,因此,良好的家风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是中华民族民风民情的展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构建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山西闫景李氏家族的居住建筑、从商之路、子孙教育、善行善事等方面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李氏家族家风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分析李氏家族发展的内在要素和动力。  相似文献   

6.
"吞口"是古敢水族源自于古敢乡补掌村一带民间传说的特有民俗崇拜。为适应国家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繁荣地方民族文化建设并更好地传承民族特色文化,《吞口》舞以古敢水族的"吞口"为主要结构载体,依托于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现代舞蹈艺术,以《双鱼拱葫芦》等5个篇章融汇了水族的历史、文化、民情、风俗等内容,是舞蹈与传统民俗有效融汇的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7.
2019年以来,浙江省力推"诗路文化带"建设,努力挖掘诗路沿途的文化宝藏。金华市博物馆蕴含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对儿童在诗歌文化研学教育项目及服务"诗路金华"建设方面的作用还未凸显。本文将以金华市博物馆开展的儿童教育项目为例,探讨金华市博物馆诗歌元素与儿童诗歌文化传承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具体的博物馆文化研学项目发展模式,旨在推进博物馆在发挥服务"诗路金华"建设和儿童诗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9年以来,浙江省力推"诗路文化带"建设,努力挖掘诗路沿途的文化宝藏。金华市博物馆蕴含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对儿童在诗歌文化研学教育项目及服务"诗路金华"建设方面的作用还未凸显。本文将以金华市博物馆开展的儿童教育项目为例,探讨金华市博物馆诗歌元素与儿童诗歌文化传承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具体的博物馆文化研学项目发展模式,旨在推进博物馆在发挥服务"诗路金华"建设和儿童诗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建设"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历史文化示范区为目标。以临淄、青州为核心区域,延伸带动鲁中、鲁北及胶东半岛内陆地区,建设齐文化研究保护基地、产业发展基地和文化旅游胜地。按照这一要求,青州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着手就齐文化与青州文化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本文结合青州文化与齐鲁文化的关系,浅述青州文化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0.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是云南民族文化十分典型的内容之一,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对其文化内涵的传承,是云南建设"文化强省"的必由之路。本文以保护传承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为主要内容,介绍了其建筑特色及保护的具体措施,并结合当前正在实施的云南省民族文化宫项目,希望能够为我省民族传统民居在发展中得到保护与传承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马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档新节目———《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这档新节目视觉敏锐,创意新颖独特,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令世界瞩目的地步,然而社会风气并未发展到时代要求的程度。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此档新节目契合了时代对中国古老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和召唤。家风包括家训和家规,简而言之就是家庭的亲情文化。中国人自古注重家风、家教,历史上的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非遗进高校已经非常普遍了,这为面临生存和发展困境的非遗带来了生机,但大多都局限于传习基地和课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上,还是无法达到真正的传承发展。在文化创意大行其道的当今,笔者注重让大学生们更多的参与其中,通过开展创意市集活动的积极实践和探索尝试,促使非遗进校园后落地生根,接续传承发展,对创新性地传承保护非遗提供了可借鉴的高校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侗族传统文化为例,探讨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元素及现代价值,认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必须注重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元素。  相似文献   

14.
生态博物馆作为新博物馆学的重要组成,其目的是为了对当地的文化、自然遗产及风景进行"在地"的保护。与传统博物馆注重对文物的收集及展览不同,生态博物馆以自然风景、文化遗产或居民的集体记忆为收藏和诠释的对象,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固定边界,将"地域"概念扩展到博物馆领域。随着旅游的发展,生态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在促进生态博物馆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生态博物馆"在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本文以文化空间理论为基础,从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模型出发建构生态博物馆的文化空间,提出了生态博物馆文化空间的根本、基础和载体。在此基础上,以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群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博物馆文化空间,提出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为生态博物馆建设及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藏族传统民间文化在尔地村的当代认知与传承,并没有以当代主流文化"替换"传统的藏族文化。但原有文化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社会现实"中,在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并发生嬗变。嬗变更多地表现为年轻一代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已不同于老一辈。而《格萨尔》的流布与传承,也不同于过去口耳相传的传统方式,现在人们更多地依靠收听广播和阅读已出版的《格萨尔》。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瑰宝,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以人为承载对象具有活化的显著特征,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传承和创新发展中需要典型的情动氛围。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和创新积极作用的分析阐述,结合"情动机制"的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活化、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措施,对于新时代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瑰宝,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以人为承载对象具有活化的显著特征,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传承和创新发展中需要典型的情动氛围。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和创新积极作用的分析阐述,结合"情动机制"的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活化、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措施,对于新时代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鼓舞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和追捧。其中"翼城花鼓"是山西省翼城地区的传统鼓舞艺术,也是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很高的艺术价值,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本文主要以"翼城花鼓"为例子,介绍了"翼城花鼓"的概况,并探索了如何在高校艺术教育中传承和发展"非遗"舞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从高校艺术教育入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翼城花鼓"保护、继承和发展,才能促使鼓舞艺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才能把保护和传承"非遗"做得更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鼓舞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和追捧.其中"翼城花鼓"是山西省翼城地区的传统鼓舞艺术,也是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很高的艺术价值,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本文主要以"翼城花鼓"为例子,介绍了"翼城花鼓"的概况,并探索了如何在高校艺术教育中传承和发展"非遗"舞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从高校艺术教育入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翼城花鼓"保护、继承和发展,才能促使鼓舞艺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才能把保护和传承"非遗"做得更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就目前国内的古筝教学方式来说,对古筝教学中"音乐"和"技术"的结合所做的远远不够。如何使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技术的同时让音乐更好地融入进来,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使古筝这门传统艺术得到真正的传播,提高古筝教学水平和促进音乐与技术的融和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